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9:文科班1/书光靓影/普遍观

王更生
2021-02-04



书光靓影


       1980年春节前的2与14日,我到了遵义文化小学的文科补习班。现在想起来似乎如梦如幻亦如烟,那座小楼,小楼里的那间小教室,以及教室里面的那些人,依稀如昨。

       遵义文化小学始建于1906年,全国160所名校之一,胡耀邦、江泽民为学校题词和题写校牌。我们文科补习班,就在文化小学的这座典雅的二层教学楼的左下方,那也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

19.jpg

文化小学,小楼拆了


师生之谊

       41年了,那些人,依稀可见于我的记忆里,不诚敬意的是,可能还会落下一些同学(姓名仅为读音,有纠必改)。

1、师者

       班主任蒋明珠、程祖菱,专门为班上刻钢板的徐耀能;地理老师赵子荣、历史老师龙先勤、语文老师王锳和曾祥铣、政治老师余克常、数学老师周老师。

2、学者

       丝织厂复读的魏卫(班长)、杜黔生、冉刚、刘广荫;其他同学赵川东、陈晓杰、张涛夫、乔松、潘是家、吴刚、席玉黔、王文平、张一民、张晓平、肖红、李昌义、李继峰、赵继猛、杨克伦、刘明远、张晓希、肖育新、焦军、;我们班的风景线当然就是女生了,有王霞、陶家凤、沈庆华、何永卉、谌红、刘五儿、孙雪春、葛冬雁、沈媛、马义霞、张云莲、林小美、邵小华、罗兰秋,等等。从同学合影照片看,那个年代还有点封建,一般不带女生玩,除非单独约会。

eps1557.jpg

部分同学


蒋老师的胡萝卜

       班主任蒋明珠老师是把控全局的人,除了教学的日常管理之外,总是给我们谈起我们这个文科班前两届的名列前茅者:1978年,罗广荣,北京大学;1979年,范源新,北京师范大学,那成了我们的诗和远方,华灯初上,我们的梦就开始启航。

       在我们的补习班,除了蒋老师主持大局之外,还有两位老师就在旁边的办公室随时守候,一个是女老师程祖菱,另一个是负责教学资料刻印的男老师徐耀能。尽管这是一个临时的组合,但是感觉得到组织的存在,有事情找组织。

       就是在这样的呵护下,我们文化小学文科班,成了遵义市数一数二的希望班级,与商业局补习班并驾齐驱。这两个班的高考竞争,就代表了那个时期遵义市社会考生的最高水平。这都与蒋明珠、程祖菱和徐耀能老师辛劳分不开的。

eps1556.jpg

部分同学


来之不易的岁月静好

       1970年代中期,周恩来感觉到人才断档,教育部长周荣兴提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因文革受到耽误的那部分人,包括那些因文革而维修完学业的老大学生,重新回炉补学一两年,就可以很快用的上。另一种观点认为,这些人中间的大多数都有墨汁和浆糊(大字报),不可靠。斗争的结果,就是1977年仓促恢复高考。

eps1462.jpg

传说中的1977年曾经举办500人复习的遵义地委食堂旁


       就在高考恢复这一年,遵义政府机关、工厂和其他各界都急切地关心下一代的上升空间,在遵义地委食堂还举办过500人的大班学习,效果堪忧。教学供给和需求严重失衡,焦虑和矛盾甚嚣尘上,要不要突破现有的管理框框,有的甚至是无形的僵化的观念,就成了摆在遵义地委宣教部门尖锐问题。几经纠结,最后得到认可,于1978年获得“遵义地区革命委员会办公室”红头红章,开始试行高考补习班。补习班确定了两个办班原则:收费要低,质量要高。

1、收费要低

       到我1980年2月加入文化小学文科补习班的时候,课程已过1/3,原来一年40元的学费,交了30元,相当于我当时在贵州塑料厂22.30元基本工资的一个半月收入。

微信图片_20210121115422_副本_副本.png

       从上面这张1979至1990年我们贵州塑料厂1979年刚入职的工人工资看,1980年的月度总收入就是基本工资,1981年及以后才开始计件工资和浮动工资的,到1989年的月度工资,就达到了基本工资的9倍了,这就是改革。

       

2、质量要高

       组织者寻访遵义名师,多数情况是要吃闭门羹的。即使是有红头文件在手,一些名师对这种有市场因素的组织活动嗤之以鼻,要拉起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何其艰难。

       就是在观念习俗等种种压力下,到了我们1980年加入这个文科班的时候,认可的老师,已经是遵义市响当当的名师了。我将在后续的图文中细细道来。

eps1558.jpg

我与张涛夫


大学之道9: 普遍观

       之所以岁月静好,是因为他人负重。

       我们那几年参加的遵义市的文理科补习班,也是鱼龙混杂金沙俱下的,但是凡是这种尝试发生的问题,都得要整个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来承受,各级部门的正反意见,不管市场需不需要,好与不好,意见都在那里。久而久之,那些高考文理科补习班的组织者,以及参加讲课的老师,其中很多人在后来的职务晋级和工资调升时,就失去了机会。这就是那个年代,连农村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都要签生死状的年代,虽然把几乎绝境中的社会考生一批又一批地送进大学,有的还上了重点大学和名牌大学,虽然岁月静好,但是还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黑白052.jpg

部分同学


       渡尽千帆回头看,文科班,与农村和工厂的改革尝试一样,而且几乎是同步地反映了我们的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过程中的一些创举,总是风雨飘摇。

*                                  *


我们过小年,让特朗普干活

阅读9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