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的歌声》(第一至四集)及解说和对白

2023-07-09

 

引子:上海百代小红楼里的人们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徐家汇百代小红楼,走出了200多个歌星影星,录歌1850首,最多的就是周璇,有150首。其中还有黎锦晖1931年招收的云南青年聂耳,他为王人美主演的电影《风云儿女》写了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就是后来的国歌。

        前天写了篇《从〈一百年的歌声〉到〈怎样鉴别黄色歌曲〉》,陈述了我们小时候遭遇的黄色歌曲,在八十年代,还发生了李谷一和崔健的被批。与此同时,还向前延伸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李淑同他们从国外山寨来改装的艺术歌曲,如《送别》,随后还有学堂乐歌等,这些都是开时代风气的。顺着这样的臆想,干脆把2004年中国电视总公司发行的《一百年的歌声》一套四集VCD视频简编转码压缩,连同其中风度翩翩的主持人林栋甫的独白和对当年健在的歌星、票友及相关人员采访的对白文本一并上传,形成一个图文《〈一百年的歌声〉及其解说与对白》,与君分享。


《一百年的歌声》(第一至四集)及解说和对白


第一集


第二集


第三集


第四集



《一百年的歌声》(第一集)解说和对白文本

   解说:上海,一个在新世纪里重新找回国际化大都市感觉的城市,人们却在通过各种方式,复原心中的印象,寻找它曾经弥漫在每一个角落里的那种都市气息。

  主持人:说起大上海,人们就会提到外滩南京路。其实在从前,外滩的对面,南京路的背后,跟我现在所处的环境也差不多。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我所生活的环境也不是高楼大厦。这个地方叫西塘,是离上海不远的一个江南小镇。我常常来这儿,找找从前的感觉。我父亲告诉我:他们那个时候穿长衫的要远远多于穿西装的人。但是不管怎么说,那个时候已经有一些人开始穿起了西装,过上了摩登的生活。

  解说:1845年到1849年的5年间,英国、美国和法国相继在上海县城北门外划定了租界。上海的雏形开始出现,但是它要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还要等待在频繁的战争和动荡的生活中,大量的移民纷纷涌入变成市民之后。

  1916年,上海南京路上开设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商场――上海先施百货商店。此时市民的吃、穿、用也开始与国际流行同步,而此时,具有了大都市雏形的上海,声音,也发生了变化,已经出现了有轨电车的铃声、电报电话的滴答声;市民们的娱乐还只是在几家戏院,梅兰芳等人纷纷在上海走红。

  主持人:从前的上海,在戏院、茶馆、饭店,到处可以听到各种地方戏剧和民间小调。八十年前突然有一天,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奇怪的歌声飘进了人们的耳朵。

  黎遂:所以现在说黎明辉,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七、八十岁的人都唱过她的歌,那时候学校里头都知道她是不是,她电影界很有名的,她是和那个阮玲玉,什么那个蝴蝶是当时四大天王,然后她音乐上就是毛毛雨,非常流行 赚了不少钱

  陆震东:那个时候只是小妹妹形象。就是剪一个短发,刘海这个发型,那么这个小妹妹形象,这个小妹妹那个时候很出名,上海人都知道。那个时候写信给我妈妈,不要写地址,画过图像她能收到,神了这个时候。

  解说:这首歌叫《毛毛雨》,是我们今天能够听到的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唱歌的人叫黎明晖,那年19岁。黎明晖1909年出生,12岁登台演出,13岁拍电影,是中国第一代歌星影星,2003年11月26日,我们摄制组看望了黎明晖老人。

  陆震东:你以前老是看镜头的,笑一笑就行了。我现在对那些老歌,就原唱的老歌我都不听的,我都喜欢听翻唱的。因为翻唱的它首先一个是唱的人好,第二它配器好。那个时候四、五岁我就知道了,我知道我妈妈唱的歌,是我外公写的

  解说:《毛毛雨》的词曲作者,是黎明晖的父亲黎锦晖,他是中国早期流行歌曲创作的大师级人物,1921年,他带着推行白话文国语的重任来到上海,然而,他却在这里,成为了中国流行歌曲的开创者。

  梁惠芳:胜利公司黎锦晖的照片挂得最高,他比梅兰芳还在前,当然有人就问他:怎么黎锦晖的照片你挂得那么高、在前头?他说我们是做生意吗?谁的销路最广、最多,我们就 谁就是第一位

  陆震东:我外公写流行歌曲比较早,从27年开始的时候,他是一种尝试是吧。那么他要找人唱 就找我妈,找不到别人的,因为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人唱流行歌曲的,王人美 还没有出道呢,周旋还也不知道还在哪里?你说是不是。所以没人唱,他只能找我母亲唱。

  解说:从1922年黎锦晖创建明月音乐社开始,开创了流行乐曲创作和歌舞演出的先河。1930年创办的明月歌舞剧社更是成为了中国流行歌曲和几代歌星的摇篮。

  严斐:上海房子是直通的。叫一幢房子,这一幢房子一层楼就一间。那个旁边都是什么,亭子间、厨房、晒台,上二楼住男宿舍,(这个)三楼就当女宿舍,底下就是一间空屋子,很冷 洋灰地一个钢琴。

  张帆:三楼是有几个,还有两个是印尼的华侨,一个是打鼓的,还有一个就是,他就专门每天帮我们练功,压腿 什么下腰,帮我们这个,我们挺好玩的 小孩嘛,都是叫她阿妈尼 叫她妈妈,就这么开玩笑。

  王润琴:劈劈叉呀什么姿势 学学就是,它不是单学那个,就是一方面,一方面唱的那个歌,那歌舞剧嘛。就尽量发挥自个儿的什么也自个儿体会 那她讲一讲、讲一讲自个儿,比方小小画家的内容,她要给你讲讲,怎么、怎么然后自己发挥。

  解说:上个世纪30年代初,成为都市后的上海,也迅速地养成了都市的习性,赶时髦成为市民们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在服装、日用品之外,对于刚刚出现的流行歌曲,人们关注的热情就在瞬间超出了迷恋了百多年的戏曲。流行歌曲的歌本、唱片也成为了都市里的年轻人追逐的目标。

  主持人:这张照片上的这个楼叫新新公司,它是在南京路上开设的第三家百货公司,那是在1926年,它的老板是个广东人,名字叫李敏周。按说一个商人跟流行音乐也没啥关系,但是李敏周这个人非常聪明,他为了和比他先开的先施公司、永安公司竞争,他想出了一个吸引顾客的奇招,他在这个楼的六楼开设了一家电台,那时候这个电台是一个很大的玻璃装置,歌星还有电台的主持人就在这个大玻璃罩子里面当众表演,那时候上海人把这个叫玻璃电台,好多人都挤着去看这个热闹,挤不进去呢,留在家里,听听无线电。

  梁惠芳:为什么写桃花江呢,他说我傍晚的时候,在这个椰树、椰林里头,他说看见青年男女弹着吉他,在那里又唱又跳,他说美极了。他就像回想起桃花江。当时没想到什么这些歌会流行。

解说:在明月社北方巡演的过程中,黎锦晖发现了严华。很快,严华便成为流行歌坛的另一个明星。

  严斐:就是因为他唱了这些歌,那些很受欢迎。那时候有姚敏、姚莉、严华。

  姚莉:严华他是很红的,他的化名叫桃花公子、花花公子,长得很高,漂亮,北方人。

  严斐:桃花江它那个片子。唱片印得多呀,马路上什么小孩。桃花江里美人多 都会哼哼了。所以严华来那个,给他命名桃花太子吧

  解说:各种名目的歌舞演出在各地都受到热烈欢迎。歌舞表演的领军者明月社,在此时也达到了盛极一时的程度。

  梁惠芳:最开心的事,我看他是在沈阳,沈阳那个老板,戏院老板,开开抽屉,里头都是钱,

  抓了往他口袋里头扔,塞。把他几个口袋塞满,他说我们生意从来没这么好过。这是他常说给我们听的,就是他觉得自己挺自豪的

  黄奇智:因为她们表演 到处就要去的。比如说上海北京什么的,甚至于到南洋。因为南洋可以说一个很大的市场,因为很多的华侨,正喜欢这一类那个表演,那个娱乐

  梁惠芳:南洋巡演大概一年,一年他跑遍了南洋群岛,什么泰国 巴达维亚什么都去了,而且赚了好多钱 赚了钱之后呢。就发场费 每个演员都给要发,每一场给多少钱,弄到最后没钱了

