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按:
今起,拟用五篇图文回顾1989年在新加坡税务署工作学习期间遇到的那些有缘人,以此对那段青春岁月做一个小结。
已经完成的有些内容,只是打开更加丰富多彩的光景的窗口。与甘金娥女士约定的共同合写一本书的想法已然在心,容当她退休后整理过往素材适时开工。
* *
我们在新加坡的朋友圈1KK Hospital的中国医生
新加坡遭遇那几个中国医生,偶然间蕴藉些必然。因为,作为中国人,不同的经历、年龄和社会角色,正在经历着经济的复苏和文化的复兴,其实,一切只不过刚刚开始,现在看来,已然由俭入奢,那种际遇,意义斐然。
两支笔和一群人
33年后,当我再次想起1989年在新加坡结识的KK Hospital那群中国医生的时候,就像看一步彩色电影的蒙太奇镜头,绚烂而春光四射。为了写写那些日子,联系其中一个名叫甘金娥的女生时,她即刻给我出示了一张照片,着实令我感动。那是新加坡中展有限公司的两支笔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
赠:
除夕联欢晚会上
给我留下美好纪念的
甘金娥小姐
——国家税务局对外征管处 王更生
一九八九年二月于新加坡
这样看来,写这一群人,肯定会得到一手很好的素材。参见图文《公务员84星洲记事11秋水落霞1遇见谷建芬马季等》。
1989你那2月赠送给甘金娥的笔
KK Hospital的中国医生
到新加坡KK Hospital工作学习的六个人是冯令达、高梦林、徐健、邹萍、陈续进、甘金娥。他们是中国政府接受世卫组织(WHO)的援助,从内蒙、上海、浙江、江西和四川选派医务人员到新加坡来工作学习的,时间是1989年分别于不同月份开始,为期一年。
他们这群人中,年龄结构是三大三小,即:三个超过40岁的中年人和三个25岁左右的年轻人,之所以出现这样大的年龄差异,都是因为特殊年代人才培养断档造成的。能够被世卫组织(WHO)选中出来学习,本身就证明这几个人都是当时医疗系统里面的佼佼者。
与KK Hospital工作学习的中国医生结缘,是一次聚会。那是1989年2月6日,中国驻新加坡商务处(当时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邀请在新加坡长期工作学习人员在贵都酒店参加新年联欢会,国内还来了谷建芬、马季、刘欢、那英等艺术家和歌唱演员来慰问。原以为就是吃顿饭打打牙祭,我们到会场后才知道有这么多大腕儿来,特别是谷建芬,是我们在大学的时候就追的星,她创作的很多校园歌曲都朗朗上口。但苦于没有带相机,焦急中猎获的目标,就是手持相机稚气清纯的女孩子,请她给我和马季合了张影。一周后,我就去KK Hospital拿照片,并送给了她这两支笔。
1989年2月6日参加中国驻新加坡商务处在贵都酒店举办的新年联欢会合影。左起:高梦林、徐健、陈续进、冯令达、邹萍、甘金娥。
贵都酒店新年联欢会舞台
贵都酒店新年联欢会马季和赵炎
自此以后,我两三周就会去 KK Hospital一次,一方面是因为身在异国他乡遇到国内亲人,另一方面,总想去与甘金娥、陈续进两位小美女套套近乎,因为我们年轻。
后来,我还与1989年2月19日叫上朱明明与我一道去KK Hospital,他25日还想去 ,我说别太急,两三周去一次吧,别让人觉得我们存心不良。后来,3月14日我和朱明明、李晓军一同去了KK,还买了些鱼和猪肉及水果做饭吃,从中午吃到了晚上,痛快的时光总是过的那么不痛且快,真不知哪里有那么多好聊的,因为我们年轻吧。就是这一次长聊,我们还见识了一个护士长,听说是一个独生主义者。我们感觉她性格非常活跃,说话十分火热风趣,深感人家那样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十分爽朗开心,无疑是一种好的选择。听其他医生说,在新加坡以及英联邦体制下的医院里面,护士干一辈子,哪怕是护士长,薪水也不如刚工作的医生。但是,从这些护士们的心情上看,她们是认可并遵从这种制度安排的,也确实认识到了她们的工作虽然脏累,但用脑不多,经验和对患者的救助上,确实是辅助性的,而且还不用承担医生那样大的责任,这是多么的乐观豁达哦。
过了一段时间,对于 KK Hospital中国医生,我和朱明明才对税务团组开禁,之前我们税务团组都因为处于比较乖戾急躁的危险期,我们还是有点担心给医生们造成不好印象。后来我带着他们来到我们居住的美世界中心组屋2402,一开门就大声叫道:女士们姑娘们先生们,请进!弟兄们先是面面相觑,然后惊喜,大杨眯缝着眼睛嘴巴笑成了一弯月牙儿……后来KK的医生们离开后,本组屋开始评价来者,集中在两个小美女,评价颇高,大杨认为小甘不错,人秀气,性格婉约含蓄。那一场流光溢彩的青春往事,一晃就是33年了。
左起:甘金娥、王更生、陈续进、吕关生、江爱心、李瑞婷、徐光伟
掺和抢镜头
左起:朱明明、甘金娥、吕关生、陈续进、王更生
左起:甘金娥、徐光伟、陈续进、吕关生、吕关生、江爱心、李瑞婷、
