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大门6:厂里面6保卫科吴春联科长/大海作证

王更生
2021-01-13

那些田园牧歌


       50年前的青龙山,是遵义市郊贵州塑料厂旁的葱绿野山,长满了茂密的乔木和灌木,以松树林子居多,林间荆棘丛生。

       夏秋时节,青龙山里面就会生长许多的野葱、野韭菜,遇到下太阳雨后,荆棘中、松树下还会疯长出蕨苔和蘑菇,那是四近厂矿里的大人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

       有一户人家,两个大人,三个小孩,其中一姐俩弟,唱着跳着笑着打闹着,穿过田坎,披荆斩棘,常常收获满满,篮子里盛满了赤橙黄绿青蓝紫,有茅草菌、三八菇、青棠菌、黄脚菇、刷把菌等各色蘑菇,还有野葱、野韭菜和蕨苔……披着晚霞归来的时候,就是一副好风景。这就是我们厂保卫科吴春联科长一家子,总是惹得邻人好生羡慕。

       其实,那些田园牧歌和岁月静好的日子,时值文革。

微信图片_20210113063924.png

       那个时候,对于喜欢宁静的善良的人来说,时局是艰难的。

       为了家人和娃娃们避开危险,吴春联总是一有空就带家人出没郊野山林田园。曾几何时,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开始,只要有闲暇的时候,吴春联就抄写些古诗韵文什么的,也让自己和家人感受到其中的奥妙和美丽。比如《凤凰记》里面的那些白雪诗:

自从盘古分天地 先定山河后有人

几朝君王多有道 几朝无道帝王君

前唐后汉都不唱 听说湖广行孝人

湖广有个桂阳县 有个地名姓张人

他名叫做张百万 妻是堆金积玉人

富贵有名说不尽 所生一子在家门

取名得思人一个 娶妻名叫李贵英

不幸父母但亡了 求文不就武不成

夫妇年登三十岁 缺少香烟后代人

每日烧香求儿子 求神拜佛告神灵

五里修桥十里寺 各寺佛像尽装金

见人饥饿与饭吃 见人寒冷舍衣巾

逢山开路求男女 遇水搭桥求后人

烧香求子三年整 一心感动透天庭

玉帝坐在灵霄殿 儿烧面热不安宁

……

微信图片_20210113062108.png

吴春联1946年抄写的《凤凰记》

微信图片_20210113065612.jpg

吴春联


我们新工友的头儿

       初来乍到,百事新鲜。

      我们乘坐着敞篷公务车一进厂,就是保卫科吴春联科长来招呼我们了。随后,我们就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军训,发了枪,好像子弹并不多,打枪还没有过瘾就去挖防空洞了。在这些事情中,吴科长都一直在看管着我们,也开一些玩笑,但是我们知道,玩笑是有个界限的。老爷子可能是长期军旅生涯,气质当中,就铸就了那么一种英气,那是能给人带来一种安全保障的守护者的气质。

       跟什么人,学什么样。那个时候,我们就是这个样子的。

微信图片_20210109115404.jpg

新瓜蛋子

微信图片_20210109115400.jpg

不爱红妆爱武装


微信图片_20210113065636.jpg

要是你一不小心投生成吴家儿女,就会出落成这个样子。虎父豹女,看哪一个胆儿肥敢惹,人家三枪30环

       

       和我们一起当工人的工友吴爱玲,就是吴科长的女儿,从小就耳濡目染军戎气息,那些英姿飒爽不爱红妆爱武装的海岛女民兵的光辉形象冲击着这个小女孩惊异兴奋的眨巴眨巴的大眼睛,一种崇拜、羡慕的目光盯着模仿着那些扎小辫绿军装武装带上别把枪的大姐姐,模仿着跃跃欲试。

微信图片_20210113090414.jpg

       不愧是长在军人家,人家还没有枪高的时候,就知道了缺口、准心、靶心三点一线;稍大一点就可以迅捷立正、卧倒、持枪,闭目静默两秒,瞄准、屏吸、击发、中的了。我们那个时候,主要还在批林批孔,玩儿真家伙想都不敢想。


       在我们刚进厂的那个时候,经历了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会盟,外部严峻的军事局面已经得到缓解,但是在各个地方和基层,还是按照毛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号召,各种军事斗争的训练和准备方兴未艾。

       我还记的十分清楚,就在六十年代末的遵义市八七厂和电厂,还背山开展了步枪打飞机的活靶训练,也就是山上山下牵着钢绳挂着一架飞机模型,机械快速拉动飞机模型,警报一响,枪声大作,我们即使是在丝织厂预制场旁的桥上,也能够兴致勃勃地观战。我们还走到跟前去看过被打的千疮百孔的飞机模型。

IMG_2165.jpg

2014年预制场桥上观风景:丝织厂、电厂、八七厂及六十年代末训练步枪打飞机的线路


IMG_20201113_092824.jpg

2020年预制场桥上观风景:丝织厂、电厂、八七厂及六十年代末训练步枪打飞机的线路


       总的来说,吴春联科长看管我们的时间并不算很长,后来只是在上下班的时候碰到,笑一笑,喊一声,还有一种由衷的亲切。

       那已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


斯人荣归,大海作证

       我们那时塑料厂的保卫科长吴春联,于2019年12月14日离世,享年87岁。

       后人尊其遗愿,来到深圳大鹏湾,让他随潮涨潮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微信图片_20210113092957_副本.jpg

1997年4月16日吴春联留下的遗愿


微信图片_20210113094002_副本.jpg

旗帜下,浪花中,军人的本分


微信图片_20210113093954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10113101001.jpg大海一样的胸怀


       吴春联的遗愿这种殡葬形式,受到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殡葬服务中心的高度重视,公益时报中国殡葬编辑部以《遵义殡葬人的故事:一位老党员的最后心愿》作了报道。


吴春联其人

       吴春联(1932-2019)

       年幼丧父

       童年家贫

       少年从军从党

       24岁与陈永霞齐家,风雨同舟62年

       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四代同堂

       深感党恩

       重视家学教养

       后人感恩兴盛             

微信图片_20210113065549.jpg

微信图片_20210113065632.jpg

微信图片_20210113065507.jpg

微信图片_20210113125548.jpg

微信图片_20210113065455.jpg微信图片_20210113065529.jpg

*                                            *

       谨此,向吴春联老前辈致以敬意。


《感恩》


《感恩之心》

阅读328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