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俭台
乐俭台
乐俭台
四面都是岩(ai)
中间出光棍
旁边出秀才
这是我们当年在乐俭当知青的时候,民间流传着的一段乡谣。具体为什么这样说,已经找不到源头了,反正就是听那里上了点年纪的人这样传诵的,应该有歌调可以唱的,但是那些封资修的东西,早就不允许发声了。要是陆仲还在的话,也许可能会从他对父母的印象里面找到点蛛丝马迹。所谓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还是需要记录者,更需要朗读者。
从网络找到的资料看,乐俭的地望,在明清时期就有记载,解放后行政区划变化多次,却没有公社的记录,这割裂了历史。1984年设立乐俭乡,2016年改乡设镇,地跨原辽远、乐俭、牛都、凤仪。
乐俭台上的人们
乐俭台属于高山寒湿地区,330县道公路顺山脊修建,那条长长的山脊我们叫坎上或者杠上,十分形象。
我们革新茶场就在杠上中央地带,联山茶场由于在马坟岭高山顶端,所以就不在杠上了。
联山茶场旁的公路,不论是爬马坟岭的盘山路还是再往前下辽远、林溪的公路,冬天都会因结冰停止车辆通行,所以我们在冬天有三种选择:一是留场过冬,二是赶在冬凌前后回家,三是绕大圈从牛都方向回家(我走过一次)。
我父亲1959-1960年曾到正安丝织厂当厂长,所以这条路我一两岁的时候也经过过。
今天要说的乐俭台的人,主要是指人民公社后期来到这里的公社领导和我们革新茶场的知青。
我们乐俭公社的杨本刚书记、陈世珍主任,以及革新茶场的“二姐”黄国英、“三哥”卢建开
卢建开、冯小其、赵世宣、杨本刚、XXX、张长福、魏永红、王文福、郑明、胡永建、黄国英、曹建勤、刘碧仙
这张照片就是我们革新茶场的主体了,公社的杨本刚书记参加留影。特别值得一说的是赵世宣队长,这可能是目前能够找到的队长唯一一张照片了,弥足珍贵。从照片上可以看出队长还是一表人才的,我们还近距离端详过队长的面部结构,除了皱纹多一点,其他部件和整体摆放确实是十分考究的,要不当年在“三娘”家干活能够捕获小姐的芳心。
当时乐俭贫下中农就是这个样子,和善简单,就是男女结婚后头上多包白帕子,有一种说法是源于少数民族迁徙铺地睡觉的原因,尚待细考
这些都是我们革新茶场的新老知青,在台上宣传毛泽东思想
1975年9月3、5日的日记两篇:
向贫下中农学习,主要是树立一个敢于吃苦的精神。比我先来的战友们各方面,我都应向他们学习。自己隔他们是有很远的差距的,今后,我必须抽出更多的时间,从各方面学习他们:他们劳动八小时,我就十小时、十一小时,这样和他们的差距就会逐渐挨拢,和他们一起前进。
我应了解茶场每人的思想和各方面的情况,这样便于今后工作好一些。因昨天晚上,自己有与得到大家的信任,担任了团小组的工作。我们还要学习更多的东西,“我们能够学会我们过去不懂的东西”。
4/9
心源在沉静的深夜沸腾。
《共产党宣言》丛读后,心情激荡:“共产党人在这场斗争中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共产党人就是这样将整个世界的一切----被压迫人民,民族,等作为自己首要解决的具有伟大历史命运的重任挑在自己肩上,这一切怎能是我的心平静下来?
我们来到农村,建设农村等,一句话都是为着革命,为着共产主义的实现而改变三大差别。
午饭时,因在山上看守庄稼而没有按时回来,二姐便抽出休息的一点时间把饭菜亲切地送到我的手里,当时我不好意思地接过饭菜,厚着脸皮吃起来,他在山上替我看守着庄稼,细仔地俯视着一片又一片的花生土,我便端起饭向她走去,她便向我讲起了茶场的情况,茶场确实是在暴风雨中诞生的,它巨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农村阶级斗争是非常的复杂的,我要向她学习斗争学习识别正确与错误的能力,做到一个要求进步的青年应尽的这个任务,用一切行动靠拢党组织。将自己磨练成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
5/9
“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心理原因和精神分析
就像每一个共产党员在入党宣誓的时候都信誓旦旦发出要“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一样,几乎每一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都说过要“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现在看来,誓言好说,行动却不易。就拿上海知青董根生来说吧,我们当年的土坪区来了多少上海知青,我们能够知道留下来的就是他一个,这已经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了。再说那些老虎苍蝇,哪一个不是党和国家的中高级干部,能说他们当年“奋斗终身”有假吗?
