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驴马穿城

王更生
2022-04-30

游记:驴马穿城


        看见这个标题,也许你会联想到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里面的那种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场景,或者是类似的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大咖歌川芳虎《东海道名所图会》,算你狠。

我的作品1(1).gif

《清明上河图》闪图(GIF)

        不过,此中的驴、马和城,仅指户外徒步、马拉松和长城。也就是,我在不经意间混迹的这个清华驴友群,该群就主打长城穿越,其中的修队长等还跑马拉松,并且是全马。


没有比较就没有崇拜       

        昨天,也就是2022年4月29日,搭乘阿献的先生黄总开的车去走黄草梁古道和七座楼长城。在微信群谈及我们以及我是怎样穿越长城的,结果是:我没有见到长城,半途而废,以至于张志勇同事说我是半驴,陈小杭同事认为,膝盖骨磨损是不可逆的,你今天的磨损相当用掉半年的磨损量。专家建议每天不超8千步。你没觉着今天矮了半公分吗?这,是个问题。

        要说这次驴马穿城,数据最能够说明问题,其他次之。


1、半驴

        此次户外徒步的计划是穿越北京门头沟区斋堂镇的京西古道黄草梁和七座楼长城。以修队长为核心的驴马团队,从09:49出发,18:13返回到出发地点,完成了全程,耗时8小时24分,走了18.34公里,每公里耗时26分钟,共爬升956米;我们这一组5个人,也是从09:49出发,16:19返回到出发地点,完成了规划全程的46%,耗时6小时30分,走了8.4公里,每公里耗时34分钟,共爬升617米。这样的比较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我们当然是妥妥的半驴了。

        按照团队里不成文的标准,野长城穿越的难度系数是:1.0版为走8小时,10公里,爬升500米。这样看来,昨天的行程是超负荷的。这里必须说明的是,山间穿越的难度,路程并不是最重要的指标,最能说明难度系数的是爬升高度,凡是爬升超过800米的,就算是很吃力的了。

全驴轨迹.jpg

修队长团组的户外徒步轨迹

半驴下山轨迹.jpg

我们团组的户外徒步轨迹


2、同时出发

        由于有了上次去古北口蟠龙山长城的经历,我这次事先就有了掉队的思想准备。

微信图片_20220430091212.jpg

同时出发

        出发时,我(右一)与大伙儿们一点都不差,有上面这张照片为证,只是仔细看,装备极不专业。

        但是,在七座楼长城这个目的地的照片中,暂时就找不到我了。我们这个团队中,我是1958年的,算年长的,所以被叫做王大哥,但是还有好几个人也仅仅是比我小一岁而已,所以,我的年龄并不占劣势。

微信图片_20220430085748.jpg

登顶者胜利的喜悦

微信图片_20220430091206.jpg

指点江山一巾帼

微信图片_20220430091223.jpg

闲庭信步

微信图片_20220430091228.jpg

人迹罕至有奇花

微信图片_20220430091232.jpg

山杏花还在盛开的地方

微信图片_20220430091238.jpg

走着思考着

微信图片_20220430085706.jpg

        闲适之处人为本,没经过内急,怎能知释然。

微信图片_20220430091218.jpg

再也上不去了

        虽然我等五人没有到达七座楼长城,甚至连黄草梁也还差一段距离,但我们见识了崎岖坎坷的京西古道,古道上的石刻,以及还包揽了林海雪原,不虚此行。

微信图片_20220430085918.jpg

春天绿野即飞雪


京西古道怀古探幽

        此次长城穿越,修队长实现做好了研究和规划,还请来了一个小伙子当导游。看来,这个团组每次穿越,不仅仅是简单的户外徒步,还兼顾沿途的人文历史。

        这个导游30岁,论年龄算是我们的小辈了,他是在一家公司里工作,爱好摩托车+户外徒步,有点像一头独驴。我也只是在刚出发的时候,与他聊了几句,他一开口,我就知道了他的知识储备。他说,京西古道有很多条,天津关这里的这条古道比较险要,特别是进山绝壁峡谷那一段。所有的京西古道的军事用途,主要是在明朝及以前,清朝以后,由于将整个蒙古都纳入了王朝的版图,京西古道的军事功能就退居次要地位了;在清朝实行的是满蒙通婚,满清皇帝还迎娶蒙古族贵族女子孛儿只斤氏…

        我们此行,原来约定09:30斋堂镇的天津关集合,从柏峪上山走这里的京西古道,8公里可以到达黄草梁,在走一两公里就是七座楼长城。

微信图片_20220430151743.jpg

百度地图:车驾路线

微信图片_20220430151538.jpg

天津关

微信图片_20220430151520.jpg天津关旁边的娥皇庙

        如前所述,我们从斋堂镇的柏峪开始登山的具体时间是09:49,我们半驴16:19就返回到出发地点,只完成了规划全程的46%;全驴18:13才返回到出发地点,完成了全程18.34公里。

        今天,我就一我们半驴的旅途中所见景观,以“两步路”户外软件的轨迹为基础,进行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430191917.jpg

