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落霞5
新加坡的国歌和人情
来到新加坡,总有一种亲切感,那里很像我们。
我们1988年底到新加坡的时候,她正以亚洲四小龙斐声海内外。从大的方面来说,新加坡拥有世界金融中心,转口贸易中心和石油加工中心。然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见得更多的却是干净整洁的街道、繁忙有序的交通、家国情怀的媒体和礼让温和的普通人,这就给人一种惬意、闲适、安逸之感。今天就来谈谈我们每天观看的电视节目和超市购物。
秋水篇:
秀才遥知天下事,家国情怀总相宜
我们来新加坡,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马六甲海峡上空霞光映照下的碧蓝的海中那一片墨绿。入住武吉知马上段美世界中心高层组屋2401后,每天晚饭后,我们五人总是习惯性的来到电视机前,每晚七点黄金时段新闻节目总是以新加坡国歌启头,庄严而文雅,日子久了,就自然会想到在我们国内电视节目里就不容易遇见奏唱国歌的场面。
新加坡国歌《前进吧,新加坡!》(马来西亚语演唱,中马字幕)
我国的国歌来自于1935年上海的一部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叫《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1949年,全国政协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并于同年10月1日在新中国开国大典奏响;1978年重新填词;1983年恢复原歌词;2004年,全国人大正式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义勇军进行曲》(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曲)
实际上,我国的国歌,从1958年在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黄金时间每晚七点播放,后来有一种奇葩的意见,说是饭后休闲娱乐的时间播放国歌极不庄严,国歌就改在每天早晨播放。后来早上就播放《东方红》,再后来直到来到新加坡,我们就很少从电视上看到国歌的例行播放了。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在上世纪70年代初我们上中学的时候,经常通过收音机学习英语,听得比较多的就是平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台,因为那个年代总是觉得世界上的先进国家就是朝鲜,自然也就觉得他们说的英语比我们的Radio Peking说的标准。那个时候,每次听到朝鲜国歌 ,都能够感觉到其气势磅礴,威武庄严。
朝鲜国歌《爱国歌》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都认为朝鲜才是真正的发达国家,由于没有像我国那一时期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朝鲜在诸多方面确实发展得好,从朝鲜进口的汽车和电影,使我们感觉到这是一块令人神往的地方。从朝鲜进口的卡车,我们叫朝鲜车,是一种略小于我国生产的解放牌,噪音也很小的汽车;朝鲜的电影以《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和《摘苹果的时候》等,在我国早已深入人心,感觉到朝鲜电影里面的人物和音乐都非常美。这样的感觉,直到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带来了海洋之蓝的《English 900》以及The Voice of America不再是敌台以后,才开始改变。
所以,来到新加坡以后,每天晚上七点整《新加坡国歌》奏响的时候,就是我们五人了解天下大事的集结号。
落霞篇:
超市购物事新鲜,买卖平和似乡亲
我们来到新加坡KKHospital,刚已入住,就赶到百事新鲜。
新加坡的街道整洁、干净、卫生是举世闻名的。新加坡人也十分温和,友善,这个城市国家的人口主要由华人组成,占总人口的70%以上,其次是马来人和印度人,各民族和睦相处,幸福指数很高。
新加坡乌吉路
与我们日常生活十分密切而又使人感到十分新奇的就是新加坡的Supermarket了,叫超级市场,当时在国内还从未见过这种人可以进到库房或者是货架旁边直接取货的商店。进入超市的两点感受是:一是空气清新香味扑鼻,二是随意取货,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主人翁感。
新加坡超市
我们到新加坡的第二天去超市购物,几个KK Hospital的马来族护士拍同我们前往,当时我们都对外国人十分警觉,就请她们走前面,我们在十几米后跟着。这一次在超级市场发生了一个小的状况,至今印象十分深刻。
我们第一次进入超市的时候,真就手忙脚乱,无所适从。突然,邹萍大姐抱着的几排鸡蛋摔在了地上,摔坏鸡蛋的声音十分响亮,大家陡然紧张了起来,深感内疚,已经做好了赔偿和道歉的心理准备。这个时候及时赶来了一位店员,我们主动告知我们负责赔偿损失。这个店员看上去是一个华裔女性,她并没有像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愤怒相怼,她的表现着实令我们在场的人感到惊愕。她只是非常温和微笑说道:没关系,不用赔偿,让我来清理,请你们继续去选购商品吧!
这件事情使我们心中充满着暖意,并在后来在医院,学校,商店同新加坡人交往的过程中,处处都感觉到这是他们与人相处,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不论是华人、马来人还是印度人,不论是新加坡人还是外国人,所付出的十分友善的真情实意。
新加坡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大家庭
附件:朝鲜电影主题曲
曾经我们的最爱,如今还仍能够感觉到美丽的朝鲜歌曲和影像,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朝鲜民族是非常善于歌舞的。
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片段
朝鲜电影《鲜花盛开的村庄》片段
朝鲜电影《摘苹果的时候》片段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就是朝鲜族的郑律成创作于1940年抗战年代的《八路军进行曲》,解放战争时期改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51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1953年改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郑律成在中国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回到朝鲜,又创作了《朝鲜人民军进行曲》。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携夫人回到中国,并将党组织关系由朝鲜劳动党转为中国共产党,后加入中国国籍,1976年病故,入葬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2021年9月5日,我到八宝山送一位老同志后,带国际司同事田梅花去瞻仰一些中国现代史上的故人,就见到了郑律成、丁雪松夫妇合葬墓,特意告诉梅花,郑律成就是他们朝鲜族,一人创作了两国军歌,既有信仰,又是很牛的人。
郑律成、丁雪松夫妇墓碑
国是千万家,家是你我他,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相处聚散,总是离不开来自于不同文化和文明中那种充满着友善和大爱的浓浓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