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贵州纪行三件事之三(下)
黔东南雷山黄里苗族村见闻随想
听到这个苗族女娃信手拈来纯真的唱起《我和我的祖国》,我内心被震撼了,由此想到祖国又能够给她什么呢?这便又使我想起1980年刚进大学的时候,全国正风起云涌的讨论白桦的《苦恋》中的那句戳心的诘问:你爱祖国,祖国爱你吗?于是,我在一篇习惯性例行的图文游记之后,再写这篇以我见识的关于苗族历史、文化及其建筑,以及县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对广大农村地区的孩子们未来的意义的随想。
白桦《苦恋》
我的这篇图文,试图将一个第三视角来观察这两天在黄里村侯荣家过鼓藏节之后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既有大历史背景下的宏观叙事,又有几十年来,以及这两天以来对一些景物十分具象琢磨,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祖国能够给像侯家小女这样的娃娃什么样的未来和怎样给,以及我所感知到的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黄里村鼓藏节到侯荣家做客的缘起
2023年11月18日与高中同学吴安蓉及其先生陈老师的贵州黔东南雷山县西江镇黄里村过苗族鼓藏节之行,就住在村中欧松河中段右岸的侯荣家,此事缘起于13年前上一次鼓藏节。那时,贵州民族学院教书的吴安蓉参与了一些海归教师开展的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乡间调研和支援扶持活动,来到了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的黄里村,从这个时候开始,吴安蓉就与包括中学同学鲁远蓉在内的同学朋友们开始了对侯荣家的帮扶活动,告知小孩子们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与这一家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今年鼓藏节再次来到侯家,就是一次约定。
我们到达时赶上这里的鼓藏节招客日,按照当地苗族的习俗,在侯荣家门口燃放鞭炮,气氛喜庆而热烈,见到侯荣家亲朋满堂,大家兴高采烈,热闹非凡。
侯荣和他的夫人张光琼都是52岁,有三个孩子:长子25岁,大学毕业;次子19岁,技校毕业;小女12岁,读小学五年级。
双双52岁的侯荣张光琼夫妇
吴安蓉同学与侯家次子
吴安蓉与侯家小女
张光琼十分干练,屋里的活都是她在操持,她说今年鼓藏节来的人多,她为此专门买了10床厚被子。还听吴安蓉讲,张光琼特别能歌善舞,若是再喝一点辣酒助兴,更是神采飞扬。
侯家长子前年毕业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系,在上海已经工作一年。父母告诉他,上海房价太高,家里也没有能力提供帮助,最好还是回来,言下也有养儿防老之意。他便辞了上海的工作回到家乡,暂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侯家次子技校毕业以后回到村里,跑跑摩托接人送货等,也能干一些零星的活。
活泼可爱的小女现在已经能帮助妈妈干一些活,问及读书学习方面的事,她充满着自信说了几个”还可以“,一看就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女娃娃,能随口背诵唐诗,讲安徒生童话里面的故事,还会唱歌。当她唱到《我和我的祖国》,即刻在我心中掀起一阵波澜,滋生了一种怜爱的情绪。我想到她们这些可爱孩子的未来,以及涉及到他们未来的更加宏大的叙事,这也使我这个过来人想到当初我们自己的对未来的憧憬,那种同感之心,不因岁月的流逝而磨灭,这也是今天写这篇图文的动因吧。
二、苗族和我们的渊源:历史上三祖定中华及苗族的迁徙
2023年8月19日,与昔日同事高世星来到离北京200公里的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之间的浩莽广原,史称涿鹿之战故地,这里就是传说中的4600年前黄帝联合炎帝击败蚩尤部落的地方,有“三祖战涿鹿,合符定中华”之说。自此以后,蚩尤之后向南迁徙,形成了苗族的族源。随着中原地区战乱频仍的挤压和历史的变迁,苗族大都在偏僻的崇山峻岭的险要之处建立家园。
历史大家顾颉刚先生认可“千古文明开涿鹿"的说法。对于这一段历史故事,中国的许多历史典籍皆有记载,如《山海经》、《竹书纪年》、《逸周书》、《孙膑兵法》、《史记》、《太平御览》、《汉书》、《晋书》、《土地记》、《水经注》、《括地志》、《太平寰宇记》等。
