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出门总爱洒照片,手拍风景和人的不一而足。这次回老家遵义,就按陈小杭兄吩咐,拍洒一些遵义的地方小吃,地点就在遵义有名的捞沙巷和步行街。
我家遵义的捞沙巷
在遵义老城,好多古老街巷早已消失,而捞沙巷却至今“活跃”在遵义人的生活里,如今以美食闻名,游人如织。
捞沙巷,巷子不深,在步行街和碧云路之间,是一条稍些弯曲的街巷,长两百多米。这条巷子在明朝就有了,是遵义杨氏土司规划所建的三街六巷之一。昔时赶溜溜场的小贩,编蒸笼茅盖的篾匠,拉小风箱烧铁水的补锅匠,穿大围腰拿空心钻的补鞋匠,挑担担卖荞窝粑、卖尜尜汤圆的商贩……汇聚于此,用脚踩出自己的路。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捞沙巷周围一幢一幢楼房鳞次节比,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也就是在随后的九十年代初,我的父亲就搬到了捞沙巷靠近步行街的楼上居住,这里也成了我的另一个家。在我家的客厅,就能够听到南来北往的食货,和商贩们招揽顾客的吆喝声交相辉映,汇聚成了一曲声色犬马的交响曲。在这里,小吃铺子一间连着一间,羊肉粉、豆花面、碗儿糕、黄糕粑、麻辣烫……红红绿绿,让人眼花缭乱、垂涎三尺。其中羊肉粉、豆花面、和尚米皮和野冰粉,即使是特殊时期的短缺年代,也没有断过供,更是我们小时候的甜美记忆。
这就是遵义的捞沙巷,也是我的家,欢迎到我家楼下来玩儿。我们现在见到的,仅仅是捞沙巷主干道上的摊点和铺子,巷子侧边深里的就暂时没有纳人。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有商贩200多家。
说到遵义的传统小吃,莫过于羊肉粉、豆花面、和尚米皮和野冰粉了。再用文字来描述实属累赘,就看图识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