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罗汉即十六应真,又称十六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据经典说,他们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原无一一对应之名,现在所有的十六罗汉的典据是依唐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后世又加以演变,说法不一,如十八罗汉等。
《十六罗汉像刻石》图例
引子:
杭州,古称余杭、临安,京杭大运河的起点。这里是人文荟萃的吴越都邑,也是南宋首都。
见疫情有缓,整个浙江省都没有风险区,便于2022年10月26日至11月7日到杭州开启了十三天之行,时逢儿子到此出差数月,我还能与同庚旧友共度六十四岁生日,甚为快意。现将此行以“吴越归来话杭州”为主题,分“滨江新兴业态”、“文化艺术聚会”、“千岛湖生日宴”、“建设兵团故里”、“芹川古村拾零”、“文渊狮城再生”、“西湖之滨畅叙”、“杭州孔庙碑林”、“胡氏故居及药号”、“上城区河坊街”、“宋城千古情”及“疫情末端体验”等12个副题分别展开陈述。
吴越归来话杭州8:杭州孔庙碑林
2022年11月2日,参观了杭州孔庙里面的碑林。半日时光,偌大一片高远清雅之地,略见几个馆内工作人员,旁无他人。
杭州孔庙
杭州孔庙,始建于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这一年是赵构1127年率衣冠南渡建立南宋的第四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制为止,一直是杭州的官办学府,历时774年。
现在的杭州孔庙,分西区和东区两个部分,西区为孔庙主体,自南向北依次为棂星门、泮池、大成门和大成殿,所谓大成,系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宋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意,下诏命名大成殿,并沿用至今;东区为碑林,为典型的江南园林式庭院,以水亭为中心,石径阁、星象馆、文昌阁错落有致,期间以回廊串联,浑然一体。
碑林,集中展示从唐代至民国各类碑石400余方,有王羲之、王献之、苏东坡、米芾、祝允明等历代书法名家的手笔刻石和南宋及清代的帝王御碑。碑林按内容分九大类:石径、御书、史实、科技、法帖、绘画、儒学、宗教、墓志。其中,尤以《南宋太学石经》、《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赞刻石》、《五代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武林弥灾记》、《十六罗汉像刻石》珍贵之至。
宋理宗御笔“大成之殿”
康熙谕旨碑
这块杭州最高古碑“康熙谕旨碑”,是2002年在玉皇山脚下发现的,当时已断成两节。2008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修缮后的孔庙重新开放时重见天日。碑体高4.8米,重约9吨,碑身加上底座和碑额竟有8米多高。谕碑上记载的是300多年前康熙皇帝颁布的一道谕旨,当时其它地区连年受灾,朝廷决定向富庶的江浙地区征收税务以补给国库。
宋高宗赵构及吴皇后书《南宋太学石经》
《南宋太学石经》是由宋高宗赵构及皇后吴氏用楷书写成的,是全国现存众多石经中唯一由皇帝御笔亲书的石经。碑刻现存85石,其中有《周易》2石,《尚书》7石、《毛诗》10石、《中庸》1石、《春秋》48石、《论语》7石、《孟子》10石。
南宋太学石经
南宋太学石经
南宋太学石经
李公鳞绘宋高宗撰文并书《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赞刻石》
古时的孔庙,庙学合一,既是祭祀孔子及其他儒家圣贤的场所,又是莘莘学子接受官方儒家教育的地方。
杭州碑林中的《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赞刻石》,为李公麟绘图,宋高宗赵构撰文并书写的石刻遗存,现有14石,刻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李公麟出身名门大族,其父李虚一,曾任大理寺丞,喜收藏法书名画,与王安石、苏轼、米芾、黄庭坚为至交,系驸马王诜之座上客。
《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像赞刻石》
《五代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
《五代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是五代时期吴越文穆王钱元灌墓后室石刻星象图,是中国古代示意性类重要的星图。公元941~960年间建造,星和星之间用线联接,刻工细致,星象位置也相当准确,刻制着二十八宿和拱极星等部分星宿,大约有一百八十颗星。
