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迹:偶遇普会寺遗迹

王更生
2023-02-24

北京古迹:偶遇普会寺遗迹


        今天是俄乌战争整整一周年,中午11:00就去基辅餐厅了,想点首乌克兰胖妹的歌,续写去年来此的图文。

        基辅餐厅要11:30才开,忽见街边路牌指示"普会寺路",这是一个与基辅餐厅翠微店一楼之隔的居民小区,叫普惠寺社区。顺路入里,诚如所想,高楼间有一方寸之地,铁栅栏内有一块普会寺记事碑,一座玻璃框着的佛经经幢和两棵古银杏树,所见之物,沐浴着京春的阳光,乍暖还寒。

        普会寺经幢是1986年出土的,随即便立于普惠寺社区内。这座寺庙,初建于辽代,辽朝皇帝常来此小憩,彼时称驻跸寺,寺内殿前立此石径幢,上刻佛顶尊圣陀罗尼经。

        据《日下旧闻考》、《京畿金石考》和《宸垣识略》记载:“辽驻跸寺沙门奉航幢记”,“殿前石幢一,书大佛尊胜陀罗尼经、后题大朝岁次己酉”,“殿后一辽时松及松下石幢,镌沙门奉航塔。”

        按辽代规制和习俗,寺中殿宇坐西朝东。该寺院石围墙一百多丈,折合今三百多米,此乃有文字可考的记载,概推此寺,已逾千年。明宣德年间重修,改称普会寺,日伪时期错称“普惠寺”讹传至今。       

        抚今追昔,世事盛衰轮回,似梵烟袅袅。

        谨对于那些发展中的建设者们,秉持祖宗的文化和血脉传承及珍惜旧物的心性致以敬意。

基辅餐厅翠微店.jpg

2023年2月24日中午基辅餐厅

普会寺遗址.jpg

普会寺遗址9.jpg

普会寺遗址1.jpg普会寺遗址7.jpg普会寺遗址4.jpg普会寺遗址6.jpg普会寺遗址3.jpg普会寺遗址8.jpg普会寺遗址2.jpg普会寺遗址5.jpg


        北京是一个历史文化之城,就在于有许多人的日常生活当中就自然流露文化的气质,那已经是他们生命中的组成部分。比如现在北京公交站台长能够见到的常书鸿常沙娜父女俩,在国家和民族罹难之际,凭着内心的价值追求,成为敦煌的守护神。

微信图片_20230226152225.jpg常书鸿和常沙娜

        中午在公主坟新兴宾馆旁的兰州拉面馆吃饭,见到店内一块“中华第一面”的匾额,应该也是有它自己的故事吧。

微信图片_20230226152155.jpg

参考文献:

1、《谈古说京系列-普会寺遗址碑记》

(逗比的小影子)

书接上回,探访过公主坟源头后,我继续顶着寒风行走,在翠微商厦的后面发现了一个小区里藏着一座辽代古寺的遗址。

走过北京颇有名气的基辅餐厅,前面一块普会寺路牌引起了我的关注,有地名必有寺庙,一查果然在普惠南里小区里面有普会寺的遗址和辽代遗留的经幢。

普会寺经幢,原立于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西南侧的普会寺大殿后,现寺亡名存,1986年开发该地区,出土经幢,立于普惠寺社区内。

有资料称,普会寺初建于辽,因辽帝常来此休息,又称为驻跸寺,曾在殿前立石幢(原资料称为1249年,有误),刻佛顶尊圣陀罗尼经。

经幢为辽代所立。《日下旧闻考》和《京畿金石考》均记有“辽驻跸寺沙门奉航幢记”的内容,又据《宸垣识略》记载:“殿前石幢一,书大佛尊胜陀罗尼经、后题大朝岁次己酉”,“殿后一辽时松及松下石幢,镌沙门奉航塔。”奉航和尚俗姓李,涿州新城县渠村人士,辽乾统八年(1108)迁化于这个驻跸寺,弟子善坚将其葬于祖师坟侧,并刻石幢以永其纪念。有文字可考的记载已九百多年,如果此寺为辽初所建,至今已逾千年。至于辽代以前是否已建寺,未见文字记载。

普会寺的建制规模,碑文有较为详细记述:进山门后是三楹天王殿,再后是三楹主殿即大雄宝殿,重檐斗角,朱门石槛,佛像金碧霞彩,丹青曜日,伽蓝殿、祖师殿各三楹,后院有禅房六楹,方丈住室五楹,除此之外还有二十多楹僧舍及门房等,独有看家楼一座是少见的建筑,可能在后院角落,是保卫寺院用的。寺院石围墙一百多丈,折合今三百多米。寺院具体坐落位置及朝向等,因未做考古挖掘,根据史料和地面遗迹分析判断:明碑和石幢在大殿前左前方,辽幢在大殿后,幢后是白果树,小佛像在右配殿,寺院坐西朝东,门向东开,符合辽代习俗。虽经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并未做大变动。

