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杏花飘舞的地方(下):雄关漫道真如铁(涉及日本)

王更生
2022-04-18

山杏花飘舞的地方(下):雄关漫道真如铁


        我们在长城上看风景,长城的断垣残壁、敌楼和山杏花也在看着我们。

IMG_20220414_130209.jpgDSC_8252.JPG8.JPG

与长城对视


四、长城抗战

        长城,自古以来经历过无数的血雨腥风,如今,古老的城墙上,累累弹孔仍旧依稀可见,昭示着它见证过并不遥远的滚滚硝烟。

src=http___pic.vjshi.com_2019-10-15_f8ab74e53fcbd6f3d7a1a3fbc58292f7_00001.jpg_x-oss-process=style_watermark&refer=http___pic.vjshi.webp.jpg

1933年3月我军进驻长城

        长城抗战1933年3月4日至5月25日,分别在从古北口到山海关400公里的长城线展开,最后因军力不敌,于1933年5月31日签订了《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中国军队不得进入,日军退回长城以北。

b58f8c5494eef01fad1edd1deefe9925bd317de4.jpg位于古北口的蟠龙山长城


1、长城抗战中日兵力对比

        中国:由张学良、何应钦指挥,下辖2个方面军,8个军团,共12个军,即:17军、第26军、第2932军、第4051军、53555773军、6768共计25万人

        日本: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参谋长小矶国昭指挥,下辖6师团(第11旅团、第36旅团、骑兵第4旅团)、第8师团(第4旅团、第16旅团、骑兵第1旅团)以及混成第14旅团、混成第33旅团、第14师团部分、第7师团部分共计8万人。

        瞧咱中国的这两个指挥官,一个东北老爷们儿却善于跑路,一个贵州老乡却十分媚日,虽麾下也有不少热血男儿,但当时中国军队战力与日军呈5:1态势,遇到贵州的王家烈的双枪兵就要10:1了。小时候曾听一个国军老兵说过,当时黔军中流传着这样的段子,说他们中很多人真相信日本鬼子是打不死的鬼,只要老远看见伪军中夹杂有军装在阳光下泛光的日本鬼子,“队伍就会遍山扑(逃跑)啊!”

        相比较而言,日本出击的第六、第八师团,属于当时日本17个甲种师团之二,以第六师团为例,配置战斗人员20000人,另有非战斗人员8500人,从中能见到军队的后勤和现代化水平。特别是这个第六师团,在日本军事史中名声很大,经历了日本国内的西南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日长城会战和长沙会战、南京大屠杀,后在太平洋瓜岛遭受美军重创,残余于1945年向澳大利亚投降,就不像投降给蒋介石何应钦那么幸运了,遭到澳大利亚的疯狂报复,活下来的人不多,这都是报应。这里说的日本国内的西南战争,是明治维新内部的权利之争,这个第六师团的前生,击败了明治维新三杰之一的萨摩藩的西乡隆盛,自此以后,长岛藩得势,成为日本政治生态中有名的山口县一系,出了若干首相,包括伊藤博文、桂太郎、菅直人和安倍家族的岸信介、安倍晋太郎、安倍晋三等九人。(注:山口系与日本黑帮山口组不是一回事)

src=http___epaper.gmw.cn_gmrb_images_2015-08_25_05_res04_attpic_brief.jpg&refer=http___epaper.gmw.webp.jpg

        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付出巨大牺牲,二战胜利后,1945年9月9日,何应钦代表中国国民政府接受日本递交投降书。令人愤怒的是,当时的何应钦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这次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递交的由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签署的投降书,冈村宁次居然都可以不露面,还不是把准了蒋介石何应钦惧日媚日的脉。从上一张真实历史照片看,真就分不清谁是投降者,下面这张蜡像照片又是如此的不真实。真实背景是蒋介石与何应钦为了一己私利“以德报怨”有求于日本侵略者,来帮助他们剿共。后来,冈村宁次虽罪大恶极的战争贩子,居然毫发未损,堂而皇之做起了国民政府的军事顾问来了。最终,蒋何还是被历史抛弃了,其牺牲民族尊严之举,终究是一个政治笑话。

