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四川纪行的三个主题之三
建川博物馆2博物馆33个展馆聚落群中的13个场馆
2023年11月7日至10日,与总局同事刘佐相约参观四川大邑的建川博物馆,此行也有会会他的战友樊建川、杨建朝之意。鉴于这样的机会,干脆就在这个博物馆聚落群里面的“工农兵旅社”住下来,下马看花,这也是为了了却我2016年那次略感匆忙走马看花半天不太过瘾,还想重来的心愿。
尽管如此,我们也在已经应时改成了“建川民俗逸居”的原“工农兵旅馆”住了三晚,参观了两个整天,并且承蒙杨建朝副馆长的全程指导讲解,还是只看了这里的13个展览场馆,只占其33个场馆的三分之一,其余场馆更待来日。好在杨建朝带我们看的都是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
建川博物馆聚落已开放场馆,共有五个系列33个场馆,还有一些正在建设,现在可以同时容纳4万人参观和休闲,标红部分为我们此次参观的场馆:
一、抗战系列:
1、中流砥柱馆;2、正面战场馆;3、不屈战俘馆;4、飞虎奇兵馆;5、川军抗战馆; 6、日本侵华罪行馆;
二、新中国系列:
7、新中国瓷器陈列馆(1949-1978);8、新中国生活用品陈列馆(1949-1978);9、新中国章钟印陈列馆(1949-1978); 10、新中国镜面陈列馆(1949-1978);11、知青生活馆;12、邓公词;13、中航工业航空三线博物馆;14、李振盛摄影博物馆;
三、民俗系列:
15、三寸金莲博物馆;16、老公馆家具馆;17、国防兵器馆;18、长江漂流纪念馆;
四、地震系列:
19、震撼日记5.12-6.12馆;20、地震美术作品馆;21、5.12抗震救灾纪念馆;22、胡慧珊纪念馆;23、猪坚强之家;
五、其他展馆:
24、红军长征在四川展览;25、辉煌巨变(1978-2018)主题展;26、最可爱的人——抗美援朝文物展;27、建川耍法;
28、奋斗与辉煌——中国共产党100年礼赞展;
六、五座主题广场:
29、中国壮士群雕广场;30、中国老兵手印广场;31、援华义士群雕广场;32、改革开放名士群雕广场;33、启航广场;
建川博物馆之一:中国壮士
国难当头,壮士身死。
来到建川博物馆的"中国壮士"露天展场,烈烈秋风中傲然挺立的抗战英烈,总会使人想到屈原《国殇》中的慷慨悲歌:
首身离兮心不惩,
魂魄毅兮为鬼雄。
该展场名曰"中国壮士(1931-1945)",共有 200余位中国壮士雕塑,他们都是按照抗战时期的历史照片制作,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精神面容和姿态,阵列按中国版图,以壮士战斗和牺牲的地方来布置,气势磅礴,展示了抗战期间国共合作,以贵埔系为主力的国军主正面战场,八路军协同作战的英雄史实。
我除了选择壮士群像阵列外,特意挑选了周恩来④、蒋介石⑤作为黄埔系国共领军人物,这与同我此行的同事刘佐有关。刘佐可算是红二代兼国共之后,其祖父是我军将军,父亲也打过硬仗,外公为广东著名陈氏族人,与周恩来同期于黄埔军校武教官,父母长期在总理身边工作。我是去年9月局里组织体检时,与刘佐聊天才知道他也当过兵,上过前线,还有伤残,当时就顿觉敬佩,来了个自拍合影。我是骨子里仰视军人的,只是遗憾当知青时参加招兵体检视力不够被刷了下来,知青战友却有近十人参军上战场。
这次还选了陈少敏⑥⑦⑧的雕像,她可是一个真正的硬汉,不但行过武,特殊时期,在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她是唯一一个以“不表态”、“不举手”的方式,公开抵制党内关于刘少奇的错误决定。
昨天问杨建朝副馆长,樊建川办公室卫生间门上"老二"⑨是何意,他说建川这个人向来说话接地气,话糙理正。老二就是老二,男人上卫生间时,就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像自己的老二那样,该软就要软,该硬就要硬,才能办成事儿。
