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徐悲鸿的作品看中国人的精神
鲁迅先生在其1934年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些精神,在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徯我后》、《田横五百士》中体现得十分完整,今身临其境,深感壮怀激越。还有徐悲鸿在最艰苦的抗战年代的铭志之作《会师东京》,众狮踩着富士山;徐悲鸿的油画和国画的《月夜》,及其身居贵阳期间用贵州土纸画的马。
此行为小学同学刘洪耀及大学同学杨萍推荐促成。洪耀前段在朋友圈推介中国美术馆徐悲鸿贵州作品展,谈到抗战艰难时刻身居贵阳用贵州土纸画了许多马,甚宜。我于9月1日前往中国美术馆,想近距离证实一下是我们小时候见到的草纸、皮纸和牛皮纸属于哪一种,却只展10日(8月19~29日)已撤展。昨日杨萍推荐我来徐悲鸿纪念馆看看,乃得一见,徐悲鸿在贵阳画马的那种贵州土纸,应是皮纸。
特此致谢,并呈现徐悲鸿纪念馆中作品及景观78幅图片和两个短视频,与君共赏并勉励。
八十七神仙卷
延伸阅读:
泥人张感言
周恩来题写《悲鸿故居》
徐悲鸿忘年交任伯年
(呈现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