青春万岁
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
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
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
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
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
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是转眼过去了的日子,也是充满遐想的日子,
纷纷的心愿迷离,像春天的雨,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
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
是单纯的日子,也是多变的日子,
浩大的世界,样样叫我们好惊奇,
从来都兴高采烈,从来不淡漠,
眼泪,欢笑,深思,全是第一次。
所有的日子都去吧,都去吧,
在生活中我快乐地向前,
多沉重的担子我不会发软,
多严峻的战斗我不会丢脸;
有一天,擦完了枪,擦完了机器,擦完了汗,
我想念你们,招呼你们,
并且怀着骄傲,注视你们。
----王蒙《青春万岁 序诗》
鲁远蓉和《青春万岁》中的杨蔷云
1983年我上大学时观看电影《青春万岁》。
2005年高中毕业30周年同学会的时候,发现经常参与我们在一起活动的同级(6)班的鲁远蓉同学恰似电影《青春万岁》中的主角儿杨蔷云,不但人长得像,而且角色个人风派也类似。那个时候,鲁远蓉是我们遵义四中的一颗星,有一次代表全是中学生到广场的主席台讲话,一上去就讲普通话,那个时候我的本地话还将不好的。
电影《青春万岁》片头和我班2005年在巷口师生相聚晚会片段
* *
我们的中学时代
中学时代是放飞梦想的青春期,之前,只有梦幻,之后,又多幻灭。
我们的中学时代风华正茂,憧憬着、向往着去燃烧自己,去做贡献,去奉献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哪怕是虚无,明知不可为也要去拼一下,像席慕容《爱的筵席》:
是令人消瘦的心事
是举箸前莫名的伤悲
是记忆里一场不散的筵席
是不能饮不可饮 也要拼却的
一醉
中学毕业时彭蕾娜老师的赠言
当理想零落,承载过理想的躯壳还没有灰飞烟灭的时候,一旦有虚无可以盛装,理想就在里面,理想就是崇高神圣的虚无。
那些虚无毫无用处,只是让冰冷的现实价值有一点点温度罢了。
在遵义四中上中学的那几年,社会出现混乱,人心不古,往圣先贤智识理性似乎已经被踏上一只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我们是在迷茫之中本着一颗善心和良知走了过来,那种苍莽渺茫之感,就像刚才嫦娥五号在既是万公里外游弋,但始终还是要对接的起来的,我们要对接的是一种希望。
嫦娥五号在几十万公里外顺利完成在轨对接和月壤转移
时至今日,以往所说的那些虚无缥缈、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理想还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它不是什么现实而具体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而是一种善良、快乐和幸福的本心,既可冲破文革期间的那种无智和暴戾,又能够抵挡改革开放年代贪欲和腐败的侵蚀。如孔子曾在《雍也》评价颜回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中学时代,是人的三观开始确立的时候,也是在为独立的社会角色和人格的崛起启航开路。感恩同学们,不但没有杀了我们,还给我们留下快乐和幸福满满的回忆。中学时代之后,人就会经历权衡得失和利害博弈的炼狱之世了。
生如夏花
