惺惺相惜4:选汇其人

2020-08-13

写在边上的话

想到这个词儿时,还想到了钱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以及钱夫人杨绛《走在人生边上》,这两本小册子的人文内涵毋容赘言,我要说的是他们的人世间诸多人性泯灭在他们灵魂深处血刻了太多的悲哀,以至于他们面对人生百年,也只有一声叹息。特别是杨绛先生说的“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规律,谁也逃不过”,还有她的百岁感言,所流露出的那种寂寥凄冷的生平感怀,着实让我们这些后生唏嘘不已。他们的人生境遇看来是不堪回首的。

我更想说明的是,我们身临一个承前启后百废待兴的美丽时代,其最核心的标志莫过于对人生的价值取向拥有自由的选择权,而不是命运早就被安排布置。这就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们不求而得的,同时又因比生命还贵的自由使现在的生活生存背负了沉重的翅膀,进而真正体验到启蒙主义时代贤哲们所揭示的常识、理性和人的自由及其代价。所以有理由在我们的人生边上沐浴比钱杨二位先生更多的阳光灿烂的日子。1.jpg

王选汇


我跟王选汇的因缘际会就是到财政部税务总局对外税政处的事情了,但一直没有在他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但却是近距离地旁观和耳濡目染,几十年后,蓦然回首,那人却在重峦叠嶂处。

王选汇跟唐腾翔、华姐他们可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峰,华姐是没有办法,谁愿意这样荒废生命呀,这叫做时势造英雄;而对于王选汇、唐腾翔这样的人,除了客观世界对生命的挤压外,更多的还在于他们主动的选择。


筚路蓝缕

改革开放初期,国际税收从零开始,没有那么多领导的官样文章要做,一切都凭良知和自觉去砥砺前行。起草《个人所得税法》和谈《中日税收协定》的时候,高考后的科班生还没有毕业,最高水准的外语靠工农兵学员和自学了。曾走访105岁周仁庆老时他就说,他的日语是自学的。我在协定处时的处长领导赵申年就是工人来的,他们那一代人的工作成就,就是靠死打硬拼、硬干蛮干整出来的。从1980年到1988年八年间税收协定谈签及其文本的借鉴定型,再从1988年到1992年任涉外税务司司长初步建立完整的涉外税收管理机制和完备的涉外税收管理系统及专业队伍和机构,选汇的努力奋斗已经矗立起一座高峰,难以逾越。


王选汇小女儿的回忆

父亲在家他是我最最温暖的父亲,见到我就眉开眼笑,他身边的同事们说我一在他身边他就变成了世界上最慈祥的父亲。相信第一次见你们根本就没进他脑子你们谁是谁,忙于工作被打扰了一声嗯已经不错了。我母亲形容我父亲有两点无人可比,一是工作时周围再乱也干扰不了他,二是无论何时想睡觉时粘枕头就着,旁边唱大戏他也听不见。母亲跟我说过,当年为还苏联债务国家困难,妈妈响应国家号召省下牙膏钱捐给国家为国家分忧,所以在那段时间她是用盐刷牙的。

许多人跟我说过跟我父亲工作是多么的神经紧张、跟不上节奏。记得第一次从别人口中听我父亲在外工作的状态是我在香港工作时,原总局和深圳税局几个人过港办事约我一起晚餐,席间说到了父亲在工作中的严厉和不留情面,但依然怀念和我父亲在中国涉外税务伊始时那充满热情和激情的工作状态,我也是第一次从他们嘴里听说:我父亲在位时的年代,是中国涉外税务最辉煌的年代!毋庸置疑,父亲作为当时中国涉外税务立法和税收协定谈签的领导者,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做出了至今都无人可以超越的成绩。不到十年,除了涉外税务立法和协定谈签,还有多部著作和大量的文章问世,对内,国际司的许多管理制度和流程依然沿用父亲所制定的,他的许多思维至今都没有过时,对外,为中国各地涉外税务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父亲跟我说他很痛惜文革浪费了他十年最好的工作年华,他要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他不希望碌碌而为,希望他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足迹,他做到了。所以我非常理解他工作上的铁面。项怀城也说他自己在我父亲眼里根本就不是部长,但这不影响他对我父亲业务能力的敬佩。父亲大学毕业才十几岁到上海工作表现良好,是诚实磊落的人,他不喜欢搞政治,不屑与搞政治的人为伍。我父母从入大学参加革命起就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这些我从小从他们的言谈中都能感受到,后来父亲入了党,也是牛立成副局长最开心的事,牛局长说,像我父亲这么好的人,不让入党天理不容。