  陈峙维:我说他不会经营,他没有商业头脑。他以前成立过美美女校,成立过中华歌舞学校之类这样的。陆续办了很多都是理想非常地高远,他要训练歌舞人才,但是他经营不善,每次都是几乎都是经营不善收场

  梁惠芳:有人建议黎锦晖不合算。你进来签合同 学好以后,应该要义务地做几年,你才能保持你这个社的利润。黎锦晖说我不是做生意,我怎么能够对人家这样子

  解说:黎锦晖送走了其他的演员,自己与徐来、黎莉莉、黎明晖却因缺少路费而被困新加坡。

  陈峙维:那后来就书商说。你这毛毛雨太畅销了,书都卖完了 你回不来,那你再写一点吧,就写这调调的东西,就写一些爱情的东西,男女之间的东西 不错,那我付你版税 他就回来了

  解说:1929年2月到10月,在这个八个月里,黎锦晖在新加坡创作一百首“家庭爱情歌曲”,在上海,流行歌曲也开始展露出巨大的商机,模仿黎锦晖的各种演出团体相继出现,其中较为知名的梅花歌舞团,也有龚秋霞、张仙玲等歌星被称为“梅花五虎将”。

  解说:1931年春,明月歌舞剧社在上海招生,聂耳被录取,一年以后,周璇也经熟人介绍来到明月剧社,当时她还叫周小红

  梁惠芳:周璇进这个明月社,她不是考的,她是这个张景文,是原来歌专的学生,一直留在明月社的 女的,他的邻居是周璇的邻居,周璇家里头 她是养女,养女 她这个父亲好像抽鸦片,就老想把这个女孩卖掉,张景文这个人很好,他觉得这个孩子怪可怜的,他就跟黎锦晖说:有这么一个女孩,你看把她收进来好不好,那么黎锦晖多一个人无所谓,来就来吧 你带来我看看,带来呢 很小巧玲珑的,这个周旋 他就说好吧,你就留在这儿吧

  严斐:给我印象最用功的周璇,她很用功,别人都在睡觉呢,她轻轻地 小巧玲珑地慢慢地走下楼,去练劈腿 练舞蹈,没人弹琴的时候她偷着练琴

  解说:1935年,明月社盛极而衰,明月社的台柱黎锦光和严华等人,抛开黎锦晖另组“大中华歌舞团”,开始准备再次下南洋巡演。黎锦晖在一种黯然落寞中返回家乡长沙,他写下的诗句“一轮明月下南洋,两袖清风还故乡”清楚地透露了他此时的心境。

  主持人:学名文涛,字叔同,1905年留学日本,,出版了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发起了话剧团体,音乐作品:〈祖国歌〉〈大中华〉〈送别〉

  孙慎:学堂乐歌早一点,那是另外就是介绍沈心工,他们搞的一些歌曲,也多半从日本,介绍过来的一些歌曲,那个还是学堂里,常教这些歌曲 那个叫学堂乐歌

  钱仁康:当时候乐歌书还没有呢,乐歌的歌本还没有,所以这个1902到1904年以后,这个就陆续地出版了,这个歌本了,那么这个沈心工这个学校唱歌,学校唱歌可以讲比较早的,我本来的话是第一本1904年出版的第一本

  钱仁康:那么这首歌的曲调呢 是美国的,美国一个作曲家叫做沃德威(音),沃德威(音)一首歌曲,叫做梦见家和母亲,这首歌曲就是改变了,稍微有点改变了沃德威(音)的曲调

  因为现在我们唱的,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但是沃德威的原曲不是这样的,原曲它有异音的,就是结束那个时候,有一个异音 就是

  胡士平:音乐课就是唱歌了,在这个救亡歌曲之前,就是唱这学堂乐歌了,那个学堂乐歌不仅仅是,现在我们知道的,什么李叔同 沈心工,他们那些作品 那是一种风俗,当时别的人写 也写这东西

  钱仁康:歌词同曲调都有影响,学校里唱的歌一般都是齐唱或者独唱,但李叔同的那个春游啊,是三部合唱,可能这首歌是中国最早的合唱歌曲,现在当然合唱,齐唱,重唱都有,要讲合唱歌曲的起源,可能李叔同这首春游,是比较早的或者讲是最早的,歌词现在一般都是白话诗,语气是唱的,没有文驺驺的歌词

  解说:这首歌在当时非常有名,人们称它为艺术歌曲,其实不管什么歌曲,只要好听 人们就喜欢听,就喜欢学着唱,那个时候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还没有形成,人们多半听的,还是从西洋漂过来的,带有爵士风格的音乐。


《一百年的歌声》(第二集)解说和对白文本


       主持人:这是百代公司的一栋老楼,现在被改变成了一家餐厅,当年百代的办公室 录音棚,都在这个楼里边,我们现在能听到的,一些老歌 有不少,当时就是在这个楼里边写的,在这楼里边录的

  赵家其:们当时那个百代公司是相当漂亮的,是一个花园工厂,就是过去叫贝当路811号,后来就改成衡山路了,贝当是法国将军的一个名字,上海一个租界里头法租界的,它的所有的路名,都是用外国人名字,来取代的这个路名,所以这贝当路811号,解放后我们叫做衡山路811号,门牌号码没有改,这个路名改掉了

  黎南洋:当时我记得百代公司,是一栋很漂亮的楼,进去以后这个,这个环境我很喜欢去,为什么 打蜡地板,大沙发 大的办公桌,我爸爸就在那儿上班

  朱钟华:这栋楼一共有三层,三层底下就是录音用的,二楼是我们那个办公室,三楼那个时候,我们还有那个,灌音部里头有一些勤杂人员 清洁工,演员经常来的

  赵家其:就是从30年代开始到1949年前,实际上是1945年以后就没怎么录音了,就集中正1942年到 ,1930年到1942年左右,也就是11年左右,一共有200个歌星录音,录音1850首歌,其中最多就是周璇,有150首歌

  解说:大都市生存的秘密就是不断制造最新的需求,流行歌曲的大量流行,也让更多的人参加了这个秘密的制造

  陈峙维:我觉得有一个东西,就是上海老歌,那个时期非常奇特的一点,没有排行榜,只有那种选举三大歌星,选举什么十大影后,只有透过这样的东西,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人受人家的欢迎,还有一个就是,哪些人灌的唱片多

  吴莺音:我认识黎锦光,黎锦光跟我讲,他说你要不要去灌片试试,我一听灌片我很高兴啊

  ,它有一张表格,每一个月有一张表格,就是第一个排是周璇,第二个是姚莉,第三好像是不知道其他什么人了

  张帆:因为我们那个时候都不出名,不像什么周璇,什么姚莉,都已经很有名的了,她是正式以百代公司的,这个名义出的

  姚莉:应该是先歌曲,后来再配歌词,因为作曲的要跟写歌词的人讲的,我这个内容里 苦的,怀念一个人的,失恋的 轻松的,然后他就用这个意思,给你写嘛,你先写了歌词 不太好,都是先写曲子,然后再配歌词

  欧阳飞莺:可能是这样,作曲家就看你的声音是怎么样,他就照你的声音编

  张露:我就很喜欢唱轻快的歌,那么百代公司也找些轻快的歌给我唱,所以我把这一条路开出来,好像是公司觉得我创新了,所以有一首歌叫,其实我也唱得不好我觉得,现在我觉得我真难听,那个时候当我是宝 因为什么,没有人唱这么快的歌,就是《你真美丽》,像你你你你你真美丽,那我加了你你你,他说我好像是,自己加一点花样出来,自己会创新,其实我也是照我的,那种感情去唱了

  周仰西:白光那个时候也在国际饭店,国际饭店就是,现在的国际饭店,那个时候相当于现在的五星级,上海最好的一个饭店,去的也是 吃饭的价钱很贵的,我是付不起这么贵的钱,那么她付的起,所以她请客了,我们出去就便宜的付账我付,贵的帐她付的,家庭条件不同了,满滑稽的我们

