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百年的歌声》到《怎样鉴别黄色歌曲》
今天来聊聊当年十分有趣的那些事儿:流行歌曲和黄色歌曲,这样开启这个话题,有一种时光隧道的穿越感。
一、引子:小时候遭遇黄色歌曲
1967年,那一年我9岁,妈妈带我到重庆外婆家,是在大渡口百花村,那既是我第一次乘坐火车被蒸汽机震撼了,又是我第一次在重庆大渡口火车站高山上星夜眺望嘉陵江和气势宏大的重钢,有一种大开眼界的亢奋。第二次去重庆是1970年9月表姐结婚,车头换成了内燃机,也很有气势,就是那一次,听二表哥摆了一个故事,讲的是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的儿子杨兵接到刚被打倒的中央领导的女儿的一封情书,二表哥边摆故事,边唱了一首这个故事的主题情歌:亲爱的哥哥呀,接到你的来信,我的心儿呀,久久不能平静……曲调大致是:\3-23\1765\35-6\3332\1653\2---\3235\765-\3666\1765\32--\……(4\4舒缓,下划线为低音吧,手机好像显示不了)。当时就被二表哥的才华和见识折服了,心底升起了一种崇敬来。但是,在当时的语境下,歌唱爱情简直就是一首妥妥的黄色歌曲,爱情和情书这些词语,都是资产阶级的东西。
不知怎的,听到小朋友中的“超哥”唱的黄歌就是感觉到好听,还有一种懵懂初开的冲动。当时的黄色歌曲,除了红卫兵自编的上述爱情歌曲外,还有《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金日成夫人之歌》、《何日君再来》等等,我最喜欢唱的是就是《金日成夫人之歌》:春风吹绿岸边垂柳,月在水中移,衷心祝福您万寿无疆,万寿无疆。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勇敢地战斗吧,衷心祝福您万寿无疆,万寿无疆……当然,朝鲜是不是有这首歌曲已经无从查考了,就是觉得好听,意境也相当美。在当年,我们都觉得朝鲜是先进的发达国家,电影和歌曲都洋气好听,这样的印象,在1972年美国的尼克松访华后,才开始慢慢的转变。
但是,对于黄色歌曲,一听就会兴奋和冲动,他们好像就是属于我们的,唱出了我们的青春和憧憬。
今天就来简单聊聊流行歌曲和黄色歌曲吧,素材就是2004年中央电视台发行的两张VCD《一百年的歌声》上下集,以及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怎样鉴别黄色歌曲》,页简略教导一点八十年代发生在中国歌坛里的事情,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着一些联系。前者点击下图可进入央视网站欣赏,后者就将原书扉页上传,好在不太长,只有60页,但信息量很大,能够反映当年我国音乐节的审美价值和认知,点击首图也可以阅览全书。
二、上海徐汇区的百代小孩那个楼和《一百年的歌声》
(一)与上海百代小红楼的缘分
要谈《一百年的歌声》,肯定离不开百代小红楼。这座三层的法式建筑在上海徐汇区,临近徐家汇徐光启纪念公园。徐光启在明朝就睁眼看世界,翻译了古希腊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大部分。
这座小红楼的历史总与音乐关联,我与它的缘分也不浅:
1917年,法国人Pathe(百代)在此建楼开唱片公司。
1927年黎明晖唱了《毛毛雨》,就是她的老爸黎锦晖写出歌曲找不到人来唱,就委屈其女唱了,这一唱,就成了中国流行歌曲第一人。
1932年被英国电声公司(EMI)收购后, 所以,EMI公司沿用了原来法国公司的中文名-百代。
1935年,聂耳在这里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现在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我每次去上海,都会去看看小红楼,那种感觉是一种十分温暖的怀旧。
2013年在上海徐家汇百度小红楼与毛晓红和黄素华一聚,那一次向他们普及一下中国流行音乐历史作的实地考察,聚餐的房间的正上方,也就是小红楼正门左侧二楼的那个房间,就是1927年黎明晖唱《毛毛雨》的地方。上图右侧后面的大机器,叫黑胶母带刻录机,是德国西门子生产,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几乎所有戏剧和歌曲母带都在这里刻录,然后拿着母带到日本压制黑胶唱片,所以,那个年代的黑胶唱片,特别是周旋、白光她们的黑胶唱片,都暗印有“made in Nippon”的字样。解放后,这里一直由上海唱片公司使用到1981年。
2021年再次来到百代小红楼,与调上海工作的龚祖英大姐和高运根小弟重逢,与毛晓红、黄素华在这里是二度相逢了,同事情义溢于谈笑间。
