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9国道车行第18天之2:
高山仰止青松直
2023年4月16日下午,我们进行了一次小众旅行:瞻仰老山战场遗址和寻找汉朝名将马援驻守的交址城遗迹。
老山战场遗址,是1984年中国收复境内失地的一个中越战场遗址。在老山的半山腰,当我们见到楼眉上的"老山"二字时(1),内心顿生出了一种激越和缅怀之情,为那些地动山摇间坚守在猫儿洞和战壕里的战士们,国家的安宁和发展总是要人守着的。
屈原在《国殇》中描述了英勇的战士"首身离兮心不惩","失交坠兮士争先"。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在极其艰难的关头,军人的英勇献身,总是一个大历史时代重重的一笔。
在老山战场主峰,有一座立剑似的金属雕塑,上面的"不怕亏,不怕苦,不怕死"的朴素语境,总是能够感动着我们(2),这就是我们的军人的坚韧不拔。浓雾苍穹间,我们见到了"老山精神万岁"(3),老山精神就是屹立在崇山峻岭上的松柏(4),就像战士日夜守卫着祖国的边疆。
参观老山主峰的战壕和猫耳洞(5~6)时,即刻就想到了我在税务总局的同事李牧兄弟,他可是在老山及其附近战斗了两年,蹲了七个月的猫耳洞。在总局工作时,每次见到他,多有自愧不如之感,还会由衷生出些敬意来(7)。李牧是来自北京的一个部队大院的,这个院子来了两个人上战场,都蹲猫耳洞,一个牺牲了。
在离开老山主峰的坡路上,遇见一个威风凛凛的老战士,我请求与他合个影,得到欣然同意,并执意要整装封扣。可能是他的手上有伤不便,仅封领扣就扣了七八秒钟,封领针怎么也扣不好,我说能让我帮你扣吗?他说谢谢你,还给我敬了一个军礼。遇到这样的场景,我也是感到自愧不如的,内心同样生出了敬意来(8),他告诉我,他是来自14军的老山参战部队,来看战友。
参观完了老山,我们就直奔交址城,那是就在离老山二十公里左右的一个乡镇,现在叫老寨村(9)。这里就是当年东汉名将马援南征后镇守的地方,现在已了无踪迹,只是这里的人们都还知道有一座交址城,究里不详。好在根据百度地图,在交址城遗址的地方,找到了老山神炮连的纪念园,是当年参战炮兵部队的营地。我们在这里还见到了一位当年炮兵连的战士,他是四川广安人,来自北京部队,现已61岁,精神矍铄,他是战后就回到了老山脚下,娶妻生子,过起了普通农民的日子。这也是我们此次寻古之行的慰籍。
听现在老山上的小战士说,老山上的湿气太大,他们从来就没有盖过干爽的被子。
雾霭中的老山和交址城故地,总使我想起谁才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是战士,是青松,看上去都是普通人,却有我们难以企及的生命历程。
微信9图:
其他照片:
当年回到老山下的四川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