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26:我的大学8-同学录2-老师你好

王更生
2021-02-26


老师你好

       

       从财八零两个班的同学录看,我们在大学期间开了31门课,还有若干财政专题讲座。除此之外,我们在学校里还旁听了诸如读书、计算机、法医等课程和讲座。实际上得受其教的老师是远远超过同学录统计的数量的。值此元宵佳节,一并向老师请安。              120.jpg121.jpg122.jpg123.jpg

133.jpg

eps3580.jpg


师者

       唐朝的韩愈在其《师说》中道出了老师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

1、传道

       道分几大类:

       一是公序良俗,就是做人的一般道理,是为人处事的普通常识,男女老幼皆知。

       二是宇宙规律,就是《道德经》讲的“道可道,非恒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辩证法,一切顺应自然及其变化,雷青同学在她的同学录留言就有这样的文字。

       三是儒家伦理价值观,就是四书之首的《大学》所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之道的核心就是善,发乎于心至乎于行,人心向善,成就善业。

       老师向我们传道,就是培养我们成为有智慧的好人。


2、授业

       31门必修、选修课及若干专题讲座中涉及三大类知识课程:

       一是纯理论学科,如数学、统计等,学到手永远在那里。

       二是人文学科,哲学、历史和兼有工具性的学科的语文、英语,是人文修养和思辨认知的学科,能提高人的智慧和人格力量。

       三是应用性学科,如财税、预算、会计、管理和计算机,这部分知识更新变化最快,有一种说法是知识5年更新一次,意思就是5年不继续学习和更新原有知识,你的这部分知识结构就过时了。最典型的就是计算机知识,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是Basic、Coble、Argle、Fortrum语言编程,这些编程语言早就过时了,那时候学校的那种苹果计算机已经成为老古董了,只能唤起我们对已经逝去的青春的记忆。


3、解惑

       包含上述1和2的业道之惑,既有人生经验,也有社会及自然的认知之惑。这是高于上述业道传受中的深层次的问题,更高层次的就是综合了所有学科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大问题了,比如说择业、婚恋家庭、报效国家等,最终就会涉及这些大问题。从更大的上面来说,这就涉及到了文化和文明,屈原在《天问》中一口气提出了169个问题,西方人则提出了“我们是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向何处去?”也是可以把任何人都问得底朝天的。

       我们的老师在大学里面站着一辈子,就是为了给我们这些坐着四年的匆匆过客“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恩,没齿难忘。


师道尊严

       古有“天地君亲师”的伦常递次,表示人伦亲疏顺序,也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遵从的价值观,常常刻画成牌匾明堂高悬或者供奉在神龛里面,奉天承运祭祀有加,现在已经很少能够一睹芳容了。

       “天地君亲师”语出先秦:左丘明提出“君亲师”,荀况阐述“天地”,东汉五字连体,清雍正法定祭序。说来说去,都是想用天地和亲娘老子和老师来巩卫君之天经地义罢了,似非必然。

u=4131743867,684607229&fm=26&gp=0.jpg

       客观来看,天地不论是作为客观实在还是道德伦理,毋容置疑早就已经在那里了,万物生焉。君指皇帝,天生的九五之尊。按照不同的统计方法,中国历史上的皇帝有588至800个不等,能够够得上雄才大略的真就不多。其实大多数皇帝都是情智平平的普通人,哪堪九五之尊的重负,才显得德不配位的。亲者,祖先父母之属,相濡以沫亲亲护持。师者,自孔子以降2500年来,大都是师道尊严的。

       所以,能够可敬可爱的,除了祖先父母亲人就应该是老师了。我也是这样看待业道之师的。


谈几个老师

       按照我们财八零同学录的统计,我们的老师有近60人,还有些旁听课程和讲座的老师也不下10人,我先开个头谈几个老师,其余的就等更加有智识和情怀的同学们来担纲了。

1、张香珍

       张老师是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辅导员,除了相濡以沫谆谆教导之外,还为我们善后诸如足球砸破玻璃、懒觉不起、打架作孽之类的糗事儿。这些事情,许多都是只有衣食父母为之的,我们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的。

       当然,张老师还是一个坚持原则的严师,该批评豪不客气。还有就是坚持湖北普通话永不变调,我们不论离开学校多久,不管在哪里,茫茫人海之中,听到这样的声音就会哆嗦和反省,立即知道是张老师到了。

       张老师一直与我们同行。凡是在武汉甚至北京举办的同学聚会,只要有公务在身,就会推掉也要来参加。所以我们感觉很亲。

img864.jpg

张香珍老师2000年,北京

132_0255.JPG

张香珍老师,2014年财八零毕业30周年于武汉


2、方兴起

       方兴起老师教经济学说史,张口就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满满吊起了我们这些好高骛远的不太爱听讲的学子的胃口。