今从200多壮士雕像中选三座,来作为壮士精神的一种象征,一种代表,并致以缅怀。
建川博物馆之二:知青馆
知识青年,简称知青,是一个极特别是专用名词,指的是从1962年到1979年到农村自食其力的城镇大中学生,人数为1776.43万。现在看来,知青运动可能是国家工业化的逆向反例。
在建川博物馆34个场馆中,知青馆对我们来说意味深长,里面收藏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无论是无悔还是蹉跎,总归是我们的青春。我在农村最深刻的记忆是:砍柴回场路上挨饿吃农民地里的萝卜秧,到123道班厕所光脚下去掏粪,以及踩冬水田右脚后跟扎进芒刺茫然不知…总的来说,我的知青生活还是充满憧憬和盲目的乐观。
仅管知青馆里的陈列已经相当丰富了,从11月7日见面到10日离开前的早餐,樊建川馆长都叫我把东西拿来,他们会分类展示。此事我还得琢磨一下,也可能我保存的东西也有一定的代表性吧。
建川博物馆展示,其中有血书,以及我当知青时的纪念(1975~1979)。
建川博物馆之三:红色年代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兴起,这几十年的光阴,我们称之为红色年代。红色年代离我们并不遥远,其历史脉络延伸进入了今天的日常生活之中。
红色年代是理想的,激越的,特别的,复杂的,对百姓而言,也是平淡朴素的。数亿国人几十年的群体生活体验,使其具有独特的历史标本意义。我们试图通过真实的文物,保存这个时代真实的记忆。
历史象一条河,生活也象一条河。我们生了,我们活了,我们还要继续生活。
建川博物馆发挥民间博物馆特点,将个人的青春岁月与各个历史时期纳入红色年代馆,尽量做到历史的完整性,足见其识大体顾大局的精进睿智。
微信快递图片说明: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年代馆入口。
依次是 红色年代中的樊建川、杨建朝、刘佐、丙辉四战友,其中最活跃不羁多才多艺的是樊建川(左上图左上);最好玩的是卫生员丙辉(右下角),他将治不同病的药片混合磨成粉,谁来看病,发烧、咳嗽、头病什么的,他都只有这一种小纸包的药粉,会顺手甩几包给你,吃不死,效果可能也有一点,像中药,太好玩儿了…
红色年代的日常生活。
雅安县发明的牛拉列车(9节车厢)。
昔日的星空。
建川博物馆之四:家具
建川博物馆家具馆名曰“川府”,许多家具都是原陈设于成都金牛宾馆的老公馆家具,多来源于民国时期名门豪宅,其样式成形于清末民初。那是一个社会动荡和变革的年代,由于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家具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革新。这一时期的家具在承袭清代家具式样的基础上,又借鉴欧式风格,形成了以海派家具为主流,各种风格家具异彩纷呈的局面。
建川博物馆之五:抗美援朝馆
进入建川博物馆的抗美援朝展厅,目睹血与火中的实物、照片和图景,以及其优异文案中的各种文字和图表,最能代表我们心情的,莫过于中学语文课本里的那篇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建川博物馆之六:飞虎队的故事
这是血与火的岁月中关于爱、奉献、友谊和牺牲的两则小故事:
一枚精致的A Lin-Bren Creation粉盒:
2016年来建川博物馆参观飞虎队纪念馆,见到橱窗内展示有一个美军作为礼物的精致化妆粉盒,被讲解员幽默风趣解说逗乐了:"这是飞虎队在云大泡妞送给云大女生的定情信物…"当时没有感觉到丝豪猥亵,反而会浮生出一种凄美意境。
那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如果真有那么些年轻的女孩子,能够与从万里之遥的美利坚来为我助力的同样年轻帅气的美国佬建立某种情愫,在某一个血色浪漫的黄昏滋生些许慰籍,这样的故事可以有。
