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61:我的大学43-校园内外16-人文四围之北:昙华林
相比于近些年新起的武昌楚河汉街的人潮涌动、流光溢彩,昙华林就要低调温婉的多了。
楚河汉街
昙华林是一条老街,最早是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街巷,鸦片战争后才真正兴起。武汉这条1.2公里长的老街,被誉为“活着的武汉近代史书”。2005年,武汉市对昙华林街区进行第一次大规模修缮。2011年以来,好像对昙华林东段进行道路改造和立面整治工程方兴未艾。
从上面这两张仿古地图,隐约感觉到一种深厚的历史沉积,正在呼唤新生。走进昙华林,仿佛就走入了历史,成了近代人。朴拙简约的草图,预示着这里将是一种十分顽强的慢生活节奏。
苍翠中的昙华林,看上去就是那么普通。
1980年起,我们在湖北财经学院读书的时候,似乎也到过这附近瞎逛过,杂乱的棚屋夹杂在古旧的洋房之间,感觉既神秘又荒芜,仿佛神出鬼没,人迹罕至,与附近靠长江边的大工场比邻相望。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太深的印象了。
直到2014年5月,我们财八零大学毕业30周年的时候,师生在武汉重逢,那一段时间,昙华林已经是声名鹊起了,便与家人慕名而至,名不虚传,果然一大观。
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礼拜堂
该礼拜堂于1888年建成,其正后面有一个残破的门廊,十分具有历史感。也许有关这个门廊的故事石沉大海,但是仍然可以看到有心人的刻意之作。
在修女堂外拍摄的善男信女们。
瑞典教区
瑞典教区的区域比较大,这里曾经是历史风云际会之地。汪伪政权时期,瑞典使馆入住,居然代表英美与汪精卫周璇。
我们2014年来到这里的时候,里面的主体建筑还在,但是看上去十分老旧衰败,经过岁月的侵蚀,里面大都成为危房,需要投入大成本修葺,或许现在已经拆除了。
2019年在武汉又与家人再次来到昙华林,虽然大部正在修整,但从已经展出和经营的部位,着实感觉到了昙华林风韵袭人,人文气息十分厚重。
翟雅各健身所
这所健身所于1921年建成,现在里面已经成为文化活动和艺术展区。
翟雅各健身所
武昌花园山牧师公寓
现在昙华林中比较显眼的一栋二层洋楼,已经用做咖啡馆。
来到昙华林,这里确实洋溢着一种慢生活情调。白天圆融大气,夜晚霓虹宝气。到这里来的虽然是以年轻人为主,但是时而见到老年伉俪和老老外携手而至。
昙华林是体验和存放温情的地方。
如同昙华林这个名字一样,本身颇具佛教意味,却容纳了外来的天主教、基督教新教等各种宗教门派,使得这里的一砖一木、一草一树、一巷一屋,都蔓延着圆融浪漫的气息,也告诉人们:这里的世界很大,大到能够容纳足够的小。不管你是达官贵人、游商巨贾,还是耄耋凤华亦或豆蔻芳年,只要沉下心来,洗尽铅华,因信称义,以情相悦,其他就已都关乎乌有了。
相比于昙华林,楚河汉街确实也是一个好去处,休闲娱乐餐饮茶点珠光宝气,只是还需要在时光的大翁里熬,岁月够了,自然也就仪态大方,楚楚动人了。
* *
《海上钢琴师》又名《1900》:你可知道,音乐专用名字母盘、母带、刻录是怎样来的,是来自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