  郦佩芳:现在都是外国的时髦,很露 在这儿的,穿的都是裙子,有的是短裙,有的是长裙,跟我们那个时候,30年代到40年代都穿旗袍,都是格格不入的,那个时候都是外人穿的,小女孩听了以后都要学了,都是学校和家长不让多听白光的歌,还有那个时候听白光的歌不正经,说我们 好了,我们都不敢听了,那个时候我们都是偷偷地听,她唱的很有磁性,但现在想起来 女中音,她的味道肯定是很足的

  陈永业:我见过白光一次,我就问她人家说你是特务

  主持人:她说没那么回事,我没这么传奇,就是我很爱国,她告诉我 她很爱国,她很希望中国很繁荣

  沈寂:从20年代到40年代,我们中国的电影歌曲,流行歌曲,我们不要忘记这些人聂耳,贺绿汀 陈歌辛 黎锦光,后来还有很多人了,姚敏这些人,包括歌星白光 李香兰 周璇 龚秋霞 白虹就是他们,在整整20年里头,造成我们这个音乐世界

  杨美明:电台里面没有什么东西,两个凳子一个钢琴

  严斐:也有麦克风的架子,冲着麦克风这样 这样唱

  金溢:电台都是装的玻璃,外头都看得见的

  张帆:我经常到广播电台里头去玩,玩嘛那个电台里头,经常有时候有一些,歌唱节目呀,有一些演员,一些明星去播音,这样的话 我就很羡慕他们

  金溢:都是中学生来看我们,还有让我们签名的,什么都有,他们就是喜欢嘛

  张帆:那么回家了以后,我就跟着电台里头的,播音的那种情况,我就在家里学,椅子上头放了一个是香烟罐头,做为话筒,我自己报自己唱 就这样

  黄奇智:那个时代的东西就比较,没有一种很固定的风格,洋 可能它会很绝对地洋,土 它可能很绝对地土,或者是两样,那个什么张帆是吧,那个《满场飞》,香槟酒气满场飞,你觉得那个很俗气的东西,可是呢 她讲什么呢,香槟酒 跳舞 爵士乐声响,大家满场飞就跳舞了,就把外国所谓流行时髦的东西,写到题材里风格他可能保持,就像30年代初一样,保存着那样一个,保存着土的味道

  解说:电台的存在不仅给这些歌星带来显赫的名声,还让这些唱流行歌曲的歌星赚到大钱

  姚莉:收入很多 很高 薪水很高,那个时候讲大洋,我要拿大概有20个大洋,一个月,16岁小女孩,所以我妈妈好高兴,享福了 她享福了

  张露:唱了两首歌之后,他们就用了我,一个月挣8块钱,我妈妈绣花一个月,还拿不到6块钱

  张帆:我还给家里寄了30块钱,我妈高兴得不得了,到处跟人讲,我女儿寄钱回来了

  解说:这些唱片只为人们记录下了当年的歌手,而对于那些从以往的岁月中走过来的人来说,听着这些歌星的声音,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姚莉:广东人不用讲了,哇 你的国语那么好,我说我也不好的,周璇也不好的 上海人,我是白虹姐姐教我,白虹姐姐给我很多,她帮我很多 她提拔我,我很多歌词不容易念,因为那个国语不容易的,尖的圆的 咬错了多难听呀,我自己不要人家听起来,上海的音 上海的国语 不行,我要白虹姐姐教我,她很宝贝我,以前的歌星有一个好处,没有说我妒嫉你,你红了我妒嫉,为什么还教你,没有好像一个家庭

  主持人:流行歌曲发展到30年代的时候,虽然说电台已经夺得了它的先声,但是电影和电影院也已经开始成了,发布流行歌曲的重要场所,那个时候都市里的人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看电影那时候是很时髦的,而且那个时候各种电影院,放映不同的电影是有分工的,你比如说,大光明电影院就是专门首轮放映美国电影的一家电影多了,电影里的歌曲也多了,不知道是这些歌曲,带动了电影的票房,还是电影促进了这些歌曲的流行,总之那个时候电影中的很多插曲,到后来都成了人们喜欢的流行歌曲

  林墨予:那个大街上,或者是舞厅里什么,唱好多好多 播放好多歌,那个播放的歌里头,也大部分都是,电影的歌曲 插曲

  佟适古:有好多歌,也都是电影里头的歌,它都是从电影里头,一放电影,完了电台就又播,完了这个歌片随着跟着出来,很多 速度很快

  严斐:《马路天使》的唱歌,比电影的还出名,它那歌《四季歌》是吧

  佟适芝:看完电影里头那流行歌,赶紧就学,。不用学 看着就听会了

  柳和纲:观众 上边在唱,手电筒 俩个人,一个人打手电筒,一个人在抄歌词

  赵家琪:比如大光明电影院放什么电影,反正一个电影里面,有一个主题歌,有一个插曲 有个插曲,所以当时你看完电影,就能在 在它这个门口,百代公司在里头摆摊子,看完电影当时就能买到唱片

  张伟:从中国早期实际上,这样一个情况,因为大家知道有声电影,大概从30年代开始的,最早的时候是31年 32年,实际上这还是适应期,真正的有声电影,开始是35年 36年,比较普遍就是有声电影

  陆震东:因为那个时候分得很细的,有的是电影歌手,唱片歌手 舞厅歌手,电台歌手,比如说像电影歌手,他绝对不会到舞厅里边去唱

  姚莉:以前上海人脑子很,不像现在那么开放,好像觉得以前这种环境,一个女孩子年纪轻轻,你不去上学念书 唱歌,觉得这家里一定是环境很苦了,受不到好的教育。出来找钱 赚钱,所以他们叫我们叫歌女,没有歌星 因为星,明星不同了 大明星,我们没有大歌星,歌女 好象看不起(我们)

  黄奇智:因为那个是灯红酒绿的地方,那个是一个不正经的地方,人家去玩的,你去那里表演给人家看,那个不是很体面的事情,除非是说你,生活上有这个需要,那你去表演 那没话说

  欧阳飞莺:我出身是很有钱的,我在上海 你知道吗,我家里开印刷所,大的印报纸的印刷所,半条街就是我家的,我喜欢唱歌,好像从前姚莉很早出来的,在扬子舞厅 那么我去,我哥哥 我姐姐 姐夫,他们都喜欢跳舞嘛,去了以后 常常那个时候在,上海有一个仙乐斯舞厅,刚看到姚莉到舞厅去唱了,仙乐斯没有人唱了,我的哥哥姐姐都说,你上去唱一个歌,一唱一曲 人家拍手啊,这样我再唱了 我再唱,唱完了 我坐下来,结果罗宾跑过来他说能不能请你来客串呢,这样的客串几天,那我最高兴了

  姚莉:上海人 我现在不晓得,就叫白相人 你懂吗,白相人 就是流氓,等于现在香港广东的黑社会,有 怎么没有,以前我唱歌,所以我妈妈担心,怕这种小流氓来捣蛋你,喜欢你,要陪他们去吃饭,我妈妈所以不准,一天到晚陪着,我哥哥也在旁陪着的

  黄奇智:民间那个所谓的歌女,就是天涯歌女,你看那个《马路天使》里头

  周璇那种,就是她们心目中那个歌女,就是这个样子的,不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也不晓得怎么当艺术,只不过是娱乐

  黄奇智:那《天涯歌女》,因为是电影插曲,而且歌女唱什么呢 小调,小调是哪里来的 民间,民间有什么呢,好了 就把那大九连环,苏州民歌改一改 出来,配合在那个场面上面,赵丹拉那个胡琴,周璇在那儿弄小鸟在唱,这样子就变成场面的调度,演戏那种的,所以它吸引一般人,去那里看电影,不看电影的话,光听那个歌,很民间味道,很小调味道 所以很新颖

  贺绿汀:资料:中国过去用伴奏,怎么唱就怎么伴奏了,那个办法是落后的,我是用那个对位体,你唱的时候乐队就没有发挥作用,但是一换了过门了,那就是 就出来了,对于周璇唱《马路天使》,一个《四季歌》,一个《天涯歌女》,实际上这个东西是个新东西,为什么呢?过去没有这样的,她要唱这样的 有一个过程,就像她掌握了对位体的办法很不容易,但是他还是掌握了,她个人很灵巧的,先给她讲如何唱法,她就马上了解了

