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66:我的大学48-校园内外20-舞台

王更生
2021-05-22



大学之道66:我的大学48-校园内外20-舞台


       世界是一个舞台。这样的说法,是在中学的时候就听说了的,现在提及,真就是老生常谈了。

       后来越来越觉得这句话说的有道理,便去找出处,最初的源头追溯到了莎翁的头上。四五百年前的人说的话,现在还被广为流传,即使是特殊年代也被津津乐道,看来莎士比亚名不虚传。这种传递,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隔阂。

       莎士比亚的家我去看过,不太大的两层楼房,带个小院,不知怎的就有个娃娃横空出世。

ABUIABACGAAg7-GghQYosMCRkAIw7wY46QQ!500x500.jpg

       “世界是一个舞台”出自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的《皆大欢喜》,原文是:

       As you like it,all the world's a stage,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and one man in his time plays many parts.

        翻译成中文就是:

       世界是一个舞台,所有的男男女女不过是一些演员,他们都有下场的时候,也都有上场的时候。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好几个角色。

       这样看来,莎翁说对了99%,唯独对他自己没有一语中的,他的戏好像永不下场。to be ,or not to be,这场悲喜剧,他还得继续演下去,演给那些幸运上了场却又匆匆下场的人们去看,直到看懂为止。如孔子所言,朝闻道夕死可矣。


       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真的就上台演过两场戏,一场是老鬼容祝平主导的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另一场是我和常疯子合作演的八十年代城市讽刺剧《红楼今梦》。


《威尼斯商人》

       关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彰显莎翁启蒙主义和人文主义的讽刺剧,颂扬爱与智慧,鞭挞贪婪狡诈。剧情勿用我来多此一举,看一个5分钟的视频就知道大致梗概了。我只是交代一下里面几个主角的关系和身份和我们扮演者:

       夏洛克:贪婪狡诈的犹太富商,由老鬼容祝平扮演。

       鲍西娅:正义的化身,女扮男装冒充法律顾问战胜了夏洛克,由向雅如扮演。

       安东尼奥:重情守义的新兴商人,由陈可欣扮演。

       公爵:老沉稳重的德高望重者,由王更生扮演。

       其他参演者是:常枫、李桂春、周成跃、黄光、李孔、杨叶和财81的吴燕萍,葛亮和谢佳扬作临场指导。

       参加这场戏演出的人较多,都是能人,在一起就不免发生龃龉。总体感觉导演比较多,特别是老鬼容祝平总是火气重天,时而又哈哈大笑,弄的我们有点不爽。当时给我化妆的时候,我的感觉是大家都来尝试一下,而且这个角色就是一个木桩子似的站在低台上,大热天头顶一个大灯泡烤着,全场没有几句台词,演出的时候又热又痒,有点不爽好在老鬼容祝平也把自己画的像个鬼一样,我们也就平衡一点了。

       整个演出还算成功。

       近40年过去了,回想这部莎翁名剧,既亲切,也看到了对犹太人的歧视和迫害早有渊源,最早可能追溯到《圣经》旧约,耶稣就是犹太人,代人受难;出埃及的以色列人接受上帝恩典而不担责任,于是有《摩西十诫》……但是犹太人对世界的创造有目共睹。遗憾的是历史的恩怨没有尽时,希特勒杀了600万犹太人,现在世界上排犹也并未停歇。现在巴以冲突何时了呢?


5分钟了解莎翁的《威尼斯商人》

       下面这些老照片,就是我们当年演《威尼斯商人》的阵容。

演出1.jpg

后排:谢佳扬、吴燕萍、杨叶、李孔、王更生、黄光、周成跃、向雅如

前排:容祝平,常枫、陈可欣、李桂春、葛亮

黑白182.jpg

后排:黄光、王更生、吴燕萍、谢佳扬、常枫、陈可欣、葛亮

前排:容祝平、李孔、杨叶、向雅如、李桂春、周成跃

演出3.jpg

黑白181.jpgeps1448.jpgeps1450.jpgeps1437.jpg


《红楼今梦》

       《红楼今梦》与《红楼梦》没什么关系。是当年《文汇月刊》登载的一部徐訏的同名城市讽刺剧。那个时候,到图书馆主要是去看一些短篇、中篇小说和少量戏剧,什么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就是那个时期看得最多。《文汇月刊》与《世界经济导报》这类当时叫好的报刊杂志,仅仅在八十年代发行,改革开放初期许多有分量的文章和观点都在这类纸媒上发。我们在大学时我和常枫同学排演《红楼今梦》的蜡刻油印本,可能是同班同学胡学好刻的字。

       这一次就是我们为主自导自演,场外也请老鬼之流来看看,感觉还是蛮好的。

eps1671.jpgeps1669.jpg

       上面两张照片,是当时演出现场照的,舞台两侧还有些学生在干活儿准备上下场什么的,看上去是在排练,实际上我和常枫在正式演出。

       当时有个细节十分有趣,演出的时候天气很热,也不能说心如常态,所以口干舌燥的。在第一张站起来倒汽水喝,那是真的感觉好喝,一杯下去没有说台词,又到了半杯喝了,台下哈哈大笑起来。

       下面这两张照片,就是经过首义路口那间春光照相馆调整曝光度压暗环境处理了的,看起来就大不一样了,照片的艺术效果就出来了。这就是三分长相七分打扮。

黑白179.jpg黑白178.jpg

       世界就是个大舞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们在经过了中小学的特殊时期、农村和工厂的锻炼,又在大学经过四年以所谓时代骄子的独立社会人格的感性和理性训练,下了这一场戏,就行将不如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舞台——公务员的大舞台。那个时候,信誓旦旦,好像我们已经做好了登台演出的一切准备。即使是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大学生中兴起“重新设计自己”时,也没有去赶这个时髦。

       三年前下场后,回想我们在这个舞台上的演出,心中总是喜忧参半,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欣慰的。

       细想起来,我个人还算是一个生活的比较快乐的人,就身置其中的社会思考而言,情感还是在中下层体力为主的劳动者一边,特别敬重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农村去开展新村运动的那一批有知有识有情有义的知识分子,如:晏阳初、梁漱溟他们。

*                                                       *


英国装帧师手工定制版《许渊冲译莎士比亚戏剧集(第一卷)》

阅读35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