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社会为人处世
以往所说的到三大革命实践活动中去锻炼成长,仅仅停留在概念甚至口号层面,真正身临其境,却是离开父母师长后才开始的,往往就会遇到想象不到的问题,让人心灰意懒。
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就知道了,我们通常是骡子。
走入社会以后我才发现,为人处世好像比与父亲相处还要难。对老爸我们惹不起躲得起,而且可以伪装,踏入社会以后就彻底改变了,有些人和事躲都躲不开,因为要生存,没有父母师长罩着,常常遇到上海知青吴伯康说的“打他一坨”,近些年在大学里还有被同学杀了的。
渐渐发现,如果要保持着善意,常常就是向人示弱,有点像现在城市孩子说的装逼。如果不装,是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好在我这么多年来从不向人示弱,不装逼,就是本色,也心存善焉。那又是一种崇高的虚无。君子不器,心底无恶天地宽,无欲则刚,知耻而近乎勇哉。
总体看来,我还是属于社会型人格的,所思所想符合社会整体价值的精神取向,承载着传统的文化,也重视近现代西方的思想。
德不孤,必有邻。
新疆工作期间为中青年干部准备的PPT
乐俭知青日记3实录
1976年两报一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发表了元旦社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中央人民关播电台全文播送了毛主席的《词二首》(《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念奴娇-鸟儿问答》)。那一段时间老爸刚给我买了一台简易的台式半导体收音机,听到《词二首》时心潮彭拜,也隐约感到了这一年国家会有一些大事情要发生,这是从《念奴娇-鸟儿问答》里听出来的,那里面充满着火药味。
那一段时间也正是知青战友卢建开招工到遵义长沟锰矿工作即将离开我们的时候。
到农村四个多月,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理想信念已经开始动摇了,再说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争取推荐当工农兵学员,最理想的目标就是四川外语学院,其次是贵州大学外语系,按照当时的说法,就是下乡的动机不纯。四个多月的农村劳动,激情慢慢随天气降下温来,已经又有了一个除了上大学的次一级的个人梦想,就是当国营企业的工人。
卢建开,我们叫“三哥”,有些老知青称呼“卢三儿”,他当工人的事情在我们心中掀起了一阵子波澜,结合当时的梦想,我们看到了当矿工起码有几个好处:一是上下班不用走田坎稀泥巴路了;二是工资高;三是死伤算工伤,伤残国家养,等等。这都是现实的实实在在的个人好处。所以对于“三哥”去当工人十分羡慕。
但是,另一方面又存在与革命理想信念的严重冲突,所以内心斗争十分激烈。尽管如此,在公共生活空间和日记中,还是理想占上风。
1976年1月1、2日日记及小结
“三哥”卢建开
1976年1月2日的日记和小结(现在看起来一定很萌吧,):
我们的战友卢建开同志明天就要离开革新茶场了。
全场战友们满怀激情,胸报(怀)对战友离开场宿和参加社会主义工矿建设而感到惭愧和高兴的同志们,在今晚参加了告别会,浮想联翩,心潮澎湃。这会,是多么的庄严而又充满朝气,它给我们转达了对战友惜别的真心。虽平言素语,但这是心里话。
一、回顾
那是一九七五年八月,烈日压头,大地上冒出青烟。
在全国范围内的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热潮深入人心,我刚从遵义市第四中学毕业的第四天紧接着又踏上新的征途。我非常舍不得离开我的母校,为着社会主义的宏伟建设,为这革命的历史车轮冲破旧世界的需要,我背上背包,听从党的招(召)唤,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火热斗争的第一线去锻炼成长。就这样,离开了我依依不舍的母校----遵义四中。
