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
——舞乐山水
今年的央视春晚中,有一台6分钟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蛮腰婉转,设色点染,雅乐缥缈,山温水软。
就听舞蹈类型和节目名称,就让人耳目一新。舞蹈诗剧应该是基于中国特有的唐宋诗词韵味的舞蹈类型,这也完全契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彰显文化艺术的复兴。《只此青绿》这个节目名称,起码有两层含义:一是“只此”定语,专指宋代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原来无名无款只此一卷;二是这样的画卷,青绿千载,山河无限。这样一台舞蹈诗剧,区别于西洋舞蹈及其装饰艺术,中国独有。
概览
舞台的总体视觉,区别于堂皇艳丽的唐风,转向了青绿雅致的宋时文人画,舞者与画境融为一脉,静态犹如书斋屏风。
《只此青绿》舞影总观
背景画卷取材于宋徽宗亲自调校出来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十八岁时一蹴而就的绢本《千里江山图》,书生意气还沾染了些王者之气,为了江山永固,奢侈挥霍了宝石级的矿物颜料青金石和孔雀石,高低远近青绿错落,蔚为壮观,是中国历史上十大善本之一,与《清明上河图》齐名,并都为宋徽宗一朝的传世之作。
宋朝徽宗时期王希孟《千里江山图》,该图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图卷诸多信息由蔡京题记披露,具体见详图。(点击上图可观详图、李溥光题跋、蔡京题记及乾隆御诗)
音乐以中国仿宋古乐为基础,最明显处几乎于乐段的黄金分割点激越了起来,大珠小珠落玉盘,山雨欲来风满楼。整曲音乐恰似西洋古典音乐的快慢参差的乐章分布,此分布,紧衔画卷中起伏跌宕和舒缓有致,或近仰山势高远巍峨,或中观山谷深远幽冥,或遙观群峰平远苍莽,各俱气势。
《只此青绿》全景
惊艳
舞者呈三一布局,使整台舞蹈诗剧高雅贵气,青绿腰姿,耀眼惊鸿。
1、三一之“三”文人气质的“青绿腰”和“险峰”
舞者呈三一分布,大致上三人一组,神奇的前仰后躬视觉冲击力惊人,这是一种明显有别于西方芭蕾舞蹈的提气、抬头、昂扬的张扬,完全是含胸、窝背、气沉的含蓄内敛,据说,是一种宋代舞蹈的那种溜肩佝背的羸弱身姿,其缓其慢,倾向于静态的美感。今年春晚之后,人们称呼这种前弓后仰的优美舞姿叫“青绿腰”,舞蹈专业里的说法叫“险峰”,意思就是要完成这样一种舞台动作,需要极高的难度,非得十年童女功,对胸腰臀不肌腱要求甚苛,对脊椎也是一大考验。业内人士还声言:严谨非专业人士盲目模仿。
央视春晚《只此青绿》
2、三一之“一”水袖似剑
同样的青绿腰,三人成群的时候,婉约躬仰是缓慢静态造型之美,当一身青衣的主角孟庆旸一人鹊起飞舞,音乐也由韵律之美蓦然节奏急促,舞影大尺度的纵横捭阖,水袖似剑,好一番飒爽英气。
《只此青绿》局部
《只此青绿》局部
3、别具一格的高椎髻
《只此青绿》中除了舞乐布景温文淡雅之外,别具一格的就是舞者高耸的发髻,给人过目不忘的新奇感。其实唐宋不但有唐诗宋词,服饰装束也相当讲究,特别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由此可见一斑。
仿宋代高椎髻
舞蹈诗剧中更加夸张的高椎髻
4、舞蹈完整视频
舞者,冰清玉洁呈贵气,窈窕婉淑,美目盼兮,舒缓如清风徐来山高月小,急切如洪波湧起水袖如剑,妥贴的融会到了江山观览和音乐弦律中去了。
从感知层面来看,《千里江山图》大写意峻朗大写实具象,诗剧舞蹈意实幽深悠远,音乐则虚幻缥缈,是人的另一种感性智能,或无以言表,或书之万千而不得穷尽。
文字只是提要,细观则全。
央视春晚《只此青绿》完整视频
农历壬寅年虎年将至,诸君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