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随笔之三:一对年轻人
2023年4月9日,我们参观了爱国华侨梁金山故居。当我们在故居前休息时,见到大叶榕老树下一些老人在剥豆子,走近便知他们是在剥毛豆。
经过一番与他们的沟通,发觉他们说的话与我们平常听到的云南话差异很大,似乎更接近于湖南话或江西话。
经过询问一位老奶奶得知,她是早上5点过天一亮就在这里剥豆子的,到11点钟剥了五六斤毛豆,每剥一斤收取劳务费一块钱,她说每天最多能够剥20斤,这还得看豆子的长势,饱满程度等。一时间,我感觉他们的劳动价值被低估了。
不一会儿,见到一位红衣女子和一个小伙子开着一辆小货车来收豆子,他们应该是一对年轻的夫妻。见着他们从老人们那里收豆子,付现钱。随后把从其他地方收来的豆子和本处的豆子重新过称,匀成十斤一袋,整整齐齐的码在车上。忽然被他们的这一幕感动,于是想到两件事:一是这对年轻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不也跟梁金山他们那些靠勤劳和智慧致富的人早年的创业一样吗?二是正是这对年轻人,让那些无所事事的居家老人有点事干,不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吗?
我们的国家,之所以在改革开放后40多年取得如此的成就,不也正是给那些勤劳和智慧者提供了一条公平竞争的路子吗?
为这对年轻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