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往事并不如烟(1)
1979年已经过去42年了,许多事情记忆犹新耳熟能详:《告台湾同胞书》、中美建交、伊朗巴列维国王倒台、地主富农摘帽、章子怡出生、《丝路花雨》亮相、中越开战、旅行者一号发现木星光环、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东北王守信案、柬埔寨红色高棉大屠杀、革命委员会改称人民政府、世界灭绝天花、苏联入侵阿富汗以及毛主席最后会见的外宾巴基斯坦总理布托被杀等等,在这些大事中,与我们直接相关的就是革命委员会改称人民政府这件事了,我父亲由遵义卷烟厂革委会主任改称厂长。
我的1979年也有几件对个人生存及生活影响深远大事:由知青变成工人、开始上高考补习班、高考初选、与一个美丽的女生擦肩而过等等。由知青变成工人,在以往的图文中基本上作了全面记录,随后的事情将以图文细说,涉及到个人权利的事情,将与相关者沟通后适当记录。
1979年对于我来说,确实是急剧变化的不平凡的一年。
1979年,乍看一少年。据说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我觉得也是,将专门讲讲
诗和远方来信
我保留了从1975年至1994年19年的来信550余封,拟仅对其中1979年及以前的所谓“农村时期”的33封信中选择一部分来说明那个时期的人生境遇。除了今天这封来自中学同学左林的来信外,明天的图文再呈现挚友白世明的来信后,对于其他信件,将另行整理。如我以前的图文所言,那些几十年前的信件,每一封读起来都是有温度的,并富有沉甸甸的情感。
从1975年至1994年19年的收信550余封
左林同学的来信
左林是我在遵义四中的同班同学,早期相处相当密切。还经常带他到我遵义丝织厂的家里去玩。后来在高中毕业前的一年间,因为班上贴大字报,在针对“师道尊严”和“五分加绵羊”等问题上与我们这些紧跟老师“又红又专”的“保皇派”站在不同的立场上面,来往就不像以前那么密切了。但是,多年过后,那种青葱岁月所结下的人缘不但没有淡去,反而与日俱增,相互都十分关心各自的处境。左林比我小几岁,在班上是最小的,以往都是跟随我们玩的小伙伴,使人意想不到的好处是,经过那一段思想的PK,在后来的交往中,就少了些矜持,多了些平等和直言不讳,成了真正的心灵的朋友。
更生,
上次相见,是在四中高考复习班,自从田老夫子开过我们的玩笑的那天晚上过后,我也再没有去过补习班。并不是由于不好意思,而是没有那样大的精力。因为我们的功课已经日趋繁重,从那以后,我们只在图书馆偶然相见,由于大家都有一些事情,就匆匆而过。没想时间过得真快,一晃就是数月之久。本想前一个月给你去封信,问问你的情况,又怕你考中已走。今听上次和我一同去补习班的刘黔相告。才知你现在正在106子校代课。
这次高考,我心想,你的态度非常明确,又参加了补习班,在家里夜以继日的刻苦努力,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忽听你现在的情况,深感遗憾和迷惑不解。
我们一起读过书的人都很了解你,特别是我,虽然当时还有不少的天真色彩,你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虽然你在生人面前有点拘束,很少说话,但认真的话都非常实在。你看上去似乎是很平凡,但是你内在的力量非常强,你常常不声不响地显示出常人所没有的决心,毅力和理想。青年人怎么能没有理想呢,要不然什么是他的生活的希望呢?可悲的是,那时候的年轻人大都是现代人的畸形心理,所以这些东西在那些喜欢夸夸其谈的人的面前是显得难能可贵的,以致我在很多方面都把你作为我的表率,特别是在英语在全班以至在全校都是非常出色的。
现在,从你和我的很短时间的接触中,从你对分配给你的工作的认真态度看,我知道你的决心很大,并且想做新时代里的有用的人,对国家的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这一点,是从你选考科目而得到的结论,所以我觉得你是个有志的人。
