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53:我的大学35-校园内外8-人文四围之西(下):红楼、阅马场

王更生
2021-04-17


人文四围之西(下):红楼、阅马场


        1980年9月,到了武汉,进了大学,就走进了中国近代史。这方福地,人文四围。

        本图文将以武昌起义政治军事中心红楼和阅马场为关节点,引导出我们学校系边1000米范围内曾经发生的事情,也由此延伸图说联想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其中就包括那些事情中所流露出来的同学情谊和人文情怀,外篇小标题就叫“史海钩玄”吧。

        红楼和阅马场的网络信息太多了,这里仅作简要介绍,上载了几张我们当年的照片。

微信图片_20210416152046_副本.jpg


红楼

        大清立宪改革与革命赛跑和红楼那些事儿:1905年孙中山、黄兴等成立推翻清朝的同盟会,1906年大清颁布《宣示预备立宪谕》;1907年清朝设立准议会的京政院,1909年湖北咨议局开始工作,全省选举议员80人,1910年根据日本大藏省作图建成谘议局。一年以后,却被用作鄂军都督府,也就是敢为人先的武昌起义成功后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权湖北军政府总部机关,是辛亥革命首义指挥机关,以此点燃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燎原烽火。

微信图片_20210417153110.jpg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在红楼交挂"铁血十八星旗",底为红色,象征铁血精神,十八颗星为十八个行省,以此代表全国。

微信图片_20210417133748.jpg

        1980年代姜鑫同学在红楼前留影。

eps5921.jpg

        1982年在红楼外的照片,也是我的第一张彩照。


阅马场

        阅马场位于蛇山南麓,离湖北财经学院北门800米。据考证,这里原来是楚王府,明代成为练兵演武校场。

        阅马场背面是红楼,中间有孙中山塑像,南边有黄兴点将台。

        110年前的那场推翻帝制的辛亥革命便从这里发端。

微信图片_20210417133754.jpg

        1980年代姜鑫同学在阅马场留影。

eps1502.jpg

        1981年我在孙中山塑像前留影

eps5768.jpg

        1986年重回阅马场


史海钩玄

        这几天血图纹感慨颇多,使我想到现在这种平面媒体下的文种已经与以往大不相同,未来文字将同其他平媒相互嵌入,我现在写的图文只是一个过渡,一切都仰仗数字化。世界是平的,不但指社会层级,还进入人的内心,前景无限。

        从昨天的图文中想到许多事,摘其三则情智相兼的奉送。

1、历史边上

        为了写上一篇图文,从网络上下载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临时政府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誓词,以及1912年2月12日大清宣统皇帝退位诏书,发现了两个有趣的问题,进而使我又想起了法国启蒙主义者狄德罗的百科全书。

src=http___inews.gtimg.com_newsapp_match_0_5700410512_0.jpg&refer=http___inews.gtimg.jpg

        从上面这张三合图片中,起码看出两个问题:

        一是书法和官文,也就是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誓词字体富隶书和欧体气韵,但官样格式却显草创;再看看溥仪小儿发的退位诏书,字迹工整却无个性,是标准的官样文章,五名大臣签的字,除了袁世凯的拿不出手,其他几个人的文墨修养甚高,个个都是一手好字。

        二是中山先生落款刚劲温润,诏书上的字,从位置摆布到字体笔划略显散弛,更要命的是,还有学务大臣和陆军大臣两个人缺席,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死了,虽大厦将倾,但国祚未了,足见这些人逢进不逢出,善以物喜己悲,如同孩提,朝纲不继。由此,引出如下第三点。

        三是有签名想到了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百科全书派扛鼎人物狄德罗。知道有这个人很早,应该是大学的时候弄到一本介绍此君的小册子,当时看的云里雾里,不明白启蒙运动究里,更不晓得什么百科全书还有个派。后来便知道了狄德罗与伏尔泰、卢梭一干人是同一个段位的启蒙主义者,便翻阅了他的《科学、艺术与工艺百科全书》,触摸到了一些历史细节和温度,才知道都不易。狄德罗显然是以编纂百科全书为名行启蒙运动之实,结果又从签名上透露出问题,也就是同样是启蒙运动者或者同情启蒙运动的人,在关节点上,就有人退缩不敢签名,有人签化名或假名。看来古今中外,好自为之,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能看历史,就有此趣味,各色人等,长袖善舞。