  姚莉:其实他们夫妻的结合,不是说爱的结合,因为有一种叫报恩,周璇一直没有严华没有今天,严华一手提拔她,周璇跟我一样 上海人,国语都不懂,严华教 严斐也教,然后她有今天这个样子,她后来红,她觉得 当然也不错了,严华那么红 也那么漂亮,就是说嫁给他

  沈寂:应该说最早帮助她发现她的,就是后来跟他,结为夫妻的严华,是一手培养她,没有严华可能没有周璇,应该这样讲

  朱钟华:那时候她在百代公司的时候,跟严华还没有离婚,他们是一对嘛,严华也会唱歌 也来录音,严华还会作曲,不过做得比较少,本来他们蛮好的

  严斐:我知道的就是,那时候周璇拍戏,但是她准有一个男主角跟着她,比方说那时候的白云,石挥 赵丹 包括韩非,拍完戏嘛 大家一块拍戏嘛,她一个女孩子总要送她回家了,可是我哥哥,到她死了以后他还惦记着她,我哥哥对她有感情,很喜欢她,他那个是对她发脾气,闹脾气那是嫉妒。因为他爱她,所以他嫉妒

  陈燮阳:像《香格里拉》这样的歌曲,香格里拉,我说有多少人知道这本是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这本小说,但是知道这个歌的人多,是不是啊 我说,有了小说 后面,只有有了《香格里拉》的歌曲,才会现在有香格里拉饭店

  陈永业:欧阳飞莺她的,歌唱的技巧很棒,学过声乐,所以我觉得她唱的很棒

  姚莉:我很欣赏聂尔,我到昆明去玩儿,我姐姐在昆明,我说我晓得聂尔是昆明的,她说是昆明的,我说你带我去,带我去到坟墓去跟他鞠个躬,我好喜欢他作曲,他作了一个《铁蹄下的歌女》,王人美唱的,那个旋律美的不得了,会感动的 唱的会哭的,他的歌都会(让人)哭的,很年轻就去世了

  解说:贺绿汀1931年考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曾经为先后为明星,电通公司等公司创作电影音乐,为很多歌星创作大量的电影歌曲

  主持人:这个灯我们上海人叫它蝴蝶灯,由于它可以上下拉动,我们又叫它葫芦灯,从前的亭子间里,都有这样的灯,我在想当年 贺绿汀先生,就是在这样的灯下,创作他的《天涯歌女》,后来他走出了狭小的亭子间,离开了上海,走向更大的空间,他的歌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变化。


《一百年的歌声》(第三集)解说和对白文本





解说:战争的气息,30年代开始的时候,战争的气息,从遥远的东北传来,上海这个中国流行歌曲的大本营,也开始感受到了,时代气氛的变化,这时以往在市民中,广为流行的歌曲,受到了人们的置疑,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在慢慢地分辨着,流行歌曲中,别样的感觉和色彩了

  沈寂:在我念小学的时候,已经有很多抗日的歌曲,有些很好的一部电影,我们当时叫做进步电影,里头有些好的影片,里头有些好的歌曲,当时我们就很流行,我举个例子,最早我们听到,那个歌就是渔光曲

  孙慎:你比如说:毕业歌,大路歌,开路先锋,这个都是电影上的,渔光曲,所以那个聂耳在他一个文章里提到,他说从这个渔光曲一出,所有的电影,就非有一个主题歌或者插曲不行了,胡士平:这些歌曲就流传到我们那里了,我们小县城比较偏僻的,这些歌,它跟那个学堂乐歌,从内容到风格是大不一样,因为它这些歌把学生这个思想,都带入社会了

  沈寂:你们都不晓得,当时我们上海沦陷了,我们生活在日本的控制下面,我们没有办法,别的办法都没有,就是喜欢听这些歌看这些电影

  方?:如果你太明显地抗日,国民党就不让你唱,我这个就在电影故事里头,插一个歌曲,啪 插进去大家都学会了

  沈寂:最主要还是一个夜半歌声,夜半歌声这部影片出来,这部影片出来,给人家的影响更大

  解说:1931年 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人民的情绪一下子演变得敏感悲凉,痛失国土 家园不在,这些现实的伤痛,给此时的流行歌曲注入了忧伤的韵律,1935年底,北平学生掀起了一?二九运动,引出了救亡歌曲的流行

  李伟:一二?九是这样子,我们正在那儿开会,就由清华大学,学生救委会的一个女同学,学生领袖叫陆璀,有张照片一会儿,给你们看一下,在学生们开会的时候,她一个女同学拿了一个扬声筒,那个扬声筒也没有电,不像现在这个扬声筒,就是一个喇叭,我给他在饭店找了一个凳子摆在那儿她站在上面,我就站在她的右边,照片照是我的后脑勺戴着个礼帽,还在那儿讲话 开会,12月9号 那时候唱歌,就唱着五月的鲜花

  严宝瑜:歌曲是光未然写的,光未然就是黄河大合唱,歌词的作者,那个时候他还年轻,抗战还没爆发,仅仅是看到国家将亡,这个东北已经沦陷了,日本人又要冀东自治,把河北要并吞过去了,这么一个情况之下,光未然写了这么一个歌词儿,这个歌词儿传到燕京大学,有一个学生,这个学生叫什么名字

  解说:心存的激情似乎永远是相互共鸣的人,才能彼此点燃光未然与阎述诗,这两个从未谋面的青年人,在时代的这个特殊的交汇点上,共同完成了民族激情的渲染,同在1936年,在古城西安,一个同样年轻的中学老师,也在写着一首歌 松花江上

  主持人:他叫张寒晖

  伍雍宜:张寒晖是河北人,他跟东北流亡的学生,在一起生活,感受着他们那种感情,就写了这首歌,虽然他不是东北人,但是他感受着他们的感情

  方?: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是42年,日本人打到我们那个学校,我这个学校就跑,后来跑到赣州,就流浪到重庆,那就是逃亡,流亡到重庆路过赣州的时候,我在赣州的流亡招待所里头,住了大概半个多月,我们每天晚上都要到公园里头去,公园是没什么灯的 漆黑的,那么有的时候有月亮的,只要到这个时候,公园里头,只要有一个人唱起这个,流亡三部曲,唱起这个松花江,全公园都唱起来,唱的时候都是流着眼泪唱

  沈寂:当时有一部电影出来了,一个广告牙膏厂,他们要拍个广告片,拍个歌舞片,叫三星伴月,这三星牙膏厂搞的,里头要有插曲,插曲就要刘雪安,他原来写那个曲子,就是把何日君再来,这个曲子搞了,作个电影插曲了,后来光是一个曲子不好,就是配个歌词上去,一个姓黄的,一个人写歌词上去,这个歌出来以后,大家都是非常欢迎这个周璇唱了,这个一唱 这个歌一唱,立刻很快就流传下来了,后来日本人注意到了,他说你何日君 君什么君,他说你是国民党的军队,我们中国军队,国军,我们当时叫中国就叫国军,你这后来是不是怀念国军,什么是国军再来 要求禁掉

  解说:这首长城谣是刘雪庵,1937年为电影 观山万里创作的插曲,因为电影描写的是,东北民间艺人流亡关内的故事,电影最后没有拍成,但是刘雪庵的这首长城谣,却通过百代公司录制公司的唱片,传遍了海内外

  刘学达:当时的话正好是,本来要写那个 要写这个电影,关山万里 所以这里头的话就是说,让我父亲做这个长城谣的曲子,包括它整个电影的插曲,结果这个事情8.13那个吴淞抗战爆发,这一爆发一打起仗来,两边就失去联系了

  刘学达: 那个潘孑农,就有一次到武汉的一个路上就坐那个轮渡,坐轮渡他突然听到一个抗日一个宣传队,在唱一个非常优美动听的,而且非常有那个民族气息,这样一个歌曲,周小燕那就是刘雪安谱的这个长城谣,那么我那个时候在武汉嘛,这个刘雪安就把这个歌就给我了,我就唱

  刘学达:这不是他写的那个长城谣么,当时潘孑农非常高兴,说虽然这个观关山万里,这个电影没有拍成,但是这个抗日歌曲,这个长城谣歌曲,已经由抗日宣传队在广为流传了,看着刘先生就是说,实际上并没有搁下笔,(吴淞抗战)并没有搁下笔,而是借这个机会,就把这个曲子谱好了

  周小燕: 在武汉他们就把它拍一个小短片,那么把我也把我头的这个,银幕上这个角上,那么底下这个歌曲呀,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一个小白白球一样在点,万里城市万里长这样