(二)《一百年的歌声》
通过上个世纪20-30年代以来,也就是主要包括在上海百代小红楼等唱响的乐曲的百年里,中国流行歌曲曲调、歌词的变化,涉及流行歌曲领域的词作者、曲作者、演唱者、制作人、经营管理者以及听众等不同层面的人物的故事,重新来回述和再现那段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百姓心态。对一批流行歌曲的参与者进行详细地描述,展现个人的生活际遇与性格变化,关注个人与时代的碰撞,以及那个风云变换的时代对个人的影响。具体人物例如中国流行歌曲发展早期的黎锦晖、陈歌辛、周璇,及新中国成立后一批为当代听众所熟知的音乐人。整个节目将全部采用原人原唱音乐,不仅用以烘托节目气氛、调整观众收视心理节奏,更主要的是展现百年流行歌曲的真实面貌。
点击上图可观看《一百年的歌声》
《一百年的歌声》主要介绍了中国第一批流行歌曲,还谈到了1927年黎锦晖创作、他的女儿黎明晖首唱的《毛毛雨》,这就成了中国的第一首流行歌出。黎锦晖后来还招收了一个云南青年聂耳,他就是在黎明晖唱《毛毛雨》的上海徐汇区百代小红楼里,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了新中国国歌。
《一百年的歌声》是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2004年发行的一套两张VCD,我至今仍收藏着。这样的老物件,总是舍不得断舍离的。
三、《怎样鉴别黄色歌曲》
这本书是198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人民音乐》编辑部编,由当时9位中国著名的音乐家撰写,他们当中的一些人,还创作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如《小路》、歌剧《白毛女》、大型器乐曲《长征交响曲》、儿歌《小燕子》和《采茶舞曲》等。
点击上图可看这本书
该书基本上能够反映那个时期中国关于流行歌曲的主流评价和审美情趣。
1982年《怎样鉴别黄色歌曲》出版发行的时候,我们大学班里老大容祝平的亲戚从香港寄来了一套三盒老柴的《天鹅湖》磁带,正组织了一个“音乐欣赏小组”,那也是我们第一次正襟危坐聆听提升我们音乐审美的古典音乐;在这两年前的1980年,李谷一因一曲《乡恋》用了所谓气声唱法不和主流欣赏方式被批,同时被批的还有朱逢博、苏小明(《军港之夜》曲作者刘诗昭还记得当时老一代音乐家反对之声尤其大,甚至有人说,听到这首歌就像听到过去在三十年代的旧上海迎接外国水手的妓女。)和程琳(1984年5月25日《北京音乐报》发表了署名“任真”的《〈童年〉不是一首好歌》,认为:“在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让我们的青少年口口声声地唱着情调不高的什么‘迷迷糊糊的童年’,什么‘孤单的童年’之类,能起到积极作用吗?”);5年以后的1987年,中国摇滚之王崔健因以摇滚方式翻唱《南泥湾》被迫离开北京歌舞团。
《怎样鉴别黄色歌曲》这本书中的一些关于鉴别黄色歌曲的判断标准,现在看来十分奇葩,但这样的事情离我们真的不远:一是表示女性期望男性的爱;二是描写男女两性的结合;三是主要内容是描写女性的美色……
现在再来欣赏一下当年的老版本《乡恋》(李谷一)和《南泥湾》(崔健)吧,不会感觉到有什么不对,总是有一种温馨。
李谷一《乡恋》
李谷一在1980年,因这首《乡恋》被批为黄色歌女。1980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歌》播出歌曲《乡恋》。这首歌是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插曲,是李谷一演唱的。由于李谷一在演唱时,学习邓丽君使用了轻声、气声唱法,被一些人认为不妥。1980年2月25日,《北京音乐报》头版刊登文章《不成功的尝试》,批评“《乡恋》抒发的不是健康的热爱祖国山河的怀恋之情,而是低沉缠绵的靡靡之音。”甚至《乡恋》一度成为“禁歌”,李谷一也成了黄色歌女。
崔健《南泥湾》及花絮
这部《南泥湾》中的片花,可是如实展示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老北京胡同里景象。那是一个贫乏短缺而又百废待兴万物复苏时期,但就景观而言,现在又有几个正常的人愿意回到那个时候去呢?
一百年的歌声,也许和现在的一些事情有一种弱因果关系,作为走过那一段岁月的我们,总觉得今天的发展和成就来之不易,值得珍惜。
根据雨果《悲惨世界》拍摄的电影中有这样语段台词:生活的浪潮滚滚向前,一场疾风暴雨之后,一切都归于平静,人们重新开始享受着阳光和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