天地间的这片广大原野,气势辉宏,云卷云舒,遍地英雄气魄,铁马金戈声声,映晚霞清风扑面。
涿鹿之战的合符纪念碑和壮阔场景
黄里村文史馆里面的蚩尤造像
黄里村举办大型庆典活动的芦笙场
祭鼓仪式的大铜鼓
欧松河上游的黄里完全小学
三、苗族的建筑:即将消逝的吊脚楼
黄里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苗族传统的吊脚楼,青一色的木墙黑瓦,基座部分用混凝土砖石砌成,远观映掩于山水间的袅袅炊烟中的苗寨,乃人间胜景,令人陶醉。
但当我与安蓉同学沿鳞次栉比吊脚楼间的蜿蜒阶梯绕上山脊,除了感叹此番美景,眼前所见又转喜为忧。我们越往上爬行,就见到越来越多的无人老屋,在最高的一座吊脚楼见到一些破败景象,门紧锁,窗破损,三层阳光平台杂乱不堪,门上挂着一块醒目的黄牌:另有安全住房。试想当年炊烟袅袅人气溶容,初秋明月,虫鸣鸟唱,清风徐来,好生快意,但这些皆成了一去不返的晚唱,并且势不可挡地向山下,向整个村寨蔓延,这就是时代的变迁。
即将消逝的老屋
人去屋空的吊脚楼
“另有安全住房”黄牌
俯瞰黄里村
俯瞰黄里村
陡峭的石梯
黄里村上山的苗家吊脚楼及石阶
苗族建筑最大最辉宏的当属与黄里村属同一镇的千户苗寨,也叫西江苗寨,早已成了驰名中外的打卡圣地,我与同事王裕康2004年去镇远时经过过这里。
2004年10月1日西江千户苗寨
除了黄里村的吊脚楼外,我今天要介绍一下我曾到过的另外两处苗族建筑,从中也能见证大大小小的历史变迁:贵州正安乐俭镇的华尔山和海南琼中的什寒村,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一)贵州正安乐俭镇的华尔山
我1975年上山下乡四年的贵州省正安县土坪区乐检公社,是一个高寒地带,每年冬天公路都会因为冰冻封路数月,那时我们从未涉足过的高山最高处的华尔山。现在的乐俭镇,含盖了当年的乐检公社、辽远公社和林溪公社,华尔山属于辽远公社地界。我们曾步行32公里到土坪区开知青大会的时候走过这段路,从山脚林溪河桥走到乐俭公社公路山脊有12公里,如果要到辽远公社山顶的华尔山,可能还要多走5公里以上。
华尔山上的险峻峰峦
贵州正安乐俭镇的华尔山及苗族房屋
2000年我来到乐俭的时候,知青队长赵世宣(81岁离世)的长孙赵亚林就带我们来到了华尔山,在这崇山峻岭的险要处,第一次见到了这里苗族聚居的村寨。而今通了公路,政府还补贴改善了村民的住房。从这里的民居建筑来看,已经与附近的汉族民居没有多大差异了。
(二)海南琼中的什寒村
2018年国地税机构合并,我在海南工作半年,走完了全省25个市县,就来到过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什寒村。该村由中海油援建,坐落于高山上的一个盆地当中,是黎族和苗族混合杂居的一个村落。
与黎族混居的苗族建筑的屋脊上有象征牛角的标志
黎族小伙子的服饰色样结构与苗族有相似之处
之所以苗族来到此地,是因为历史上明清两朝为实现对黎族聚居的海南的统治,采取以夷制夷的策略,从广西调来善于弓弩的苗族。随着岁月流长,光阴荏苒,海南境内的黎族和苗族基本上实现了融合。生活方式,文化传承上看,黎苗的服装纹样和色彩布局大同小异;建筑物风格相同,只是苗族在屋脊两头竖起了象征牛角的苗族标志。
四、城市化对黄里村苗族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及县域经济的发展,程度不同地对农村的影响。
(一)人口的流动和房子
以河北邯郸武安县井湾子村亲戚和黄里村苗族群众的生息状况对比来看,属于汉族乡村的前者,村落庭院呈空心化,亲戚中的年轻人有10多个出来打工,有些已经留在北京或县城,其下一代已经与当地人无异。黄里村以侯荣家为例,其家庭的核心还是定位于这苗族传统的山水之间,家中长子即使是大学毕业,在上海已经找到工作,最终还是回到乡村;次子技校毕业以后,仍在本地谋生,没有外出工作的迹象;小女的未来呢?虽然在承担家务劳动的同时,还具备与城市孩子毫不逊色的学习和感悟能力,但她的未来具有不确定性,大概率是要留在村里的。
河北邯郸武安县井湾子村亲戚家
河北邯郸武安县井湾子村亲戚家废弃的碾子
河北邯郸乡镇炼焦土炉
贵州雷山黄里村侯荣家的吊脚楼
侯荣家内部布局
二楼吴安蓉与女主人张光琼
二楼我和陈老师居住的温馨整洁的卧室,据说13年前就是如此
与侯荣谈笑
女主人张光琼(右)与亲朋说事儿
一代又一代
(二)城里来的孩子
在侯荣家还见到一个来自城里的女孩,应该是与我的侄孙女一样,属于走出去的苗族的第二代。那么黄里村的这些孩子们,又有多少成为走出去的第一代呢?或者是将来能够把村寨建设成为诸多方面接近于城里的水准呢?
