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青青15:乐俭知青日记15野百合的春天

王更生
2020-12-22

野百合的春天


       中海拔阴湿亚热带的生山坡上、灌木林下、路边、溪旁、石缝中,滋生着野百合,那是些绿茵丛中的皎洁。

       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中广袤的黑土地上建设兵团那种波澜壮阔、气吞山河、奔流不息,在我们乐俭台的知青中找不到多少相似之处,我们来无踪去无息,芳华就这样度过了。

       我们是野百合,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春来就开,春去就败。如果有来春,还开。

u=846022322,2466129288&fm=26&gp=0.jpg

野百合

1988年10月30日我到人民大学阶梯教室听梁晓声的讲座,课间休息时我提给他一张名片,他一看,脸一沉说:“你是税务局的?”十分蔑视的眼神,把名片还给了我,当时有入错行的感觉。那晚后半场心烦意乱,连笔记也十分凌乱。其实,我就是一株野百合,丢在哪里,就在那里不动了,给善良的人以温馨,也看人来人往,你方唱罢我登场,蛮有意思的。这件事情到是鞭策着我,凡税务局的人干的坏事,我绝不干,只做好事。

微信图片_20201222142103.jpg

*                             *


乐俭知青日记15:1975年11月28日(观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


       今天晚上,中心生产队放电影。听到这个消息,大家纷纷前往。最后,我、卢建开、队长三人等到天黑才起身。走拢,已经开映了。先是《新闻简报》,接到是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内容感人。《卖花姑娘》里主要叙述了花妮一家的悲惨遭遇,用卖花姑娘花妮为名来揭示普天下劳动人民是怎样受着地主的残酷压榨,说明在那时的旧朝鲜,日本帝国主义疯狂如狼,侵占了整个朝鲜,给朝鲜人民带来的是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在那时还有多少朝鲜人民不是如此心酸?有多少个花妮不“提着花篮上市场”?“花儿虽美,花儿虽香,没人来买怎么办?”“爸爸去世、妈妈生病、哥哥又进牢房”,靠谁来养活这个双目失明的顺姬妹妹、和花妮?靠谁找钱来给妈妈买药治病?难道“贵人”要来吗?难道真的有说的那样善良吗?不!“贵人”只不过是地主和一切剥削阶级用来掩盖他们那丑恶的面目、吃人的嘴脸。他们并不是什么贵人,而是吃人的豺狼。

       电(影)片中,当花妮她妈妈被狗地主逼走了生命这时,花妮和妹妹给妈妈买起药,欢欢喜喜地走回家的路上,忽然,前方吹来一朵乌云,有人告诉她俩,“花妮,你妈妈,你妈妈——她——她!”啊,前面就是妈妈!“妈妈!——”两子(姊)妹向妈妈扑过去,妹妹手里还拿着姐姐几个月卖的花所换来的药,不行了,晚了,妈妈再也不会睁开眼睛了。看到这样的悲情,还有谁!还有谁不替她们流出热泪,篡(攥)紧拳头恨不得一拳把黑暗的旧社会打得个西(稀)巴烂!

       多少悲伤涌上心头,多大仇恨牢记心间,多少人儿热泪盈眶,多少力量由此而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就有斗争。”花妮和妹妹盼旺(望)的哥哥终于回到了自己家里,"有多少仇要报,”这是普天下劳动人民的同(心)声,也是花妮一家的声音。他们因为吃尽了苦,受尽了罪。哥哥回到村庄,向大家宣传革命真理,发动群众,打击地主和一切剥削者,”打倒地主“这劳动人民若干年前想说而说不出口的话终于吼出来了。这声音宏亮、铿锵,震动河山,终于打到了地主,他们翻身求解放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花妮以为死去的哥哥和被害的妹妹在朝鲜劳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扶植下,终于团了圆,他们才知道,他们才最深刻地知道,他们见到了阳光,他们非常幸福,尽管世界上还有很多的豺狼,但他们从不畏惧,花妮从(重)新”提着花篮上市场“ ,这时她所卖的花发出了革命的鲜艳的色泽,象征着祖国——朝鲜美好的要来到,这花使革命人民、革命者看到后,对打败日本侵略者充满信心,这花传播着革命的种子,她将永远是美丽的,她将永远放射出光芒……