这就涉及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现象了,我们没有像样的研究,只能够借鉴一百年前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诺的研究成果了,这就是欧美两百年来进入世界文明中心的一个缩影。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吃瓜民众来说,这些人类精神领域的鸿篇巨制仅仅知其皮毛就够了,往深里探究,如八十年代看《梦的解析》,跟九十年代看《时间简史》一样,总的感觉是新奇和云里雾里。因为这些人类精神财富,除了有极其深奥的专业知识外,其思想还会随时间在推移动态演变,他们给我们却提供了思考问题的不同思路而非定论。
因为忆写过往的事情总是在时间轴上盘桓,常常想到弗氏创立的精神分析体系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几个感念,这些思维路径的创意,却是能够帮上很大的忙。
一百多年来,在精神分析领域里的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是三座巍峨的山峰,以其立论的差异,分别从人类精神活动的原因、现实和目的出发,各执一端,最后这哥仨闹掰。这正好契合了我的一些想法,可以用时间轴来表述他们的观点。具体是:
弗氏过去经历-----荣格现实冲突-----阿德勒未来目的
弗洛伊德提出了基于过去经验的泛性因果论,认为人的精神困扰都是由于过去,特别是婴幼儿时期的经历造成的人格挫伤,解困的方法是重复和适应那些挫折;荣格却认为精神困扰来自于现实与生命力的冲突,要厘清个人与现实的关系;阿德勒则认为人的精神困惑是由其未来目的造成的,着眼点是解决未来的生活目标。这些理论的出发点刚好在生命的时间轴上各自占据特定方位,从全时间轴上纵横捭阖,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在精神分析法的人格结构上,分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级,与马斯洛的需求五层次异曲同工。
精神分析三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
三位精神分析大师的立论基础和三我层次人格结构,完整地帮助我们厘清纷繁复杂的人生经验和思维路径,也是是我受益匪浅。我们顺着这些思路去观察和分析我们经历的事物,以及人生经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进而会发现社会和人的生活中的那些基本常识和逻辑,这就是人与人之间更容易形成共识,消除误解和无谓的争议。
这就是一个共享的时代,特别是第三次浪潮的信息革命给我们带来的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加趋向于公平分享世界精神资源和成果的大时代。
万物之灵的人,在动物界灵长类以生理和安全需要形成本我;通过社交互通有无和相互尊重成为自我;以认知和审美、奉献和信仰实现超我的升华,也就是沈钧儒先生评价李叔同弘一法师的那样,拥有了完整人格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我们从中也能够看到我们自身的生命价值、人格缺陷和对待人生的态度。
我们都在时间轴上行进、奔跑和盘桓,从弗洛伊德出发,经历荣格,走向阿德勒,人格在这条时间轴上跳舞,主题就两个字:欲望。
之所以把我们当年“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与精神分析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联系起来,就是想试图说明99%没有这跟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人,并不是理想信念的变节者,只是我们没没想到那些誓言的时候,如果站在传统的农耕文化意识形态上去看的话,我们就会怀疑自己的人生,结果总是在否定自己,否定过往。
我想说的是:即使是当年我们在谈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时候,在宣扬“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的时候,我们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同时在撕扯和调和着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的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诸多需求同时存在,我们在学习两报一刊元旦社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同事,也可能想吃碗回锅肉,想听听色情段子,这已经不是思想意识问题,而只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活动而已。但这些已然没有影响我们在农村战天斗地的实际行动,更没有使我们自我中心欲壑难填。那些董根生们,实在是他们崇高的理想和现实的力量催生了他们可歌可泣的人生道路。
乐俭人“二姐”黄国英
“二姐”是正安县庙塘区人,回乡知青。
”二姐“与队长赵世宣、“三哥”卢建开一道成为我们革新茶场的带头人。
“二姐”到我们革新茶场来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孩子的妈妈了,女儿叫红梅。
作为二十多岁的女人,干农活样样不落后于我们这些毛头小伙子,而且还要做我们的思想工作。
至今有三件事情犹如昨天:
一是到后山悬崖上开荒。那时我刚到农村,革命激情气势磅礴,就是要学大寨石头上面种庄稼。我说我干“两头黑”,“二姐”就陪着我干“两头黑”,也就是天不亮开干,天黑才回。那一段时间真就是挥汗如雨,脸颊总是挂着一层盐,是汗水干了后的结晶。我从来就没有想到过“二姐”是个当妈妈的女人,甚至觉得她当知青的时间长,样样都会比我厉害;
二是1976年初,大冬天的,要掏猪圈下面的粪肥,“二姐”第一个带头下去,我跟着下去,脏和臭不在话下,就是粪池表面还结了一层薄冰,如针刺刀割般;
三是乐俭双龙道班厕所掏粪,也是大冬天的,也是“二姐”带头先下去,齐膝盖深的大粪,那一次倒是没有感觉到冰冷,反而觉得人粪料下面的温暖,可能是发酵的原因吧。
“二姐”的先生可能觉得自己混得比她好,在茶场造谣生事,后来离婚。
八十年代“二姐”远嫁江苏,如今信佛。
历史自信就是不忘历史,文化自信就是弘扬文化。向那些在历史和文化中劳作过的人们致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