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之辈2
我们1980年文化小学文科补习班,都是下班以后才上课的,不同于后来一些学校高考未遂回炉的全日制补习班。所以,我们上课的时间都是每晚19:00-21:00,实际上给我们兄弟之间留下的交谊的时间十分有限。即使如此,也没有阻挡住人性中的活化分子催化着我们的玩性,课间、下课回家路上近一个小时的道路笑谈和争吵、唯一的星期日休息,我们都会在几个人中活化分子的组织下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的娱乐活动。那个时候的娱乐,除了吃饭,就是空谈穷欢乐了,地点除了魏卫、王文平和张晓平家,就是红军山了。
谈到每周休息星期日一天,从现在休息两天再倒回去,是十分恐怖的事情,还得感谢李鹏办成了此事,那是1993年试行了周六休息半天,结果就是隔周休息两天,到1994年国家就正式颁布法令,确定了每周休息两天的。扯远一点说,最早从西方引进的就是每周休息一天半,我们在中学时激情似火学习到了1919年苏联的列宁同志号召”星期六下午义务劳动“,就搞成了一周休息一天了的,后来我们就是学习苏联的,当时同样激情似火的流行说法就是“苏联老大哥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现在看来显然都不靠谱了。
补习班里的兄弟们都是来自不同的部门行业,但多数都是来自工厂的工人,也有来自机关、学校和事业单位的,比如说李继峰在遵义地区公安局工作,谌红就是来自遵义市电影公司。相对而言,可能工人就要辛苦一些,有的还要三班倒,也就是上夜班,对上夜间补习十分不利,但是大家都就这样挺过来了。每个人因为生活经历、兴趣爱好以及天生禀赋和性格的原因,大家走到一起来十分不易,而且更可贵的是,还能够建立起比较深厚的感情,几十年后,大家都还能够聚得拢来,这是难能可贵的。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有像魏卫、王文平、赵川东、赵继锋这些热心肠的人形成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白世明
遵义丝织厂子弟。
我首先要表示敬意的就是已经在贵州大学哲学系读二年级的白世明,从坝坝娃儿开始,到我下乡和当工人,都一直在给我打气增添学习性上的力量。在补习班学习的情况他都十分关心,以至于我们高考完毕,等分数以及等分配提档的那一段时间,他把我的事情也当成了他自己的事。人生中有这样的朋友,是一大幸事。
白世明
魏卫
遵义丝织厂子弟。
在交往和学习的力量方面,对我的影响与白世明类似。而且他还是文科班班长,使得这个班级也很富有人情味。大大小小的活动都承蒙他的发起和组织,生活情趣十分浓厚,穿衣吃饭都十分讲究,还能够做一手好菜。
高考的分数已经够上本科的,当时我同魏卫两人一同到贵阳马王庙省招办听取结果,遵义招生办的李明惠对我们说,魏卫的分数上省内本科没有问题,叫放心等通知的。后来了解到,当时高招还是手工投档,贵州大学中文系以年龄偏大退档,贵州财经学院感觉数学分数偏低退档,最后结果是上了遵义师专。再后来听说那年高招出了些状况。
遵义师专毕业后分配到人民银行办公室,后创建遵义海通证券公司,似承祖业。我的图文讲过,魏卫的祖父1929年在遵义首创“德庆永钱庄”,入《近代中国银行业机构人名大词典》。魏卫的海通证券也做得风生水起,后到贵阳,直至成为贵州省海通证券的一把手,在业界业绩上佳。
魏卫
张一民
考入贵州大学历史系,九十年代承包经营百货公司,业有所成。
张一民
刘广荫
遵义丝织厂子弟。
师专毕业后在贵州省税校任教,习书法,曾招徒。我去过其家,工作室空间很大。
他跟魏卫经常争执,往往成为我们快乐的源泉。
刘广荫
冉刚
遵义丝织厂子弟,小学同班同学。
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后到贵州省税校任教,教英语,我们经常走动。
冉刚
王更生
遵义丝织厂子弟。
湖北财经学院毕业后到税务总局工作,在同一个部门工作34年至2018年退休。
王更生
赵继锋
遵义四中同学。
在遵义政法部门工作,交往甚多。
赵继锋
赵川东
在班上属于英俊的罗宾汉时的英雄人物,乐于助人,善交朋友。体育项目优异,退休前在遵义体委任领导职务。川东是一个很快乐的人,一想到他内心就很愉快。
1980年高考后,大伙们到地委食堂打牙祭,就是他促成的。
赵川东
陈晓杰
善于打抱不平的好汉,武功关键时刻没有派上用场,否则王晓光就当不了副省长了,当然,也可能是救人一命,如果当年没弄死人的话。
陈晓杰
王文平
贵州大学历史系。后承包经营百货公司,业有所成。
王文平
李继峰
原来在遵义地区公安局工作,在补习班穿一身劳动布工作服,十分朴实,后来考上贵州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贵州电视台工作。
