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生(上)
文科生,望文生义,当然就是学文科的大学生,实际上进了大学,同样是文科考进来的,学的东西差别并不亚于许多理工科。
从我们的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来看,财政专业除了高等数学(包括樊映川的《高等数学》和《数理统计学》)、语文、外语和经济学说史投入的时间较多外,其他科目上可在较短的时间就突击上来,这就使我们有了口头禅:61分万岁。不言而喻,就节省了很多的时间就去看其他的东西,泡图书馆,特别是外文杂志,也常常到武胜路新华书店去翻书不买书,因为钱少书多,看的大都是与必修课不太相干的东西。所以,许多课不太认真听讲,后果就是,数学和会计挂过,感性散漫,对课外和校外的事情充满兴趣。
其实文科既简单有玄妙,文科生更感性,更有人情味。
文理分科
文理分科,发端于高考的应试制度。以1980年高考为例,在高考前,就将高中阶段学习的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8门课程,分成文理两科备考,其他诸如常识、农基、音乐绘画和生物等课程就没有纳入高考范围。但是在这8门课程中,政治、语文、数学和外语属于公共课程;历史、地理是文科专属科目,物理、化学属于理科。高考就是按照这样的分类进行的,文理科各自包含公共科目和专属科目进行考试:
文科考: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
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
1980年,我在贵州省遵义市参加文科高考,上了湖北财经学院财金系财政专业。
文理分科回溯
作为那个时代过来的人,文理分科按时间倒叙,除了上述1977年恢复高考外,还列举一点比较大的历史事项。
1、文革期间的721工人大学和工农兵学员
(1)721工人大学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高考停止,大学不再招生,大中小学停课。
1968年,毛主席对上海机床厂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调查报告作出批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这就是“七二一工人大学”,从上海向全国推广。
在我们上中学的时候,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已经成了办学的基本原则,耳熟能详。
(2)工农兵学员(1970-1976)
1970年,中央批转了《关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该报告称:经过三年来的文化大革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已经具备了招生条件,计划于本年下半年开始招生。所以,在1973年英语老师蒲培芳给我讲“努力学习争取做一名光荣的工农兵大学生”以及随后的四川外语学院到遵义开门办学住在我们学校时,就萌生了上大学念头。
1976年发行的《工农兵上大学》一套5枚特种邮票
2、照搬苏联模式
二战使苏联损失了大批知识分子,因此战后重建急需以分科教育来快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着重培养理工科人才。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面临苏联同样问题,于是全盘照搬苏联教育模式,重点加强实用性的工科专业,削减文法、财经等学科。
3、知识分类
其实,现在的文理分科还涉及到知识的功用及分类,也就是知识的分类法,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在中国传统上,有六艺、六经、七略和四部分类方法,从上古之书到《史记》、《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这些皇皇巨著,就是照这么来的。
周朝时期,兴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时期,孔子整理文献分为《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西汉时期,刘向父子编就《七略》,共分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七大部分,其中辑略实为总序,故为六分法。
晋朝时期,形成甲部(经),乙部(史),丙部(子),丁部(集)四部分类法。
近现代,中国引进西方知识分类方法,便有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以及诸如杜威图书馆分类法、医学分类法、雅虎、搜狐互联网分类法等专业和商务分类方法。
世界名画《一个青年被维纳斯引荐给文科七艺》
有一副油画,很能说明文科知识。
这幅油画,是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德农馆1楼1号展厅的一个不太起眼的角落里面,画名叫《一个青年被维纳斯引荐给文科七艺》,文科七艺是指古希腊的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及天文学,由画中的七位女神分别代表和掌管。其中,前三艺和后四艺还分别有专门用语trivium和quadrivium,足见其昭著玄妙。其实,只要留心与中国古代知识分类对比一下,就不难发现有诸多类似之处,说明人类的感知具有同一性。
细看和查阅《一个青年被维纳斯引荐给文科七艺》,便知道这是一幅15世纪的湿壁画,当看到作者名字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被吓一跳:桑德罗.波提切利!
没错,就是那个画《维纳斯的诞生》、《春》的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桑德罗-波提切利,生存年代为1445至1510年,创作这幅画是在1483至1485年间,那正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如火如荼开展的时代。画家是受佛罗伦萨托纳布罗尼家族约请,为该家族的一个年轻人行将举办的婚礼而作。
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春》
文科生的原意
到这里,文科生的深层含义呼之欲出:Students of Liberal Arts
波提切利的这幅《一个青年被维纳斯引荐给文科七艺》,英文名字就是A Youth Being Presented by Venus to the Seven Liberal Arts,其中的Liberal Arts就是文科的原意,源自古希腊的掌握七种艺术的雅典公民,代表人物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这里所说的文科知识,就是文科七艺,是专门指古希腊作为公民的自由人应当掌握的适宜于参与公共社会政治生活的综合性知识。
再看看文科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及天文学,从实用性来看,都是一些比较虚空的知识,好像也契合中国传统儒家的“君子不器”,都是一些个人修养,很难说是经世致用之法,甚至就连个人谋职和经营方面,也基本用不上。
看起来,有更像是中国传统中的士大夫阶层的闲情逸致,还有点像现在的所谓小资情调。
但是,不论是走出大学校门进入到政府机关,还是退休后休养生息和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总能够保持自我,予人快乐,达观为善,坚韧自持。这可能就是一个文科生的特征吧。
+ *
蒙特威尔第,按音乐时代划分,正处在文艺复兴和古典时期之间的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有亨德尔和蒙特威尔第等。音乐色彩与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的富丽堂皇金碧辉煌相比,却多了一些黯然神伤,隐约听到了作为江河日下的贵族的忧郁和叹息。
蒙特威尔第《甜美的折磨》(Sì dolce è'l tormento-Lea Desandre & Thibault Cau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