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大门和厂里面
我是1979年3与15日到贵州塑料厂当工人的,1980年8月25日上大学办理入学户口迁移手续后离开工厂,总共530天。其间1979年9月1日至1980年7月,工厂指派我到106地质队代课教初中三年级英语,因为那时塑料厂的子弟有许多在106地质队中学读书,英语教师奇缺,这样一来,实际上我在厂里工作只有半年。
该图文栏目“工厂大门”,是受到兴趣爱好的驱使,源自1895年电影之父法国卢米埃尔在巴黎一间咖啡馆的地下室放映的世界上第一部电影《工厂大门》,据说当时有位女士被吓晕了,以为鬼魂再现,新生事物就是这个样子的。
1895年卢米埃尔《工厂大门》为世界首部电影
次级栏目“厂里面”就是与生俱来的工厂情结了。源自我小时候居住的遵义丝织厂的特定称谓。那个时候有两个“厂里面”,一个是丝织厂厂区里面的车间,包括父母亲所在的缫丝车间,以及练染车间和力织车间,不包括丝织厂围墙外面的机动车间;另一个就是居住区的“厂里面”,指我父母1955年结婚所在的“一栋宿舍”和煤坝周围的区域,小时候的露天电影场就在那里。
小学同学和邻居肖湘黔在厂里面飙车纪念,那个时候就是这款式
去年10月与工友邓荣英夫妇造访湘黔家,感觉十分温馨。湘黔夫人小芬能一手好茶艺,湘黔当过兵,后来在贵州省税校开车,九级技术,爱好摄影和书法,屋里头挂着他的大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深感亲切。看来我们的情感还留在那个时代。
肖湘黔的摄影作品,他永远爱军车
我借用肖湘黔的新自行车摆拍。这里就是1968年我看见大人拿着传单念《最新指示》“我国有七亿人口,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的地方
为谁而作
刚开始写回忆图文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在编写图文超过100篇以后,逐渐感觉这个问题耀然眼前。
我写的图文一般都会在微信朋友圈发一份,使得天南海北的朋友知道我现在在做这事儿,最远的有拉丁美洲的秘鲁的朋友,还有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已经实实在在感觉到在网络化和数字化的生存环境中,世界是平的,也就是没有空间距离感,不分国家地区,任何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等都以流媒体的物态,并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四处铺天盖地而去。
自从2011年大学同学杨萍教会了我使用微信以后,就开始发新疆自然风光方面的照片,瞬时得到较多的点赞。那并不是因为我有什么摄影技巧,那里到处都是风景,新疆是个好地方。有一次开会,听喀什的一位官员讲讲两个段子:一个是把照相机挂在狗脖子上,设置定时拍照,等狗转悠了一圈回来,取下相机,一般都会找到像样一点的拿去参展;二是有一个旅客到了新疆,看见风景宜人,激动的心颤抖的手,一不小心相机滑落掉地的瞬间,只听咔嚓一声,就拍了一张获奖大片。
自从去年七月份建网站开始写回忆图文以来,只是朦朦胧胧意识到以前的一些事情十分有意义,趁记忆尚好,做一个粗线条的梳理,留下些静好的时光。近来已经开始想到为谁而作的事情。
昨天在玉渊潭南路九号院超市外见到单位退休的老同事李杨,他鼓励说我的图文他都看,只是潜水没有点赞,说写得不错,有时间再梳理一下,不一定出书,但是可以作为系列图文保存下来,很有意义。他以前长期在税务总局办公厅大领导身边工作,还专门谈到老局长金鑫、陈景新等人,经历的事情那么多,曾建议他们写点回忆录,但是总往后面推,等到真想着手写点东西的时候,很多事情的细节都忘了,太遗憾了。这些话说到我心坎上了,我就是这样想的:经历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代大转换,见证了改革开放和从短缺时代到充裕时代,参与了一些经济法律法规草拟制定,更重要的是结交和关注过那么多人,对人性彰显和人情世故体验,对感觉感知做一些留存,对生命的细节做一些阐释,定有价值。这就决定了我的回忆图文是各个时期不同情景中的当事人及其生命气息,也可能是一些碎片化非线性和弱逻辑的记忆片段,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指向一个主题:生命。我们曾经相濡以沫休戚与共的太多的人已经走过了人生舞台,但是许多生命的气息还在耳边,那些音容笑貌随我们的记忆彰显价值。而对我们这些后之来者,同样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手牵着手,德不孤必有邻。
简而言之,我为我们而作,包括扮家家、学龄前、小学、中学、大学、农村、工厂、国际国内的青梅竹马、同学、战友、工友、共事和同好。其间,有许多因境况不同难以悲欣共情,这就难能兼得了。所以每一篇回忆图文只发朋友圈和相关群组。等回忆图文弄完后,就会上雅俗咸集珠光宝气瞬时尝鲜的靓丽图文了。
贵州塑料厂同届美女工友。《白毛女》中喜儿有一条长辫,咱工友有两条
在贵州塑料厂干活儿,即使是离开了工厂,只要你需要咱就为侬服务
* *
外篇:李杨和姜倩
李杨是我的单位同事,姜倩是我夫人的闺蜜,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有先辈潜伏台湾,并都牺牲了。与他们原来就很近,自从知道他们还有这一层不可替代的缘分,就更加亲近他们了。几十年来,想想那些牺牲了的,在艰苦环境中挥洒青春的,默默地奉献者的,再看看那些基本上是轻而易举得势还不知谦逊和敬畏和感恩的,就深感人世间是存在不公的,看来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这是个大问题。
1、李杨的外婆朱枫
李阳的外婆朱枫,浙江人,出生于富裕人家,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潜伏台湾到了很高的位置,后被捕牺牲。
我是前些年在凤凰卫视在访谈节目中见到李杨的。本来关系就不错,此后就更是心存敬意。虽然他也是个普通和善的人,但多了那一层关系,离那些高洁的人近。昨天我告诉李杨,择日茶访,听听他讲讲那些细节。
愿那些人间灾难别再重演
2、姜倩的姑父
姜倩是夫人的闺蜜,初中因为她揍了一个男生,夫人帮她说话,自此以后亲如姐妹。她的姑父解放前一直从事地下党工作,而且在组织内的职务很高,解放前夕已经确定战后从事地方党政领导工作,但突然接到上级通知,要他前往台湾潜伏继续从事地下工作,并在国民党内任较高的职务。五十年代台湾国民党进行过一次大清洗,她的姑父就是在那一次被枪毙的。后来共产党通过香港的社会组织和台湾的外围组织在一个山洞里找到了装有被枪毙的姑父的骨灰,只是很小的密封陶罐装了一点点骨灰,上面还写有死者的名字,这可能是台湾人按照中国传统观念对逝者的善待吧。
后来蒋经国开党禁,台湾的国民党对历史中的受难者予以经济补偿。姜女士说,她的姑姑直到去世都很少提及此事。
1989年姜倩刚去美国时拼命的样子,现已回国打拼十多年
青春之祭要为救亡图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