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贵州纪行三件事之二
小学同学60年(下)
三、一张幼儿班的《生活报告表》和天使的微笑
2022年,与小学同学刘洪耀谈及遵义丝织厂子弟小学那些事情的时候,他居然找出一张幼儿大班时的《生活报告表》,这一下子就又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如梦似幻的童年时光,就想起了《丢手巾》、《远飞的大雁》这些童谣升起的场景。这些歌曲,就是在学前班的时候,有袁老师弹奏着脚踏风琴叫我们常会的,更想到那个和蔼可亲的总是面带天使般微笑的郭老师。这张早已发黄的表格,就是有袁老师签名,郭老师亲自书写的,时间是1965年7月17日,一个半月后,我和洪耀都升入到了小学一年级。
我们进入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郭老师仍留任学前班老师,我们一下子又一种对陌生的恐慌,我记得常常和杜黔生逃学去捅蛇洞什么的。随着两年后的特殊年代的到来,学校干脆不上课了,成就了我们成为比较称职的野孩子。
刘洪耀保存的郭老师填写的学前班《生活报告表》
2023年11月10日与刘洪耀同学在成都见了一面,他向我赠送了一本200万字的图文传记,并谈及今年郭老师已经99岁了,微笑依然。明年就是她一百岁期颐之寿,我们有约回遵义庆贺,这是必须的。
与刘洪耀。他的应该是1962年入学前班前后的照片,我的是1967年小学二年级的,这也是我目前仅有的最小的照片了,本来有张一岁左右的,因为和大妹闹不愉快被她销毁了。
根据刘洪耀的说法,我们应该是1962年进入幼儿班的,那个时候我们最羡慕的是父母都来自江浙,进入公园里面的专区幼儿园的张志进和奚浙黔,见到他们着海军装,可以天天逛公园,我也想爹妈闹了好一阵子而不得。后来这两个小帅哥也成了我们的小学同学,中学阶段就读遵义二中的奚浙黔,在田径运动中长跑在遵义市中学生运动会中赫赫有名,我也常常以他曾经是我的同学二自豪,后来奚浙黔进入了省体工队。
张志进和奚遮黔
洪耀和我们亲爱的年近一百的郭老师
四、两张小学合影照片和两个名单
翻看老照片,发现我们小学时候的两张合影非常有时代感,一张是1967年8月日二年级下学期两个班同学在遵义红军山烈士墓前的合影,第二张是1971年6月1日全班红小兵合影,似乎这就算是我们小学毕业照,足见政治挂帅在我们的小学阶段的深重影响。
这张小学二年级两个班近百人的合影,颇具那个时代的特色,同学们身上穿的疑似军装,因为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能够拥有一套绿色衣服,但是都是武装起来了的:军样皮带、水壶和挎包交叉、八路军式的杨柳枝草帽、手握红宝书,随时准备光荣牺牲。在这张照片中,却可能只有自己能够认出自己来:我可能是在第四排从右数第二位吧。
这张1971年的只有一半同学的全体红小兵照,看来就被当着小学毕业照了,一些细节反映那个时代的风尚。
这张小学毕业前的合影,从左向右数有老师3人:陆音、邓忠志、陈文华;红小兵同学25人,从后往前,从左向右数:高明强 肖湘黔 刘洪耀 张志进 何成 谭建民 韩剑萍 付永芳 劳丽华 郭卫星 刘明学 吴洪光 奚浙黔 徐文 张丽娟 李玉连 黄金芬 陈琴 侯敏 张秀英 左贵川 王更生 冉刚 张叶平 周光福。
现再来看看我们回忆起我们这个班全体同学的名单,共45人,除了上面25名红小兵外,还有20人因各种原因没有进入上面的合影,也是不能够忘记的:徐华国 张跃进 张伦 唐树林 何万均 王维强 王兴利 周红 陈明娟 邓海林 母先英 郭庆亮 亷强志 李玉莲 肖易成 武清平 曹一心 章建黔 李成义 汪朝霞。
这张红小兵的照片代替小学毕业照,只有一半同学,确实是很遗憾的。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不管什么时候都应该以人为本,这个人,就是全体,一个都不能少。
五、那些热心人:社会原子化中的化合价
细想几十年来各个不同时期缘聚的不同群体中,都有一两个自然形成的组织者,他们都是具有天然热情或号召力,或者两或者兼而有之的热心人,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人:儿时邻居有王智丽(我家大妹)、王老四;小学的张志进、冉钢;中学的饶洪生、陈亚娟和石建;正安乐俭知青时期的公社书记杨本刚和知青战友张宇鸿;贵州塑料厂工友龚鉴蓉、邓荣英;北京片区大学同学伍舫和杨萍;税总国际司第三任司长陈联波、副司长王裕康,我也属于这一类人,只要大家高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围绕着这些人,还有一些幕后承担其各种杂事的人,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能够聚得起来,承蒙有他们的助力,这也是生活中的一大幸事。
按上述的人员名单整理的照片如下: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作为社会组分的个人,因文化、强权和人类危机,造成了人与人之间趋向于陌生和封闭的状态存在,致使价值观的分化和分裂,陌生感和孤独感与日俱增。随着传媒的多样化,特别是自媒体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和便携,人们不由自主地钻进了兴趣自嗨的茧房。这种趋势,在老龄人群中自然得到催化,人们越来越不适应,甚至不愿意与人分享热情、快乐,以及即使是少得可怜的生活感悟和感知,作为尚可称道的生活小窍门、自选的大小众娱乐,成为我们这个后信息时代的生命旋律。
其实,人还是需要心手相触的感情分享的,这从我们每次与某一群体的交谊聚会中就能够感觉得到。随着老龄化的到来,这种共情相悦的活动,可能会成为一种十分奢侈的生活礼品。作为社会中孤寂游荡的原子人,该是需要哪那些化合价来链接的时候了。
在以往而今的各个社群当中,十分值得称道的是八十开外的原正安乐俭公社书记杨本刚和原税总涉外司第三任司长陈联波,以及我在遵义四中的同学饶洪生。后者即使是身体有恙迈步都时常不便的情况下,班里有什么活动,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他也总会任劳任怨请来几个同样是不辞辛劳的同学为大伙干活,把大小活动组织的像模像样,这是我们学校前后几十个班的校友都知道的事情。
儿时邻居、小学同学、中学同学、知青战友、工厂工友、大学同学和机关同事各种不同的人群。
一次小学同学的聚会,就想到这么多的事情,这不是因为我们善于创作文学作品,而是因为我们所经历的历史变迁,就是这样光怪陆离,多姿多彩,只需悉心记录,不用灵感爆发去编,就具有不可比拟的文学性。有些事情,特别是涉及到那些给我们生命带来启迪和慰籍的长者的,言必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