密苏里号日本投降.jpg

        1945年9月2日,西南太平洋盟军司令麦克阿瑟手揣裤兜接受日本国外相重光葵在投降书上签字。

        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实在是一件令人揶揄的事情,总常常想起曾经混迹上海滩头蒋介石求黄金荣借钱的事情。后来发达了,成了一国领袖,但每有大事的高光时刻总是欠缺些东西,痞子习气流露,哪管得国家和民族尊严。在这一点上,毛泽东是一个绝对光明的例子,每次在强大的人物面前,总是不输的。

src=http___pic.66wz.com_out_1000_catchpic_B_B3_B34152A36E76E9DFACD26221386EA422.jpg&refer=http___pic.66wz.webp.jpg

毛泽东与蒋介石、斯大林、尼克松同屏


        看看抗战初期中日国力对比就可见一斑:

src=http___inews.gtimg.com_newsapp_bt_0_14019165531_1000.jpg&refer=http___inews.gtimg.webp.jpg


2、将军楼里的日军刻字

        将军楼,是古北口长城蟠龙山段的制高点,也是古北口的战略要地。将军楼高10米,南、北两面各有4个箭窗;东、西两面各有三个箭窗;砖层内部是三合土与石块的混合体。此楼曾经受了抗日战争的猛烈炮火,如今仍很坚固。顶部的垛口已完全被当初的炮火击毁,除中部已塌毁的直径约一米的圆孔外,楼顶的圆拱均已裸露在外。将军楼内,一块斑驳的城砖上,留着日寇刻的汉字——“步兵十七联队占领。著名的长城抗战中,敌我双方争夺最激烈的就是将军楼。

IMG_20220414_130258.jpg将军楼

3.JPG将军楼顶

IMG_20220414_102053.jpg

将军楼仅剩下的一层内墙上日军刻字:步兵十七联队占领


3、蟠龙山长城七勇士

        即使在指挥官怯懦和武器装备落后的条件下,一线中国军人还是以血肉之躯与日军死拼硬干,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的长城抗战中,他们以沉重的代价阻击了野蛮的日本侵略者,涌现了一大批以死报国的民族英雄。在1933年的古北口激战中,国军17军25师145团的七名普通士兵誓死守卫阵地,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当时战事十分危急,25师师长关麟征率领149团驰援受重伤,由副师长杜聿明代师长率领驰援。

0d03-iwasyek1770546.jpg

我军的装备

1933年3月中国军团布防.jpgsrc=http___cckz1933.cname01.cn_files_pic_2007122411114.jpg&refer=http___cckz1933.cname01.webp.jpgu=546840867,2367863135&fm=173&app=49&f=JPEG.jpg

国军在长城迎战

        3月13日下午,日军被迫调来战斗机对帽儿山观察哨进行猛烈空中轰炸。一阵狂轰滥炸之后,日军登上了帽儿山,令他们吃惊的是山上仅有七具残缺不全的遗体。七位勇士誓死决战的勇气让日军感到震撼和敬佩,随后他们在帽儿山下厚葬了七位国军烈士的遗体,并举行了葬礼,并树立起了“支那七勇士之墓”的木牌

src=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_q_70,c_zoom,w_640_images_20190315_61a0ca80321e4c2c9d6f2074f4ab6722.jpeg&refer=http___5b0988e595225.cdn.sohucs.webp.jpg

日军战地图片

ABUIABACGAAg29j5kgYoub-nDjCbBDiRBA.jpgABUIABACGAAg29j5kgYoorDHxgQwgAU4sgM.jpgABUIABACGAAg29j5kgYokO_z8wEwgAU4swM.jpg

日军战地图片:古北口日军及帽儿山七勇士遗体

IMG_20220414_154728.jpgIMG_20220414_154801.jpg

        现在,古北口长城段帽儿山下的七勇士纪念碑及缅怀二维码,受到后人敬仰。

        在战后发现的日军文件中详细记载了古北口七勇士的事迹,当时的日军第八师团高级军官列队祭奠,并对国军在古北口进行的顽强抵抗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延伸阅读:关于七勇士的记录

        至今,还没有找到长城抗战中中日双方都祭奠的七勇士的姓名,他们可都是国军17军25师145团的战士,是国名党正规中央军,战时率领149团驰援他们的可是代师长杜聿明,杨振宁的前岳父。还是那个老问题,人是不平等的,只有大人物的尊名大姓才能被记住,说明我们落后了,老了,过目即忘。

