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认事实 认爱 弃恨 学会宽容——罗素给千年后人类的终极忠告
引文小序:
俄乌战争已逾一个半月,其间暂停了回忆图文的编写,原因就在于这一重大事件所揭示的世界大变局忽地山呼海啸般扑面而来,是那样的令人目不暇接,牵动世人的心。
我作为经历了国内变局的那一代人,今又正在经历国际巨大变局。事实上,我们所感觉到的国际变局,是从苏东国家解体开始的,其表象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主导的华约坦克开进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这两个当时苏东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成员国家,那是我们在小时候的露天电影正片放映之前的《新闻简报》看到的,虽然只看过一遍,但记忆犹新。那个时候,苏联坦克的炮口直指这两个国家的革命群众,背景音乐是:||6-3363||6-3363||6-5543||123-||…还有后来波兰的雅鲁泽尔斯基和团结工会的瓦文萨……等到我1998年与海南的同事苏筱华去匈牙利OECD中心学习的时候,见到和听匈牙利人说到的当年被处决的想脱离华约的匈牙利总理纳吉的情况,感觉很不一样。
后来,苏东解体后,又发生了美国主导的海湾战争、北约轰炸南联盟和误炸中国大使馆、借911入侵阿富汗……直到这次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大国都十分自信和戾气,夹在其中的平民就遭殃了。
即使是如今,我作为一个普通退休公务员,看问题都是凭着直觉和非专业的感性认知和短逻辑非线性思维,时常怀疑自己的思维和想法的价值和意义何在,一时间有点像网络和各自媒体的那种莫衷一是。
但是,自从一些国家要求俄罗斯音乐家政治上选边站并解聘该指挥家(《西方个人权利的松动 两则关于音乐家离职的美国新闻报道》),甚至对俄罗斯柴可夫斯基《天鹅湖》和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也采取制裁那一刹那,我的内心受到巨大震撼,起码感觉到了一直以先进发达著称于世的美西方国家居然也如此这般,何理之有?看来,大国间的零和博弈正在促成文明的降维,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文化竞争这一多元综合的国际正常态势定制为国运之争甚至灭国之争。种种乱象都指向了兵燹之乱,动不动就拿人类的命运来做垫脚石,俄乌战争好像就是一个不祥之兆。
于是乎,兵战阴谋甚嚣尘上,令人细思极恐。《孙子兵法-计篇》曰:兵者,诡道也,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想得最多的就是近四十年来的改革开放让我们看到的一些东西,从美国乡间民谣和英国莎士比亚开始,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古典哲学、英国产业革命和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和启蒙主义,这条号称人类近现代文明的基本脉络,与现在的乱局究竟有什么因果关系和逻辑联系呢?
思来想去,还是觉得要从一些现代西方文明价值原点和底层逻辑去思考,便重新翻开了八十年代阅读过的但丁的《神曲》,这个名字容易误导人去想到鬼神之类的恭喜,实际上原名叫《喜剧》,是讲人类历史故事,将穿过傲慢、贪婪和淫欲丛林的各色人等进行道德审判,然后送到了地狱、炼狱和天堂,与屈原《天问》简直是异曲同工,从中似乎也可以找到中国和世界共同的起点。(参见《<神曲>:但丁逝世700周年纪念版插图观赏小议》和《公务员13中央机关13三里河财政部税总对外处2赵家华-<楚辞-天问>-代序》)
近几天,想起了近几年来数次见过英国罗素的一个视频,讲的是人的智慧与道德,通俗讲就是“事实与爱”,在此引用十分解忧。
回忆图文也更应该基于事实和爱继续往下写,尽管信息革命使得声音、视图及影像等流媒的便捷移动交互体验日益浸淫,我想,文字还是有用的。
只认事实 认爱 弃恨 学会宽容
——罗素给千年后人类的终极忠告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二十世纪英国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历史学家,也是上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
罗素的一生多产而长寿,以巨大的热情关注人类命运和社会问题。他的思想庞杂又著作等身,出版了七十一部书籍。他对数理逻辑和数学基础的研究,则创立了逻辑原子主义,成为逻辑实证主义的先声。以他命名的“罗素悖论”,对二十世纪数学基础发生过重大的影响,导致了第三次数学革命。他还是最早推行数理逻辑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反映在政治上是一个和平主义者。
1920年罗素与剑桥弟子女朋友朵拉应《新青年》编委张申府邀请来华讲学。
1959年,英国BBC(英国广播公司)采访了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采访最后,BBC主持人问道:“最后一个问题,罗素伯爵,假定这段录像将被我们的后人看到,如同死海古卷一般在一千年后被人看到,有关人的一生及您一生的感悟,您想对他们那代人说些什么?”