                                                     十一月二十八日   


微信图片_20201222080307.jpg

1975年11月28日观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后的日记


       在文革那个年代国内的电影不多,而且总体上来说,远不如朝鲜电影的艺术水准和人情味浓厚,所以,在美国和欧洲大片进入国门之前,朝鲜、苏联、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印度和越南电影就成了我们的最爱。从文化和政治意识形态来看,朝鲜电影往往能够抓住我们的心,让人感同身受。确实,那个时候朝鲜的《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故事》等也与《卖花姑娘》相似,摄影、人物形象和音乐都是那样令人赏心悦目,宣传力量极其强大。


1972年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开片原声


我们生活中的细节

       其实,在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和学习毛著批林批孔之外,我们的业余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因为年轻,野百合也有春天。

1、苹果、梨子和鸡蛋

       乐俭是属于农村,即使是文革期间,也是准许赶场的,也就是农历逢五或逢十、或者逢五和逢十在乐俭街上可以开集市,贫下中农可以把有限的农产品和家禽肉蛋交易后买回些日常所需。在城市里面只准许农民早上卖菜,如果利用城乡差异倒买倒卖,就是投机倒把,那是入刑犯罪的。

       以前图文说过,我会一个月左右赶场买两个苹果或梨子放在箱底闻香,几乎不兴买水果来吃的,那太奢侈了。

       1975年乐俭街上的鸡蛋五角钱一十,就是鸡蛋是论十个卖的,这在遵义市里面也是一样的。那可都是纯天然的土鸡蛋,只是颜色有色差,大小不一,却比红皮洋鸡蛋便宜一半。现在刚好反过来了,北京红皮鸡蛋4.80元一斤,土鸡蛋25元一斤。

微信图片_20201216085953.jpg

1970年代乐俭物资交流会和赶场的阵势


微信图片_20201222101114.jpg

2020年12月乐俭赶场日,八九点钟街上人不多,看来靠赶场来交易物品已经式微。右边招牌”亚林“可能是赵世宣队长的长孙赵亚林开的店


2、雨中枇杷

       1977年夏秋时节,枇杷挂满树。

       在一个闪电雷鸣骤雨来袭的下午,我居然就爬到树上尝鲜,枇杷拌着雨水,甜水漫口,填饱了肚子。

       后来想起此事就会吓一跳。看来雷公长眼,没有轻轻的来,再轻轻的揉一下俺的小腰。那树就在白崖下面的稻田旁边,附近有一棵百年老树就被雷劈了一半。

微信图片_20201216090237.jpg

白崖下水田旁边有被雷劈的百年老树,再旁边一点就是我雷雨中尝鲜的枇杷树,活过来多不容易


3、到土坪参加知青会

       1977年全体知青到土坪区开知青大会,在我们看来,就是改善生活,热闹热闹,吃几顿好的,就是有肉吃,多美呀。

       那次开会是走路去的,沿途大家欢天喜地,步行大山间的盘山公路32公里,半天就到了。

       那次到林溪公社的半坡上歇息,有一个老者精神矍铄,很主动地来与我们聊天,还给我们出了一个对子,就是对联,上联是:”车过凉桥蹄擂鼓“,叫我们对下联。我们也确实很努力对了,直到现在还没有对出来。那幅图景十分生动:”凉桥“应该是夏秋夕阳西下的乡间小桥,木质或者石头的,”车“就是马拉车了,马蹄咵哒咵哒打在桥面,掷地有声,即使在远处也能够隐约随风而至,好一幅田园风景画呀!


3、辽远火柴厂知青点

       从我们乐俭公社联山茶场往土坪区方向下坡,一两公里的山坳里,就是遵义火柴厂在辽远公社的知青点。

       有一天晚上到那里去玩,刚一进打门柱,就看见百十来米的知青房灯火辉煌,令人亢奋。其实现在看来,可能只是有几盏路灯,房间里面灯亮着。那个时候我们革新茶场还没有安装电灯,过了一阵子小老虎他们和部队上的人才帮助我们牵来了电线。


