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
全文引用狮子桥头法古记事石碑《维修狮子桥记》,其为文尊古呈半文言式,我为之断句加标点符号,甚感欣喜。文中《府志》清末诗书远传的黔北文人郑珍、莫友芝所著《遵义府志》,为梁启超赞扬推荐。本图文上载图片68张,包括桥面全部石雕,以及桥体景观。
我上小学时的1969年,遵义丝织厂子弟小学组织红小兵到丁字口参加迎五一庆九大胜利召开的誓师大会,返程时在狮子桥上摔倒修桥新挖的坑里,当时就磕断了右边的门牙。
当年该桥上的部分雕饰,曾经以封资修毁坏。1986年重新按原来的样式维修,用料及雕饰远不及从前。时至今日,桥上的两尊罗汉等仍然被损坏,详情见图。看来,有些历史并没有完结。
《维修狮子桥记》
位于遵义市中之五孔青石半圆拱桥狮子桥,横跨市区湘江中游,长五十二米余,宽七米余,高一十二米。
据《府志》载,此桥始建于明洪武初年,为南北必经要冲,故名通远桥;清嘉庆间曾一度被毁,重修后更名嗣子桥。因桥头镌刻石狮子或嗣音谐狮里巷,俗称狮子桥。民国五年夏再毁于洪水,地方民众数百人,又集资重建,命名集义桥。然狮子桥俗称仍沿袭至今。桥北曾有琉璃瓦亭,置石碑二:一书该桥沿革,一书修桥集资轶事。桥南山上有回龙寺,寺前偏岩子高数仞矗立湘滨。明代遵义总兵侯国弼于壁上刻"天子万年",以示水位。斯时,此处山水桥寺浑然一体,甚为壮观,即遵义八景之回龙锁水。
解放后凿偏岩子石壁,沿江建大兴路。湘江几经整治加以新修,万里路万里桥取代原桥之交通要冲地位。如今,车辆鲜至,喧嚣顿减,一道清流,两岸垂柳,环境顿觉幽静。狮子桥历数十年沧桑,唯桥栏严重驳损,桥头碑亭无存,无复向日风貌。
一九八六年春,市人民政府专款仿古修复,历时半载,计:栏柱六十二、板五十八、柱顶浮雕望头五十六、罗汉二、狮子四、抱鼓余、如石鼓莲台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牡丹、菊花等低浮雕,亦皆仿原貌。后之睹者,必当略启思古幽情。
谨勒石以纪。
公元一九八六年丙寅秋
遵义市公用事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