  刘学达: 这个歌曲非常适合女高音唱,那么她在这里头,周小燕本身当时也很年轻,比我父亲还小嘛,很有这个激情,对抗战对日本人都是很痛恨,所以在这里头,那么一请她,那么周先生就欣然就答应了

  周小燕: 我到上海来学唱 学僵了,那个一唱咪发就破,简直好多时候都不能解决,后来我到武汉之后,就唱长城谣,长城谣就哆啦哆啦哆发,那个咪发那个地方我都是要破的,唱长城谣唱得就不破了,我说怎么搞的,我现在总结起来,就是那个时候情绪来了,真情要唤,民众要抗日,情绪一来,那个技巧的问题就解决了,就不考虑那么多,没有想到那个时候,我们唱长城谣的时候,那真是我们中国正是处在,一个苦难的年代,95年到长城上头,我们国家已经成了一个富强的中国,而且成了世界上都注目的中国,所以这个感慨是 说不出来的,就同时也想到多少个烈士,他们希望看这个前景,他们都没看见,包括我弟弟在内都没有看到,我的父母也没有看到,很多为这个国家牺牲的人都没有看见,而我真正站在长城上头,看着中国这个远景,所以觉得很激动的,我现在讲起来也觉得激动

  主持人:外摊的这些西式的建筑里边,多半是一些银行和保险公司,当时一家保险公司

  有个职员叫孙佩元,29军的大刀队,和日本鬼子血战到底的故事,深深感动了他们

  解说:电台的存在不仅给这些歌星带来显赫的名声,还让这些唱流行歌曲的歌星赚到大钱

  姚莉:收入很多 很高 薪水很高,那个时候讲大洋,我要拿大概有20个大洋,一个月,16岁小女孩,所以我妈妈好高兴,享福了 她享福了

  张露:唱了两首歌之后,他们就用了我,一个月挣8块钱,我妈妈绣花一个月,还拿不到6块钱

  张帆:我还给家里寄了30块钱,我妈高兴得不得了,到处跟人讲,我女儿寄钱回来了

  解说:这些唱片只为人们记录下了当年的歌手,而对于那些从以往的岁月中走过来的人来说,听着这些歌星的声音,仿佛又回到了从前

  姚莉:广东人不用讲了,哇 你的国语那么好,我说我也不好的,周璇也不好的 上海人,我是白虹姐姐教我,白虹姐姐给我很多,她帮我很多 她提拔我,我很多歌词不容易念,因为那个国语不容易的,尖的圆的 咬错了多难听呀,我自己不要人家听起来,上海的音 上海的国语 不行,我要白虹姐姐教我,她很宝贝我,以前的歌星有一个好处,没有说我妒嫉你,你红了我妒嫉,为什么还教你,没有好像一个家庭

  主持人:流行歌曲发展到30年代的时候,虽然说电台已经夺得了它的先声,但是电影和电影院也已经开始成了,发布流行歌曲的重要场所,那个时候都市里的人生活方式,已经开始发生了变化,看电影那时候是很时髦的,而且那个时候各种电影院,放映不同的电影是有分工的,你比如说,大光明电影院就是专门首轮放映美国电影的一家电影多了,电影里的歌曲也多了,不知道是这些歌曲,带动了电影的票房,还是电影促进了这些歌曲的流行,总之那个时候电影中的很多插曲,到后来都成了人们喜欢的流行歌曲

  林墨予:那个大街上,或者是舞厅里什么,唱好多好多 播放好多歌,那个播放的歌里头,也大部分都是,电影的歌曲 插曲

  佟适古:有好多歌,也都是电影里头的歌,它都是从电影里头,一放电影,完了电台就又播,完了这个歌片随着跟着出来,很多 速度很快

  严斐:《马路天使》的唱歌,比电影的还出名,它那歌《四季歌》是吧

  佟适芝:看完电影里头那流行歌,赶紧就学,。不用学 看着就听会了

  柳和纲:观众 上边在唱,手电筒 俩个人,一个人打手电筒,一个人在抄歌词

  赵家琪:比如大光明电影院放什么电影,反正一个电影里面,有一个主题歌,有一个插曲 有个插曲,所以当时你看完电影,就能在 在它这个门口,百代公司在里头摆摊子,看完电影当时就能买到唱片

  张伟:从中国早期实际上,这样一个情况,因为大家知道有声电影,大概从30年代开始的,最早的时候是31年 32年,实际上这还是适应期,真正的有声电影,开始是35年 36年,比较普遍就是有声电影

  陆震东:因为那个时候分得很细的,有的是电影歌手,唱片歌手 舞厅歌手,电台歌手,比如说像电影歌手,他绝对不会到舞厅里边去唱

  姚莉:以前上海人脑子很,不像现在那么开放,好像觉得以前这种环境,一个女孩子年纪轻轻,你不去上学念书 唱歌,觉得这家里一定是环境很苦了,受不到好的教育。出来找钱 赚钱,所以他们叫我们叫歌女,没有歌星 因为星,明星不同了 大明星,我们没有大歌星,歌女 好象看不起(我们)

  黄奇智:因为那个是灯红酒绿的地方,那个是一个不正经的地方,人家去玩的,你去那里表演给人家看,那个不是很体面的事情,除非是说你,生活上有这个需要,那你去表演 那没话说

  欧阳飞莺:我出身是很有钱的,我在上海 你知道吗,我家里开印刷所,大的印报纸的印刷所,半条街就是我家的,我喜欢唱歌,好像从前姚莉很早出来的,在扬子舞厅 那么我去,我哥哥 我姐姐 姐夫,他们都喜欢跳舞嘛,去了以后 常常那个时候在,上海有一个仙乐斯舞厅,刚看到姚莉到舞厅去唱了,仙乐斯没有人唱了,我的哥哥姐姐都说,你上去唱一个歌,一唱一曲 人家拍手啊,这样我再唱了 我再唱,唱完了 我坐下来,结果罗宾跑过来他说能不能请你来客串呢,这样的客串几天,那我最高兴了

  姚莉:上海人 我现在不晓得,就叫白相人 你懂吗,白相人 就是流氓,等于现在香港广东的黑社会,有 怎么没有,以前我唱歌,所以我妈妈担心,怕这种小流氓来捣蛋你,喜欢你,要陪他们去吃饭,我妈妈所以不准,一天到晚陪着,我哥哥也在旁陪着的

  黄奇智:民间那个所谓的歌女,就是天涯歌女,你看那个《马路天使》里头

  周璇那种,就是她们心目中那个歌女,就是这个样子的,不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也不晓得怎么当艺术,只不过是娱乐

  黄奇智:那《天涯歌女》,因为是电影插曲,而且歌女唱什么呢 小调,小调是哪里来的 民间,民间有什么呢,好了 就把那大九连环,苏州民歌改一改 出来,配合在那个场面上面,赵丹拉那个胡琴,周璇在那儿弄小鸟在唱,这样子就变成场面的调度,演戏那种的,所以它吸引一般人,去那里看电影,不看电影的话,光听那个歌,很民间味道,很小调味道 所以很新颖

  贺绿汀:资料:中国过去用伴奏,怎么唱就怎么伴奏了,那个办法是落后的,我是用那个对位体,你唱的时候乐队就没有发挥作用,但是一换了过门了,那就是 就出来了,对于周璇唱《马路天使》,一个《四季歌》,一个《天涯歌女》,实际上这个东西是个新东西,为什么呢?过去没有这样的,她要唱这样的 有一个过程,就像她掌握了对位体的办法很不容易,但是他还是掌握了,她个人很灵巧的,先给她讲如何唱法,她就马上了解了

  姚莉:其实他们夫妻的结合,不是说爱的结合,因为有一种叫报恩,周璇一直没有严华没有今天,严华一手提拔她,周璇跟我一样 上海人,国语都不懂,严华教 严斐也教,然后她有今天这个样子,她后来红,她觉得 当然也不错了,严华那么红 也那么漂亮,就是说嫁给他