《五代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展示
《五代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俯视图
《五代钱元瓘墓石刻星象图》模拟图
《武林弥灾记》
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和至正三年(1343年),杭州城中发生了两次特大火灾,受灾人口分别为三万八千一百十六人和四万余人。《武林弭灾记》碑记录了这两次火灾,撰写者为杨维祯。现今存放在杭州孔庙碑林中的这块《武林弭灾记》碑,是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记载火灾灾情及灭火经过的碑石。
这块石碑的文字读来惊心动魄,仿佛在字里行间燃烧着警世醒目的熊熊烈焰。碑中写道:“至正二年四月一日,杭城大灾,毁民庐舍四万有畸。明年五月四日,又灾作于车桥”,”其火势如鸟孛、如掊冲,所指即炎,势且逼西湖书院。”而当时的“在官正徒奔走莫遑救,武守府守虽亢而无所于用,”只好“齐面火扣首曰火宁焚予躬勿民灾也”。
《武林弭灾记》碑拓片
《武林弭灾记》碑
《十六罗汉像刻石》
杭州孔庙碑林收藏的《十六罗汉像刻石》,是佛家十六罗汉像刻石。这组十六罗汉像刻石,是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根据贯休所绘原刻早期拓本翻刻而成。贯休为晚唐名僧,其书、画均为时人推崇。尤其是他画的释道人物,形象奇特,线条流畅,素为人所称道。该组刻石每石刻一罗汉,胡貌梵相,骨相奇特,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罗汉像上并刻有乾隆皇帝为各像的亲笔题赞和他据梵典修改画上原题的罗汉名号。刻石原藏于孤山圣因寺罗汉堂内,后移至杭州孔庙碑林收藏。
十六罗汉即十六应真,又称十六尊者,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据经典说,他们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槃,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原无一一对应之名,现在所有的十六罗汉的典据是依唐玄奘译《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后世又加以演变,说法不一,如十八罗汉等。
《十六罗汉像刻石》图例
《十六罗汉像刻石》
杭州孔庙碑林其他图例
文昌阁
沉浸式体验
沉浸式体验
淑景明廊
沉浸式体验
竹影深深
石鼓古碑拓片石刻
石鼓古碑拓片石刻
传馨千祀
刻唐贤古人诗赋于其上
宁静听千年
延伸阅读:《古今楹联汇刻》(网络珍闻)
《古今楹联汇刻》碑石是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吴隐于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尽数十年之功,将其搜集的名人楹联真迹,采用当时刚传入我国的摄影技术缩摹刻成的。
《古今楹联汇刻》碑石原有40块,现存24块,存于杭州孔庙,因碑文楹联为历代名人所撰,其书法为明清两代名人所书,而碑石又为名人所刻,故被誉为“三绝碑”。它是迄今为止在我国被发现的最早的楹联汇刻碑石。碑石上,用精湛技艺镌刻的书法艺术,经受风雨磨难,成为我国碑刻中的珍品。
1、碑石
该碑碑文刻楹联五副,其中第二副对联字迹难辨,其它四副分别是陈洪绶的一副行书、王时敏的一副隶书、王鉴的一副行书和吴伟业的一副行书。
碑石
2、【楹联】左壁观图,右壁观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
【解析】上联谓书房壁上贴挂着古画,在此可欣赏古画,研读史书;下联谓无酒(可读经、静坐)以学佛,有酒(可小酌)似成仙。
楹联
3、【楹联】溪船傍花屿;夜月浮空潭。
【解析】上联谓船停泊在开满山花的小沟旁;下联谓夜晚,明月浮在水面上,潭水空明。
楹联
4、【楹联】染成绿萼初华,好觉暗香入画;偶得古人精册,较胜春月在庭。
【解析】“绿萼”,即绿萼梅,此处泛指梅花。“暗香”,指梅花的花香。北宋诗人林和靖有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上联谓刚开的绿萼梅,似被染上一层淡绿,感觉脉脉的清香已侵入画卷;下联谓偶然得到古人精美的卷册,反复把玩欣赏,其间境界,胜于在春夜庭院中观赏明月高悬。
楹联
5、【楹联】重来雪棹沧江,彷佛寒窗披画卷;坐起梅花乱落,时因吾友长相思。
【解析】上联谓雪天再次来到江中泛舟,看窗外景致美如画卷;下联谓坐在船中,看梅花落下,此时正因与朋友长久未见,思念之情难以抑制。
楹联
喧嚣之世,杭州孔庙确实是一个好去处,宁静之中,可以听见心跳的声音,以及空气流动的声音,里面承载着千年的际遇,也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取向和人文趣味。
历史没有远去,远去的只是今人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