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艺术浪潮,在一系列的世界大事情中落下帷幕。进入二十世纪的头一年的1900年,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去世,这在当年的欧洲是件大事。
先来听听这位老兄的《阿伊达进行曲》:
威尔第的离世无意给这个世界带来一种不详之兆,事遂所预,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三次毛主席都有了预判和准备,在中国开是的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在我们贵州山区,一下子来了那么多的带编号的企业,我们遵义四中在绥阳的农场边就有535,主要都是上海人,问个那个年代还有大肉面卖。
二十世纪大那些事儿
一战绞肉机人一死就上百万;
二战美国用原子弹炸了日本两次;
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押对了宝成为战胜国,结果丧失权益和土地;
新中国建立;
冷战及苏联倒台;
殖民地纷纷独立;
民权运动兴起;
核武器后,计算机、登月等现代航天科技迅猛发展;
艺术领域一毕加索立体派大头的现代派颠覆了传统绘画艺术;
音乐也出现拒绝传统的和声和旋律,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盛行;
音响小型化使之家用普及唾手可得,并出现随身听,等等。
以前看过纳粹德国时期的女摄影师兰妮-里芬斯塔尔拍的《意志的胜利》和《奥林匹亚》,十分惊愕,没想到这么坏的一个政权,居然还有这么厉害的人才。特别是见到1942年纳粹为希特勒53岁生日举办了一次音乐会,戈培尔参加,由大名鼎鼎的富特文格勒执棒指挥了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行内人都把这叫做《黑贝》,当时十分不解坏人也喜欢贝多芬。看来我们从小所得到的教育并不完善,以至于面向世界会有许多茫然。
是不是二十世纪所发生的事情是年轻的一代离经叛道,对启蒙运动以降的人类传统,包括音乐绘画,产生严重的怀疑的厌恶呢?就那我国来说,八年代音乐刚开始复苏,却连李谷一《难忘今宵》都曾经遭到压制,说气声唱法是靡靡之音。
国外的流行音乐会以及八九十年代中国的崔健的摇滚真的具有划时代震撼。
迈克尔-杰克逊等人为支援非洲的义演《We are the world》盛况空前,152个国家一亿观众观看现场直播,为埃塞俄比亚饥荒筹得4000万英镑。
时代真的变了,更有甚者,迈克尔杰克逊1993年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的一场音乐会,60万人参加,560人昏倒被抬走,23人死亡(?)
象牙塔内的古典音乐也有一席之地(卡拉扬指挥1987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蓝色多瑙河》,央视从该年起获得权益,并随后开始了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电视直播)
二十世纪古典音乐
音频:霍尔斯特jupiter
音频:斯特拉文斯基-火鸟之舞
音频:格什温-蓝色狂想曲
音频:拉赫玛尼洛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
音频:卡尔-沃夫carl orff carmina-o fortuna
音频:马斯卡尼-乡间骑士(间奏曲)
音频:伯恩斯坦之豪勇七蛟龙
音频:肖斯塔科维奇-浪漫曲
音频:韦伯The Phantom Of The Opera萨拉布莱曼
音频:韦伯-歌剧魅影-费翔
走进古典音乐到此做了7篇简介。以后抽时间对相对熟悉一点的50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单篇分别作简单介绍。
近一段时间,应朋友要求,我将对上世纪初到三十年代的几百折京剧,做简单介绍后上传《京剧大考》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