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85星洲记事12秋水落霞2新加坡印象与WHO

王更生 甘金娥
2021-12-20


秋水落霞2

新加坡印象与WHO


       今起与甘金娥女士合写新加坡记事《秋水落霞》系列回忆图文,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她所在的中国赴新加坡工作学习的医务人员与我们赴新税务人员交往到了我们198963日的前一天还到我们居住的美世界中心组屋2402送行,第二天出发的时候,甘金娥、陈续进两位小美女又来送行了;二是各行观景见识迥异,却可以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殊途同归,各尽所宜,各自表述。在文字体例上,将税务与医务以秋水篇落霞篇分篇突进,即使是相聚的时候,也是以各自的视角分别以第一人称进行表述,试图复盘旧日的时光。

u=3063496415,1527141674&fm=26&fmt=auto.webp.jpg

《滕王阁序》意境


秋水篇:

狮城风气今安在,海风烈烈任西东

        1989年过了年,送走了中国传统中的龙年,迎来了蛇年,在这个时候,我们已经来到新加坡两月有余,对新加坡的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有了一点感性的认知。由于在80年代中后期工作的原因,我们经常出差到深圳和珠海这两个经济特区,通过电视节目和参观沙头角中英街,也触摸到了一些香港的气息。所以我就想以同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和香港做一个对比,谈一点对两地社会人格知文化心态直观的感受。

src=http___pic1.zhimg.com_v2-cb7c5edcd7da167a734a3330b0789943_1440w.jpg_source=172ae18b&refer=http___pic1.zhimg.jpg


1、血浓于水,同为华夏子孙

        新加坡这个地方,从12世纪开始,就处于香料之路的海上要冲,阿拉伯、中国和印度商人来到这里定居,历史上与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政治联系十分密切。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灭东罗马帝国,也就是拜占庭帝国之后,陆上丝绸之路受到阻扼,这就使得传统的中国丝绸、瓷器和茶销往欧洲的商队受到挤压,许多中国商品便于产于印度尼西亚东北部号称“香料群岛”的马鲁古群岛出产的丁香、豆蔻、胡椒这些香料以及苏拉威西的燕窝、马来亚的金和苏门答腊的锡砂的海路合流,这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u=3463209636,3977357114&fm=26&fmt=auto.webp.jpg

        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托马斯·斯坦福·莱佛士爵士(Sir Thomas Stamford Bingley Raffles)登陆并开埠新加坡,自此以后,新加坡就成为英国殖民地,直到1959年自治,1964年独立建立新加坡共和国。

        香港是中国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于1841年被英国强占,1842年《南京条约》割让给了英国。

src=http___nimg.ws.126.net__url=http___dingyue.ws.126.net_2021_0321_f3601921j00qqb0fr001zc000hs0090c.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refer=http___nimg.ws.126.jpg

        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以后,历届政府都有修改和取缔不平等条约的愿望,也取缔了一些列强中相对较弱国家的不平等条约,比如北洋政府就废除了中比(利时)、中西(班牙)条约,后来蒋介石的南京政府曾一度想废除中英间的不平等条约未果,被丘吉尔说了句中国还不是在太岁头上动土的时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明确了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邓小平明确了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取得了1997年香港回归的划时代的伟大成果,结束了英国对香港156年的殖民统治。

src=http___p2.itc.cn_q_70_images03_20210716_af9c6f71d0f645bb83cd3b54328babc2.jpeg&refer=http___p2.itc.jpg

        自此以后,在新加坡人口70%以上的炎黄子孙,以及炎黄子孙占90%以上的香港同胞,历史性地拥有了自己各自不同的归属。


2、殖民统治,都沿用英美普通法系

        新加坡和香港这两条著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二,在经济上的崛起,使其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和制造加工中心。

src=http___e-images.juwaistatic.com_2019_03_https___specials-images.forbesimg.com_dam_imageserve_1135051221_960x0.jpg&refer=http___e-images.juwaistatic.jpg

        上图中新加坡税务署1970年至1995年办公的Fullerton Building,后面冒了个头的那栋小白楼,就是新加坡中国银行大楼,1954年兴建,直至1974年都是新加坡中心商业区里面的最高大厦。

        但是长期的殖民统治,新加坡政治精英几乎是全面接受了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至今仍为英联邦成员;1997年回归以后,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了除外交和国防以外的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仍适用英美的普通法系统。


