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生混合朗读)
我们从哪里来?
1977年,在乐俭台共收到城里来信14封:
3月6日和11月26日知青战友赴新疆当兵的王文福2封;
3月10日、4月27日、6月5日和9月27日挚友白世明4封;
3月13日、4月6日和6月4日中学同学左林3封;
4月30日和10月1日周述德老师2封;
5月1日坝坝娃儿徐惠才;
5月10大妹智丽和母亲合信2封。
从这些来信中,我深深的感觉到了我们从哪里来,母亲、老师、尊友和坝坝娃儿,就是多年以来抚慰和加持我们的身心,哺育我们的理性和良知,也累积起我们情感和念想的基础,使我们觉得人生值得度过。
原本从1975至1979 五个年度各撷选一封信作为一路走来的证据,来完成五篇图文,但是今天发现,近半个世纪前的每一封来信,都使我感觉到了那时的气息和余温犹在,特别是1977年,这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真是一个人生的大转折,一些大的游戏规则都发生颠覆性的变化,最典型的莫过于高考,使得以往的熟读马列毛主席的书、三大革命实践锻炼、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和组织及同志们的信任等等曾经的理想示范,在高考面前都会归零。这个时候,长期在心中萌发的上大学的念想,已经使我们看来那一渺茫的希望还在渐行渐远,这就是我们的1977。
幸好,有同样在艰难中煎熬的人写信来慰籍,这就是从14封来信中的4封:
1、母亲来信
母亲当时正要去重庆大姨妈家,趁大妹智丽给我写信时给我写了半封信。母亲是1990年离开我们的,头一天我在遵义中医院守护她,我扶她到中医院平台,她说“我快点死了算了,每天要花国家好多钱,丝织厂工人好造孽哟”。她是次日凌晨我大妹智丽送终的。
更生,你好。
本月20号写来的信,我已收到,把信读给全家人听了,知道你在农场的艰苦生活,年轻人应该努力锻炼自己。知道你在党的正确教育方面加强看书看报,多学习。这次的来信,我的看法,你的思想好像有点松,文字写的有点乱,没有前次的来信息的正规。
妈妈要求你严格些,今后,在写信上和你写发言稿上文字要清楚,手拿笔要稳。目前国际形势大好,特别是打倒了四人帮,毛主席的可靠接班人,华主席能够把我们的国家领导到强盛的先进的新中国,那就更需要高度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都要靠在实际工作中来锻炼自己。
(大妹智丽标注:信未写完,妈妈上重庆 1976年5月10日)
1976年5月10日母亲来信
我的母亲
2、遵义四中英语老师周述德来信
周老师生活境况十分艰难,却不忘我们这些学生。
更生同学:你好!
来信收到好久了,我早想给回信的,按照你信封上的地址,我早已写好了信封。正当我准备写信时,接着发生了我母亲病重,并于4月3日住院,因低血糖休克昏迷,经抢救后又活了三天,于4月7日晨去世。我多么悲痛啊!在这外省、异地,我举目无亲,自她71年底来遵义后,曾多次要想回四川,直到她临去世前一天还在叫我把她送回四川去。但由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的限制,一直未能满足她的愿望,而且还不得不把她火葬在这里——这是她最害怕的。我的心啊,既沉痛,又内疚。我母亲为全家劳累一生,带大三个孩子,来这里后,五年多里,为我们操劳、安排生活,使我们能安心工作,专心学习。现在,她抱着未实现的愿望离去了!我们还不得不以大量的精力安排生活,照顾孩子,抽出学习的时间就少多了!你今年下大雪那天来我家时,我母亲已经不行了,不能走动了,但我还在操持家务。给你煮的面条是否合适?佐料是不是好吃?还生怕你不够吃,可是现在……今后你也永远见不到她了!
对我最大的安慰是很多同学来看望我。我今天才告诉你——我想不到我是在我母亲去世后才给你写信,而信封是在她去世前很久就写好了!