2、大学迁移

        要不是前几天在小区后院碰到我们上大学时的何盛明校长,就不会涉及到这个话题。

        我是与校长谈及他1999年去厦门时,说到我经常在鼓浪屿听到优美宁静的老房子随风飘来隐约的钢琴声,讲与著名女指挥家郑小瑛两次擦肩而过,我只是说了声“你好”,她微笑着点点头。后来,我还到鼓浪屿的鹭岛音乐厅听过她的音乐欣赏讲座,那一次她还请了个老头儿来,也是指挥家。2008年才听班长周成跃和葛亮等同学说,她是我们校友,一次校庆停电,她就上台指挥大家唱歌。我却是八十年代末第一次见到她指挥大型乐团演唱《长江之歌》,那气度和风派震撼了我。何校长说,郑小英是解放初随部队到武汉学习的。在谈到我写的图文介绍过学校是从河南开封搬来武汉时,校长说是宝丰,不是开封,我是相信他没错。于是就招来度娘,又知晓了学校的那些事儿。

微信图片_20210417130630.jpg

        1949年从金陵大学到开封河南大学院内的中原大学与战友合影。详见《从十七八岁到七老八十--郑小瑛同中原大学文工团战友的神情》


        1948年,国民党大厦将倾,刘邓中原解放军所在的鲁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与国民党争夺城市呈拉锯战。这个时候位于河南开封的河南大学师生思想就发生变化,分成了左右两翼。

        1948年6月22日开封第一次解放;6月24日,79名院系负责人和教授离开河南大学,29日抵达中原局所在地平顶山市下辖的宝丰县;7月9日,287名学生也抵达,开始筹建新的河南大学。

00c601c82daf4aeda804286fc2ce94e3_th.png

        1948年组建中共中央中原局,邓小平任第一书记,陈毅任第二书记,陈毅讲新的河南大学改称中原大学;7月10日,中原大学组建筹委会,陈毅任主任,8月1日,学校成立,范文澜任校长;8月7日正式上课。课程有《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史纲》、《现代中国革命运动史》、《新民主主义的基本政策》、《青年修养》等,学习时间为4至6个月,先后招收学员2194名,编为17个大队。

9508e631704a412db03fe1005e6c392b.jpg

        1948年11月,中原大学迁到开封的河南大学内办学,1949年迁武汉,既可以说是从开封来,也可以说从宝丰来,源头还是宝丰,何校长说的对。

        与校长的一席话,便将学校搬迁的事弄明白了一些,历史的细节总是耐人寻味。


女指挥家郑小瑛回忆指挥生涯


3、同学情谊

        上一篇图文谈到一点,就是我们班的侯俊兰同学,她也是我所在的第七组的,有一次生病住院,就在三医院。

        如图文首图,从我们学校北门到彭刘杨路上的三医院,只有1100米。俊兰住院的时候,班上的女生轮流看护,男生轮流探视。

        前一段时间,俊兰看到了我写的图文,还在“永远的财八零”微信群发了一个红包,甚感亲切。随即,她还给我发来三张明信片和一封信,是我们班的老大容祝平和班长周成跃,以及同学杨萍的关爱,这又引起了我的惊喜和感动。

eps1493.jpg

        大学时期我们财八零(2)班七组部分同学合影:王更生、沈万春、侯俊兰、张宏伟、李俊芸、金和平、胡学好

eps1507.jpg

        老大容祝平演讲

微信图片_20210417103246.jpg

        老大容祝平1982年1月写给俊兰的明信片,那是该上大三的寒假期间,不知老兄怎么去了上海财院。想来也快,老大离开我们已经21年了。

047.jpg

        班长周成跃演讲

微信图片_20210417103223.jpg

        班长周成跃1982年1月从北京南礼士路家里给俊兰的明信片。

微信图片_20210221112334_副本.jpg

        杨萍同学萌萌哒

微信图片_20210417213756_副本.jpg

        1987年杨萍关心俊兰,给她发的明信片和书信。

        这番同学情谊,难以用语言表达。俊兰身体一直很弱,前几年度过了一个难关,现在平安。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有知。

*                                                    *


殷秀梅 1992演唱《长江之歌》

阅读133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