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117中央机关82枣林前街国家税务局15一九九三7国际税收协定处2拿来的范本和我们的大事

王更生
2022-06-18

每篇一图:

《时光模样10》,点击下图看54张老照片

10.jpg



公务员117中央机关82枣林前街国家税务局15一九九三7国际税收协定处2拿来的范本和我们的大事


        先来看看一个德国电视台的新闻节目。


我司王良穆在英国反避税情报中心工作实况

        看到上面这个视频,就会感觉到我们已然深度参与了国际税收工作事项,这是德国电视台采录在英国的国际反避税情报中心的工作实况,中国税务当局是作为该中心五大发起国之一,派员去工作的。

抚今追昔,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对外税务交往最重要最频繁的,莫过于政府间避免重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的谈判,而谈判的依据就是谈判方案和税收协定工作文本。其中,工作文本就要参考OECD(经合发组织)和UN(联合国)两个范本。


两个范本的翻译:OECD和UN范本

上一篇图文谈到,为了适应大量日资来华投资的需要,1979年,日本大藏省主税局向我国财政部提供了一份税收协定的英文示范文本。后来了解到,在国际上通行的税收协定有OECD(经合发组织)和UN(联合国)两个范本,前者维护发达国家利益,后者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我们认识到日本作为OECD成员国,提交的英文示范文本。也应该是站在维护发达国家的立场出发的,一时间将两个英文范本翻译成中文,就成为当务之急。

于是,财政部税务总局组织在京的优质翻译人才,将OECDUN两个范本翻译了出来。据税务总局老人们回忆,参与翻译工作的有税务总局对外税政处的庞仁廉、张楚楠和刘金枝,特别是刘金枝做了大量工作。除此之外,还请财政部科研所的颜泽夔、李必昌和中国人民大学的王传伦教授审核修订,颜泽夔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另外,财政部的金立群、李勇也做过审核。1984年我到税务总局对外税政处工作的时候,曾听庞(仁廉)老说,两个范本的文字表述,还参照了台湾的《六法全书》,后来我去他家看望他的时候,他还找出这些老书给我看。

那一段时间,还听到处里边的一些同志,对两个范本的文字感到佶屈聱牙,悔涩难懂,说是还请世界名著的翻译家审核过,不过如此。再后来,就连某个局领导也觉得税收协定看不懂,还有人对范本的文字指指点点,但都没能从整体上进行修改和完善。

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初,翻译两个范本完全是从零开始,就连现在我们应用自如司空见惯的 credit(税收抵免)和Tax sparing credit(税收饶让抵免),都难到了一大批专家。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王选汇:首任协定处长,首任涉外税务管理司司长

真正的税收协定谈判的起步是十分艰难的。从我198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了财政部423办公室税务总局对外税政处的时候,税收专业人才和翻译人才奇缺,王选汇副处长带领的税收协定工作小组工作人员的学习背景是:赵申年,纺织业工人,1980年经过大连外语学院一年半的英语集训;刘金枝,英语专业工农兵学员;胡志强,北京外语学院法语专业毕业。正是这一群人,在知识储备还不十分完善的条件下,筚路蓝缕,戮力同心,几乎是从零开始,硬是杀出了一条血路,这就是时势造英雄吧。

1983年第1个双边税收协定签署,到1993年的时候,已经签署了34个。到1985年成立国际税收协定处的时候,王选汇就担任第一任处长;1987年成立涉外税务管理司的时候,王选汇就是第一任司长了。

微信图片_20210630060716.jpg

        1986年3月26日,中国政府和丹麦王国签署税收协定,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出席。第二排右三为王选汇,右五牛立成。       

        王选汇的公务员职业生涯开始于1949年进入我党建立的华北大学,到1994年离休,凡43年的公务员生涯。其间,参加了早期的涉外税收法律起草工作,并主要负责谈签了我国与日本、美国、法国、英国、比利时、德国、马来西亚、挪威、丹麦、新加坡、加拿大、芬兰、瑞典、新西兰、泰国、意大利、荷兰、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澳大利亚、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巴基斯坦、科威特、瑞士、塞浦路斯、西班牙、罗马尼亚、奥地利、巴西、蒙古等30余国的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偷漏税协定的谈判、草签。通过一系列双边税收协定的谈签的经验积累,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协定谈签工作规范和对外交往体系,直至若干年后都仍然适用。

        在这期间,涉外税务司还开展了工商统一税税目税率修改的测算和两个涉外企业所得税法合并工作。

微信图片_20200813055719.jpg微信图片_20200813195021 - 副本.png

        王选汇和他修改的文稿和手稿

6_副本.jpg

左起:张志勇、王选汇、郝昭成参加外事活动       

9.jpg

刘金枝翻译,王选汇审校的UN范本注释


赵申年处长的工作协调和安排

1993年这一年,在我们社会事务管理司里,起码有4个年轻人,面临着工作和人生的重大变化。我和徐平分别到了协定处和征管处;汤廷波调往深圳市税务局;王新年则面临着要么到税务咨询公司,要么自谋出路,就是不能回涉外税务管理司工作的局面。

我刚到协定处的时候,赵申年处长就安排穆树彬来指导我和焦瑞进的工作。由于穆树彬是与我同一年分到税务总局来的,为了使我们加强工作和情感联系,那一段时间,他还专门安排了穆树彬带我们到天津、青岛等地调研税收协定执行事项。在我看来,穆树彬大学一毕业,就分配到总局对外税政处从事税收协定工作,我们从其他处室调来的,就算是初来乍到,理所应当从头学起。

eps6063.jpg

左起:焦瑞进、穆树彬、王更生、王建华(青岛)

eps6065.jpg

与青岛税务局同事

        机关里面的行政管理是一门高级艺术,除了要有充分必要的知识外,更重要的便是一种人文情怀了。

        我曾观看香港凤凰卫视采访王蒙,谈领导的管理艺术,十分有趣。王蒙谈到,领导最好是外行,这样他就会依靠下属的专业知识技能。如果领导也是内行,那就麻烦了,下属人员就很少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如果领导既是内行,又十分苛刻,那么下属就喘不过气儿来了;如果领导不但是内行,不仅严苛,再加上嫉妒心,那么下属简直就活不下去了。

        我们协定处的赵处长,肯定是内行了,但很懂人心,给我们的感觉就很舒服。当我们也有机会上位的时候,就会常常想到宽以待人,严于律己了,得到的反馈意见总是平易近人,这样的词语往往应该用在大领导身上,我们当然是受之有愧的,但感觉得到其中的人心所向。

阅读238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