从后来的情况看,那些时值蓬勃青春的飞虎队员,在包括险恶的驼峰航线在内的中国战区,死了2264人,其中大概率是有位这枚粉盒的赠予者的。也许在他们的飞机撞山前的那一瞬间,他会闪念某个令其心仪过的中国女孩吧,在他命不可违之前的那些凄美的蒙太奇,也可以有。
那个时候,那个青春的样子,短暂的生命,蕾丝飘带与裙衩迎风飘舞,春光乍泄,不负韶华,此情可鞠。人到了那个时候,透过生命的美妙,可看到生命的高洁。
2023年11月8日再次登临飞虎队纪念馆-飞虎奇兵,再次来到这枚粉盒跟前,内心涌起一种柔情蜜意,对之行注目礼,以表崇敬之至。
②③美机坠机残骸(②为实物)
这次杨建朝副馆长特意带我们来到“铭记·致敬一一探寻驼峰英雄轨迹”展区,再次被这些故事深深打动:
1943年冬,编号为41-24688的美军C-87型运输机在执行“驼峰航线”任务时,失事坠毁在西藏林芝波密县易贡乡若果冰川海拔4100米处。1993年9月,当地猎人罗松等人发现飞机残骸及5具美军飞行员遗骸,林芝军分区随即组织部队进山搜寻。同年12月,美军飞行员遗骸被美方带回祖国,但飞机残骸大部分仍留于冰川。2015年,建川博物馆与新华社北京分社、新华社图片中心等单位,共同发起组织了“铭记·致敬一一探寻驼峰英雄轨迹”公益活动。历经3个月时间,克服重重困难,最终组队跋山涉水历经10天,从坠机地点搜寻到50余件飞机残骸。
杨建朝还告诉我们一件令其感动的事迹:有一个赞助商的董事长不顾年纪大一定要跟随搜寻的队伍,后因缺氧遇险硬是被抬着下山…
故事总是讲不完的,我只是从众多离奇的事件中,挑出上述不无遗憾的无名的凄美故事来,既慰往者,亦慰阅者。
飞虎队的事迹,是由民间推动的国家行动,那些抽象的数字后面所指代的年轻生命,血色浪漫,心存大义。
微信快递其余图例:
民间捐赠美制吉普车(实物)
飞虎队年轻的美国佬们
"同盟胜利"专栏
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曾援华抗战
唐纳德女儿为建川博物馆留言
四川民众修筑机场(石磙子为实物)
建川博物馆之七:兵器
建川博物馆的兵器展示,分总馆和重庆分馆,总馆介绍兵器的发展历史及陆上和空中兵器,重庆分馆展示以近期抵达的驱逐舰为主的海上兵器。这在我们2023年11月7日晚上九时刚到大邑建川博物馆时,樊建川在用其办公室用视频给我们介绍到拖运驱逐舰到重庆时那激越之情溢于言表。
兵器的发展已走过数千年的漫长历史。人类战争由最初的使用原始的石块、木棒等,至公元9世纪末,逐步进入到冷兵器全盛的时期。火药的发明,则使近现代兵器成为战争舞台的主角。
人类历史的发展总是和战争相伴随的,每一次战争都在影响着历史的进程。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战争与兵器的发展史。战争与兵器的发展演变,使兵器种类更加丰富、变化更加迅速、功能更加强大,同时也全方位地展示出人类文明与科技及世界军事的发展进程。
建川博物馆的特点在于专业细分,这一点是我所见到的中国军事博物馆及地方博物馆以宏大序事和中国兵器为主的特点完全不同,加之私人场馆的边界延伸,这又是官方展馆所局限的。进入建川博物馆的兵器场馆,有一种身历千年身经百战的感觉。
微信快递:
①室内馆大厅之一
②世界各国小型枪械种类多而全
③大型枪械发展历史,左上角为樊建川本人
④我们童年看电影《海鹰》惊奇的鱼雷快艇
⑤刚入重庆分馆的驱逐舰
⑥空中堡垒轰6歼7等
⑦重炮:榴弹炮与加农炮
⑧刚退役的坦克与装甲车
⑨东风2号早期战略核武器。
杨建朝介绍说,搬运过程十分有趣:途中一个高干子弟认出是核导弹,惊讶地说"这尖尖上是装过核武器的,有核辐射,人要患癌症的",一下子把搬运工都吓跑了。后来他们通过作工作,告知所有的武器都作了去功能化和不害化处理。
建川博物馆之八:三寸金莲
三寸金莲流行的时代,将双脚包裹成尖尖小脚,似乎已经成了女人的第二性征,对异性的吸引力超过乳房,其独特的审美心理包含着浓厚的性意识,被视为女子的性感中心。千百年来缠足风俗与中国人的性意识共存。小时候见过祖母擦洗乳房,叫我"走开!";也见过她洗脚,急避,叫我"滚你妈哩!"
