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青青22:土坪礼记1/领路人陈世珍

王更生
2020-12-29

土坪礼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978年,时值改革开放之际,我们开始了个人价值重组,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知识结构的转型。十年文革中小学教育所获取的集体主义利他情结,以及吃苦耐劳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没有因时而易,加之两年半乐俭公社革新茶场艰苦劳动得到的锻炼,都是我们人生的积淀,构成了我们生命的底色。但是,十几年所学习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以及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的电工、农基、化肥、测量、音乐及植物栽培和杂交技术等应用技术,在业已到来的以数理化理论科学为核心的高考中大都迷失了方向,这往往成为社会考生的弱项,所以社会考生大都趋向政史地文科高考,这在当时那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社会氛围中,实属迫不得已的选择。这就是国家治理方式的巨变所带来的知识结构的价值转向,几乎完全改变了我们所谓“知识青年”原有知识的价值存在,给我们造成空前的人生冲击。“小三届”的大多数和“老三届”的绝大多数人,就是在这种知识的结构性变化中,丧失了竞争能力。就拿乐俭公社上海知青推荐工农兵学员上大学这件事来说,1975年我还在杠上下面的杨家屋基见到的刘汉明或徐若波上复旦大学的行李箱子,当时着实羡慕不已,但是恢复高考后仍未安排的上海知青的这条路就断了,30多岁的人再参加高考就相当于再次伤害。

src=http___img1.gtimg.com_view_pics_hv1_69_215_2214_144020244.jpg&refer=http___img1.gtimg.jpg

1977年高考现场


       我是在时任土坪区教委主任陈世珍的关爱下来到土坪中学的,那一年我20岁,较之于比我大10岁还在乐俭的黄耀海他们这些“老三届”上海知青,我还有望抓住青春的尾巴。即使如此,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又熟悉了几次考场,拿出了“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的劲头,两次晕倒在旱厕里,差点就“陷而卒”*,终于在1980年到武汉读湖北财经学院。

       所以,从乐俭到土坪,由乐俭公社革新大队革新茶场的体力劳动者到土坪区街上的土坪中学的代课教师,虽然只有区区32公里的山间公路,却是我的首次参与了符合常规的人口正向迁徙,继而到遵义、武汉、北京。所以我把土坪之行当成了知识结构转型,以适应新型竞争态势的第一站,虽然往后的路途还很长、很艰险。


领路人陈世珍

       陈世珍,在我1975年到正安县土坪区乐俭公社革新大队革新茶场插队落户的时候,她是我们乐俭公社副书记兼妇联主任,还兼管知青工作。

       首次见面就感觉到她那种亲和力,温良恭俭,对于我们这些刚刚离开父母的半大孩子来说,她就像个母亲。

       在我们革新茶场,经常有不少的事情讨扰陈主任,她有一种温和关爱的天生禀赋,我们见到她的时候,心里面都很宁静,有一种被庇护的安全感。

微信图片_20201230110745.jpg微信图片_20201230110723.jpg

把青春和人生最靓丽的芳华献给了正安县土坪区

mmexport1556289020954-_副本.jpg

       当时有点遗憾的是,陈主任照看我们的时间不算很长,就上调到土坪区担任教委主任去了。

       我在1978年被抽调到土坪中学去集训各公社的英语代课教师,就是她的关爱。

       在乐俭的时候,她对我们每个知青的情况了如指掌。有一次,我在屋外的公路旁读英语《为人民服务》的时候,适逢一个贫下中农路过,他都走过去了,又会过头来面带愠色说:他又没有惹我,我为什么骂他。这又把我搞懵了,我说我没有骂人,只是在读英语,他才半信半疑悻悻而去。后来我找到了被误认为骂人的原因,是因为英语的“为人民服务”,“serve the people”中的people的发音有点像贵州话骂人的一个方言俚语。

       可能也正是这一些风马牛不及的黑色幽默,使明察秋毫的陈世珍主任知道这娃还会讲英语。在后来工作需要的时候,就抽我上调区里去培训各公社那些零起点的英语代课教师。这道是合理使用人才,因为我在中学的英语老师都是俄语改教英语的,我几乎从来就没有跟他们学发音,而是跟着塑料薄膜唱片和“美国之音”学习的,在那个层级,起用我是十分合适的。

       后来我才知道,陈世珍主任在1958年还荣获贵州省先进工作者,我的父亲也是在同一年和次一年在正安丝织厂工作期间获得的这个荣誉。

微信图片_20201212115208.jpg

《正安县志》记载的陈世珍主任1958年获得省级先进工作者的内容,这就是常常听说的进入历史史册


IMG_20201118_113112.jpg

这是九十年代初,父亲退休前写信托我到国家图书馆查询1959、1960年《贵州日报》关于他省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刊载情况


       后来还了解到,陈世珍在乐俭任公社副书记兼妇联主任并兼管知青工作的时候,对上海知青也予以了同样的关爱,以至于前些年一些上海知青还专程到贵阳去看望年逾80的老人家。

微信图片_20201229162354.jpg微信图片_20201229162417.jpg微信图片_20201229162408.jpg

微信图片_20201230110737.jpg

微信图片_20201230110732.jpg

上海知青专程到贵阳看望陈世珍主任及其老伴儿,原辽远公社的郑书记


微信图片_20201230110718.jpg微信图片_20201230110727.jpg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枝繁叶茂

微信图片_20201230110642.jpg

后生加持,尊享晚年


微信图片_20201229162525.jpg

当年乐俭公社和辽远公社这两个相邻的公社的杨本刚书记和郑继权书记,后者为陈世珍主任的老伴儿。这两个公社,先后接收来自上海、遵义和正安县的知识青年超过一百人。


       不论什么时代,总有那么多好人在默默地帮扶者那些需要关爱的人,不论我们后来的境遇如何,我们都不能忘记那些雪中送炭的人。


《父老乡亲》

*                                                  *


注:*“陷而卒”是指如厕跌落粪坑淹死。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帝王被大粪淹死就有一例,就是“赵氏孤儿”中的国君晋景公姬獳。典出《左传·成公十年》,“食毕,涨,如厕,陷而卒。”大意是:公元前582年的六月丙午日时,已有病况的景公正为神巫说他吃不到新麦而来气,就命人献上新麦,吩咐膳夫煮好麦粥,召神巫入宫,指着麦粥对说,“你说寡人吃不到新麦,你看这不是新麦吗?”马上喝令左右把神巫宰了,景公正要取麦粥来吃,顿觉腹部膨胀要大便,急急起身上厕,不慎跌入厕内,陷于粪池而死。后世儒家也有对左丘明的这个段子表示怀疑和义愤的。站在儒家的立场上,王侯将相都是人中豪杰,即使是真的掉粪坑淹死,也不能说,有碍大驾尊严。

       从中我也学到了在谈到一些尊贵人士的时候,遇有不的不用的不雅之词,可以注释详解。如在谈陈世珍主任时,曾经在革新茶场读英语被农民误认为骂他的细节。


阅读17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