明宣德年间御用监蔡秀恭等捐资重修,改称普会寺,为该寺极盛时期,有山门、天王、大雄、伽蓝、祖师各殿,以及禅房、方丈院落。明末兵祸导致香火稀少,清代未能复兴,到清末已无僧人在此。进入民国后,陆续有民居迁入,日伪时期错称“普惠寺”讹传至今。

不过普惠寺的地名却遍布遗迹的周边,比如公交车站还有附近的立交桥,而它的真是名字普会寺却不怎么。再用了。

普会寺遗址碑记现在由一块石碑和经幢组成,石碑背面刻绘的是普会寺过去的模样,而经幢历经了千年风霜至今字迹还算清晰可辨,只不过怕它风化安装了保护罩。


2、《海淀区晋会寺遗址古银合》

2013-12-02 12:10

又到了拍银杏的季节,早早就开始计划,今年要拍哪些没拍过的,哪些要补拍的,结果,一会儿是天不好,一会儿是忙,最后也没拍几处,不像那年,几乎连拍了十几天,

十月下旬就迫不及待地开始跑,25日,上班的日子,看看天还不错,中午可以跑个近点的地方,就去了玉渊潭附近的普会寺,这地方有一年初春时节去过,树还光秃秃的。

到那儿一看 两棵银杏一棵全绿着 一棵树尖上刚刚开始污黄 肤然已经来了 设全苗也拍些吧 原想过几天再来,还好先拍了,后来就没找到再去的时间。

先看看普会寺的资料,在网上查了一下,只查到一条,是开发普惠寺小区时发现整理文物古迹,最后在小区中心绿地树立《古刹普会寺遗址碑记》的当事人王同桢先生的一篇博文,转引如下。

1987年我被派到海淀区普惠寺开发一个老旧小区,在拆迁过程中,发现这个村子来历不浅。经过认真细致的寻找,发现了大量文物古迹,最后在小区中心绿地上矗立这座《古刹普会寺蹟址碑记》,我撰写了碑文,请北影一级美术师张先得先生设计图形,又请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员韩锐先生书写,由北京市房管局雕塑艺术厂雕刻定型。

《普会寺蹟址碑记》:

京都三千余年,城垣屡迁,辽金大内在今广安门之南。城西北有玉河乡池水村,水丰林密,景色绝佳,辽僧于此建寺。辽以东为尊,故此寺东向,松下有幢,镌《沙门奉航塔记》,辽帝常出巡驻跸于此,故此寺称驻跸寺。金代开金口河,修钓鱼台,遂为风景胜地。十三世纪初,蒙古人入燕,己酉(一二四九年)断事官元奴又于殿前立石幢,刻陀罗尼经,朝贵名士常会此。

辽至明五百年间:福京烽烟叠起:山河几易 然此寺香火肝盛 明代已更名普会寺 嘉清一十六年 御用监太监蔡秀恭、住持法玉等捐资重修,碑文称此地泉源经带,山脉环峙,土膏丰腴,川原平廓,草木茂密,苍翠交阴,殿宇重檐斗角,朱门石栏,法像金碧霞彩,丹青耀日。山门、天王、大雄、伽篮、祖师各殿齐备,禅房、方丈院俱全,寺石围墙百丈余,为该寺极盛时期。明末兵连祸结,香火稀少,至清代,日渐荒圮,清末已无僧人。

辛亥后始有民户迁入耕作,日伪时错为普惠寺,讹传至今。解放后村落渐大,房舍连延,古寺空留其名,旧日风貌不可寻矣。

一九八六年,北京市郊区旅游实业开发公司开发普会旧址,历经五载,建成住宅楼六万余平方米,民士居住条件豁然改观,施工出十石刻数件,金末元初石刻经幢附立干此,明《古刹普会寺重修记》碑移存五塔寺。

普会古刹逾千载,寺广名存,仅留石刻及银杏树两株耳,抚今追昔,感慨系之。北京市旅游建设开发公司和北京市旅游建筑公司诸热心保护文物古迹之士,公议建碑,以昭告后人。


                        公元一九九四年九月三十日立


撰文:王同祯

设计:张先得

书丹:韩锐



阅读8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