  沈寂:应该说最早帮助她发现她的,就是后来跟他,结为夫妻的严华,是一手培养她,没有严华可能没有周璇,应该这样讲

  朱钟华:那时候她在百代公司的时候,跟严华还没有离婚,他们是一对嘛,严华也会唱歌 也来录音,严华还会作曲,不过做得比较少,本来他们蛮好的

  严斐:我知道的就是,那时候周璇拍戏,但是她准有一个男主角跟着她,比方说那时候的白云,石挥 赵丹 包括韩非,拍完戏嘛 大家一块拍戏嘛,她一个女孩子总要送她回家了,可是我哥哥,到她死了以后他还惦记着她,我哥哥对她有感情,很喜欢她,他那个是对她发脾气,闹脾气那是嫉妒。因为他爱她,所以他嫉妒

  陈燮阳:像《香格里拉》这样的歌曲,香格里拉,我说有多少人知道这本是小说,《消失的地平线》这本小说,但是知道这个歌的人多,是不是啊 我说,有了小说 后面,只有有了《香格里拉》的歌曲,才会现在有香格里拉饭店

  陈永业:欧阳飞莺她的,歌唱的技巧很棒,学过声乐,所以我觉得她唱的很棒

  姚莉:我很欣赏聂尔,我到昆明去玩儿,我姐姐在昆明,我说我晓得聂尔是昆明的,她说是昆明的,我说你带我去,带我去到坟墓去跟他鞠个躬,我好喜欢他作曲,他作了一个《铁蹄下的歌女》,王人美唱的,那个旋律美的不得了,会感动的 唱的会哭的,他的歌都会(让人)哭的,很年轻就去世了

  解说:贺绿汀1931年考入上海音乐专科学校,曾经为先后为明星,电通公司等公司创作电影音乐,为很多歌星创作大量的电影歌曲

  主持人:这个灯我们上海人叫它蝴蝶灯,由于它可以上下拉动,我们又叫它葫芦灯,从前的亭子间里,都有这样的灯,我在想当年 贺绿汀先生,就是在这样的灯下,创作他的《天涯歌女》,后来他走出了狭小的亭子间,离开了上海,走向更大的空间,他的歌也随之有了很大的变化。  

  孙慎:他是比较严肃

  解说:人们记住孙陪元的,是他另外一个名字卖心,和谱写的一首歌大刀进行曲,这是他在看到报纸上,刊登的29军,英勇抗击日寇的文章后,一夜之间写的

  孙慎:大刀进行曲原来它是,写的是这样,叫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后来他去叫群众唱,这个群众把大刀向,不是唱成这样 唱成大刀 向,他觉得这个比原来要好一点,所以他后来就改了,改成这个大刀向 不是大刀向

  孙慎:这个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当时很多这个,搞创作的那些人,包括冼星海,他的都是去叫群众团体教唱,教唱的过程中间,他会有 现在说法叫反馈吧

  范正国:这个1937年,我组织了一个慰劳歌咏团,因为当时你我们这个19路军,抗战就在这个苏州以北,这个伤兵都涌到租界里边来了,那时候我组织一个合唱团,去慰问这些伤病员,这些歌曲的力量是很大,当我们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唱大刀进行曲的时候,他们这些伤员从床上蹦起来,要上前线去 去打日本帝国主义,这个我印象很深,这个力量,这个歌咏的力量是很大的

  方?:不管你沿海 不管你内地,不管你是学校里的,不管是工厂里头,不管是农村里头,不管是沦陷区里头 都唱这个歌,很奇怪 它就流得这么广泛,那是很难理解,那其实也不难理解

  黄苇:因为大家抗日的情绪高涨,谁都不愿做亡国奴,谁都不愿当汉奸 是不是,所以每个青年,可以说都卷入到这抗日的浪潮里头

  贺逸秋:就是在八路军的那个,高级将领的那个会上演出的,那么整个队的十几个人吧,都上去演唱 他自己指挥,欧阳山尊吹口哨作伴奏,唱了以后反响很强烈的,后来很快就在当地传开来,那么这个晚会以后,就要他们到各个部队去教唱,但是他们有的时候,往往到了一个部队去教的时候,人家已经都会唱了

  解说:从上海走出的人中,何鲁厅来到了山西太行山,在他创作的游击队歌中,出现了英勇豪迈的节奏,刘学达那要打个比喻的话等于一匹战马,,听到外头号角的声音,耳朵就竖起来了,我们就是在这些歌声当中长大的,

  方?:所以我在,抗日宣传队的时候,虽然我只有15岁,那我还是这样,都能教他们,那小孩子都跟着我后头跑,我赶紧教大刀进行曲

  孙慎:这个抗战歌曲的流行,它就是大家唱只是唱,这个你是听 这音乐一般是听,听这个抗日救亡歌咏运动,是本身参与 他唱,不是听 参与就不一样了

  黄苇:很多青年我们住两天了,他就跟我们走了,我们队伍,到一个地方就增加一点人,到一个地方就增加点人,队伍就越走越大,因为那个时候,这些青年很苦闷

  解说:民族情绪的表达催生了歌曲样式的变化,在上个世纪30年代后期,在上海等大城市以外的广大地区,合唱成为流行歌曲新的演唱方式

  伍雍宜:当时虽然是合唱,但实际不是合唱,实际作为齐唱,因为在当时还不很熟悉,没有分声部,基本上是齐唱,群众的齐唱,主要是表现大家热情,表现那种学生们那种抗日救亡的热情,所以唱齐唱也是很有力量的,大家也是精神非常饱满,来唱好这些歌

  解说:同样在上海走出来的人中,,冼星海,,1939年在延安的窑洞中创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成为了合唱歌曲中的经典,高昂的节奏不仅宣泄了民族的苦难,也让处在苦闷青春中的青年开始寻找人生的出路,16岁的孟于最终奔向了延安

  孟于:买一个大饼 这么大一个饼,买一块咸菜,买一盒火柴 买一个指南针,多穿几件衣服,单衣服都穿在里头外面套着大棉袄,那么就这样就走了,我就背着一个小脸盆,大家说带上脸盆 要在山上要煮水喝,带着一个脸盘,里头放件衣服 装装事,(嫂嫂)我出去洗衣服去了,就这么溜了 就这样走了,被子什么都放得好好的,就是不叫人看出来我们是跑了的,就走了 走了就到那儿去了

  孟于: 在路上也碰到很多,从别的地方来的青年,这些镜头就跟我们,经常在电视里头能看到的,那些青年就四面八方来,提着个箱子提着个包袱就这样来的

  王昆:无处不唱,没什么害臊不害臊,连那个嗓子不够调的人他也唱,连那个大师傅就唱 做饭的,养马的 他都唱,那个高兴 那个解放,真是觉得真是,从精神上的一种享受,我的 处处在唱

  荆兰:毕业歌 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还有从这个上海来的,黎锦晖的一些儿童歌曲,这在我们小学时候就唱,什么可爱的春天,三蝴蝶什么的这种 这种歌曲

  孟于: 天涯 海角 觅呀觅知音,都唱我在女大都唱老唱这歌,他们老叫小妹子跟我们来一个,咱们俩是一条心吗,所以就给他们唱这个歌 天涯歌女,因为我刚刚从大后方去,看了十字街头那个电影,所以我会唱这歌,所以在那里面的同学也很喜欢这歌,还有夜半歌声,星海的夜半歌声,很多很多歌他们都很喜欢的

  解说:这时在日本军占领的上海,同样感受着这种时代情绪的人却没有这样舒朗的歌声

  主持人:这就是外白渡桥,那个时候中国人过这个桥,得跟日本人鞠躬,得深深地鞠躬,人们通过歌声,来表达他们心里压抑着的情绪

  陈蝶衣:当时对我来说也很受感触,有时候从上海公共租界,,经过了那个叫虹桥 到虹口去,这桥上有这个日本宪兵站岗的,你过去对他一鞠躬,我本来没有意思要到那个虹口去,我就要尝尝这个亡国奴的滋味,特意走过去对这日本宪兵一鞠躬,过去了再走过来又是一鞠躬,我做过亡国奴 要受这种痛苦,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特殊的经历,那本来你不应该去了嘛,他偏要去做亡国奴,我就尝过这个亡国奴的滋味

