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59:我的大学41-校园内外14-人文四围之西偏北:汉阳门
武汉因新冠肺炎封城,武汉人砥砺拼搏,医生护士和军人逆行为公,全国上下心向大武汉。那些在国家和民族大灾难时涌现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在武汉再现,注定会载入历史的画卷。
1980至1984年在武汉上湖北财经学院时身浸其中的夏天热死人、冬天冷死人以及武汉人暴脾气坚硬感受,都在这一场武汉人抗击新冠肺炎的全民意志和决绝中软化下来,浪里淘沙,渡尽铅华,留存下来的都是温情与敬意。这个时候,最能够表露我们心声的就是一首武汉腔唱出来的《汉阳门花园》了。
冯翔 《汉阳门花园》
汉阳门
汉阳门的历史很早了,但是在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我们习惯上把这里及其长江大桥部分和黄鹤楼下面的部分统称作武昌桥头,核心标志就是大桥堡平台,那里有一座建桥纪念碑。
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汉阳门的位置,从我们学校的北门步行过去,也就两公里左右,从蛇山沿着山脊西行下山就更近了。
其实,在一百多年前,在黄河楼下面真的就是有一个汉阳门的。
从上面这张老照片看,老式黄鹤楼作为地理标志耀然眼前,其前方好像有一座建了塔楼的天主教堂,再往前靠江边可见一座蒙藏式佛教覆钵白塔,该塔现在还在,不知道是否移动过。
这张水粉画,应该是日本侵略中国时由日本人奥濑英三画的,可能是从汉阳门或者黄鹤楼下面看张之洞汉阳兵工厂方向的视角,见证了一段屈辱的历史。明天我写武汉关时,会谈到,在中国的土地上,怎么还会有中日军队按照国际规则打武汉会战,真是笑话。
武昌桥头堡纪念碑及其故事
武汉长江大桥,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工程项目之一,于1955年9月动工,1957年10月15日正式通行,分上下两层,上通公路行人,下通铁路火车。当年级因为有同学想走铁路过桥,还与管理人员发生了不愉快。
1、建桥管柱纪念碑
在武昌桥头堡平台上,有一座管柱形建桥纪念碑,上端圆柱上刻写着毛泽东手书“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六角基座上有《武汉长江大桥建桥记》。
该纪念碑上段的圆柱就是当年苏联专家谢林发明的新型桥墩加注法的样品,也就是使用混凝土管柱抵达40米左右深的江底岩石,再钻孔浇筑桥墩的方法,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使用过这种新式建桥法。后来1960至1968年我国建南京长江大桥的时候,中苏关系已经逐渐敌对,但苏联专家谢林还是来进行指导。相比于苏联援建武汉长江大桥仅用了两年时间,南京长江大桥整整用了八年。
武昌桥头堡的管柱纪念碑
2、桥头博物馆碑文改正
2017年,在武汉长江大桥建成60周年之际,74岁的武汉老教师欧阳衡章在长江大桥汉阳江边无意中发现建桥碑文欠妥,认为“大桥的建设得到了当时苏联政府的帮助,最后的建桥工作是由茅以升主持完成”没有完全尊重历史事实,并建议进行了修改完善。
事实是,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就通车了,中苏关系恶化导致苏联撤走专家是1960年的事情。欧阳衡章经过多方查证,收集了3万多字的文字材料,还历史以真是面目。这就是我们武汉。
尊重历史就是珍爱自己,进而是民族和国家。
桥头博物馆对文字作临时处理
3、我们那时
1982年初,武汉下了一场大雪,我独自来到武昌桥头,在桥头堡找到一个正在工作的春光摄影店,请摄影师上桥给我拍照。
摄影师是个武汉中年男士,属于性格比较好的那种,很有耐心陪我上了大桥。我们沿公路走了一段,后来又回到桥头,我说能不能等我一下,他说冇得问题,这个时候反正也冇人。我最终选择滚一个雪球搂着半躺雪地拍了这张照片。他好像说了句:这么冷,你还蛮过瘾呢。
蛮过瘾的一张照片
班上女生在武昌桥头留影。前排:李俊芸、侯俊兰、杨萍;后排:贺芹、宋秀华、乜宝玲
其实,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在武昌桥头发生过好几件事情,当尘埃落定,现在看起来依然历历在目。
一是1981年盛夏的酷热,气象局报39.9度,实际上远远超过,有人说43度,反正人都快活不下去了。具体状况是:在我们13号楼盥洗池就有同学躺在里面打开几个水龙头冲;我们进盥洗室冲淋浴出来的都是热水,洗浴后擦身上的水时,汗水就跟着出来;天色淡紫,随时汗流浃背,下巴永远吊着汗珠;梦见教室成泳池,老师在讲台上的浴缸里讲课。
二是1981年热的不行了,有几天凌晨四点到武昌桥头的江边,就是汉阳门下面,太热了就跳到长江里凉快一下,江水表面平静,下水就知道暗流奔涌,一晃就几十米远去了,上岸累了就躺一会,热了又跳下去,为了活,就在累与热中间轮回。
三是那几年我们班在武昌桥头常常和大桥管理员发生争执,有一次葛亮冒充老师救援,刚说第二个字就被老辣的管理人员识破,于是他也就又成了被救援对象。
四是1983年那一次东北二王光临武汉,我们在桥头第一次看到那么多全副武装钢盔铮亮荷枪实弹的军人,感觉既恐惧又新鲜,以至于1984年我刚到财政部工作,就有一个将军似的军人到我们423办公室说是要免税进口法国的先进武器和直升机,理由就是东北二王两个人,搅动了全国十多万人,都是因为家伙事儿不行。
汉阳门,也就是我们那时常常挂在嘴边的武昌桥头那四近的风物,以及发生在那里的事情和我们的青春气息,大都还清晰地留存在我们的记忆里。所不同的是:在一百多年以前的人看来,汉阳门确实是有一座很宏伟的堡垒似的水陆门阙;在现在的人看来,那里是一个普通的江边公园,紧邻武汉小吃网红打卡地户部巷。
汉阳门
户部巷
* *
武汉姑娘伢把《汉阳门》唱到美国克了!武汉话原来这么好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