一个胸中有志的人,又有毅力和决心,可上帝为什么给你选择这样的道路呢?我想很可能是由于你考试心切,操之过急,造成一些方法失调,再加上补习班喜欢搞一些偏题难题,促使你们去钻研,可能挤掉了一些基础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复习了一定的时间,对基本基础知识容易产生疲劳思想,从而冲淡了一些基础知识,连续三年的突击式的复习本身,复习方法就错了。如果我们从开始从新的招生方法实习以来,定出计划,学习两年多,然后再考试,我想情况就会有所不同。国家是处于急需人才,那样的考试,以后会重视基础课的扎实教育,恢复正常。希望你总结经验,继续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去辛勤的劳动吧。
而我呢,由于这次高考招生条件限制,凡电大学习期上了两年的正式学员没有资格。开始因为这我非常苦恼,失望。我本来想,由于我们长期没有正规的学习,我们的知识太少,要在短时间补回那些基础是有困难的,再加上我们的工作又忙,晚上还要政治学习,时间比较紧张。通过一段时间的扎实的复习,我是能够较快地提高到一定的水平的,对于这一点,我完全有信心。因为当初我们开始时可以说只有一个小学毕业生的水平。可是由于复习,我们在初中的物理化学基础可以说扎实了,但高中的知识还很浅薄,我反而想把电大的时间挤一些出来复习高考。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考中的机会不会太少。可事与愿违,偏偏又不让我们去,消息传来,对我打击太大。看到别人都在准备高考,心中有说不出的难过。难道我们的学习道路就这样被堵死了吗?闹得晚上常常失眠,差一点就要去办退学手术手续,学期考试成绩也不好,有一科只差两分才能及格,生平第一次参加补考。
现在,经过中央电视大学总结经验,我们知道了电大的教育水平还可以,考试成绩很多地方超过一般大学水平,我们才稍微安心。如果我现在还举棋不定会给我造成时间上的损失。只要我们能学到知识,就不管他是什么大学,也不怕许多人的嘲笑。嘲笑我今天不可怕,将来没有更多的知识才是可怕的。而且由于我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学习过程,真还觉得电大老师教得很好。由于老师的教育方法,教我们学习主要目的是教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我们现在解决问题也不像过去那样心中没底感到很踏实,这一切使我们得益不浅,使我还有一点爱我们的电大。
由于我们有一定的了解,请勿怪我信中冲撞之处。并请多多指出我的不足之处,以资帮助。好久不见,也不知道你现在的详细情况,你能告诉我吗?
祝
学习快乐!
同学:左林
1979.10.22
左林同学1979年10月22日来信
交通局补习班及高考初选
高考恢复以后,遵义跟全国各地一样,兴起了一些旨在高考冲刺的文化补习班。那个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到各个补习班上去观摩,最终选一个如意的报名上课。那个时候组织一个补习班一般都有两个老师,一个串场,一个定点。观摩补习班可以免费三四次,多了老师就会找你了。
补习班一般是从前一年的高考不久就开班,一直办到次年高考前夕。学费40元。按照我们贵州塑料厂当时收入算,相当于我们工人每月22.30元基本工资两个月的收入,不含奖金(实际上贵州塑料厂在1982年以前的工人月收入只有基本工资,随后承包和浮动工资出现才远远超过了基本工资的)。
经过几经折腾,后来我就加入到了遵义市交通局四楼上面举办的理科补习班。
交通局补习班好像也没有对我的学习带来突飞猛进,以至于这一年的高考虽然初选了,但是分数不够上本科,只能够上遵义师专。这就与我从农村就立志攻克癌症读医学院差距甚远,得到的回答是:医人看来是不行了,看看有没有可能上贵州农学院学兽医。当时就气炸了,死活要重新再来。为此,我亲爱的父亲操碎了心,就害怕我考成了范进,甚至还不如范进,可能会还没有中举就疯了。为此,我父亲还亲自带我到遵义师专刚认不久的表叔余克常家,表叔亲自告诉我,遵义师专很快就要改名为“遵义人民大学”了。那一次在表叔家,是在师专院子里一栋教学楼二楼的一间教室隔成的房子,他们大人说的什么我没有关心,心中已经决定复读,所以就去逗表叔家几个小孩子玩:那是三个乖乖的小妞,大的叫余波,很安静懂事似的;中的叫余平,若无其事似的;小的叫熊静,可能才一两岁,眼睛直盯盯的盯着人看,对陌生人心存恐惧。我当时就来劲了,觉得这个小的是我的菜,就做鬼脸吓唬她,直到她哭了,我就十分惬意。后来这三个女娃娃都上了大学和研究生,蛮有出息的。