你们下乡快两年多了,据说,今年要从高中毕业生中招一些大学生。因而学校对学习稍重视了些,但我校依然如故,英语还不如你们那时,因为现在每周才两节课,而且初三、高二还不开英语。
你现在学习情况怎样?好久回来,生活情况怎样?
关于你要的毛主席诗词英译本,我昨天才从学校图书馆借到唯一的一本,那是76年9月第一次印刷的,(说是别人从重庆带回来的一本),我想法请人带,你要是及时要,我先把这本给你,你速来信。
祝好。
周述德 77.4.30
1977年4月30日周述德老师来信
3、挚友白世明来信
虽然不是亦步亦趋跟着这位挚友往前走,但是大的方向和人生信念上,还是得到了他的激励和鼓舞。从白世明的这篇来信中,我已经略略感觉到那个时候的他,已经看过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这本书了,那本书的一个重要论点就是:为了一个正义的目标,不惜采取非道德的手段,也就是“不择手段”,足见他视野之广。其实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中确实存在虚伪的内涵,许多摆不上台面来的事情,都是只做不说,大家都在干,就是没有听到几个人说,这也叫“中国人的智慧”。之所以我对白世明心存感激,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树立了学习这一当初有点负面的行为方式,特别是文科,也就是社会科学的学习。我记得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中谈到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的时候,专门强调新型工人大学主要指的理工科,可能他老人家觉得文科没什么用,甚至容易搞乱人心和思想,听他的就够了,现在看来,是不够的。对白世明的建议,我也并没有言听计从,因为我们之间的思想是自由的,这就十分可贵了。
俊弟,你好:
近来信已经你母亲转到,很好。听你母亲说,你在那里,虽然生活艰苦,但思想很乐观,而且能够刻苦努力学习,劳动表现积极,我为之甚感高兴和愉快,向你的这种不畏艰苦而奋斗的精神学习、致敬。
当前来看,招工希望甚微,招生问题上,据说上面争论不一,但总的来说。根据现在的趋势,招生肯定是走两条道路——一是从学校里直接招考,而且还肯定占招生名额多半;一是面向工农兵,但名额是少的。所以这上面必须持灵活的思想和态度。这条路走不通,就走招工之路。反正进工厂只要自己努力,在一定的条件下还是可以读书的。至于参军,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这也是一个麻烦事,即使去成,三四年复原回来,手续还是转回农村,办上来是要淘很大的气,花很大的精力的。因此,除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决不能走这条路。况且这次你父已调到烟厂工作,烟厂本是一个新建单位,发展潜力大,明年肯定会扩大厂的生产规模,就必然要招工,家属也就自然会受到照顾。所以望万万安心劳动,努力学习。
来信中提到公社需要你去代英语课,如考虑今后出来扯皮、麻烦,那就不去为要。但是回拒时,特要小心、谨慎。因为公社干部是农村的土霸王,向来是矜持、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如有人不听他们发号施令,他们是感受耻辱丢脸的事。出自这种虚荣心,他们必欲寻机报复。为此,在回绝他们的要求时,要讲得客观,婉转,动听和谦虚。千万不能得罪他们,在谢绝时可以往你父亲身上推,说你父母从小未能读书,文化甚浅,劳动成习。他要求我们这些从小上学读书的学生,在农村中好好劳动,多体验艰苦的生活,锻炼自己,改造自己。并且自己虽读了个高中,但是由于没有很好努力学习,英语一课也是不行,所以,担不了这个担子,请公社另外妥当的人。