中学四年,都是彭蕾娜老师当我们的班主任,风姿绰约而严肃认真,歌舞升平又问责不纵;各科老师因材施教循循善诱,音容笑貌,宛若昨日;莘莘学子,利他情结,个性蓬发,宽以为人。 初中毕业,老师青春,同学青葱
高中毕业,老师深沉,同学青春
毕业十年,老师惬意,同学立家
高中毕业十周年师生聚会时,我从北京发电报致贺,师生们回复合影和集体签名,感恩有你们
吴安蓉、刘秋蓉、潘玉香、陈亚娟、曾定兰。吴安蓉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曾作为遵义市代表参加北京全国团代会,后因会议取消,改派参加了贵阳的贵州省知识青年代表大会;陈亚娟曾经还是遵义市红小兵宣传队一员,赴全省及韶山参加汇演;曾定兰陈维火车列车乘务员,我们曾经观摩过她的工作
张丽芬、苏文瑾、陈亚娟、韩小佳、王琳。中学时曾随老师家访到过张丽芬家,那是她戴上了围裙正在做家务,好像她几十年来都在做家务;韩小佳当年住公园里面的小洋楼,其父是公园领导,有一件事情难以忘怀:当时我幺爸是公元普通职工,因身体不好,组织上还还分给他一只熊掌不养身体,干群关系可见一斑;王琳后来应该从军了,实现了那个时代的美好梦想
陈亚娟、王琳、韩小佳、张丽芬、周安平。安平向来是个温和可亲的女生
李银华、张锡敏、张丽芬、王琳、陈亚娟、韩小佳、许桂云、蔡建香。李银华一直是个和气的乖乖女,张锡敏待人很好,特别是今天其老公七十岁生日时我见到了那一种亲情可掬;许桂云温文尔雅,身高声小,在娄山关电视塔工作的时候,同学们还相约看望
去娄山关看望许桂云
聂丽娜、王亚遵、张晓红。聂丽娜对生活充满热爱,在摄影方面很有造诣;王亚遵是个温柔的乖乖女;张晓红智识高,富有正义感;这个小妹妹就不知道是谁了,看上去也是蛮乖的
聂丽娜作品
李银华、陈亚娟、王俊凤。王俊凤总是那样可亲可爱,面带微笑
冉永琴、焦永、张锡敏、王彦。冉永琴对生活的热望经久不衰,作为中文课代表,看来早早就理解了生活的意义的;焦永高贵雅致,还是学霸型的,当年我是比较畏惧的,她样样都行;王彦气韵姣好内敛,当年参加家访到她家,整洁干净,印象深刻,似乎也很爱做家务事
王亚遵、张晓红,铁姐们儿一双
苏文瑾、邓学勤、高英。苏文瑾开朗仁善,知足常乐;邓学勤学霸,当年我也感觉她科科都厉害的,2015年还表演了太极拳之类的,风韵仍存;高英身高而美丽温柔,但失联很久了,啥时能够联系上就好了
张丽芬、苏文瑾、陈亚娟、王琳、韩小佳、吴安蓉
吴安蓉、潘玉香、刘秋蓉。潘玉香美丽善良,生活有品位;刘秋蓉活泼可爱,能歌善舞,中学阶段就梦见过她
2015年师生聚会时,专门请她合个影,算是弥补了一些遗憾吧
焦永,处在文革期间的我们,那个时候她是具有独立精神的逍遥派,智识形象俱佳,像《青春万岁》里面的李春儿。2015年师生聚会时,见我又搬东西又摄影满头大汗的,主动为我搽汗,那是一种什么感觉,那又是一种什么精神
虽又热又累,但很快乐。谁抓牌的,我要打赏
吴跃、杨三、冉永琴、焦永、蔡建香。吴跃也是学霸型的,而且组织能力超强,要不是太坚持做人的原则,当个副省长没有问题,不过现在吴君的状态也是很不错的了,在家园还种菜;杨三也是帅小伙一个,但是在校期间好像身体很弱的,常感冒生病,现在却壮如牛,他说是锻炼的缘故;蔡建香在我们班属于比较小的了,要么同学组织去息烽或者乌江时,天黑见不到妈妈就哭
与吴跃、吴安蓉、侯兴灵接应八十高龄却春意盎然的彭蕾娜老师
侯兴灵、吴跃、陈朝彬。侯兴灵温婉大气,学习认真,中规中矩;陈朝彬待人真诚,肤色杏白,虽是农村同学,却不像常干农活的人
冉永琴、焦永、许桂云、罗凤鸣、吴安蓉、吴跃、陈建成、XXX、徐强。罗凤鸣为人谦和,简约善意;陈建成大气聪慧,富爷们气;徐强为人耿直坦率
王琳、吴安蓉、张丽芬、苏文瑾、陈亚娟
初中阶段学校苗圃前合影
张恒、李明京、邓学勤、彭老师、韩小佳、吴安蓉、焦永。张恒和蔼可亲,铅球项目突出;李明京默默自得,百米田径一鸣惊人;彭蕾娜老师正能量满满,传道授业妥妥的
王更生、雷开云、蒲培芳老师、周述德老师。雷开云热忱待人,请暖人心;蒲培芳老师幽默风趣,不听课就粉笔头伺候,教室之内各个角落指哪打哪儿;周述德老师和蔼可亲若父辈,教人不倦
陈朝彬、赵崇实、吴安蓉、彭老师、高英。赵崇实为人谨慎宽宏,学霸型,与姐姐生活,常去他家小憩