3性相近习相远,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

        文化的隔阂,使得新加坡和香港的普通人与中国大陆人员在价值观念和情感亲疏存在明显差异。

        新加坡的政治精英主要属于海峡华人,英美文化的影响深远,价值观完全是西化的。与此同时,他们的西方近现代文明程度都非常高,通用英语交流,所以更容易与西方国家产生共鸣。但新加坡更多的是中下层的传统华人,具有与中国十分亲近的文化认同和集体人格。我们在新加坡接触的更多是属于后者,他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种深邃的亲近感,诗经和唐诗宋词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

src=http___nimg.ws.126.net__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2021%2F0531%2Fc2530d14j00qtygmz001gc000hs00cim.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refer=http___nimg..jpg

        与新加坡华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们印象中的香港人,西化的程度远比新加坡传统华人高,这都是英国的长期殖民统治所造成的文化差异。最明显的例子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深圳和香港交界的中英街沙头角参观和购物,街道中间一条白线分别管制,当时在英国治下的香港警察和商贩的表现十分奇葩:香港警察着装精致笔挺,在中英街上基本上是随意执法,经常无厘头的瞅准一些大陆这边的人不让过线,大陆警察的装备等就相形见拙;港方商贩货源新颖充足,最吸引大陆游客的是家用小电器和色情杂志,密集的商摊赚的是大陆这边去的人的钱,却又十分具有优越感,时不时把你们那边挂在嘴边,心理上的隔阂十分严重。

沙头角中英街.jpg

现在早已冷清下来的沙头角

        新加坡和香港小型商户,脾气和服务水准也有明显差异。香港店主,在介绍商品特别是家用电器时,专业精道却脾气很大,特别是只问价后不买,愠形于色;新加坡店主则恰恰相反,介绍商品的精细化和专业化水准不如香港,但总体而言比较温和,脾气比较好。


4、电视传媒展示,婉约与奔放立现

        通过新加坡和香港的电视台早间新闻节目片段展示,两地的气韵和风格有很大的差异。新加坡的婉约含蓄更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香港的奔放活泼更具有现代气质。虽然两地曾经同样都是英国的殖民地,由英国女王直接委任总督管理,但是因为地缘文化和人口构成不同,以及英国统治的时间长短各异,即使是同样沿用英联邦的经济法律体系,新加坡至今还是英联邦成员国,仅从这两段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片段,就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示两地民众综合的社会风貌,新加坡更传统亲切,香港则更现代洋气。

        有一点能够说明时间会改变一切。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们到广州出差的时候,凡是向50岁以上的老广东人问路,经常就会出现语言不通的尴尬场面。至今我都还记得在广州著名的中山路、人民路上,还能看到一些修自行车摊位上挂着钑骨的牌子,好像是不但补胎,还补衣服锁边什么的,瞧人家广州,早就混搭了,后来早餐混搭进老鼠,烟熏得橙黄橙黄的吊在厨窗前,十分开胃。早年到上海出差的时候,只要是讲外地话,即使是普通话,也容易被忽视。60年代贵州的广播电台,还有用一口标准的贵州话播音的。时至今日,上述这些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就连包括西方人在内的外国人也开始学讲普通话了。这充分说明:改革开放给我们的国家带来了思想解放和经济腾飞,其伟大的成果又进化衍生出一种文化的形式去影响人们的思想和价值取向。


2020年新加坡8频道《早安您好》



2020年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早间新闻》


落霞篇:

世卫组织来助,义气随人江上风

        Who is WHO

        WHO就是世界卫生组织英文名称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缩写,取其每个单词的首个字母。

世卫组织.jpg

        世卫组织会徽实在联合国会徽的基础上,加了蛇缠权杖,源自于古希腊埃斯科拉庇俄斯神医的传说。

        我感恩命运的眷顾,在我人生的许多阶段总遇见一些贵人,心手相携改变着我的命运。今天就来讲讲我到新加坡KK Hospital工作学习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我的老师当年江西省儿童医院的朱禄绮教授和世卫组织的项目官员戴诺春先生。