在学习中,除补习高初中学过的课程以外,有必要读读历史和哲学书。前者是经验性的东西,使自己能够增加一些对形势、情况和人之间关系的判断力。后者是哲理性的东西,能使我们透过事物的现象看到本质,能提高自己的社会生活知识。当然,有时间看点政治经济学也是有必要的,它能够丰富自己的政治头脑,经济是政治的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对未来,我们必须充满信心,坚定意志,抱高度的乐观主义的精神。物和世间上的任何一切,都是遵寻变的规律而运动和发展,并且总是从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这一过程就是量变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达到了终点,就成为了质变了。当事物在变的过程中,我们只要有信心和知识,就能把握住它的规律,利用其时机。没有任何东西在运动中成孤立状态和性质,而是彼此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联系。不论是物与人,如果与这一规律违背相反,就不能生存下去,在世间上就没有他们的地位和存在了。反之,如果我们能紧紧地和这一规律相符,并遵循它,巧妙地运用它,随事物的变而变,就会大有可为了。
俊弟,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你们那种处境,除了努力上进、劳动积极,使自己在群众中,在政治上站得住脚之外,还必须搞好知青之间、当地之间和公社之间的团结。现在办事,除了自己本来的面目外,首要的条件是人事关系。我们懂得了这一规律,就必须不择一切手段,向这方面进军。单纯的劳动表现是不行的。这是我的一点坦率的看法。
国庆期间不回来是好的,是高明的。
此致:
祝进步、健康。
一九七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兄:世明
1977年9月21日白世明来信
与白世明等在贵阳黔灵山公园
4、知青战友王文福
1977年我是与他一起到公社参加招兵,后因眼睛有点近视刷了下来,他成行了。
王文福一表人才,能歌善舞,性格爽朗。听说他夫人是霸王硬上弓把他走到一起的,后来因为一次纠纷被秤砣砸瞎了一只眼。命途多舛,与2019年离世。
亲爱的更生友,您好!
近来一切好吗?很想念!
请在此原谅我给您迟迟来信,不必误解,望谅解。
友:近来够苦了吧?为了早日奔向可爱的故乡,操心了吧?但我相信友比我懂,为了求得真正的曙光和黎明,也得靠自己的努力,我坚信友一定是能够吃苦的,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信心,祝友在此期间有机会,一切顺利。
我想把我最近的情况向您简单的告知:
我于十月中旬毕业考试,紧接着毕业分配:从总的来看是可以的。我于11月8日早上七点乘客车至晚上11点半才顺利到达连队所住处,反修第一线——额济纳旗。这里的环境和条件都较可以,我们距离蒙修也不过百来公里左右,也可以说是前线。从现在的整个形势来看是好的,我们全军上下都在大抓军事,不管你干哪一行,就得业务过硬,所以全军也实行大检验。对于我们来说,当然不必多说,因本身就是技术兵种,所以,时间是非常紧。我从下连队的第二天正式开始跟班实习,从近来的实习的效果很不够理想,要单独值班也得靠一定的努力。好这以后再谈吧,信中一定有不当之处,请友多多来信帮助。因水平有限,写到此止笔。
再见。
顺颂友: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你友王文福笔。
于额济纳旗
77年11月26日晚,床
1977年 11月26日到新疆当兵的知青战友王文福来信
知青战友王文福
大学之道3:勤心慧眼
我觉得康德的先验论和阳明心学有共同之处,就是用心去体验和用常识和逻辑去思考。用《佛本行经-因缘品第一》中的一句话就是:“宜以智慧眼,勤心普遍观”,就更加精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佛经所说的“智慧”与康王二位的先验论是存在差异的,但却是主体同一的:康德的先验论的典型例子是哥白尼日心说的假设,在建立宇宙模型方面,远远优于繁杂的托勒密地心说;而王阳明的贵州龙场悟道,则也是从人心内部去寻找道德行为的准则的。
之所以现在网络水军有些人失智失德,可能并不是智商和见识的问题,而是被焦躁和恐慌损耗的平常心。如果内心都不宁静,就谈不上先验的智慧眼了。
我们是从农耕文明一跃而进入工商文明的,这在西方经历了起码两百年的时间,而且前后还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陶冶,我们却一下子就被欲望和钱财砸得眼花缭乱了。这需要有个过程,而且亟待与深化对外开放和走向世界的文化、精神和心理准备。现在的情况是窍出灵魂,身躯跑在前面去了,精神还是老样子,身入工商文明,心还在一亩三分地。
所谓勤心慧眼,就是从一些最基本的心理和底层逻辑及常是开始做起吧。这是我的一点体会。
* *
法国比才歌剧《卡门》选段《哈巴涅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