罗素答道:
“我想要说两点,其一关乎智慧,其二关乎道德。有关智慧,我想对他们说的是:不管你是在研究什么事物,还是在思考任何观点,只问你自己事实是什么,以及这些事实证实的真理是什么。永远不要让自己被自己更愿意相信的或者你们愿意相信的会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东西所影响,只是单单的去审视什么才是事实。这是我想说的,关乎智慧的这一点。我想对他们说的关乎道德的这一点,十分简单。我要说:爱是明智的,恨是愚蠢的。在这个日益紧密相连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会彼此容忍。我们必须学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总有人说出我们不想听的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生存。而假如我想要共存,而非共亡,我们就必须学会这种宽容与忍让,这对于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存续是至关重要的。”
罗素的经典思想是:很多人可以勇敢的死去,但是却没有勇气说他为之而死的原因没有意义,甚至连这样想一想的勇气也没有。这个世界最大的麻烦,就在傻瓜与狂热分子对自我总是如此确定,而智者的内心却总充满疑惑。科学是那些我们已经知道的东西,哲学是那些我们还不知道的东西。哲学是我们可以胡说八道的一种特殊权力。哲学是有道理的猜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无可遏止的同情心,这三种简单而又强烈的感情支配了我的一生。不要用权力去压制你认为有害的意见,因为如果你采取压制,其实,只说明你自己受到了这些意见的压制。不要嫉妒那些在蠢人的天堂里享受幸福的人,因为只有蠢人才以为那是幸福。你能在浪费时间中获得乐趣,就不是浪费时间。乞丐并不会妒忌百万富翁,但是他肯定会妒忌收入更高的乞丐。我绝不会为我的信仰而献身,因为我可能是错的。不要为自己持独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为我们现在所接受的常识都曾是独特看法。如果一听到一种与你相左的意见就发怒,这表明,你已经下意识地感觉到你那种看法没有充分理由。如果某个人硬要说二加二等于五,你只会感到怜悯而不是愤怒。幸福的秘诀是:尽量扩大你的兴趣范围,对感兴趣的人和物尽可能友善。所谓幸福的生活,必然是指安静的生活,原因是只有在安静的气氛中,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人生乐趣。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恐惧是迷信的根源,也是造成残忍的主要原因之一。智慧始于征服恐惧。精神崩溃的一个最初征兆就是坚信自己的工作非常非常重要。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权威,因为你总能找到相反的权威。意识到时间并不重要乃是智慧之门。人的情绪起落是与他对事实的感知成反比的,你对事实了解得越少,就越容易动感情。参差多态乃是幸福之本源。放弃自己想要的某些东西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世界的问题在于聪明人充满疑惑,而傻子们坚信不疑。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罗素为数学和哲学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自由博学的人生观对今天的人们依然有重要启示。
翻译家傅雷在罗素《幸福之路》译者序里写道:“人生的暴风雨和自然界的一样多,来时也一样的突兀;有时内心的阴霾和雷电,比外界的更可怕更致命。所以我们多一个向导,便多一重盔甲,多一重保障。”
罗素千年赠言片段:事实和爱
延伸阅览:1959年BBC采访罗素完整视频
BBC采访罗素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