清代美学家李渔说:“选人选足,每多窄窄金莲;观人观手,绝少纤纤玉指。”窄窄金莲,即指三寸金莲,其始作俑者,都把锅甩到才情横溢风流倜傥的南唐后主李煜头上,其后为众多中国文人笑纳。试举两首词为例:
1唐伯虎《咏纤足俳歌》
第一娇娃
金莲最佳
看凤头一对堪夸
新荷脱瓣月生芽
尖瘦帮柔绣满花
从别后
不见他
双袅何日再交加
腰边搂
肩上架
背儿擎住手儿拿
(欣赏之至,有时季和植物,似日本俳句之祖)
2苏轼《菩萨蛮-咏足》
涂香莫惜莲承步
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
都无行处踪
偷立宫样稳
并立双碟困
纤妙说应难
须从掌上看
(似有隐忧,针砭时弊,总以三寸金莲借力,风月都道尽了)
三寸金莲实为男权对女权侵蚀的产物,核心价值是夫为妻纲儒家等级伦理的体现,表现为以对女性身体的摧残来取悦男性,成就一种变态的审美情趣。与之类似的还有中国甚至在我们小时候都耳闻过的压抑乳房的束胸,西欧封建时代的束腰,甚至现在艺术殿堂中的芭蕾,较之于美国自然主义舞者邓肯女士的天足舞,也有对女性身体损伤的元素。
建川博物馆三寸金莲馆,围绕三寸金莲这个中心,还展开介绍了古代中国女性的发饰、手饰、耳饰、项饰,还在较中心的位置摆放了一张红木春椅,都反映出中国曾经对以性为核心的审美情趣并不像今天这样猥琐,今天是不可看不可说可以悄悄干,表现为性在社会分配方面的极不平等,而主要向权力和财富拥有者严重倾斜。
建川博物馆三寸金莲馆中的陈设远超三寸金莲本体,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9年我在上海参观同样是私人博物馆的《百履堂》。后者是由杨韶荣先生很早就跑遍全国收集并陈列在自己家里的1500余双三寸金莲,那可是中国古鞋自宋代以来的集大成者,分类十分详实聚象,观看就十分震撼。我与樊建川提及过,他更激动于刚来重庆分馆的大船~一艘刚退役的驱逐舰,还与杨建朝副馆长和常建伟馆长助理议及三寸金莲这双小船,我试图找到一种联系,使这些文化意义厚重的文物能像甲骨文那样得以传承。
微信快递:
①清末着三寸金莲女子
②杨建朝副馆长捐赠的其外婆着三寸金莲照片。他说他很惊讶外婆穿的三寸金莲居然是皮制得如此精致,还问过其父母,被告知:早年他们家虽算殷实,但这种鞋还是舍不得买的,是照像馆为满足流行时尚配置的。
③1920年快乐的着三寸金莲女子,那个时候,孙中山已颁布天足政令3年,我的岳母1932年生,还缠过足,中途放弃,叫解放脚,足见移风易俗是个缓慢的过程。
④古代中国女性的发饰、手饰、耳饰、项饰等
⑤金莲秘性
⑥守旧文人辜鸿铭嗜莲如命,每执莲手中,文思潮涌
⑦山寨疑似辜鸿铭老先生创作之前
⑧情趣用品红木春椅
⑨三寸金莲实物和女性解放文样
建川博物馆之九:瓷器馆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建川博物馆杨建朝副馆长说,瓷器馆收藏品是这里最值钱的,其次才是红木家具。以红木家具为例,当初收购时几百元,有的现在被炒到上千万。
瓷器是中华瓷器历史长藤上依序出现的一个成果。1949年至1978年这个时期的瓷器,有着自己鲜明的时代个性,适应当时的中心工作,及时反映时事。
建川博物馆瓷器馆,将收藏的数干件陶瓷集中陈列,以其独具的时代气质与历史风范,反映了这一时期中国陶瓷的生产水平。
微信快递:
①展厅入口全部陈列毛泽东白瓷塑像
②生活用瓷
③五十六个民族一体的中国
④工艺陶瓷
⑤~⑨1966~1976时期瓷器,其中:
⑥生活及艺术瓷器
⑧建川博物馆旁的《收租院》
⑨样板剧
建川博物馆之十:三线建设
1964年1980年这16年中,毛泽东采取了既反苏又反美的大国战略,不怕并准备迎接打第三次世界大战和核战争,实行国防工业大转移,开展了三线建设。
三线建设的行政地理布局是:一线为沿海和边疆的省市区;二线是介于一、三线地区的省市区;三线包括京广线以西、甘肃省的乌鞘岭以东和山西省雁门关以南、贵州南岭以北的广大地区。
