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13中央机关13三里河财政部税总对外处2赵家华-《楚辞-天问》-代序
活的图文序言
之所以说活的,是相对于数字化生存以前的文字写本而言的,自从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互联网及其承载的流媒体、移动终端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乃至于我们的生命中,这就使得文字不但可以描述生命,而且其本身就具有生命属性,随时在进行着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在这种意义上,凡是我们刻印成书的,当我们看见她的时候,便失去了其本身的生命属性,成为过时的东西。老子早就说过: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
今天开始,试图回顾我从事国际税收工作中所遇见的人的历史,主要以个人视角去感悟和感知机关里面的人的工作和生活。人员涉及到1979年财政部税务总局成立对外税政处起,到2018年10月我退休为止的172名正式工作人员,并计划对其中我比较近距离接触的80至100人进行单独图文介绍。除此之外,还将谈谈各地老同事,特别是像唐腾翔、葛维熹、萧承林、周仁庆、张家恩、张志云等老前辈,以及同辈的杨世泽、吕关生、刘家奇、朱明明、李华泽、吴家华等,估计要用200到300篇图文来完成整个回顾。这是一个开放系统,随时会增减内容。
从时间划段,1984年8月以前的情况,是以采访和沟通的方式溯源,信息来源主要是赵家华、周仁庆、赵申年、董树奎等当年对外税收工作的当事人;其次,是从一些法规汇编及文件资料来进行对照和补充,这后一项工作是不断进行的动态的工作。1984年8月以后的情况,则主要以我自己的直接经验为主来回忆和梳理,同样也是需要法规汇编及文件资料来佐证。
1984年以前的回溯,分为工商统一税处的对外税收五人小组、对外税政处筹备组和对外税政处三部分。
由于生命属性的存在,我的所有文字,包括序言本身在内,都在生长变化,使之陈述的东西,接近于生命本身。这只是一种尝试,一种算法,可能不一定有答案。
税务总局的办公地点和历任局长
1、办公地点
1949年,东城区东单南兵马司1号。
1958年代中期,西城区三里河二区一号,后搬进旁边的财政部大楼,即“四部一会”东侧。
1985年,海淀区苏州街52号(原空军营建大队院内)。
1990年,西城区枣林前街68号。
1996年,海淀区羊坊店西路5号。
2、历任局长
第一任局长:李玉昂,1949-1958年,1958年到山东省任副省长。
第二任局长:任子良,1958-1978年。
第三任局长:刘志城,1978-1984年
第四任局长:金鑫,1984-1994年;1994-1995年总局正部后任副局长,党组书记,财政部长刘仲藜兼任局长。
第五任局长:项怀诚人党组书记、副局长,1995-1998年。
第六任局长:金人庆,1998-2003年。
第七任局长:谢旭人,2003-2007年。
第八任局长:肖捷,2007-2013年。
第九任局长:王军,2013-现在
百度地图。
工商统一税处的对外税收五人小组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半年后的9月29日中日就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宣布从即日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从这两个政府间文件的签署看,日本不但紧跟美国,而且一步到位确立了两国间外交关系,而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则是1979年1月1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才开始的。
外交开路,经济加油。在中日两国间,随即就开始了由交通部开启的涉税运输协定的谈签,事关两国间政府和民间空中运输、海洋运输所涉及的税收事项。
为此,财政部税务总局在工商统一税处成立了一个由赵家华、周仁庆、庞仁廉、吴芝隆和赵申年组成的对外税收五人组,赵家华副处长任组长。那时的主要工作就是兼职从事和中日航空海运协定涉税事项的研究和谈判。
根据赵家华口述,这个工作小组主要就是应付交通部与日本的交涉和谈判,几乎每周都至少有一次活动。根据108岁今年还健硕的四川省税务局周仁庆老人的回忆(文字部分由四川省税务局原调研员徐鸿整理),1975年前后就和日本沟通过谈签税收协定事宜,当时的协定文本由日本提供,共12条,条目还不到后来的经合发组织及联合国税收协定文本的一半。
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在国际间政治、经济和税收工作方面都具有前瞻性,对中国进行全方位的协作,这和我国在税收协定谈签工作中对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帮扶都是类似的,体现发达和先进国家的大国责任。
赵家华
1938年生于河北,1964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系财政金融专业本科,曾经任国家税务总局征管司司长。据赵家华介绍,他上湖北大学的时候,该校规格较高,校长由湖北省长孟福堂兼任,副校长由副省长张体学兼任,这可能是1948年从河南大学分化出来的师生组建的中原大学所携带的红色基因决定的,当年校督是陈毅,校长是范文澜。
今年83岁的赵家华老前辈,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在文革期间,他曾是财政部63人、税务总局10人之一。当是财政部有5个业务工作组和两个行政工作组,除了行政组3人外,其余的预算、工交、基建、税务、行政事业和部长秘书组各10人。税务总局即税务工作组,组长朱福林、副组长田子志,组员胡志新、牛立成、李世杰、毕克乙、尹克勤、陈联波、赵家华、吴建武,共10人。
赵家华1982年随同财政部10人,应国务委员张劲夫的要求,到国务院财贸组工作至1985年。这几年,赵家华感觉良好,每次到财政部都是与部长司长们开会,有的同事开玩笑说他升格了。但实际情况是,恰恰这几年离开部里后,失去了一些机会。但不管怎样,他一直还是那样平和、具有亲和力,十分难能可贵。七十年来,老赵那浓厚的乡音不改。
2020年1月9日,与校友、老前辈赵家华在总局二楼多功能厅。
从大多数老前辈的工作情况看,他们都有极不平凡的经历和极其平凡的贡献。写到这里,我想到上大学的时候,经常在湖北财经学院横穿南北的那条主路上,那段梧桐树的林荫落叶间,常常见到一个据说是国内卓有贡献的法律专家教授的孤身只影,促人思考人生和生活的意义。
灵性之问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有考之?(屈原《天问》)
2300年前,屈原的一首《天问》,四方上下古往今来包罗天文地理历史哲学,一口气提出了171个问题,其中天文30问,地理12问,历史人事95问,其余杂问,述及造化变迁利害得失,堪称千古诘问。那个时候,老子青牛西隐、孔子泗水之叹、苏格拉底饮鸩护法和释迦牟尼菩提悟道已经过去了两三百年。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120年前,与梵高、塞尚齐名的后印象派画家三巨头之一的高更,却逃离了工业文明的荣耀,来到南太平洋波利尼西亚向风群岛中的塔希提岛,与那里的原始土著民混,完成了这幅139*375厘米的布面油画《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画中的那些平胁曼肤的女性,英气俊朗的男人,似无不与此君亲和结交过招,才得以如此唯美展现。与高更同在的那一段时间存世的有:作家雨果、音乐家李斯特和德彪西以及威尔第等等,堪称群星闪耀。人类经过了理想主义和启蒙主义的洗礼,终于迎来了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又过了一百年的反思和进化,人类好像更悬了,是不是人性过于乖戾和贪婪了呢。
不论是2300年前的《天问》还是120年前的《三问》,都发自人心深处,都是生命和灵性的律动。
我们都是呱呱坠地哭着而来,走的时候却不能够还是那样没有出息吧。
高更在塔希提岛的这一大幅布面油画,确实十分耐看。
* *
1980年代星期日广播英语歌曲《老鹰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