1989年5月30日离开新加坡前,在我们居住的美世界中心组屋2402,很多朋友来给我们饯行,。从吃的内容上看,要比医生们吃得简单太多了,这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当时因徐籍光提供住房,我们的住宿费被扣除了的,每月只有不到300美元的生活费,还要省钱买大件,医生们则是每月按世卫组织(WHO)标准的生活费1000多美元。左起:卢云、王更生、甘金娥、周宜荣、高世星、黄英文、江爱心、徐光伟、林芝康。
看看KK医生们的盘子
年长者为KK非常有名的大教授,在新加坡,从医生进医院开始,没晋级一次都要进行严格的标准考试,一般三年一次,在一个级次超过三次考试不过,就永远失去再晋级的机会。
与KK著名教授合影
下面来说说 KK Hospital的这几个医生。
高梦林来自于内蒙呼和浩特妇产医院,是这个团队的大哥大,到新加坡工作学习的时候已经48岁了,在很多事情上都护着这些弟弟妹妹;徐健是小字辈儿的年轻的杭州帅哥,语言不多,但是非常具有主见,有一首很好的厨艺,回国后成为辅助生殖领域里的高端人才;陈续进小姐也是年龄小的小美女,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孩子;冯令达大姐是到北大荒的老三届上海知青,她实在新加坡过的40岁生日;邹萍与冯令达是同龄人,在新加坡像个大姐姐甚至长辈那样关照年轻人;甘金娥是这个团队年龄最小的,任何时候都会得到大家的爱护和关照。
现就以手头的资料,以及互联网的资讯来较详细地说说我们在新加坡时KK Hospital朋友圈中冯令达、徐健、陈续进和甘金娥四个人。
1、冯令达
冯令达是到过北大荒的老三届上海知青,她是在回复高考的第二年,即1978年考入吉林白求恩医科大学,在新加坡工作学习期间,迎来了她的40岁生日。
右一为冯令达
这个北大荒十年的上海知青,艰苦的劳作和艰难的岁月,也使得她近40岁才拥有了自己的婚姻,所以是万般珍惜的。开始的时候,她与先生每天写一封信,后来才改成一周一封。当时的航空信件是5至7天一达,足见这位大姐的一往情深。
冯令达大姐回国以后,在上海妇幼保健院产科工作,42岁的时候,才有了自己的女儿。
至今,还有一件事情使我心存歉意。我们每次去KK Hospital,都是直奔小甘的大套房,年轻人一聊就没完没了。这类事情,在后来我们邀请KK的人去我们美世界中心组屋2402的时候,大家都与甘金娥、陈续进两个小妹有说有笑,有点冷落了其他人。从冯大姐与徐建的对话中,给我带来一点内心的隐忧。冯大姐说:“人家才不关心我们这些老太婆呢,”徐建应答道:“是冲着我们那两个小姑娘来的”。他们确实是一语见的,但遇到这样的场面,我真就不知道怎样应对,一直心存歉意。也是因为年轻,不太懂事。
左三为冯令达大姐
2、徐健
徐健是小字辈儿的年轻的杭州帅哥,语言不多,但是非常具有主见,有一首很好的厨艺,回国后成为辅助生殖领域里的高端人才。
KK医生们的业余生活
KK参加新加坡讲汉语比赛
当年就是个帅小伙的徐健
关于徐健的资料不太多,从互联网查到了他的情况。他现在是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和“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筹)党委书记,浙江大学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院长,国际现代与传统生殖医学协会副主席,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生殖保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妇幼健康研究会生殖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常委,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妇幼保健医师分会会长,国家辅助生殖技术专家库专家。主持国家“十二五”支撑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重点项目等研究项目多项;获国家专利十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妇幼健康科技进步一等奖、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励多项。
徐健在专业领域成绩斐然,擅长生殖内分泌,不孕不育症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治。在男女生殖健康疾病诊治、辅助生殖技术(人工授精、试管婴儿)、生殖力保护、生殖遗传性疾病诊治、不孕相关微创手术、妇科内分泌、子宫内膜异位症、生殖遗传性疾病诊治等生殖医学领域有较深造诣,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