三线建设动员并迁徙了13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熟练技术力量400万人,投入2052亿元巨资,建设了以国防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近2000个大中型工业项目。
三线又分大三线和小三线,上述为国家层面的大三线,以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等重武器及核武器及其运载火箭(如建川博物馆露天摆放的1964年试制成功,1966年装备部队的东风2型)为主;小三线是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战略后方地区建立以迫击炮、火箭筒、无坐力炮、步枪、机枪、冲锋枪及其弹药和地雷、手榴弹等轻武器生产厂为主。
我1971年至1975年读遵义四中初高中的时候,班上操普通话的同学就有高英、李进、王建萍、苏文瑾、刘杰、王俊凤、牛小鸥、李明京等分别来自河南、上海、天津等省市的中心城市和市区。就连大学同学杨萍1980年进校的时候,还身披军绿衣衫,她也是跟随父母从河北到了广西山里的军工子女,并从那里考出来的。她的先生姜鑫,同样是我大学同学,也是从南京到我们贵州来的。他是不是三线建设来的还不确定,但从其说话来看,贵州话不纯,普通话还带南京味,估计南京话也不纯,大致也是三线了的。
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毛泽东语录是: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1969年)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1970年)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1972年)
建川博物馆的三线建设馆全称为:中航工业航空三线建设博物馆,顾名思义即可。
三线建设有没有必要?不这样搞八国联军会不会再来?清议只需摇唇,漫天亡灵未远。
微信快递:
①中央战略决策
②三线建设险恶势态及行政地理布局
③口号和行动(杨建朝副馆长和刘佐俩曾经的战友)
④生活及娱乐
⑤下一代
⑥一代人的风貌
⑦小胖妞(运20)飞起来了
⑧人造斜坡,实为水平路面,给人上坡的视觉错感
⑨鸣谢一大堆航空实体
建川博物馆之十一:长江漂流
长漂壮举,感动和振奋了无数国人。长漂精神为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注入了勇于开拓、大胆探索与奋力拼搏、振兴中华的时代动力。
长漂先驱尧茂书的献身精神,激发了人们的探险精神与爱国热情。1986年是“长江漂流年”!先后出现了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探险队、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中美联合长江上游漂流探险队等长漂队伍,在长江上展开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漂流探险活动。
长漂精神永存
一代人的壮怀激烈
一代人的热血沸腾
一代人的英雄主义
起于长江
落于长江
悲于时代
壮于时代
一朵浪花
一个剪影
一句回音
一声叹息
一种精神
一段纪念
江水依旧汹涌
长漂终成绝唱
建川博物馆之十二:中国共产党纪念馆
202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道路上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100年,百折不挠,奋斗不息,铸就辉煌。