4、打猴子

       那时乐俭住有几个护卫电缆的解放军战士,小老虎也当过兵,和他们熟悉。

       他们偶尔进山里去打猴子,就是真枪实弹打贵州特有的黑叶猴,用来改善生活。听他们说:猴相难看,猴肉好吃。

u=191104407,3700452406&fm=26&gp=0.jpg

贵州黑叶猴


4、杨油罐

       杨油罐就是知青战友杨贵全的老爸,开油罐车跑”遵义-正安“线,每周都会经过乐俭。

       那个年代人们最羡慕的职业是:开车、卖肉、卖糖果。

       开车的好处就是可以到乡下农村买便宜的肉蛋一类生活必需品带回城里来,许多人家都想把闺女嫁给司机。我妈妈就说过,叫我今后最好能够开车,我的想法是,开更大一点的:火车。那个年头,也听说过司机同志喜欢拉美女,只是挂档或者拉手闸的时候,经常找错地方。这样的段子,也会令我们心旷神怡。

       杨油罐走路稍微有点瘸,但是很牛。乐俭街上还有个很有气质的漂亮女裁缝,杨油罐几乎每次来乐俭,都要去她那里喝茶吃饭什么的,其乐融融。

       1978年过年前,我在乐俭买了一方木料,请木匠友二做了一个很大的木箱子,好压更多的箱底,剩下五六根30厘米粗2米长的木料,就是托贵全请他爹帮忙拉回遵义的。由于驾驶室人满,我就趴在油罐车上四五个小时回遵义。那几天下雪,但是不感觉冷,只有兴奋的。绕过了一些山路,杨油罐下意识地刹车探出头来,看看我是不是还在油罐上。回家总是一件难得的好事情,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5、队长打蛇和耗子咬他的耳朵

       队长是近五十岁的人了,比我们都起得早,每天到点都是他吆喝大家起来干活儿。那一段我们觉得他有点像《半夜鸡叫》里面的地主周扒皮。

       有一个夏天的早上,队长照例早早起床,吆喝这大家快起来,他打死了一条火链子,就是那种常常在人家户咬人的红黑花斑毒蛇。从此,我对房内床下是不是有蛇,梦魇重重。有一次,王福二(王文福)等人还在茶山上见到一条很大很长的蛇。为此,我还做个一个噩梦,梦见一条忒大的蟒蛇从后山核桃坪那条小路爬上来……

       有一段时间,队长就住在靠里面的屋内,与女生宿舍对门。有几个晚上,他的耳朵总被耗子咬出血,那一段时间他有些恍惚,可能还是相信点迷信,还问我们有没有听说过耗子咬人的耳朵的事。不得已,还搬回家住了几天。


6、联山茶场的糖开水

       有一次去联山茶场何万钧那里玩,他也是遵义来的,还是我小学的同学。刚到就有个女生给我泡了一杯糖开水,那可是很高的礼遇了,至今都叫不出那位美女的名字来,十分过意不去。


7、吃麦子和洋芋

        以前的图文也说过,我们茶场有一段时间断粮。

       那应该是1976年前后的事情,因为我们户口都在生产队,只是劳动在场。年终到生产队分口粮,生产队长和会计都是管家的,知道柴米油盐之难,意见都很大,有的干脆压着不给,还差点打架,后来生产队的很多人一到,我们就怂了。

       后来公社给我们解决了一些麦子,先是直接出来吃,太粗糙,后来就用磨推细,连麦麸一块吃。饿了什么都吃得下,就是出来时常短路。

       当麦子吃完了以后,就吃做种的洋芋,可能是毒芽没有抠干净,吃得我们周身发软,看天的颜色都是淡紫色的,掐脸也不痛。现在想起来,那种感觉还是蛮好的,可能吸毒就是追求的那种效果,我们却在干革命的过程中,就把事情办了。

*                                   *


《英雄儿女》


       现在看1964年拍摄的《英雄儿女》,感觉还是不错的,水平也并不差。

       大国竞争在即,新的八国联军又有点蠢蠢欲动,到时候,可能还得是广大工农子弟兵上去浴血奋战。各个时期的英雄都不可忘怀。

微信图片_20201222135456.jpg

      就我们革新茶场的知青战友中,好几个都当过兵,他们是张羽鸿、周成文、胡永建、魏永红、王文福等,有几个还上过前线,见过战友死伤。在此,深表敬意。


阅读14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