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贵州纪行三件事之三(上)
贵州黔东南雷山西江黄里村苗族鼓藏节
2023年11月18日,应中学同学吴安蓉及其先生陈老师相约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黄里村的侯荣家观摩苗族盛大的鼓藏节。
临近黄里村已然见到烟火之气
高速公路黄里入口
高速公路入口见到着苗族礼服的女士
终于快进村了
鼓藏节,是苗族的盛大节日,黔东南雷山县鼓藏节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黄里村鼓藏节属于雷山县鼓藏节的一个分支。
鼓藏节是苗族父系血统同一宗亲祭祀祖宗神灵的大典,苗语称“浓略”,汉译为“吃鼓藏”或“吃鼓”。鼓藏节由来已久,据清乾隆《贵州通志》记载:“黑苗在都匀、丹江,镇远之清江,黎平之古州......每十三年宰牯牛祭天地祖先,名曰吃牯脏。”黔东南雷山以西江苗寨为代表的鼓藏节,普遍将宰杀牯牛祭祖改为以猪为祭品。
经初步了解,鼓藏节举办的日期大致与所遇苗族新年一致,县级鼓藏节先于村寨举行。如2023年雷山县鼓藏节于11月16日开始,该县西江镇黄里村则于18日开始。
另一个知识点就是:鼓藏节在不同村寨举办的年份及时长并不统一:首先是鼓藏节在不同村寨举办的年份不同,这与同一家族居住的不同村寨交错举办鼓藏节形成年份上的互补;其次是不同村寨举办鼓藏节相隔年数通常是13年一届,但也有相隔5年、7年、9年甚至三四十年举办一次的,各自约定俗成;三是即使是同一年份举办鼓藏节,不同村寨在节日的开始日期和节日总时长也有很大的差异,这可能与农时和村寨及家族之间的资源分配有关。鼓藏节除了上述例行定期举办外,如果遇到特别重大的灾难后,往往还会举行一次。2023年黄里村鼓藏节举办的日期是11月18日至30日,历时13天。
村中沿途吉祥语
黄里村的芦笙场
木墙黑瓦吊脚楼
这次我们来到的黄里村,有一条穿寨而过的小河叫欧松河,苗族村民依山傍河而居。按照2017年的调查统计,这里有444户人家1689人,全村有杨、侯、张、顾、陆、梁、潘、王、李九个姓氏。我们到的侯荣家,就住在欧松河右岸中段的巷子里约200米处。侯荣今年52岁,夫人与他同龄,叫张光琼,家有三个孩子:长子25岁,大学毕业;次子19岁,技校毕业;小女12岁,读小学五年级。
我们11月18日傍晚进村时,赶节车辆络绎不绝,人客摩肩接踵,三公里车行四个小时。但堵车丝毫不能消减人们对于这个盛大节日的浓厚兴致,只是十二道拦路酒,因为人多拥挤而见不到了。我们来到侯荣家,除了按习俗要带上一些礼物外,还要在其家门口燃放鞭炮,热闹非凡。当晚八点到十二点,我们在芦笙场参加了篝火晚会,盛况空前。
在主人家门口燃放鞭炮
招客日鞭炮
侯荣家门口放鞭炮
侯荣家厅堂一角
11月18日侯荣家晚宴
与苗家妹子喝辣酒,她还以为我只喝雪碧
与五年级的侯家小女攀谈
侯家小女学习上都还可以
侯家小女还得干家中活
苗家小女撸串儿
邻家的晚宴
我们在侯荣家住了一个夜晚,赶上了鼓藏节11月18日的招客日和晚上8点在芦笙场举行的迎宾篝火晚会,以及19日的杀猪祭祖和送客日。随后黄里村鼓藏节的主要内容还有:11月20日至30日跳芦笙活动、11月22日上午九时开始的祭鼓仪式、11月23日篮球比赛、11月23日至24日斗牛比赛、11月25日至26斗鸡比赛、11月25日至27日跳芦笙比赛、11月26日至27日象棋比赛、11月29日拔河比赛、11月28日至30日每晚八时开始歌舞比赛。
黄里村祭鼓的芦笙场
芦笙场篝火晚会
黄里芦笙场篝火
黄里芦笙场篝火
苗银手镯
苗家小女未长成,生熟转眼一笑间
苗家小女未长成,自称叫“鸡咯咯”
11月19日拂晓鸡鸣时分,随着鼓藏头家杀猪开始,村内各家也开始陆陆续续杀猪祭祖活动。黄里村现有438余户人家,每家要宰杀3至5头大肥猪,多的达到10多头,一个清晨全村寨总共超过两千头猪作牺牲。
苗寨里的鼓藏头家开启杀猪祭祖
今早侯荣家宰了五头猪
这种以牛或猪来做牺牲传统习俗,与新疆的古尔邦节宰羊,以及基督教《圣经旧约》亚伯拉罕献子的故事,似乎都有一种十分浓郁的宗教意味,应该都与宗教和祖宗信仰有一定的关系。实际上,我们人类的许多灾难和痛苦,都是由与我们生生相惜的动物来替代的,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对它们多一分怜惜。特别是对于我们从小就养过猪狗鸡鸭鹅的人来说,就更能够感悟到其中的情怀。
作为送客的礼物,凡是远房的亲戚何客人,在11月19日送客日都会抬回一件。
11月19日送客日中午吃一顿刨锅汤
满载而归
着节日盛装的苗家女子
着礼服的苗家女子
从11月18日下午三点左右到达村口,到19日下午两点离开侯荣家,我们在黄里村度过了23个小时,感知到侯荣家及其亲戚的醇厚朴质;还见识了黄里村鼓藏节的招客、晚宴、芦笙场篝火晚会、杀猪机组、送客等节庆活动,还沿着欧松河而上,爬上和穿行于村寨后山鳞次栉比的木墙黑瓦吊脚楼,一览全寨风景,氤氲山气间的古老苗寨,蔚为壮观。
值此2023年最后六个小时,以贵州黔东南雷山黄里苗寨的见识略疏于此:一路风景,地望人情,格物致知,心手相携,人总会有所增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