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引:
2023年6月24日,北京40度的艳阳天,十分惬意地身临两大美景:上午应友人宋宁之邀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大美之境--劳黎小提琴音乐分享会》,下午按大学同学杨萍推荐,转战参观《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
按照惯例,昨天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两篇现场闪送,现分两篇图文详细介绍所得,与君共享,这是第二篇。
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
《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包括《墨韵文脉:八大山人、石涛与20世纪以来中国写意艺术展》、《致敬经典:中国美术馆藏精品展》、《塔高水长:弘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美术作品展》、《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第二期)》四大组分。凡是能够用管内文字介绍的,我就不加赘述。
这次展览起止日期:2023年5月23日至7月2日。
中国美术馆
一、致敬经典:中国美术馆藏美术精品展
1、展览简介
本节完整载入馆内文字介绍,包括捐赠者名录和致敬经典前言。
2、与我们对视的八十年代三幅油画
这次大展,能与我们人画对视的,莫过于罗中立的《父亲》、广延渤的《汗水-钢水》和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这三幅当时大学生人人知晓的作品了。这不但与我们当过农民和工人的人生经历有关,更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上大学时的那种百废待兴万物复苏的时代风尚,即讴歌植根于实体产业的劳动群众。
(1)罗中立的《父亲》,并附局部细图。有趣的是,《父亲》左耳还夹了一支圆珠笔,这也是画成之后应了当时的政治正确补上去的,意为“贫下中农有文化”。
《父亲》
在《父亲》眼前
(2)广延渤的《汗水-钢水》
《汗水-钢水》
(3)何多苓的《春风已经苏醒》
《春风已经苏醒》
(4)几幅重量级作品的摆布
从几个作品的展览部局看,到中央大厅尽头正中回看发现:大厅中央陈列苏轼的《潇湘竹石图》,其后左右分别就是《汗水-钢水》和《父亲》,看来布展策划的人与我们存同感之心,时代的、社会的和人生的。
中央大厅几幅重要作品的摆布
3、馆藏的古今中外作品
从时空维度上看,这次大展的作品作者的入世年代,始于北宋的苏轼《潇湘竹石图》、南宋陈容的《云龙图》、明代沈周的《溪山雨霁》,还有现代吴昌硕的《寿桃图、齐白石的《松鹰图》和林风眠的《水上鱼鹰》等。
苏轼《潇湘竹石图》
苏轼《潇湘竹石图》
南宋陈容《云龙图》
明代沈周《溪山雨霁》
吴昌硕的《寿桃图》
齐白石的《松鹰图》
林风眠《水上鱼鹰》
董其昌书法
王船山书法
沈鹏书法
徐悲鸿的马
汤小铭《永不休战》(鲁迅先生)
闻立鹏《闻一多》
杨之光《一辈子第一回(选民证)》
靳尚谊《塔吉克新娘》
陈坚《收割》
潘玉良《周小燕肖像》
二、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第二期)
从空间上看,不但有中国的作品,还有西班牙的毕加索的《带鸟的步兵》、德国的格哈德-里希特的《胡贝尔拉特附近的埃费尔风景(黎明)》及俄罗斯的弗拉基米尔-普罗科普佐夫的《父母的故土》等等,以俄罗斯(含苏联)艺术家居多,这都与共和国成长的历史有关。
毕加索《带鸟的步兵》
毕加索作品
不管感受如何,毕加索总能够引人注目
德国的格哈德-里希特的《胡贝尔拉特附近的埃费尔风景(黎明)》
俄罗斯的弗拉基米尔-普罗科普佐夫的《父母的故土》
美国的芭芭拉-摩根《致世界的一封信》
法国弗拉基米尔-维利科维奇《乌鸦》
俄罗斯祖拉布-采列捷利《北京的向日葵》
俄罗斯爱德华-K-格鲁贝《母亲》
蒙古国巴雅尔芒赖-米格马尔《我的祖国》
俄罗斯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梅利尼科夫《静》
奥地利鲁道夫-豪斯纳《轨迹中的拉奥孔》
俄罗斯亚历山大-亚历大罗维奇-贝斯特罗夫《云》
法国布里吉特-泰尔齐耶夫《守夜人6号》
三、塔高水长:弘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美术作品展
与此次大展同时展出的还有"塔高水长"和"美术作品中的青春"等展出,分别选出部分作品:有吴印咸1942年摄影作品《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以及具有火红年代特质的作品。前者对其后的文艺风尚产生巨大影响,确定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大方向。
吴印咸《延安文艺座谈会代表合影》
文化青年到延安去
刻石印信
刻石印信
火热的青春
展厅集锦
选了6幅美丽而温暖的展厅场景照片,观之惬意。
中央半圆大厅
一位母亲带着孩子们临摹书法
小美女关注现代作品
这应该是馆内义务讲解员,在我刚进展厅时,正在讲解古代精品。
父女情深
后来他在讲解中央大厅底部的解放战争战争浮雕的时候,才见到他不时将手搭在小女孩肩上,才知是对父女,父亲正在聚精会神讲解古今中外馆藏精品。在这样的父亲的感染下,有女初长成,定时腹有诗书气自华。
延伸阅览:
曾经展出过的馆藏精品《流民图》https://my.mbd.baidu.com/r/11Om5vlaEoM?f=cp&u=93133b3cea5e38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