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哀鸿远
天高寰球小
群鸟口雌黄
何时春来早
--疫情更添乱
* * *
记录声音
声音的记录,分文字记录和声波记录,前者古已有之,就是自有文字以来的象声字;后者则仅仅从1855年留声机设计才开始,现已日新月异。
留声机的诞生,与速记有关。爱迪生的助手等人最早都是速记员,但再快的速记也赶不上与声音同步的留声机,后来进化为录音系统。
音频:1989年用飞利浦收录机给儿子录的音
声讯三关
现在我们边欣赏高保真音乐边手舞足蹈的时候,从不介意这唾手可得信手拈来的技术内涵,那是人类的天才们一代接一代的传承。
完成一部高保真音乐,将其送到你的耳际,要分三个环节做功课:声音录制、录音制作和声音播放,业内叫做音频的编码、解码和再现,我称之为音讯三关。
看上去很好理解“唔”、“哇”这两个字吧,但去掉猴子,即抽象,你还能够意蕴自如吗?
大发明家爱迪生露面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一生中有2000多项发明,申请专利1000多项。有一种说法:爱迪生的留声机、电灯、电力系统和有声电影四大发明使全人类的生活品质发生飞跃。其实我认为爱迪生对人类的贡献在于应用性发明和改进,即使是这所谓的四大发明,留声机有1857年法国斯科特的设计论文及煤烟油录音纸;电灯更早就有弧光灯;电力在直流电方面的贡献,理论上有法拉第电磁感应定理;电影有卢米埃尔兄弟……
1877年爱迪生发明圆筒留声机,就实现了音讯三关,即:录音、制作(什么也不干,也没想到要干,主要是那个时候没有此项需求吧)和播放,也就是我们说的既能录音,又能播放。
爱迪生锡箔筒留声机
但是,爱迪生发明的圆筒留声机是锡箔筒,也就是表面附着一层锡箔纸的圆形唱筒, 这种锡箔筒只能够记录声音两三次锡箔纸就会破损。
随后一个同样厉害的下家出现了,他就是电报发明者贝尔,于爱迪生锡箔筒留声机发明10年后的1887年,贝尔与爱迪生合作研发了圆形蜡筒作为声音记录材料,可以反复使用,1888年爱迪生也改用蜡筒,并获取了专利。
关于爱迪生申请专利的事情,足以证明他的知识产权意识,他申请了2000多项发明专利,也有一种说法,正是专利限制了蜡筒留声机的发展,使之被后起的原盘黑胶替代。这可能只说明人的不同立场罢了。
但爱迪生至今使人诟病的还有一件事广为流传,就是他使坏打压交流电发明家特斯拉。我在2019年到中华世纪坛参观《国家地理影像盛宴展》时,义务讲解员在讲解到科技部分特斯拉发明交流电图片时,就对爱迪生的人品深恶痛绝,对后者时分崇敬。
鲁迅说,人阔了就变脸。也许歪果仁跟我们一样,官场上位,商海发迹,能不变脸的人屈指可数。补充鲁迅先生的说法:金钱和权利,以及一切稀有资源,会将人性之恶放大;放大到多少,就看内心修炼了。
爱迪生腊筒留声机(变老咯是吧)
1999年我在厦门工作期间,参观过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留声机展,大开眼界,知道了声音记录的历史,原来最早的圆筒留声机比黑胶麻烦多了。自此,就想弄一台来琢磨琢磨,也感受一下前人欣赏音乐的实景。
我家的爱迪生宝石型袖珍家用蜡筒留声机
我家这台留声机生产于1905年
据考证,爱迪生营销的蜡筒留声机有两种规格,早先是两分钟规格的,后来经过改进于1908年又有了4分钟规格的了。
我的这台是早起的两分钟规格的,所以后期生产的4分钟规格的蜡筒比2分钟规格的小一点,不能够完全安装满格。
下面一种就是4分钟蓝筒,几乎不能够播放。
蜡筒唱片的前世今生及在华情况
有一种说法,爱迪生1877年发明圆筒留声机,并于次年获得专利,但在1903年才开始或准商业运营,1929年停业,这中间一定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目前世界上还有苏格兰在生产蜡筒唱片,为极小众群体服务,多怀旧范儿。
蜡筒唱片在中国的产销情况,可以考证的资料极少,大都在外国厂商的资料库里。
根据《京剧大考》资料,在中国生产和销售中文内容的蜡筒唱片的,可能只有爱迪生、百代公司和一些很小的不知名的公司了。由于蜡筒唱片在中国运营的时间极短就被原盘黑胶唱片代替,所以,当年能够用蜡筒唱片欣赏音乐和京剧的人,是极小众的。
爱迪生红外盒蜡筒(图4)
来自于中国大陆、香港、美国、欧洲的私人蜡筒,外盒上有的是中文手写标签,有的是用英文简单标明,也有没有任何标示的(图2)
百代蜡筒(图1),这应该也是说些标签(中国早起的黑胶唱片还有手刻的)
爱迪生1909年Amberol系列绿色外盒(图5)蜡筒
根据《林伯纳留声机档案蜡筒篇》介绍,有一个德裔美国人Berthold Laufer于1901-1903年在他的中国之行于上海或北京灌制过蜡筒唱片,这可能揭示一些秘密:爱迪生1903年进入商业营运之前,就有公司先在中国干起来了。
好了,十分高古吧?听两段爱迪生当年的声音吧:
音频:1877爱迪生录音marylamb.mp3
音频:1878-Edison-MERR.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