  金娇丽:比较觉得就是叫高傲的,对不懂装懂的看不起这样,跟吴晓邦最好了,吴晓邦两个人合作好几个东西,抗日的东西也好,罂粟花什么,度过这冷的冬天,都跟吴晓邦合作,跟他合作两个人最合拍 合得来,范正国:那是39年40年的时候,那个创作那个度过这冷的冬天,这个歌影响比较大,解放区也唱 唱到解放区去了,我们这里也唱,因为这个里边有打日本,这个词都没有了,可能就是度过这冷的冬天,春天就是来临,这个大家心里都知道,这是表示什么东西,所以那个时候他是写的,很多进步的歌曲

  陈钢:最早陈碟衣他们合作一段,很有趣的事情,他们第一个合作的歌,就是凤凰于飞怎么会合作呢,陈碟衣以前 他是一个老报人,报纸商 做记者 写文章,老报人有一次听到父亲一首歌,叫不变的心

  陈蝶衣:一切都能改变改变不了我的心,一切都能改变变不了我的情,你就是像远得像星 小得像萤,只要有你的踪影,我总能得到一点光明,这些爱国歌曲都了不起,我很受感动听着就掉眼泪,青年人有的是热情有的是爱心,就受了感动,也就开始写歌词,就是受了这个影响叫不变的心

  陈钢:他听了非常激动,他说我里面不光听到了男女之情,而且听到了爱国之情,然后他就不作报纸了,专门写歌词 一发不可收,到现在写了五千多词,第一首就是凤凰于飞

  陈蝶衣:那么恰巧这个方沛霖,这个歌舞片的权威导演,这时来找我了,他说有个剧本,请你看看 陈先生,哪里可以加插曲,我说方导演 这个片名不行,这倾国倾城倾城,既不能倾国更不能,困难时期呀,他傻了 对对对,我回去想过 就这么交朋友,他感觉到我对他很重要,对他一种启发一种启示,后来他叫凤凰于飞好,对了我可以借题发挥了,就开始写 同时就开始的,这很有趣的

  解说:时间进入到40年代,,中国的流行歌曲也将步入一个黄金时期。


《一百年的歌声》(第四集)解说和对白文本


       主持人:小时候最开心的事情是看电影,常常到红都电影院,什么电影都看,我记得那时,有一部电影,应该是你《霓红灯下的哨兵》,在这部片子里边,不只一次地提到了,百乐门舞厅,而且我在年长一等的人,嘴里也听到过百乐门跳舞厅,我当时问我爸爸,百乐门在哪儿,爸爸对我说,就是现在的红都电影院,红都电影院,就是当时的百乐门

  蔡承瑞:这个百乐门这个地方,是上海繁华的,另外一个缩影,就是那些有钱的人,有钱的太太,跟家庭里边的,这些社交到那里去的,那个地方是闻名的弹簧地板,这个地板是弹簧的,那么规模是在上海来讲,当时是最大的

  解说:

  40年初的上海,中国现代流行歌曲的先驱黎锦晖创办的明月社已经成为昔日的风景,但是由他开创的流行歌曲热潮,此时却在整个上海滩弥散开来。,这时的很多人都用更加迷醉的生活方式,,来抵抗孤岛给自己带来的狭小的天地,这一点在舞厅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当年的影星徐风,仍然记得当时舞厅的情景

  徐风:就是眼睛瞟你一下,你就这么来一下就完了嘛,舞女都坐在椅子上都坐满了,你买了舞票,按规定你跳一次舞给一张舞票,那么你找谁跳都行,你看她坐在那儿你到她面前,你一打招呼,她马上就站起来陪你跳,跳完了你给她一张票,这是正常活动 是吧,那至于交情什么,俩人又谈点什么感情了,那么就是票子就是一次一把了,不是一张了,是吧,有的时候就不用票了,这都无所谓了,外头吃饭的时候现金就过去了

  姚莉:其实我到百代去,只有三个最大的大牌,周璇 龚秋霞 白虹,后来就是轮到我了,我第四,他们很多人以为,周璇以后就到我了,因为他们叫她金嗓子,我是银嗓子,他们以为周璇下来就是我了,我说你们错了,我才轮到第四呢

  姚莉:进去就有一个台有乐队,然后我就站在台上唱,中间有个舞池跳舞的,每个人都去跳舞,但是到我唱九点半的时候,一个人都不下去跳舞,就干脆坐在那儿真的听你欣赏你的歌,当你唱完了,他们就一个一个去跳舞了,有舞女的 有舞女,撕一张票子给他,他买了十张票子,他可以跳十个女孩子不同的任你选的,那么跳了一个一张票子,跳了一个一张票子,很好玩的

  庄康表:到百乐门舞厅去的话,五千块算什么,不够一个晚上的花费,我说的五千块是可以

  一个月的生活了,但是他们去花一天晚上,花一天晚上都不只五千,喝酒呀 斗阔呀,你喝什么酒我比你贵,你喝那个酒是三千块,我喝那个酒1812(年)的那个,应该是八千块,一万块 开一支,好呀 你再来开一支,这样的差不多两万了

  严斐:我受了三个酒鬼的影响,第一是吴永刚大导演 ,酒鬼,金焰 刘琼,就在金焰家的是一个大花园洋房,他自个儿有健身房,院里头他养狗 养猎狗,他要打猎去猎枪什么的,我们晚上回去就Briage桥牌,现在桥牌好像挺时髦的时候,其实我们解放前天天打。

  解说:在中国人的眼里,民以食为天,,但在一些上海人眼中,服装的位置却拍在首位

  沙娜:当时的这个演员吧反对,主要都是什么很考究的,有的演员就是服装,就是出去的时候,都穿一些 都是一样的,你比如说绿的旗袍,绿的耳环 绿的皮包绿的皮鞋,要是白的旗袍戴花的话,上面什么(颜色)花儿,皮鞋也是 白的皮鞋,上面什么咖啡(色)的花儿,耳环 皮包全都是白的,就是比较讲究的都是穿一套,出来时候都讲一套一套这么穿

  严斐:跟刘琼在一块生活是好,他在愚园路花了75两金子,买了一张那个曾经住国外人,就在愚园路的花园洋房,现在还在,甚至于青年刘琼的生活中,有一个杂志《LIFE》,就是讲这个美国人,外国人的生活LIFE,当时比方说抽派普 都学,用一个小架子放那儿,什么时候抽哪个换哪个烟叶这样,咖啡多少搁多少水,熬出要闻那个香味儿,要熬咖啡

  姚莉:他们是跟龚秋霞 陈琦,大姐最大是(龚秋霞)到陈琦,到陈娟娟 然后到张帆,她们四个开一个咖啡馆叫四姐妹,好红那个时候

  张帆:明月歌剧社登了广告,招聘这个演员,他是规定要14周岁,那么我那时候才13岁,不到14岁,那么后来姐姐看到这个说你去报名去,后来那个是白虹跟黎锦光两个人考试,考我 让我唱了一个歌,我记得那个时候唱了夜来香,是那个谁,是那个黎锦晖做的那个,老的夜来香,那个试了一下,试了一下以后呢,后来就取我了

  解说:40年代喜欢黎锦晖的歌的人已经人到中年,

  更年轻的歌者与听众把自己的喜好轻易地转向了黎家的另一位才子,

  他就是黎家八兄弟中的七弟,黎锦光

  黎锦扬:是第七哥,他也是跟着黎锦晖跟我二哥,也在明月歌舞团,他是做这个指导,也是编歌 编曲,他编的几个曲也相当有名的,《夜来香》都是他编的

  黎锦光:我的《夜来香》,是四四年才做的,我的《夜来香》做的时候,正是热天 夏天 ,是这个时候,这个唱片公司,我晚上要录京戏的时候,他有讲好是八九点钟来,结果等到了差不多十点钟才来,在这个等的时候呀,那么我就把这个后门开开,很大的后门 朝南的

  南风吹进来,很风凉的 那么远处那个夜莺,猫头鹰那个咕咕咕叫,我这个诗兴发了,我就编这个词,我说我来编个歌看,那南方吹来清凉,那夜莺啼声凄,到第二小节了

  黎南洋:完了以后,他就搁在那办公桌的那个筐篓,就是桌旁一个铁丝网一个筐里头,就搁在那儿,他经常是这样好像,作完歌,谁愿意看 谁愿意唱 谁就唱,搁了以后,听说有些来录音的,什么周璇 姚莉呀,或者谁谁谁都哼哼过,但周璇就觉得好像唱得不太好,李香兰当时在演一个什么电影,她来了,来了以后她看到这个谱子,她就在那儿唱,那南风吹来清凉