微信图片_20200813055649.jpg选汇协定手稿

微信图片_20200813193833.jpg参加人大会议


微信图片_20200813195031.png

九十年代初制定关联企业业务往来管理规定


mmexport1578834189347_副本.jpg1980年会议入场券


mmexport1423790680883.jpg

这张1991年访问日本的照片,我认为是选汇和姜姐最有气质的,咋一看,他们手牵着手,穿着拖鞋


6_副本.jpg这张1990年国际税收研讨会的照片里,仨都当了司长,旁边两个还当了副局长


mmexport1578834125227_副本.jpg这张1981年日本报刊上中日税收协定第二轮的照片,上面应该是林荣生副局长、尹克勤处长和王选汇副处长


mmexport1578834368642_副本.jpg疑似苏晓鲁向王选汇敬酒


微信图片_20200813055639_副本.jpg1997年访问日本,光宇随团当翻译


微信图片_20200813055709.jpg1994年赴台访问


微信图片_20200813055722.jpg

选汇常态


4.jpg选汇与老张在颐和园。听人说,老两口生活极其简朴,甚至到了晚年,老张都还用盐漱口,那真是苦过来的人!


mmexport1578834288552.jpg

斯人已去,缅怀备至


mmexport1578834383420.jpg王选汇的著作


微信图片_20200814052007.jpg这张照片是1970年代末找的,当时是响应林彪副主席三线建设的需要,把干校改造好了的人抽回北京财政部应急。除了选汇一家子外,还有项怀诚、李靖林。直到项当上财政部长,几个人的关系都一直保持着。


mmexport1578834514690_副本.jpg选汇次女王琳的思念

其实,王选汇那一代的处级领导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后之来者十分宽容的,氛围比较融洽。他们之间的纷争不会殃及年轻人。

虽然与王选汇并不近乎,但倒也轻松愉快。有一次我接电话说找选汇,我说是找老王吧。他从隔壁过来接电话,随后瞪了我一眼,说”小王八!“

尹克勤曾教育我年轻人别到处讲正义打抱不平,好好向汤廷波学习,我怎么会听呢。但是老尹并没有给我穿小鞋,他是最喜欢于年轻人聊天的。肺癌手术后还来跟我说,手术很成功,没有什么不良感觉了。后不久就走了,他们对我们很亲切,很怀念他们。


关于《王选汇选集》

这部书是洋洋24章的大部头,已故原局领导牛立成还写过序。但不知什么原因至今都还没有出版,本来在研究会组织编写《国际税收40年》之前就想促成出版发行的。不管怎样,我还是希望能够出书,万一不行,我会设法找赞助来出。也是对这位国际税收山一样的人的缅怀和纪念,更留给后人以旧学。


国际税务司1979-2018人员表

该统计表可能并不完全对,前些年有的领导见到后说时间到错了,很是生气,我立即改正过来,肯定还有差错。聊生于寡,就算试错吧:)

同时,也想通过这张表告诉后之来者,科层体制是呈金子塔状的,要上塔尖主要还是机遇,其次才是个人奋斗。我们芸芸众生心态很重要,它决定你是否有善良、快乐和健康的人生。职级并行就说明中国科层制度在走向完善。

微信图片_20200813075523.png


2015年国际税收36年回顾板报

2015年元旦板报.jpg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作为经济全球化助推剂的国际税收,即使是部门调整兼并,其工作事项将连绵不绝,如波涌起,如水存续。

今为文纪念选汇其人,以及那些言传身教送我们走过来的老人们。


注:本文原来用了一些工作中的细节,是想告诉读者,我是站在一个较远的视角来客观公正地看待王选汇对国际税收做出的杰出贡献,并不存在感情偏见。但是许多细节有碍正确理解本文主旨,反而成了画蛇添足,为避免断章取义,故作缩减。

阅读977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