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潭柘寺的屋顶、古树和僧塔
北京西郊的潭柘寺,建于307年,离中华世纪坛32公里。
有民谚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这里的幽州,地含周王分封的燕和蓟,也是在现北京的地界之内。此说较直接的考据,当属造反起家的明成祖朱棣的高参姚广孝。姚广孝一生办了四件事:一是为朱棣篡位当上永乐皇帝出谋划策,办成了;二是大事办妥了后功成身退,就是到的潭柘寺隐居,清修会友过起了灵魂的生活来;三是仿潭柘寺的建筑样式建北京皇宫,就是现故宫的原貌;四是编《永乐大典》。瞧人家老姚,仅上述不论是为已还是为公的四桩事情,桩桩都可成就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这日子过得,OK。
2023年5月14日,与友人、前国际司同事田梅花相约登临潭柘寺,这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次,虽然对潭柘寺早已是耳熟了的,却不能详。
潭柘寺的史迹悠远,文章广大,到此一游,有一种令人窒息的厚重感。于是就简单粗暴地绕了外围一圈,又从中路穿出,仍未看出门道来,只是看看热闹而已。究其内里细节,容当再来,而且尚须大做些功课。今就耳目所及,呈上些寺中屋顶、古树和僧塔的初步印象,这三者在潭柘寺中已然是相映成趣的。
屋顶,是潭柘寺区别于众多庙宇之处,应当也是随时世变化了的,但总体的皇家气势尤然,建筑样式确与故宫的一些殿宇神通。
古树,寺内最古老的两簇雌雄银杏树,可考上溯到唐代,达1400岁左右(北京园林局2017年标示1310岁);玉兰可达400岁左右(北京园林局2017年标示310岁)。除此之外,还有白皮松等各类名木和牡丹、芍药花等乔冠木花树不计其数,学植物学的来,定是一大观焉。
僧塔,寺内的塔几乎都是藏传佛教式的覆钵喇嘛塔,也有极少数的汉传佛教的重檐砖塔,都是淸朝以来安葬高僧大德的灵塔,共有71座。这两种塔的样式,均可在佛教发源地的印度找到史迹。潭柘寺的僧塔,主要分布在上下两个塔院里面,最大的一座,是位于上塔院(有28座)正中的震寰大师灵塔,他7岁出家,深得淸康熙皇帝敬仰,亦为僧俗至交,灵性智慧相通。
身居北京,探幽怀古,据有地利之宜。
微信9图:
田梅花拍摄:
其他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