两步路APP

微信图片_20220430202911.jpg1远山和公路 0.83km海拔1082m

1.jpg

2远山和公路0.88km海拔1095m

2.jpg

3步道指示牌0.98km海拔1116m

3.jpg

4远山1.13km海拔1114m

7.jpg

5象鼻山外1.27km海拔1134m

5.jpg

6象鼻山1.37km海拔1136m

6.jpg

7希望之神下1.38km海拔1133m

微信图片_20220501054528.jpg

        希望之神,是黄草梁风景区里面的一处绝壁,两边巨岩耸峙,底部是一条已经废弃的老路,几乎很少人迹。如果选好时分,阳光斜逆,定能够出好片。

微信图片_20220501054538.jpg希望之神及老栈道

4.jpg

8老路上1.58km海拔1207m

9.jpg

9峡谷1.67km海拔1222m

8.jpg

10峡谷栈道1.69km海拔1231m

10.jpg

11希望之神2.43km海拔1287m

11.jpg

12国家步道标记2.46km海拔1290m

12.jpg

13重荷模石文2.52km海拔1290m

        经请教老莫,知道了重荷模是一种地质语汇,是指砂岩表层沉积的一种地质构造。沿途有好几种十分奇特的岩石表层,我拍摄了几种。

微信图片_20220501070050.jpg

我看见这些神奇的石纹,感觉像字

微信图片_20220501070042.jpg

微信图片_20220502161355.jpg

一路上老莫形影不离他的夫人老宫

13.jpg

14车坪2.74km海拔1282m

14.jpg

15李宫修路石刻3.00km海拔1305m

微信图片_20220430151612.jpg

15-1李宫修路石刻

        此方时刻,有两部分:左边的是柏峪村委会2004年新刻,右边字迹模糊的为古道上的旧刻,其意已由左边的新字解释。新字全文如下:

        李宫修路石刻注:“时正德岁次己卯孟夏日,守口千户李宫修”系明正德十四年(1519)刻石。此石刻证实修古道官员李宫,乃明代守天津关之千户,中级将领,时统领1120人。刻石乃古迹,此古道军旅通用,虽地势陡窄,但可往来驰骋,望爱之护之。

                                     柏峪村委会

                                 2004年3月20日

微信图片_20220430151626.jpg15-2李宫修路石刻古旧刻字

15.jpg

16石险2.95km海拔1317m

17.jpg

17黄草梁半途4.20km海拔1590m,半途而返

        随着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户外APP越来越完善,几乎所有台式电脑功能都在向移动终端转移,就连网站界面也分电脑和手机版本,这就使得全新便捷的用户体验已然实现,用户可以即拍即发驴行游记。两步路APP我暂时还不是很熟悉,在这方面,我将及时跟进。


延伸阅读:

1、庞潭古道上的娼妓桥及通州萧太后河桥

        北京门头沟区的京西古道,如今天那个小导游所言,在明朝时期的政治军事功能十分显要。这也是我想起了曾经去看过的门头沟区的庞潭古道,以及古道上的娼妓桥,进而联想到了与该桥同一时期,即明万历年间修建在通州的京杭大运河北京终点的萧太后河桥,不论建筑样式还是用料之充足,可能就是考虑到要流芳百世吧。这与昨天路过的现在修建的几座同样是汉白玉或者青石新修的仿古桥,用料之捉襟见肘,没几年就有破损断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而还想到了万历这个30年不上朝的皇帝治下的故朝,也不是想象的那样糟,起码说明中国当时的文官制度十分中用。

庞潭古道娼妓桥和通州萧太后河桥.jpg        通州萧太后河桥,仔细看,就知道其桥面中间居然是白色石料,当年不知有多漂亮,讲究!门头沟区庞潭古道下面的娼妓桥,据说是当年的性工作者捐资为去戒台寺和潭柘寺打秋风的善男信女们修建的,这是哪门子的幺蛾子?细思极叹,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景及风俗应该还是比较和谐温良的吧。参见《北京有做娼妓桥》


2、北京门头沟区雁翅镇的山光水色

        门头沟是北京京西古道纵横之地,拥有宗教寺庙、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可供观览。

        从斋堂镇返回北京市区,首先就要经过一个山水风景灵秀的雁翅镇。如果天气很好或者很不好,早晚十分,可以到这里来练练手拍些照片。

微信图片_20220430085816.jpg

微信图片_20220430085828.jpg微信图片_20220430085836.jpg微信图片_20220430085844.jpg

门头沟区雁翅镇


3、捡拾垃圾

        我们在上行途中,在“李宫修路石刻”上面一点的地方,发现一处垃圾狼藉,是有人在此用餐丢下的,有塑料瓶和湿纸巾及纸巾袋等,十分愤怒,顺口一句“卧槽”。下山时,我就用一个垃圾袋沿途捡拾带下山,其实并不太多。

        我最先和老宫回到停车的地方,见四近没有垃圾桶,她知道我是乘坐别人的车来的,就十分善解人意地叫我把垃圾袋放在她的车上带出去扔垃圾桶。


        世间不缺风景,需要一双刍狗或童稚的眼睛去看这个大千世界,若有所备,定有所获。

阅读142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