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欧洲巴洛克时代的音乐之前,先静静,来听听一把高古小提琴声:
音频:01 Massenet-Meditation from Thais.mp3
音频:02Kleisler-Leibesleid.mp3
音频:03Kleisler-Tombourin Chinois.mp3
音频:04 Rachmaninov-Vocalise.mp3
音频:05 First Movement (Allegro Moderato).mp3
这把小提琴叫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us),是巴洛克时代意大利工匠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644-1737)亲手制作的,几经辗转曾归属过帕格尼尼,已经有400年的历史。当然比起我国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年轻多了,有空可去湖北省博物馆鉴赏一下。
巴洛克时代
巴洛克时代并不像我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那样有个严格的时间界限,大致是从17世纪起到18世纪中期。这期间发生的事情太多了:
三十年战争新旧教哀鸿遍野;
英国内战揪了查理一世的头;
大玩家路易十四粉墨登场;
文学有莎士比亚、莫里哀、拉辛、弥尔顿、塞万提斯;
艺术家有贝尼尼、卡拉瓦乔、鲁本斯、伦勃朗;
建筑有伦敦圣保罗大教堂;
科学领域有牛顿万有引力、开普勒和伽利略望远镜及解剖学等理性主义启示录;
音乐呢?声乐有歌剧、康塔塔和清唱剧,器乐有奏鸣曲、协奏曲;大V当然就是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维瓦尔第了。
值得摆摆龙门阵的当属大玩家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了。当然这一家子都超爱玩,路易十三辟地凡尔赛,十四整出个宫殿,十五瞎玩死于梅毒(“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这家伙是个御女老手,在凡尔赛宫一层专门有个厅,展示了他约过炮的36个女子,从王公贵族到市井妓女,从贵族仕女到农妇山妞儿,口味齐全),十六爱民不爱玩,最后玩完,老袋被其爱之民弄下来了,前些年法国总理希拉克说:路易十六是个好人。
这些好像是路易十五的佳丽们
还是集中聊聊路易十四吧,他算是一个才艺双全的中兴之主,就是身材短了一点,于是兴起了高跟鞋;还有就是芭蕾舞,小朋友七岁就跳成了全国冠军(也可能没人敢真与他比),把意大利这不入流的饭间小艺硬是推成了高雅的宫廷尤物。如果去巴黎卢浮宫,贝律铭金字塔前方百米处的跃马少年就是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
巴洛克时代的音乐
这是一个空前绝后人性飞扬的时代。
光怪陆离的巴洛克时代
音频:蒙特威尔第 Laudate Dominum.mp3
音频:亨德尔-皇家烟火
亨德尔可是不得了,是那个年代的灵魂工程师,本身是一的德国人,却在英国为皇室效力25年,死后葬在西敏寺,里面有维多利亚女王、达尔文、牛顿!
老亨所处的时代教会势力还很强大,1500年左右教会贪腐淫乱(随后马丁路德公布《九十五论纲》掀起了宗教改革),教皇搬出《圣经》"让女人在教堂保持沉默,因为上帝不允许她们讲话"的教义发布训令。于是阉人歌手诞生了,最著名的就是法拉内利,亨德尔为他做了不少的曲子。(可看看电影《法拉内利》)。阉人歌手为后来的美声唱法打下了基础。法拉内利这个天才也很衰,为了西班牙国王的一个副部级位子白白浪费了十年的时间,否则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会更不得了。
阉人歌手法拉内利
据我所知,欧美人做事情都很认真,在拍摄电影《法拉内利》对阉人歌手声音的处理,并不是找一个道男不女的声音来替代,而是经过采集男声、女声和童声几个不同声部混合制作而成的。另外一部吕克·贝松执导的电影《第五元素》,太空歌剧院里的美声插曲也有一定程度是对阉伶歌唱的再现,这一段凄美动人如天籁般的美声来自多尼采蒂的《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咏叹调“香烛已燃起”,歌曲后半部穿插了节奏明快的《The Diva Dance女神之舞》,这首唱段也是电脑合成,模仿巴洛克时期具有花腔女高音和男低音的共同特质的阉伶歌手声音制作而成的。
音频:维瓦尔第Spring_Allegro
音频: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
巴赫,一生在教堂默默无闻弄他的音乐,儿子给他一个见国王的机会,人家不去,说我跟他有神马关系?别说国王,局长部长省长想见见你,你也一定是不会有闲心去搭理他们的:)
音频:帕赫贝尔-卡农
虽然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研磨古典音乐,但是我觉得在整个古典音乐大系中,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歌曲离人性最近,有点圣母对圣子的悲悯伤怀。与绘画类似,由于宗教势力还在,在歌咏赞美上帝、耶稣和圣母时,客观上把人性推送到了齐天的崇高境界;另一方面,意大利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使得新兴资产阶级的高擎人文主义大旗,又把艺术推向了世俗化,油画上的维纳斯已经有了人的色香。这是艺术离人最近的时代。如是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