1979年高考初选线是210分,本科线是240分,224分只有大专一条路
对于交通局补习班,好像真就如左林所言,学习长进不大。倒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高考是不行了,却把补习班的班长魏宇考成了我的妹夫,更有甚者,在年底参加此年高考的文化小学文科补习班的班长,就是我后来干女儿的爹魏卫,他就是妹夫魏宇的大哥。而魏卫和白世明又早就是我的亦师亦友。
魏宇1979年就去新疆参军去了,退伍后进入遵义丝织厂,后来到遵义棉纺厂参加二度筹建,但是棉纺厂没有建起来。
魏宇穿上了军装
魏宇和我的小妹琪瑶
与白世明和魏卫。这件皮衣是1995年初在莫斯科花100美元从一个俄罗斯老太太那里买的,穿上很重,吊得脖子疼,后来发现是猪皮的,而且认真看了一下标签,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居然是拼音“yisitanbuer”,再翻一下袖子里面,见到母语“规格”两个字。那个年头国际贸易假货充斥,主要是我们骗外国人,后来也出现互相骗的情况,此为证。
与魏卫和干女儿露露,孩子又是在我的没有帮助下考上了厦门大学,现居美国。至此,我已成了四个孩子的干爹,分别是中学同学侯兴灵的颖颖,中学同学雷开云的露露和土坪卫生院黄大夫罗医生的黄波,都是在我的亲自没有帮助下茁壮成长起来了的。
四个孩子的不称职的干爹
后来与白世明、魏卫聊得多了,便知道了些他们这两家人祖上的事儿,非常值得一聊,我将在后面的图文中说说。总的来说,与他们相识是我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大学之道6:从稻盛和夫到文化三大发现
上一篇图文谈到过世界著名的日本经营哲人稻盛和夫的追求“自己不能胜任的目标”的人生设计,其实这种想法并不是孤立存世,而是与当时世界上发生的事情息息相关的。我的感觉是,可能与上世纪西方文化的三大发现有关,即:“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
1、墨菲定律
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墨菲定律就像中国古代的义举谶语,就连雄才大略的秦始皇都被其忽悠,“亡秦者胡也”,以为是在千里之外的胡人会来作乱,费尽移山心力去造长城,劳民伤财,函谷一举,皆成焦土,其实就是身边的屌丝儿子胡亥而已。墨菲定律揭示了潜在的危险无处不在,适用于国家、地区、组织乃至家庭,一切皆有可能。
2、帕金森定律
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即: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3、彼得原理
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也被称为“向上爬”理论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导致无所作为。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组织带来损失 。
稻盛和夫看来是受到过二十世纪西方这三大发现的启发,特别是其中的“彼得原理”。而事实上我们在现实中的例子也比比皆是,除开任人唯亲的人事腐败不说,组织内部关心的是势头和程序公平,甚至创造程序和游戏规则运行中途更改规则,极不完善。
2018年我在海南工作了半年,针对海南省1990年代初制定的“银发经济”这一现象,启发我想到这么一个规律:一个既定的目标,只要持之以恒足够长的时间,总是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这不但适用于地方经济发展规划,也适用于个人目标的实现。问题是:这个目标是否科学合理,是决定资源配置的节约或者浪费的关键。海南省的“银发经济”,也就是养老经济,其总体目标是实现了的,但是现在正在品尝当年盲目之举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
Are you ready? 准备好了没?
* *
阿斯根《远飞的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