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留声7: 黄色歌曲

王更生
2020-07-31

今天本来想写一篇有关李叔同艺术生涯和音乐的《李叔同小传》,但是自从昨天那篇《黎锦晖小传》后,总是意犹未尽,许多涉及人性方面的东西总在提醒我在谈点什么。思来想去,今天就来聊聊所谓黄色歌曲吧。


批判歌曲

先听两段八十年代涉黄或者涉及靡靡之音的歌曲:

李谷一的《难忘今宵》

被点名批判的是她的电视风光片《三峡情思》主题曲《乡恋》,说是气声唱法是靡靡之音,是不健康的,有害青少年身心健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法推进,若干次春晚关门曲已经回答了问题。


崔健的《花房姑娘》

听出什么问题了吗?好像没有这么高古的判断力。


这是比较近期发生的事情。

更早就是文革期间的黄色歌曲,王洪文副主席还专门负责在全国查禁国淫秽小说《少女之心》,那阵势真有大敌当前身死国灭的味道。

文革期间黄色歌曲流行给我的印象是在六十年代末,我上小学,进入七十年代之后就是香港邓丽君的靡靡之音了,风声也没有以前那么紧。


邓丽君:何日君再来

日占时期的上海,鬼子怀疑里面的“君再来”是盼国军再来,查禁过。


邓丽君:美酒加咖啡


重庆地下情歌

六七年和六九年我去过两次重庆大姨妈家,二表哥就给我摆过龙门阵,是说的刘少奇的女儿和成都军区司令员的儿子杨兵的爱情(当时就是淫秽的代名词),这可不得了,大坏蛋的女儿,与司令员的儿子,还谈爱情,太有感觉了,太过瘾了!歌曲是刘女收到杨兵的情书,大概是:

/3-23/1-76/535-/3332/1653/2--/(高低八度出不来)

歌词是:亲爱的杨哥哥,收到你的来信,我的心儿呀,久久不能平静……


《金日成夫人之歌》

这也是二表哥给我唱的,当时太崇拜二表哥了,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太有文化了!歌曲大概是:

/5--1/3--5/5--1/653-/6-56/5--1/3---/2-35/656-/5-32/16--/5-1-/212-/1---/(高低八度出不来)

歌词是:春风吹动岸边的垂柳,月在水中移,衷心祝福您万寿无疆,万寿无疆……


《怎样鉴别黄色歌曲》

真有这样一本书,我还淘了一本来学习学习,1982年《人民音乐》编辑部发行。看图过来


微信图片_20200731062839.jpg

开眼界了吧?


关于黄色歌曲

一、欧美劲歌

上个月公园散步无意中听到一首欧美劲歌,一男一女对唱,就三个短句:“I love!I sex! I fuck!”,翻译出来就是:“我要爱!我要性!我要肏(操)!”这么直接,言简意赅。当时我就想到亨德尔的圣歌《哈利路亚》,人家更简单,整首歌曲就哈利路亚一个词儿!哈利路亚是希伯来语,意思是赞美主。


二、《诗经》郑卫之风

《诗经-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

  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

  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

  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

  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其中“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便骇人听闻了,许都有文化的人都翻译的很隐晦,直译就是“你有什么了不起,你不想本姑娘,本姑娘不愁没别人想,你神气什么,你小子,鸡巴啦!”

《礼记·乐记》载,魏文侯问孔子弟子子夏时所说的话:“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孔子说“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这小子是站在正统的立场上,鼓吹《韶乐》、《舞乐》这些主旋律,将之与政治意识形态挂钩,以提醒统治者重视。这与今天那些要求民众要求健康、高雅的文化消费观是一样的,不知道他们私底下做的怎么样。

三、太乐和乐府

孔子提倡正统的《韶乐》、《舞乐》主旋律,秦汉中原大一统,开启了皇权对音乐的重视。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太乐兴起,就是对统治集团歌功颂德的正统的黄钟大吕(这个词的产生就说明中国古代音乐中的和声和调性很厉害了,黄钟是阳刚大调之极,大吕则是阴柔小调之极)。其实《诗经》中的《颂》可能是正统大音之源,可惜是分示微,你翻阅一下分分钟就明白了。

汉朝设有皇家太乐,专司正统大音。也可能孔子修诗三百,其中国风者兴,其后学也没有忘记收集民间歌曲,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流行歌曲,亦即乐府的主体。两千年后我们在来瞧瞧,太乐正声何在?乐府的生命力延续至今,就是我们现在还能够见到的1600个左右的是个词牌,比如“鹊桥仙”、“念奴娇”、“水调歌头”什么的。

四、柳永其人

宋朝的柳永作新乐府,为时人传诵。仁宗洞晓音律,早年亦颇好其词。但柳永好作艳词,仁宗即位后留意儒雅,对此颇为不满。及进士放榜时,仁宗就引用柳永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说:“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永哥遂眠花宿柳,沉溺烟花巷陌,都市的繁华、歌伎的多情,使柳永仿佛找到了真正的自由生活,并以“白衣卿相”自诩。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无亲人祭奠。歌妓知音们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每年清明节,又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至宋灭。

五、卜加丘《十日谈》的淫画秽语

古印度有《爱经》,涉及云雨之态36000种;西欧有个色情大师萨德,作品丰富;美国战后出了《金西性学报告》,女权主义不干了。认为是男权看女人,就出了本《海特性学报告》,中国的北大新文化运动时期还出了个张竞生,本来可以与胡适他们平起平坐的,非要去研究什么性学,声名扫地烟灭在泱泱历史中。就连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三杰之一的卜加丘的《十日谈》,也都是些情色故事,插图也比较让人“不知倦”。撇开科学研究不论,仅凭其生命力之强大,可见一斑。

微信图片_20200731081111.jpg

《十日谈》所言的是老百姓司空见惯的饭后茶余佐料,却成了新兴资产阶级揭露教会腐败的杀手锏,大受欢迎。

中国的李谷一、崔健是幸运的,等到了出头之日,而像黎锦晖他们,却是死后若干年的事情了。今以一首宋朝柳永的词来缅怀那些隔世英才。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

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延伸聆听:王菲《明月何时有》


阅读136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