李继峰是时任遵义地委书记李明之子。我曾去过他家几次,有陆定一等领导人的手书。我们谈起过他父亲的工作和遭遇:其父在遵义任副职的时候,有人举报说他住房超标,任正职以后,就不达标了,属于高风亮节。他谈到两件事情我记忆犹新:一是陈永贵副总理来遵义,一握手见到手上没有老茧,就批评说“这怎么搞农业学大寨?”二是那年头靠天吃饭,遇到有一年遵义干旱,其父心急如焚,突然遇到天降大雨,李明就在自家院子里一直淋雨,那个高兴呀,不惜生一场病。
李继峰
席玉黔
温和亲近,遵义师专毕业,长期来往。
席玉黔
潘是家
遵义师专毕业,文化人,娶了我家隔壁的杜黔生同学的大妹杜春花,生活惬意。
潘是家
李昌义
与补习班同班同学杨克伦曾共同经营糖厂,九十年代初见面时大谈生意经:“以质量求生存,以产品求发展”。
李昌义
吴刚
我读遵义四中时任班长吴跃之弟,能言善辩,工作能力强。
吴刚
肖红
遵义师专毕业,待人平和友善。
肖红
张涛夫
沟通能力强,风度翩翩,在班上属于一个帅哥。
张涛夫
张晓希
家住杨柳街步行街出口对面的拱门里面的院子里,一表人才。
张晓希
张业民
班上年龄小的帅哥,我在106地质队代课的时候还遇见过他,几个老师都称赞这小伙子帅气。
张业民
杜黔生
遵义丝织厂子弟。
当年参加我们的活动不多,所以没有那个时候的照片。
我们既是邻居,又是一块牵着手到丝织厂子小报名上一年级的伙伴儿,找了一张小时候的合影。那个时候我们常常做些大人不喜欢的事情,照这张相前后不久的一个阴雨天,我们偷了几个电灯泡雨行一个多小时,就是为了惊吓公园里的猴子,当几个灯泡砸向猴池,猴子确实被惊吓了,但是居然跑上来了,差点废了我们,那一次真正受到惊吓的是我们自己。
左为杜黔生
瞧这些可歌可忆的青春面孔,如今多一安享晚年,文化小学文科补习班一年半载的同窗之谊,因时值人生必较重要的时候,这份同学之情,十分值得追忆和留念。毫无疑问,那是一段洋溢着温馨的风华往事。
大学之道13:马克斯韦伯与桑莲法界
上一篇图文谈到,1980年的一个星期天,我在补习班同学张晓平家的12寸黑白电视看到了美国早期企业家精神。
后来于千禧年左右,在北京大学东南角的北大学苑宾馆四楼的“乌有之乡书店”听台湾现代禅文化学者王绍璠讲过几次马克斯韦伯的《新教原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嬉笑怒骂棒喝有加,别开生面。
被誉为南怀瑾最得意的学生王绍璠先生2007年清华大学讲座,棒喝如雷,我却没有顿悟,但增加了视野
有意思的是,韦伯这本书的名字的翻译还会引出新教内部的路德宗与加尔文宗在促进近现代西方社会发展上面的强大动力,前者是基于“因信称义”的通往天堂之路,有别于天主教的中间横梗一个通神中介,使得市商人等心诚则灵,再也不受天主教势力的控制;后者即是比较极端的新教流派,如果说新教都有清教倾向的话,加尔文宗就是清教中的清教,这批人构成了1620年被迫从英国普利茅斯港乘坐“五月花号”到新大陆去另辟新路去了。在美国的那些奉行“一个男人,一座工厂、一架桥梁和一栋摩天大楼”的人们,正是传承了“五月花号”精神的。参看电影《钢琴课》,那里面那个被戴绿帽子的老公就是一个清教徒,也可能是加尔文宗信徒,放下美丽的女人去创业奋斗修行。
与犹太教、天主教和新教,伊斯兰教这些同一祖宗生下的娃娃,一千年来势不两立情同水火不同的是,在中国的大唐盛世,却海纳百川。1998年我到厦门工作了两年,一小时车程之隔的泉州开元寺及其附近的双塔是我经常凭吊之所,至今在那里都能够感觉到多元文化的气场。文化自信、历史自信就在那里体现。
泉州有“世界宗教博物馆”美誉,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包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和基督教等外来的宗教文化。
泉州开元寺,雍容富态包罗万象的唐风主体建筑,高悬“桑莲法界”巨型匾额,融合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桑及孝道元素。
多元宗教文化汇聚:印度教及古埃及元素,大雄宝殿前宽阔月台基座束腰处,环绕着72幅人面狮身石刻浮雕像;古希腊和基督教元素,大雄宝殿内24尊飞天形象的木雕斗拱,是佛教妙音鸟象征的飞天,手捧文房四宝、琵琶、洞箫,代表中国的24节气;大雄宝殿后回廊上两根十六角形印度教四面三层石柱,每一面中的圆盘浮雕,来源于公元前10世纪的印度著名史诗《摩诃婆罗多》和公元前5世纪印度著名史诗《罗摩衍那》等印度教神话故事。
中外宗教文化交流:开元寺的译经、弘法从未停止。唐朝时印度僧人智亮弘法;西域僧朝悟大师居开元寺,成“挑灯道者”;明清时期,大量泉州侨民到东南亚及日本、琉球等地,带去泉州的宗教文化,其中开元寺的木庵率众弟子东渡日本弘法,信徒达30余万,木庵创立的长崎福济寺,当地人称“泉州寺”;现任开元寺方丈道元法师曾赴巴西担任圣保罗观音寺方丈。
* *
时光倒流七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