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八零的同学录
青青子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其全诗如是: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 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曹操在其《短歌行》亦借用了《诗经》这首诗里面的子衿句,表达了爱财如命求贤若渴的心境。摘其两行:
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自古以来对《诗经》中的郑卫之音多有贬诋,就连晚清睁眼看世界的魏源也说“城中奢淫过郑卫,城外艰苦逾唐魏”,也就是说郑卫风气多浮华淫靡。
据《礼记·乐记》载,“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 说的就是魏文侯问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为什么一听雅乐正声的古乐就想睡觉,听到郑卫流行新乐就不知疲倦。
我的理解是,孔子一系站在维护君权的立场上,当然是要弘扬雅乐正声的黄钟大吕,摒弃祸乱人心的淫佚之音了。这种风气一直延续到了1980年代,邓丽君的流行歌曲,先是叫黄色歌曲,后来叫靡靡之音;连李谷一的《乡恋》,就因为采用了新颖的气声唱法,被批判为乐风不正;崔健的摇滚,就直接叫滚了。
扯了这么远,就是要为青青子衿这种郑卫之音正名,孔子编修《诗经》时,可能也感觉到了《国风》中的郑卫流行歌曲中的红男绿女似民心所向,没有一删了之。
财八零的同学录
至今想来,咱们财八零的同学中,着黑色素衣者印象中就没有,其实青青子衿弄好了还是很好看的。二三十年代的学生就延续了古风,男生清一水的从上到下一体黑,女生仅上衣进化成了灰色,那时候的校园定是清风徐来山高月小的。
今天上载财八零两个班的同学录。
1、财八零(1)班同学录
湖北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财政专业一九八零级(1)班同学录,是采用当时刚出现的复印的方式制作的。
财八零(1)班共41人,与(2)班人数相同。
现在载入的这一版同学录,是(1)班伉俪李开莉和伍舫夫妇提供的,谨此鸣谢。
今天在上载财八零(1)班同学录时,发现第一个是王永庆,估计可能是按姓氏笔画排名的,这样的好处是人格中性,既没有按传统的老幼排序,更没有按在校期间的校内和班内职务来排序,这首先就看出班里面的老大当时的一些思想格局了。
为排序的问题,今天还专门给闲着的李开莉去电话,她又叫来不闲的老公伍舫,说排名是按照党中央全会,一律姓氏笔画,说要是我在他们班,也就拍第一了。
财八零(1)班同学录,点击上图进入
2、财八零(2)班同学录
湖北财经学院财政金融系财政专业一九八零级(2)班同学录,是采用传统的照片和打印的方式制作的。
财八零(2)班共41人,与(1)班人数相同。
现在载入的这一版同学录,是我用自己的同学录扫描而成的。由于多年存放,照片位置不平,扫描时有些阴影,敬请包涵。
我们(2)班的同学录,是按年龄大小排名的,这样的好处是遵从了传统的长幼有序人文习俗,这在当时是没有任何异议的。但是时间长了,年龄的差异就渐渐式微,客观来看,我们这两个班的同学中,往往是年龄小的同学出席反而大。好在历史就是历史,那些曾经在班上的大哥大大姐大们,在合适的年龄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角色做出了他们的引领、呵护和奉献。
在本班同学录制作过程中,付出了最大辛劳的莫过于老大容祝平了,所有的照片都是他规划冲洗的,校园景观都是他从若干张他的作品中萃取出来的;还有就是封面设计和制作由李功耀整出来的,在此代大家致谢。
财八零(2)班同学录,点击上图进入
青青子衿,就是周朝的青年学生,身着黑色衣襟,莘莘学子之心,居约而怀天下。用来称谓同窗之谊,恰如其分。
* *
吴谨言《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