        1984年大学毕业以后,在江西省上高县人民医院儿科工作,本来是不符合要工作两年以后才能参加的WTO的英语考试的,却因为原来推荐的人临时变故,江西省卫生厅就找到了上高县人民医院来,破格叫我参加。当时我的英语听力很差,自认为参加考试不行,估计也考不上,就以年轻人贪玩的心态到了北京。另一个原因是,我当时正准备考研究生,白天上班每天都有六七十个病人,差不多也累虚脱了,也可以趁机去北京休息一段。由于我的听力几乎为0,阅读理解是我的强项,居然考了一个很好的成绩level B,就获得了在北京通县的 北京第二外语学院WHO英语集训的学习机会。

北京二外.jpg

通州北京二外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项目主管官员和专家戴诺春(David L.Nordstrom先生到江西甄选该组织援助项目出国学习人员正好是我的老师朱禄绮当翻译,她告诉我别紧张,结合你的学习知识和工作经验,用英语能表达的尽量表达,说不出来的由我来兜底。当天晚饭的时候,戴诺春先生四下张望,朱禄绮老师马上就明白他是在找我,又立即叫我参加了这个饭局。饭后戴诺春先生专门面试(Interview)我一刻钟。

面试.jpg

面试

        事后不久,我就收到了寄至北京的世卫组织赴新加坡工作学习的通知书,这件事情居然卖过了卫生部,后来我才知道卫生部的领导对此事也感到十分惊讶。

        当时我对办出国手续两眼一摸黑,来到世组织驻北京三里屯的办事处发现有武警站岗,与武警聊上几句以后,居然知道我们都是江西老乡,他就告知世组织中国雇员我的来历。进入办事处院内,工作人员告诉我,没有预约不能办事。恰好在这个时候,戴诺春先生可能听见了熟悉的声音叫我进去,经过了最后的审核,他派员帮我办完了所有的签证机票手续,还告诉我,他已经对卫生部扣减按中国的出国标准支付出国人员费用一事提出警告*,说我可以随意支配这每月1000多美元钱,都属于我。戴诺春先生到江西时是穿着一套牛仔服,这次在北京世卫组织办事处西装革履,十分帅气,也可能是我心里紧张的原因,整个过程他认识我,我没有认出他来,我知道后,就去向他道歉,他回敬了灿烂的微笑。

        19898月来到新加坡K.K医院(K.K Hospital)工作学习的,为期一年。一到新加坡,就有人来机场迎接,并以100美元左右的便宜租金住进了一个设备齐全的套间。

微信图片_20211221115248.jpg

甘金娥在KK Hospital门前

        戴诺春David L.Nordstrom先生是个美国人,听说我们赴新加坡工作学习后,他就任期届满回美国去了。还听我们同一批赴新加坡KK Hospital的同事讲,戴诺春真不是个东西,在北京审查他们的时候十分苛刻刁钻,活活的叫他们在北京待了一个多月才拿到签证,不论是在北京还是新加坡,都更没有派人去接送过他们。

        我的老师朱禄绮今年已经78岁了,她现在已经是中国著名的儿科专家了。在1995年北京举办的第4次世界妇女大会期间,朱老师还代表医疗界妇女做了专题发言。

src=http___img1.jiemian.com_101_original_20200307_158359247693369600_a580xH.jpg&refer=http___img1.jiemian.jpg

1995年北京召开了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


        感恩命运的眷顾,我总是得到贵人相助。

              *                                    *

江上风

(唐)皎然**


江风西复东,飘暴忽何穷。

初生虚无际,稍起荡漾中。
应吹夏口樯竿折,定蹙湓城浪花咽。

今朝莫怪沙岸明,昨夜声狂卷成雪。


注:

* 我们税务系统1988年赴新加坡学习的时候,就是按照中引办和财政部外事局的国内出国标准每人每月550美元,还因为新加坡税务署徐籍光署长赞助了我们住宿,所以还扣掉了每月房租270美元,实际拿到手里面的就280美元了。我在2002年至2004年主持国际税务司国际合作处工作的时候,税务系统派到美国金门大学学习的同学说那里消费太高,每月800美元过的太紧张了,买书都没有太多的钱,我就从财政部、教育部和中引办的出国人员文件规定的相同和类似标准中,就高给大家每月增加了300美元。我对于一些部门收到国际组织援助款项后,按照中国的标准分成几份支付出国人员费用的事情也是理解的,因为在改革开放早期,我国经济十分贫困,国际组织原著的标准高,往往是一个人的标准,我们可以用来送出去几个人,增加更多的学子出去学习的机会。

**皎然为修道成仙的谢灵运之后


阅读140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