        几十年前看过关于二战德国的书,即使在德国即将灭亡的时候,它的人事档案始终一直在记录。援疆期间翻阅过日本右翼《关于大东亚战争的总結》精简版(两册),了解到日本极右翼团体梳理了包括入侵中国在内的大东亚战争的历史记录资料近130册,其中有秋瑾等中国人的记录,还有1936年占领温州机场后每一天机场日出日落的记录。这些就提醒我意识到其现代性。2006年去奥地利OECD中心学习时,听维也纳阿尔伯特街上中餐馆温州老板王健说,奥地利和德国街上的建筑图纸法定保留400年,这就不难理解二战被盟军轰炸夷平的慕里黑,几年间就恢复原样的事实。我们的呢,很多事情,包括抗战勇士们的名字都忘记了,不晓得了。

微信图片_20220421090241.jpg

        这一系列的纠结,是我暗暗要去做一件事情,就是对曾经生活中的人做记录,包括儿时的邻居、小学中学和大学同学、知青战友、工友、公务员同事、新疆援友、海南同事、新加坡朋友圈等等,我是图做到一个都不少。至于做这件事情有多大意义,其本身就是意义所在吧,也可能是一部平民百姓的简史。

        至今我仍然感动于1975年到贵州省正安县土坪区乐俭公社革新大队插队务农时的民办教师赵友常做的事情,他就完整的记录和整理了乐俭镇的历史,上溯及明朝将军“落剑”的传说,还包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三届上海知青和小三届遵义及正安等知青的驻离情况(《知者青青25:土坪礼记4/农村义务基础教育与乡土文脉/赵友常》)。


五、万里长城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自西周开建,到明朝,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事实上,长城作为防御工事,其资源投入的边际价值并不大。如果王朝或国力羸弱,烽火台狼烟四起,长城很少能够抵挡住外地的入侵。难怪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就说过:修筑长城,实属无益。所以,自有清一朝起,就再也没有修筑长城了。

        1974年,中国将一条长10米、宽5米的长城挂毯赠送给了联合国。它由天津地毯公司所属各厂的15名织毯高手以248种色纱织成,表现了北京居庸关长城的雄姿。40多年来,它一直高挂在联合国代表休息北大厅里,不少来联合国参观的人在经过时都忍不住驻足观看。

下载.jpg

        悬挂在联合国代表休息北大厅里的《万里长城》织毯。

        万里长城万里长,实际上达到了21000公里,地跨超越现有国境,达到了俄罗斯、蒙古国和朝鲜,98%在现中国境内,修筑时间从西周到明朝,前后跨2500年。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长城,是指明长城,长度8851.8公里,仅河北一省就有明长城2000多公里。

8cb1cb1349540923d41dc01c9058d109b3de495f.jpg修筑长城的历朝历代政权示意图和时间表

        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长城,是指从山海关到嘉峪关这一段砖砌明长城,全长2283.7公里。

        1987年12月,中国的长城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

明长城.jpg明长城

        但是,长城这座座举世闻名而又几乎从未真正防御国外敌的浩大工程,但却是我们民族捍卫家国的一种象征,长城上的每一段城墙、敌楼,甚至每一块墙砖,既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大国工匠精神,更铭刻了悲壮的不屈不挠的历史。


六、心中的歌《五月的鲜花》

       万里长城万里长,一寸山河一寸血。长城对中华民族的影响深厚而悠长,早已作为牢不可破的心理防线铸到了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军民明知打不赢打不过,也要凭借险峻的长城及其附近的山川,拼命硬干也要给侵略者一击,在长城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慷慨悲歌,这就使得长城与抗战成为我们民族的共同记忆

        正是在事关民族存亡的抗日战争的烈烈硝烟的1935年,聂耳谱写了悲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光未然创作了感怀的《五月的鲜花》,前者还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光未然《五月的鲜花》


        这次参与清华驴友团队的古北口蟠龙山野长城之行(队友山人有两篇行记《桃花季之七,蟠龙山最后的杏花》桃花季之八,蟠龙山日暮》),虽然半途而废,没有跟着他们穿越完这段崎岖险要的路途,但却在我的眼前打开了一扇窗,如同站在这座举世无双的浩大工程上的将军楼一层的箭窗前,或者是长城制高点断垣残壁的垛口旁,沐浴着烈烈的山风和随风飘舞的山杏花瓣儿,穿越到2500年前的西周,顺时间直流而下,定能遭遇那些历史的瞬间,那里有顽敌和不屈不挠的勇士,已然的峥嵘岁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延伸阅读:《日本投降77周年 : 抗日战争中的八次转折》


阅读104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