徐健
3、陈续进
陈续进是KK Hospital工作学习的中国医生中的小美女,四川成都人。在新加坡期间与甘金娥是好姐们儿,外出的时候常常在一起,她多才多艺,还十分喜欢绘画,绘画水准很高,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娃儿。
新加坡学习时的陈续进
在新加坡时,每次见面的时候,陈续进的话语都不太多,大都是随声附和微笑和补充一些话语。
后来我也知道了小陈的一些心事。那个时候,她正与四川美院的学生的男朋友万分纠结的时候,都是因为对方家长坚决反对。后来那个男朋友到美国学习去了,再后来,他就在美国结婚了。听小甘说,小陈有时候拿出她和她男朋友各自画的画来给她看,是有点印象派风格的绘画,问小甘:妳能够看出里面的深意吗?她会对小甘的回答报以微笑。
后来,我知道小陈有一个生病的弟弟,无论走到哪里,她是肯定要照护她的这个弟弟的,看得出她十分忧郁的神情中带有一种负重前行的从容。对于太年轻的人来说,过早承担重负,是一种命运的乖戾。
后来我回国后,我们还通了几封信,还听说她嫁给了一个新加坡人,我从内心祝福她。
再后来,千禧年后卢云说要到新加坡出差,从我这里要了陈续进的联系方式,回来后说,小陈离婚了,有一个女儿。前些年我问卢云要小陈新的地址,他说找不到了。
至今我还记得,如上面提到的,在我们离开新加坡前一天的1989年5月30日,请KK和其他的朋友到我们美世界中心组屋2402聚餐、唱歌、跳舞,小陈都会。6月2日临走前一天的上午,我就把我们团队中剩下的药物等拿去给KK的人,陈续进和甘金娥又跟着我来到美世界中心组屋来玩儿,唱歌跳舞,那个时候比较时髦的当然就是《长征组歌》、华尔兹(慢三)一类的了,一直疯到晚上两点左右,才由高峰机构的黄英文先生开车送她们回KK,握手告别时小陈告诉我说,前天和今天是她们来新加坡最愉快的了。
卢云盯着我们跳华尔兹
跳舞闪图
4、甘金娥
甘金娥,是KK Hospital中国医生团队中年龄最小的,任何时候都会得到大家的爱护和关照,甚至世卫组织(WHO)项目组美国专家戴若春也十分照顾她,使得她总是对生活和命运充满着感恩。
自从中国驻新加坡商务处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后一个多月开始,我么就开始邀请KK Hospital的这些中国医生来我们美世界中心组屋2402做客。如上所述,交谊舞是那个时候与女生最近密瞬间了。我们离开新加坡的前一天的1989年6月2日,甘金娥和陈续进两个女孩子又来到我们没世界中心组屋2402来唱歌跳舞,一直嗨到凌晨两点。遗憾的是小甘不会,学起来好像也没有信心,我就给小甘一个任务:尽快学舞,我说我以前只会跳集体舞,到北京后才学的。
在我们美世界中心组屋2402
1989年应邀参加新加坡国庆
医疗工作和学习实践
KK医生们
小甘在其人生的许多阶段总遇见一些贵人,心手相携改变着她的命运,其中就有她的老师江西省儿童医院的朱禄绮教授和世卫组织的项目官员戴诺春先生。
她1984年大学毕业以后,在江西省上高县人民医院儿科工作,白天上班每天都有六七十个病人,这是一个医生很好的实践机会。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的项目主管官员和专家戴诺春(David L.Nordstrom)先生到江西甄选该组织援助项目出国学习人员,正好是小甘的老师朱禄绮当翻译,她告诉小甘别紧张,用英语能表达的尽量表达,说不出来的老师来兜底。事后不久,就收到了世卫组织赴新加坡工作学习的通知书。戴诺春先生作为世卫组织(WHO)项目专家,亲自给她安排好了一切手续、机场迎接等事宜。一路都有贵人相助,怎能不感恩。
33年后的那个曾经婉约含蓄的女生,已经长成了一个业务精良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现在已经是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儿科专家。
甘金娥
白衣天使们
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
儿科专家甘金娥
诊疗
传帮带
近两年来,我们的小甘,甘医生,因新冠肺炎疫情肆虐辛苦良多,真正实践着希波克拉底和南丁格尔救死扶伤兼济天下的誓言。
甘金娥防疫讲课
甘金娥医疗职业生涯闪图
在异国他乡,与KK Hospital的中国医生们的结缘,是我们年轻的时候一段十分美好的记忆。这种跨界的交集,打开了我们看世界的另一扇窗,青年人的激越与灵秀,希冀与烦恼,讲我们那个时期的精神空间填充的满满,时不时春光乍泄,乐音飘扬,那是我们早已远去却又召之即来的美好时光。
莫文蔚《这世界那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