  张帆:那夜莺啼声凄沧

  陆震东:我说你说看看,你的《夜来香》,有五六十个人翻唱,原唱当然是李香兰了,我说究竟谁唱得最好,这一点是黎锦光跟我说的,他说是邓丽君唱得最好,他说着了

  郑德仁:张露是这样的,张露这个女孩子,她正好跟我一起出来工作,我到的高斯满工作的时候,1942年她也到乐队里当歌手,她原来电台里边唱,唱得还不错,在舞厅里边很受欢迎的

  解说:40年代末,甜姐社的头排明星张露在那时很有观众缘

  张露:很多的歌是歌我都喜欢 但是呢我也不知道,我唱得好不好,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的唱片很卖钱,所以呢,公司对我好,那个我唱的夜总会,那些老板也对我好,所以我蛮开心的,总不给我下去,拍拍拍到了三个,三个之后 还不给我下去,他们就站起来拍,唱四个下去

  解说:一个写了上千首歌词的作者给自己起了一个优美的名字,陈蝶衣,他的众多作品至今仍被人传唱

  陈蝶衣:作曲当时叫陈歌辛,陈歌辛现在也不存在了,当然跟黎锦光也合作过的,黎锦光有一首《夜来香》,是很出名的,我写了一首《香格里拉》,找他写这个 作曲,我跟他讲就是要像《夜来香》,那么一种情调,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他替我作曲,这是我跟黎锦光也合作过,这也很有名的《香格里拉》,后来是酒店都叫香格里拉

  王邦声:陈歌辛作曲做得不错,写的什么,《讨厌的早晨》,《玫瑰玫瑰我爱你》

  金娇蓉:我姐夫是他随手就可以,写一个歌出来,有时候我到姐姐家去,他在写曲嘛,我记不得,《玫瑰玫瑰我爱你》,后来在美国,人家很欢喜这个歌太好了,人家买这个版权买过去,指挥非常漂亮,你说问我,我肯定是外行了,我不大懂,我反正觉得他指挥非常漂亮,他欢喜吃红茶,大姐对吧,我只记得他,红茶里面放些白糖,穿衣服很大方的,他人漂亮嘛,我姐夫是个很漂亮,跟我姐姐真是一对呀

  金娇丽:在学校里他是老师我是学生,那时候就认识了,我记不起来了

  陈铿:实际上就是天才,他就包括吴祖光讲,就是他你看他平时就是,照样呀陪妈妈陪亲戚玩,甚至要打牌,他不喜欢搓麻将,但是喜欢打梭哈 对吧,他们会玩也会说说笑话什么的,那么他这个电影来了,这个要完成任务的,照我叔叔的讲法就是,你看他平时照,钱也用了 玩也玩了,到最后一个晚上通宵,第二天早晨就是,谱子都放了一地,但是东西也完成了而且是上好的

  主持人:上海的冬天不好过,常常是这样的,阴雨绵绵又湿又冷,家里边要是没有暖气,没有空调的话,那就跟外面一样的冷,但是这个时候有个好去处,舞厅 那里边有热度,不过到了夏天的时候,他们就很早,就会在门口挂一张牌子,上面醒目地写着 冷气开放,到了冬天的时候,有些考究一点的跳舞厅,还有热水厅,要没有的话 也没关系,你进去以后先喝一杯热咖啡,或者一杯热茶,然后跳上几圈,这时候你就会热起来,而且这种热度,随着乐队的激情演奏,一起飘到了马路上

  解说:当年舞厅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格也越来越豪华,,舞厅伴奏的乐队基本上是由俄罗斯人和菲律宾人组成的

  林默予:乐队就是四五个人,就敲敲打打的就够了,不是很多人,顶多七八个人吧大鼓 嚓嚓摇那个,反正是镲什么都有

  蔡承瑞:黑人唱的歌,我们也很喜欢,以为他带有一种力量,有Sweet Home,还有些Black Joe,当时也有这种插曲的,他是用这种节奏的 梆~

  潘婉华:我那个时候喜欢看外国电影,有些音乐一般听听的,外国电影不管你看得懂,看不懂我总是喜欢要看的,看电影看的满多的,一般是看电影,有什么好听的歌呢,流行了就会唱了

  解说:上海滩像海绵吸水一般模仿着好莱坞最新的花样,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好莱坞的娱乐业的商业机制也被上海的唱片公司,电影公司全面采纳

  凤凰:38年39年40年,那个时候小公司电影公司很多的,我们有一个大的公司,不是 那个时候国华公司 ,新华公司艺华公司联华公司多的很

  徐风:当时的电影是什么情况呢,电影界 都是私人办的电影公司,公家也有但总的说是私人办的,那时候有什么呢,有新华 艺华 国华什么的,有三四个大公司,那么这个大公司呢,就是说演员都是固定的,你国华的演员你跟我签了合同,你就是跟我拍片,你如果是到了别的公司去拍片,你就是违约,每月固定工资,拍不拍戏都一样,比如说头一年多少,第二年增加了,第三年又增加了,那么大概多少钱呢,现在算来吧,也就合个两三千 三四千块钱吧,就等于老板 根据那个戏的多少,镜头的多少给你一笔奖金,那么奖金当然比工资多多了

  凤凰:社会活动有的,有时什么剪彩呀,演唱会呀 有什么活动呀,纪念会呀 那时我们演员都去的

  徐风:剪彩怎么回事呢,就是哪个买卖家要开张了,比如哪天开张 10点钟开张,报上就登了,请电影明星 什么周璇 周曼华,舒适 徐风 什么剪彩什么,就是这个意思吧

  朱钟华:我们有招待费的呀,可以报销对吧,我们招待了他们当然可以报销,那么这个完了以后呢 ,百代公司付稿费,付稿费呢他也是直接,直接寄给他以后,直接到财务科去领

  张帆:周璇她是这样,100张唱片里头她抽6%,那么像她们这样的名演员,我那时候还没名气 ,没什么太大的名气,所以他跟我签合同的时候是4%

  徐风:我跟周璇好象合作两年多吧,这6部戏吧,我这个人也是挺老实的,所以我跟她两人关系我后来回忆一下,没什么打打闹闹 开开玩笑,不太多

  舒适:她平常不大有什么表情的,也没有什么嘻嘻哈哈笑什么的,难得一下有的时候,触动了她的哪根神经了,一句话 她哈哈哈哈一大笑,笑完了以后 脸又涨的很红,觉得好象自己很失态,就是这么一个拘谨的人物

  林默予:周璇呢她就是比较文静的,在一边坐着,别人聊天呢,插上一两句话,最爱看她的就是那么笑一笑,很随便的笑一笑,反正我就觉得是很天真的

  黄奇智:戏里头呢她还是,电影里头的《马路天使》,周璇演得很纯真很活泼的一个小女孩,可是也是一个小可怜,那么这样子呢,对中国人的胃口是特别的,很接受这一类的,因为你可以把你的,同情心放在她身上,你觉得有人比你更可怜

  周民:她的手拽着我坐在边上,我也不愿意听他们讲话,那么就跑到院子里去,拿着盒子啊或者手绢,抓住一个蜜蜂 蝴蝶什么的,装到盒子里 拿回来,然后叫 她在房间里叫好多人叫拿给她,她就数落几下,拿到门口放了,小孩大了 不要玩这些东西了,又把我拽到边上,叫坐在边上 手紧紧抓住我,我总的感觉就是好难过。

  顾也鲁:我们在香港的拍戏的时候,后来我们就到摄影棚去,坐汽车,后来她一看那个汽车的计程表跳了,她说我们快到了,我们下车吧,再下去又要跳出来,又要有新的价钱,她就付了钱 拉着我走起来,她说到摄影场也不过是200多米吧,我们溜达溜达就去了,所以我也常常想念她,可是现在想念她有什么呢,就是看看她过去我们一道拍的戏呀,作为纪念吧

  又看看录像 ,看看vcd

  主持人:在江的这边,虽然日本人被打跑了,可是 老百姓还是觉得,这日子不对劲呀,虽然没有了毛毛细雨,但是这个天空还是阴势势的,而这个时候,在江的那一头,一种由西北秧歌改编的歌曲,已经隐隐约约可以听到了。


央视国际 (2005年05月19日 17:45)

金色池塘(2023年7月9日17:25)

阅读45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