一辆红色客车在由遵义向正安山区奔驰,在悬崖梢(峭)壁的公路上滑行。汽车很快地穿过绥阳县的金场镇,随车轮飞转,我校的农场展现在眼前,这时我便想到,我和我的同学在这里参加过学农活动。那时我和我最好的朋友雷开云在这里曾到贫下中农家去访贫问苦。想到这,我的心是那么之激动啊!设想到:我来到广阔天地,来到革新茶场,又要和新的战友们从事新的革命事业,高举着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奔向胜利的前方。
没想到,光阴似箭,一晃四个多月过去了。在茶山,常有很多东西把我感动着,这不多说了。还是结合今日的实际需要浅谈点:我们的会计,在我才来的几天,听新战友们说他对自己的本置(职)工作非常负责。除此之外,帮助同志,学系时事,等等,他是包干了的,这里劳动繁忙,有时凭我看到的是干“两头黑”。据说在七八个月前,场里的每个人一般都在晚十一二点钟才休息,有时两三点。劳动这样繁忙,他在什么地方去找时间来干其他事呢?大概是他的时间要比一般人要多些罢了,说起来也确实是这样。因为他把劳动后的休息时间当成自己的学习、帮助同志的时间,大家都睡了,他还手捧书本,不是马列著作就是毛主席的书,或者是报子(纸)和其他学习资料,在油灯下聚精会神,这样时间当然比我们大家多些啰。就从这方面看出了这个同志是怎样生活的,他的名字叫做卢建开。由于和大家的团结都好,在他身上充满青春的活力,朝气蓬勃,说说笑笑和大家都来的起。所以,一般大家都开玩笑喊他叫卢会计。
元月二日
二、他在微笑
建开同志马上就要向革新茶场告别,我是知道的。他心情无比激动,他不想离开我们,他愿意把他的一切献给壮丽的社会主义农村。但是,党,祖国需要他参加工矿建设。于是,今天他就要向革新茶场招手了,为了把战友们望他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意带到工矿,他在向我们喜悦的微笑。这就是焕发光彩的青春,充满求进步的革命者的青春,这种青春在今后,会更加发扬光大。
完
* * *
心理活动和精神分析
我们早年的革命干劲和热情,是缺乏社会实践基础的,多是空中楼阁,但还在从中能够看出这娃幼稚一点,傻萌一点,本质上还是好孩子。
那种革命激情,在短时间内,一时性起,是可以干出点轰轰烈烈的事情的,但是可能很难持久,特别是在与个人价值发生冲突的时候,凡是意志不够坚强的,往往都是差强人意的。但是并不意味着放弃理想信念,更不等于没有梦想,只是那些美好的东西退缩到内心深处去了。或者人的内心深处存在一种先验的良知,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当面临机会成本高的考量时,真善美的东西就十分内敛了,要落实到行动上就存在障碍。
人的心理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很难用是与非、善与恶、对与错去说清楚,相对而言,西方国家的精神分析可以提供一个借鉴,就是人的心理结构分本我、自我和超我,按这个顺序去看,人从本我走向超我就是从生物属性走向社会属性,自我则居中调解两者的关系,否定本我和自我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压缩超我的空间就转向了私欲。所以人们要强调实现自我。文革期间就彻底否定了人的本我,否定了人的原始本能和自然属性,叫做狠批私字一闪念;现在又恰恰反转,自我中心,贪婪冷酷。
不管什么方法,人的精神活动本身就是十分复杂的,是马斯诺利益需求层次的集合体,难就难在你是不是相信人有一种更高的价值,然后就是,超越物质利益,然后超越各种虚名,心中有一种崇高的虚无,一种信仰和宗教般的情怀。
1909年加拿大的罗伯特-皮儿里远征北极,从他的面颊和双眼,能够看见一些特有的东西
坎底下的陆仲
今天要说的乐俭人叫陆仲。
陆仲是我们革新茶场坎底下张二屋基住的一个孤儿。我在革新茶场的时候,经常到他家里去玩,他跟我们年龄相仿,一个人住在一座老木屋里面。
陆仲是个腼腆的人,话语不多,但是却给人一种安全感。那个时候他很少谈及他的父母,我也不敢往下过问,只是他有几次主动告诉我,他的父母是唱戏的,那个时候一听说唱戏的就想起封资修的装神弄鬼,他还带我上屋梁隔间去看他父母留下来的乐器和面具,就是傩戏的那种面具。想起这个苦难的朋友,就有一种心痛之感。
几十年来我都常常想到陆仲,若去乐俭,一定会去看他的。
2019年3月19日路过乐俭的时候,我问乐俭街上的人,才知道陆仲十多年前就去世了。至今还记得他会意的微笑,应了常常听说的一句话,好人命不长。
今天留下关于陆仲的文字记录,是想说明一件事情:那些曾经走过的生命,有意义。
甲壳虫乐队的《Hey J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