100年,不忘初心,立党为公,走向复兴。
四川大邑建川博物馆的34个场馆中,最宏伟高大的是这座立于台阶上的,中国共产党纪念馆。该馆在不脱离弘扬主旋律基调的同时,充分发挥地方性私人博物馆的特色,适当延伸了普通博物馆的边界,在历史人物方面拓展了史实空间和地方特色,来到这里参观,媲益匪浅。
微信快递:
①中国共产党纪念馆外观
②纪念馆大厅,前言边缘都是用党徽装点,塑像行礼的长者似樊建川父亲
③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名录
④复原了历史原貌的巨型油画,后排右一为高岗
⑤邓爷爷
⑥毛泽东及其警卫员,特殊年代陈昌奉去江西训斥邓小平要老实交代问题,邓说:我有什么错误,会亲自向毛主席去说
⑦平型关大捷林彪30岁
⑧四川抗日名将刘湘和俞大维
⑨蒋介石混上海滩的黑道师爷黄金龙,见到这张照片,就想到所谓黑社会老大,在中国共产党眼下算个屁,连屁都算不上。
建川博物馆之十三:红军长征在四川纪念馆
建川博物馆的特色之一,在于其红色,既是新中国工农兵的政治基因,又是大馆奴樊建川为代表的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沐浴的阳光雨露的基色,这大概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红的渊源和流行色吧。
在对外开放后人们已经已经耳熟能详大谈自由主义之父英国人约翰洛克关于个人自由及其财产权神圣等近现代西方政治学说的今天,我们再来回顾和反思以集体主义为核心,以及中国古代儒家天理、大同之道,发现这些主题在我们思维的起点就是十分疏离的,甚至毛泽东还有篇《反对自由主义》的政治文章,这也是我们小时候就死记硬背过的。事实上现在是有势力的少数人更自由,表现为有权就任性,有钱就轻狂。包括樊建川、杨建朝、刘佐在内的我们这一代,历史地注入过集体主义、红色江山的革命元素,所以,参观红色年代、红军这些带红的场馆,总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那是一种为人民服务的利他主义情结。
建川博物馆还有一个不为参观者留意的就是,在展馆的一些重要部位,总会有樊建川及其家人和战友的影子。而这个红军长征馆,干脆就直接突出了四川的方位,这也是私人博物馆的特色和优势吧。本馆中有不少捐赠者为其革命长者塑像,以及为其父母捐物作序,大大拓展了公立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和边界。这是建川博物馆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保障了诸如红木家具、红色瓷器、现代兵器、三寸金莲、特殊年代、中国壮士、知识青年等共34个专题场馆的生存和发展,这也是樊建川他们的睿智和精进之处。
住在遵义丁字口的酒店里,想到1968年1月遵义会议纪念活动时来到这里时,游行队伍高喊的口号是:"热烈庆祝!遵义会议!三十三周年!精神万岁!"很长一段时期,人人都在朗诵:"长征是中国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革命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
现在想起樊建川这个人,虽然他自称“大馆奴”,我觉得他应该是“大馆奴隶主”,我们这些对博物馆情有独钟的人可以叫“博物馆奴隶”。
博物馆,不论是大国大历史的宏篇巨制,还是市井生民的小家碧玉,都是伟大生命符号及其象征的时空记忆,里面有你我他,他他他。她她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