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地说:有一天,北方有佳人,南方有英雄,因缘相爱,于是,我来,我见,我相爱。
野蛮地说:父母爽了一把,我来也。
当今的事情,野蛮的吃香管用,那就野蛮吧,倒也符合天道,世间所见除了人之外的动物的眼神,都是清澈透明的,它们的爱爱没有人复杂,这大概就是道法自然。
外篇
1、爱宇宙爱地球就是爱自己
我们来自于家园,那里有父母兄弟姐妹,有四方上下古往今来,别有洞天。
庄子用家来比喻宇宙,当初是妄言,这小子也就成了妄人。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庄子·文子·自然》)。
庄周梦蝶
他的这种不着边际为政者不齿的妄言,现在看来,越来越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我们珍爱宇宙家园地球家园,就是爱自己。
2、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按时间上看排名第四,也就是在古巴比伦、古埃及和古印度之后,却是唯一五千年一直延续文明文明,许多甲骨文我们现在还认识。
有人会说,中华文明早就中断过若干次了,秦朝和唐朝都不完全是华夏一脉,更何况元朝和清朝了,日本人就是这么看的,他们还以华夏正朔真传自居,保留了唐风宋彩。不管是谁,不是一直连起来了的吗。
争论不休毫无意义,还是来欣赏一首古诗词吧:
《水调歌头-读书岩》
杜陵佳丽地
千古尽英游
云烟去天尺五
绣阁依朱楼
碧草荒岩五亩
翠霭丹崖百尺
宇宙为吾留
读书名始起
万古入冥搜
凤池崇
金谷树
一浮鸥
彭殇尔能何许
也欲接余眸
唤起终南灵与
商略昔时名物
谁劣复谁优
白鹿芦山梦
颉颃天地秋
这首诗词的作者叫廉希宪,元朝副相,官至二品,维吾尔族,就在我们家旁的玉渊潭公园东北角有他的别墅园林,叫万柳堂,今年年底就修缮开放。
清朝这个异族统治王朝,更是助推了华夏文明,仅乾隆就赋诗40000。
海纳百川,文化就能够延续。
3、中国人的家园
回到家园这个话题。中国人对家园的解读,歪果仁是看不懂的,他们有上帝,动不动就oh my God,连钱上都写着in God my trust。那些会放几个洋屁的半瓶醋都说中国人没有宗教、没有信仰。更有甚者,新文化运动时期几乎所有场面上的人都数典忘祖,还要废汉字,写拉丁,像现在的印度、土耳其那样。
中国人的家园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作为内陆农耕文明的大脉,建立了自己的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法社会,从上到下都有自己的精神价值和行为习惯,就是信仰祖先,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祖先的排位,每个家庭都有专属于哪一支系的家谱,凡是一家成员都是命运和价值共同体。
中国人一百年来都在救亡图存,图的是活命和不亡国,并没有几个人想去继往圣绝学和发扬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的鸿篇巨制,恰恰相反是在毁坏千年传统文化,文革至极。
我生长在文化血脉先天不足的社会环境当中,现在要民族振兴,才开始想到华夏文明五千年不断,这也算是走上了文化和文明的正轨。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化越悠久,文明越长远,负担就越沉重,古代的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华文明都没落了。咋一听好像有些道理,细细想来,他可能只是看到了四大文明的满目疮痍,却忽略西方文明引以为傲的古希腊文明也是派生于这些古文明之中,也是中断了的,对中华文明长而不死一脉相承视而不见。英国历史也只是从十一世纪征服者威廉才真正开启的,之前是罗马人、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罗曼人这些蛮族统治,也许这就使他们对久远历史的文明不屑一顾。但是他们近代以来确实厉害。
中国人,不知来路,忘记了祖宗,就相当于国家忘记了社稷和礼乐征伐,就不是人,就是孟子说的衣冠禽兽。也不是衣冠禽兽,还没有了动物清澈透明的眼神,什么也不是。
我们信仰祖先,他们是我们精神价值和行为操守的监督者,我们的家园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为习惯的圭臬,它使我们形成了共同的价值体系,我们的天地观、世界观、宇宙观。我们为它而聚,也为它而散。
我的父亲母亲弟妹
父亲一系
按家谱说,始祖为东周灵王太子晋,名乔,称王子乔,其后人皆姓王,居太原晋阳,现在太原晋词有王氏祖庭。先祖有名有姓的是东汉王允,监国灭董卓,后被杀,其后徙江宁,就是南京,元朝入川,世居遂宁蓬溪下东乡骡子堰莲花湾。父亲六岁丧父,与祖母乞讨为生四年,十一岁入南充丝二厂,19岁到东北学习,邂逅母亲,23岁到贵州遵义,26岁贵州省劳动模范,27岁任正安县丝织厂厂长,45岁任遵义卷烟厂厂长,于新冠疫情期间88岁离世,其后家人继续和睦。
母亲一系
家族史不详,待向亲人了解。母亲生于四川南充李渡镇,其家殷实,其父开酒铺,后面酿酒,雇工两人,母亲在其三姐妹中是幺姑娘,能饮酒,小时有学上。东北学习被其貌不扬的父亲弄到手,据说东北学习时有个肖姓大个儿帅哥追求母亲,老爹经常以谈工作和学习为由走近母亲,人家就误以为在谈恋爱,惺惺离去。母亲1990年离世。
父亲生于遂宁市蓬溪县下东乡骡堰村,11岁到南充丝二厂工作,母亲生于南充市李渡镇,父母1951年到东北丹东学习,1955年双双倒贵州遵义筹建丝织厂。
继母一系
解放前为遵义新舟镇大户,其父同一天娶了两个妈,她是二妈生,小时亲妈离世,大妈待她很好,视同己出。1994年与我父亲结婚,比父亲小18岁18天。待父亲很好,感情也深,后成为父亲晚年精神和生活支柱,父亲离世后,我们全家议定一切视同父亲在,不改变其居住条件,并为其养老。
父亲和继母
虽然已退休近二十年,凡是党和国家号召的事情,挡都挡不住。我记得小时候拍烟画儿(烟盒叠纸),他居然把五十年代买的公债券给我拿去玩儿,值钱还真不少。那个年代,好像大家都是这样干的,所以能够创造一些巨大成果。可惜国家没有把握得好,加上政治懂乱,人心衰也,捡起来不容易。
父亲离世后超过七九,我们给继母过生日,利用这个机会签订了《家庭和睦协议》,对父亲及继母名下两套住房进行约定,并请继母的大哥和兄弟作为见证人签字,他们为此感动流泪。
兄弟姐妹
我父母生六孩儿,活四个,死两个,即我的姐冬丽(父母纪念东北结缘,遵义生,在遵义,“义”读”丽“)、我的一个排行老四的弟弟。
这就是我的家,我就是在这样的家庭出生的,我出生在遵义妇幼保健院,妈妈在日记中写到:”更生大儿,8:40生,辰时。“那个时候,除了我的姐姐完全是按父母意愿和性情取了”冬丽“(如前述,冬就是东北的东,丽就是遵义的义,遵义话就是这样读的)这个名字外,随着三面红旗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后来我们的名字都无不打上了各个时期政治风云的烙印。我是大跃进1958年生,大妹智丽由”自力“而来,小妹取奋发不好听,就叫”琪瑶“,虽有宝玉之意,但当时父母想到的是延安革命圣地摇篮的旗帜,兄弟红斌,1967年红卫兵大串联的时候生的,他是在遵义专区医院生的,我都不知道妈妈怀六甲的事情,只是到医院见到这个弟弟皮肤细白,鼻尖有小小的痱子,我轻轻摸了一下,母亲喝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