       方老师是我主动找到家里去不谈学习只谈人生的老师,当然,他在课堂授课也是我最聚精会神听的。

       与方老师在一起的时候,就能够感觉到一种亲和温暖的气场,他总是哈哈大笑,打消了师生间的隔膜,使得我只要想问的问题,都毫无负担地开口。他是六十年代初本院毕业的学生,最喜欢的就是当老师,乐得其所。而且还最喜欢上经济学说史这一门课。1984年我们大学毕业前我问过他他们班做官最大的到什么位置,他说财政部副司长,但他说他只喜欢当老师。

       方兴起老师是一个快乐的人,他的那种达观和开朗深深地感染了我的,那种音容笑貌依然在我的眼前。

IMG_8695.JPGIMG_8689.JPG

山东曲阜尼山孔子诞生地


3、何盛明

       1983年刚上任校长,在大操场首次与全校学生见面时,将肄业念成了肆业,我们当时觉得,他长期在财科所搞经济研究的,可能对相同和类似的数目字都十分敏感吧。

       1999年到厦门时,召集了我们几个湖北财经学院学生吃饭。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的女婿黄素华,瞧其白白胖胖的,像个高中生。我摸着黄的后脑勺问:“多大了?”他说“快30岁了。”我十分惊讶看上去那么幼小。其实那个时候的黄素华,已经在上外博士毕业教了好几年的书,除了参与制定出艰涩难搞的国家英语面试方案整死了不少人之外,就是把他的学生、我们校长的千金弄到了手。

       2000年,何校长搬来与我住一个小区。几乎同时,黄素华又来国际税务司当我的同事。传说中黄的英语了得,从来没有接触税收协定,居然能流利准确将其中英互换。要知道,那个时候的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连税收协定中文都看得不太懂的。后来黄素华成了我的下属,不久就当副司长了。我问及当年那些神乎其神的传言,他说当翻译事先都是要做功课的。他这个老丈人,也就是我们曾经的何校长,经常在垃圾分类站见到,还有刘仲藜,他们都不嫌弃这些脏活粗活,在小区垃圾分类排名上位居前列,就像他们在职的时候那样,一个八十年代当校长,一个九十年代当财长。我们还都互不嫌弃,见面总是能够聊上几句。

       去年,有一次何校长又来倒垃圾,垃圾站的环卫的人都和他很熟悉了,说“今天老爷子你抽的烟是中华,降了一个档次”,何说“学生给的,有什么抽什么。”我还问过他地下室好酒被偷了的事情,他说有酒大家喝。

       何校长是个无欲达观的人,他的夫人当年可是圣约翰大学的美女,那个时候他其貌不扬,老丈人相中了他这个女婿,就是看中了他的人品吧。现在校长夫人每周到医院透析两次,何校长呵护有加。常常看见他夫人挽着他在小区后院散步,宁静美好其乐融融。

IMG_20200601_072137.jpg

与何盛明校长


微信图片_20210228172415_副本.jpg       前天写这篇图文时,只是说经常见到校长夫人挽着校长在小区后院散步,今天下午校长老远就叫我的名字了,寒暄过后照了一张他们的背影补上这张图,这是一幅人生晚景的祥和与安宁。


4、舒默

       舒默老师教汉语,我们在校期间,武汉市一些学校的学生都会来听他的讲座。舒默老师也有那种温暖亲和的气场,居然能够把枯燥艰涩的“学与思”这样的专题讲得我们心旷神怡。

       舒默老师刚开始在大学教书时,口吃,就是说话结巴。后来苦练修成正果。跟方兴起等老师类似,他们的课堂课外谈吐,往往就成为我们莘莘学子的理想愿景。

微信图片_20210226135121.jpg微信图片_20210226135137.jpg

舒默老师讲座材料谈谈读书《学与思》


5、刘广洋

       刘老师是与我们一同前往河南开封实习老师,与我住在开封宋都宾馆顶层左侧的一个房间。

       与刘老师聊得最多的就是大学学习后干什么的问题了,也就是就业等问题。那个时候国家包分配,我们要考虑的就是选择去哪儿的问题。由于刘老师比我们的年龄大不了几岁,所以与他的沟通也涉及到成家立业的问题。

       正是在那一次实习期间,我在宋城墙外拍摄了我平生第一张作品,选择的角度就是墙外的贫民窟和我们住的宾馆,有一种生存状况的对比,我常常想到这张照片。

黑白007.jpg


6、外教

       一个30岁左右的英俊多毛外教,听说他是加拿大来的。

       有一次在体育场旁边的健身器处,我试图与他练几句英语。

       我:Hey,sir. (没反应)

       我:Good morning,teacher.

       他:Who are you ?   (他一边嚼着口香糖,一边轻慢开口)

       我:I'm Wang, student of finance department, grade 80.

       他:Who teach you?

       我:Mr. Zhuping Rong(感觉他很傲慢冷血,我就说我的老师是容祝平)

       他:Goodbye.

       当时我有点快气炸了。菲律宾那个女老师就很热情,她走的时候,还送了一辆外国自行车给我们有时一起聊聊的小伙子,他们好像是情人吧。

       这件事情提醒我,外语还差的远。

eps3562.jpg

当年与老外过招处

*                                                  *


格里格《晨曲》

阅读271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