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思想的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奔赴抗美援朝前线。我想到的是,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都在想怎样遏制中国的发展来争取自己的发展,并于1895年通过甲午战争、和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两次侵华战争,成功地阻止了中国的发展。现在又来了,思路一脉相承一直未变,只是它已经没有力量与中国单挑,傍上大款儿来进行一百三十年来第三次遏制,我们准备好了吗?
这一篇朗朗上口的美文,完成于烽火连天的50年代初朝鲜战场,作者魏巍,我是在遵义四中上中学的时候学的一篇课文,自此以后,就再也忘不了了的。这么多年来,我都被这些东西感动着。
我如今年逾花甲,在拯救了中华民族和扭转其命运并走向振兴之路的中国共产党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以当年温书品文的少年情怀,接着写一段文字: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母亲、婆婆、坝坝娃儿、小班、中班、大班、小学、中学、大学、农村、工厂、机关、国内、国外,历数过往,阅人无数,每一个阶段,每一个时期都有可爱的人。
思来想去,思绪撞上了上世纪30年代新村运动的那一批知识分子,那一批海归。如晏阳初,在海外目睹中国富人招摇挥霍,就发誓不为富人服务。回到中国,开展了平民教育,去医治他们贫愚弱私四大病,并主张新民,在农村实行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礼俗六大整体建设。
上世纪三十年代那一批知识分子
在我的美丽人生中,可爱的人真是太多了,比可恨的人多太多了。虽然我们也经历了人生曲折和委屈,但正是因为这些可爱的人,使我们深感幸运和快乐。
思来想去,今朝在这极其有限的时间里,赶在建党100周年庆典仪式的飞机飞过我的窗前之前,也写一篇谁是最可爱的人。
我经历中最可爱的人之一,是我知青岁月中陪伴着、爱护着我们的乐俭公社分管知青的陈世珍。
陈世珍青年和暮年岁月,青年这张是1959年荣获贵州省劳动模范纪念,中专毕业就到农村第一线,直至退休也没有离开县城。
在农村四年以及随后回城以后的反思中,我听到的看到的伤痕文学都把我们的那一段知青生活叫做不堪回首的岁月。就城市青年断崖似的降低了生活条件,到农村后经历超负荷的体力劳动和人言耳语的委屈而言,那确实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但我想得最多的是,那些自明代以后就来到了乐俭台的人们呢?更可贵的是在城市读书,毕业以后就到了农村,把青春和终身都献给了最艰苦的贫困农村的陈世诊们呢?我们的陈主任,是一本厚重的生命之书,写着她青春和时代的铅字,我们到乐建台来的上海知青、遵义知青、正安知青和回乡知青,无不感恩于当年遇到了妳。
陈世珍夫妻双双都在农村基层奉献了他们的青春,其先生姓郑,我们下乡的时候,他在与乐俭公社相邻的辽远公社当书记,那也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山里公社,条件并不比我们乐俭公社好。即使相邻,由于山高路险,在他们年轻的时候,要见上一面也是很不容易的,孩子只能够交给老人看管了。我几十年的人生经历中所遇到的人太多了,今天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说说他们,因为不论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还是后来的文学作品,很少提及他们的。从社会生活的经历中,我感知到了人的趋炎附势的本性,使很多的人和事,都如烟般消逝。
当年老三届上海知青下乡五十周年时,回到当年下乡的地方,来看望亦师亦母的陈世珍,右一为陈世珍的先生,当年辽远公社的郑书记。
今天我还想说的是,我们下乡在乐俭结识的一个小军哥小老虎,他叫赵孝林,因当工程兵修湘黔铁路干活拼命而得名。昨天晚上我去电话了解他的生活情况,他就住在乐俭白岩下的敬老院,68岁,说生活很好的,吃住医疗都是国家包了,每天还有两块钱的零用钱,语言中流露出满满的快乐和幸福。
这张照片是去年小老虎给我的,我本来是想要一张他当年兵哥时的照片,他说没有,还专门去乐俭台的照相馆照的。他们都听说我是乐俭台出去的国家干部,十分看重我们,想起来十分羞愧,他们才是更加值得尊重的人。
在乐俭台,还有一条通往悬崖村黑桃坪的乡村公路,去年我兄弟开车和我们一块儿到过这个村子。他说他平生还没有走过如此陡峭的公路,上坡的时候就叫我们走上去,他一个人开车上去。这条路一直使我思考的一个问题:值吗?
按经济学的投入产出的价值规律,这条路显然是赔本儿的事情。然而,正是这种不计收益旨在民生的村村通综合项目,即使是再大的投入,再小的收益,国家也要尽最大的努力,财政转移支付,把农村乡里村里的事情办好。我还想到的是那些不知名的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和乡村干部,在我们当年所谓不堪回首的地方,也在挥洒着他们的青春,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这条乐俭台山脊公路主干道通往黑桃坪的乡村公路,长1.2公里,宽4.5米,厚度18厘米。现在黑桃坪村有8户人家28人,我们当年的知青点,就在黑桃坪村那条崎岖陡峭的羊肠小路上来的公路垭口上,那时黑桃坪村有22户人家,142人,每次走上来都要气喘吁吁,即使是冬天,如果是负重而行,都会汗流夹背。
从我们知青点下到黑桃坪村的乡村公路卫星地图,当年是要从上窝里往上攀爬。
如今的核桃坪乡村公路
谨以这简单的文字,献给那些最可爱的人,也献给建党一百周年
* *
建党一百周年庆典开端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