侯家城里来的亲戚家孩子
城里来的孩子拍大猪头
城里来的孩子拍的大猪头
小女生们自己动手撸串儿
黄里村里的自称“鸡咯咯”的小女生
我家属于进城第二代的苗族侄孙女
五、从三块墓碑看民族文化的融合
人的来处和归处,最能看出历史文化的差异和融合。
1994年我参加与白俄罗斯税收协定谈判住在我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时候,外交部曾与我们一同参加税收协定谈判的现为我国驻乌兹别克斯坦美女大使的姜岩建议我们一定要去看看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当时十分惊讶和不解,去了以后见到芭蕾女皇乌兰诺娃和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的墓碑等等,深感里面的历史文化之丰富。后来到了马克思故乡德国特里尔,又在大家都十分不解的情况下带人到了那里的公墓参观,裨益颇丰。
这次来黄里村,与吴安蓉攀爬上村寨的制高点下面的一个平台,见到一汪稻田和一座封闭的大水池。在网上行走,被路边的两方墓碑吸引留足。我们发现这两方墓碑属于村寨大姓侯杨两家先人的。这两个家族就沿着村中的欧松河分别散住在河流右岸和左岸,深圳的贵州老乡李顺骅还问过我这里欧松河岸的姓氏分布。我们十分不解墓碑上后人的姓名组成,琢磨了半天还是不明就里。此时正好遇见两个中年那人下山,我们询问此事侯豁然开朗:名字中的三个字,分别是本人、父辈和祖辈的名。即刻想到这又于新疆的各少数民族也十分类似。对照这两方墓碑和我父亲的墓碑,发现样式和款式几乎相同,只是前两者上面的人名使用的是汉姓苗名,这也是文化融合的标志之一。
后母墓碑
杨父墓碑
我父亲的墓碑
墓园与墓碑,承载着家族和民族的文化传承,中国的各民族,以及世界上的各国人民,概莫能外。但就现在的情况来看,随着丧葬礼俗的变化,一些传统的传承已经式微,有没有适宜的方式和途径来替代,十分值得思考。
六、从公路建设看“村村通”黄里村、乐俭镇和华尔山的异同
“村村通”是国家一个系统工程,其包涵有: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等。黄里村除公路受限于其建筑大都较密集的陡涯之上,就我们所见,能通车辆的村级路面都修了,大都网布于山沟及沿欧松河岸,也见到一条小型机动车辆通行的陡斜廊道,再往上就是原本仅能人畜通行的窄陡石梯,已无条件再修机动车路。相较于黄里村,贵州正安乐俭崇山峻岭山脊和山顶上的华尔山苗族,因旅游景区综合开发的带动,反而能使村级公路通达大多数人家。其余的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在黄里村基本上都实现了的。
黄里村吊脚楼密集于陡峭山崖上的一段小型机动车廊道
2000年来到我下乡的乐俭悬崖村黑桃坪的公路
2000年乐俭镇华尔山苗族聚居区村级公路
七、黄里村的业态、县域经济和城市退休人员回乡定居
黄里村民的从业结构:一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和养殖业,受制于化肥和饲料等价格上涨,国家还要稳定粮价,只是保证粮食不下降;生猪价格却总势降价受市场波动较大影响,2023年底生猪价格继续呈下降态势,最低降到6.5元每斤(生猪出肉率为70%,即一斤生猪7两肉),赚不到钱。二是农业产品深加工及其储存、运输和销售。三是特色旅游及餐饮业,这是黄里村发展的亮点,总体还受限于市场体量。四是绿色环保护林等,体量较小。
城镇化水平和县域经济的主要动力应该是来源于第二、三产业,只在摆脱乡镇的小规模和工农业之间的剪刀差。也就是说,以传统种植业为核心产业的粮食生产,毛利润率水平徘徊在15%的低位,如果像常常遭遇到的生产资料、种子及化肥涨价,种粮不挣钱的局面就是常态。所以,发展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特别是第二、三产业的县域经济,就可以提高广大农业人口的劳动价值。
近两次与昔日同事张志勇谈及农村经济问题,就涉及到村村通和回乡定居的议题。我们都是小三届知青,虽然离开农村近半个世纪,但初心仍在,有机会都会思考一些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事情。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引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鼓励退休干部和专家服务乡村振兴;2023年9月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这些都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益举措。
张志勇关于三农问题的一段表述(另:张志勇推荐联合国文章《联合国报告:中国经济复苏面临阻力》)
尽管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要走的道路还很长,但是就我们耳目所及的村村通建设,特别是村村通公路在黄里苗寨、什寒村黎苗混合村寨、华尔山苗族村,以及我下乡的乐俭核桃坪悬崖村,都能够见到比较明显的成效,这些都得益于那些大学生村官、基层工作者,支援乡村建设的企业家的不懈努力。还有就是我们所见识的那些上一代的老人们:把青春献给农村基层工作数十年的公社干部杨本刚、陈世珍,到辽远公社扎根农村如今生活在遵义的老三届上海知青董根生,以及同为老三届上海知青后来在贵州国税局工作的刘毓文,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现在已经老去,同样是是不能忘记的。
《我和我的祖国》王菲
岁月如梭,人之将老。力所能及的思考和促进一些城市化和县域经济的事情,也是为了充实一些人生的意义,对我来说,还有平伏黄里村苗族侯家小女信手拈来的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带来的心中波澜之意。