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胜景:门头沟千灵山及塔林
2022年10月23日,与原同事田梅花相约登临北京门头沟戒台寺后山观赏秋景,此中属于千灵山景区四围。
千灵山,距北京天安门25公里,山顶海拔699米,南麓有索道。千灵山也是京西南制高点。京西南第一崇山,北京最大石窟寺群。著名的有戒台寺、潭柘寺、覆钵喇嘛式僧塔林及古松柏,各处景观有栈道勾连。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极目远眺,蔚为壮观。
千灵山北麓及远处的水景
戒台寺后山顶北瞰,清静的寺院屋顶和僧塔依稀可见,还有生机勃勃的城市楼群。
与田梅花在戒台寺后山顶
千灵山北麓
千灵山北麓
千灵山北麓,索道清晰可见
千灵山北麓
千灵山北麓
千灵山北麓,索道更加清晰
千灵山北麓
塔林古柏
古柏总是伴在僧塔旁
古柏总是伴在僧塔旁
塔林
神光映照
灵塔光耀
秋林
秋林红叶
拨开秋林便是人间迹象
透过秋林,看那一派人间繁华
千灵山上的佛教建筑
北京门头沟区,属古代京西要冲,今遗存京西故道若干,如娼妓桥(今似不存)上面的庞潭古道。怀古探古,每有裨益。明清年间,每到高秋时节,僧俗比肩接踵,善男信女往来于戒台寺、潭柘寺,谓之赶秋坡,该区今仍有村落以秋坡命名者,是为京西社会风俗史逸韵。
延伸阅读:塔的略见
塔,是中国佛教传人根据古印度梵文和巴利文读音造出来的汉字,也就是说,塔源于佛教兴起的古印度。
最早的塔大致有两类:一是形似倒扣着的钵盂的佛主舍利和高僧墓冢,其内实心,以古印度尚存的桑吉大塔最为典型,又称为覆钵塔;二是寺院内作为庄严活动的高大的殿宇。其内空心,也存放佛祖或高僧舍利。
覆钵塔传入藏地后,仍主要作为实心墓冢僧塔,随着世事变迁,外观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功能依旧,称喇嘛塔或覆钵塔。典型的有北京白塔寺里面的大白塔,就是元世祖忽必烈遣尼泊尔工匠建造的,蒙古人与藏传佛教紧密相关。 墓葬功能的塔中,藏传佛教的喇嘛塔,自从传入藏地以后,变化并不太大。
典礼仪式塔传入汉地后,功能发生了一些分化:一是墓葬功能的实心舍利塔和高僧灵塔,如北京的银山塔林、开封少林寺塔林、西安兴教寺里面的唐玄奘灵塔;二是存放舍利的空心寺庙宝塔,即每座寺院有一座塔,西安的大雁塔;三是镇地之塔,即,山顶上的镇山塔,河流湖泊旁的镇水塔,如延安宝塔。
不论什么类型的塔,渊源于印度,开枝散叶发扬于中国,这就是粗略的塔的前世今生吧,
古印度覆钵桑吉大塔
西藏喇嘛塔
北京白塔寺大白塔
敦煌壁画中的塔,似乎有汉地元素
新疆高昌古国大寺遗址
西安大雁塔
西安兴教寺唐玄奘灵塔
北京银山塔林
河南少林寺塔林
延安宝塔山
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
塔,这一外来之物,不但安放了舍利,还寄托了古往今来许多中国人的灵魂。中土大地自东汉起,西来东去,僧海茫茫,起码在精神和思想上是对外开放的,使得袭来的佛教融入了中华文化的主体中去了,这是一种兼容并包的历史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