罗汉国温和静默;刘红建大气凛然,幽默风趣;蒋明才低调为人,智识过人;张熊随和温暖;石建灵巧聪慧,模范丈夫;包林学霸型,热忱幽默风趣;左林明白事理的小帅哥;饶洪生热忱为公,乐于奉献,为遵义同学会核心人物;蔡国祥心直口快乐于助人
宋琪诗人,博览群书,智识过人
雷开云,坚韧不拔,努力克服了病魔困扰,乐观而善解人意
谢群弟老兄,幽默风趣,也是我们中学时代的风景线。在学校的时候,遵义磷肥厂离市区二十公里左右,在市内的宿舍就在学校小门隔杨柳街相望,那是一个不大的院子。据同学介绍,谢群弟在那里有一张长期的固定床位,他是一个中心人物,饶洪生、段黔华、宋琪、刘杰、孔进、周毅、左林等同学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晚上都会聚会,可以想象那里十分热闹快活的。相对而言,我们这一群听老师话的同学年龄要小一些,业余生活内容就要简单的多了。梅岭化工厂的同学好像也有十多人在那里居住。
还有许多同学的老师和老照片还有待于发掘和完善,好在网络化流媒体的时代,增补调整图文结构易如反掌,等待大家补充说明。
中学时代的那些花儿,生如夏花般绚烂;那些绿叶,默默把青春点然,可掬可忆。
王蒙其人其事
1934年生于北京,1948年入团,后成为地下党员,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划为右派,1963年起赴新疆工作十多年,1979年平反。
王蒙常在《读书》杂志封背写人生小语,为人高洁朴拙。
2012年我在新疆克拉玛依工作时,观凤凰卫视专访王蒙的系列节目,其中一节谈到十分敏感的话题:革命年代的检举揭发。他谈到共产党是在极其严酷的环境中凤凰涅磐,夺取了全国的政权,也是那个时代的历史选择。其中不问亲疏凡对革命有害皆要检举揭发和举报。这是一个十分敏感儿令人避而远之的话题。王蒙谈这个问题心如明镜,我们都认真听。
中国古时候的汉代,儒家彰表仁义,还采用过“春秋决狱”、亲亲相隐;美国电影《闻香识女人》还反对举报真相,这些都有深刻的文化和历史背景,是一个敏感而十分棘手的问题。
我从王蒙的话语中听出,那些立党为公的举报和检举揭发者,既有党的政策的要求,又有个人服从组织的觉悟,大都不是坏人,绝不像后来文革期间和现在到上司那里去打别人的小报告。对于这个问题的是非曲直暂且不论,就王蒙这个人的人格和历练而言,他谈论任何问题,哪怕是那些禁区和敏感的事情,我们也毫不怀疑他内心的正义和真诚。如果我们在思维方面还存在禁区的话,我们可能就没有足够的理性和智慧去面对一切。
而像有些所谓著名的人物,知识和技术过人,人个人品差强人意,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心中对他们就不那么有底了,而对王蒙这样的长者总是深信不疑。
采访王蒙
《同 事,同 学 颂》
作 者 王 蒙
找一个理由,
和同事同学见一面,
不为别的,
只想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
一口老酒、
一声同学,
热泪盈眶。
找一个理由,
去和同事同学见一面,
不管混得好还是混得孬,
只想看看彼此,
一声同事同学,
一份关切,
情谊绵长。
找一个理由,
去见一见同事同学,
时间一年又一年,
青春已逝,
年华已老,
一声珍重,
一句祝福,
感同身受。
找一个理由,
去见一见同事同学,
这是我们最信任的人,
用碗喝酒,
大声唱歌,
一声兄弟,
一生朋友,
地久天长。
有同事同学在的地方,
无论是闹市还是乡村,
都是景色最美的地方。
大家坐在那里,
说着过往,
拍着胸膛,
搂着肩膀,
如同看到了彼此青春的模样。
因为同事同学,
让我们找到了过去的万丈光芒。
有同事同学在的地方,
无论是大鱼大肉
还是小菜小汤,
都是让人沉醉的地方。
你我端着酒杯,
不说话,
头一仰,
全喝光,
那种感觉只有你我能够品尝。
因为同事同学,
让我们忘却了工作的繁忙和慌张。
同事、同学是前世的债,
这世的情,
常来常往,
格外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